金融投诉平台官网,金融投诉电话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汪凝文

金融投诉平台官网,金融投诉电话

大家好,由投稿人汪凝文来为大家解答金融投诉平台官网,金融投诉电话这个热门资讯。金融投诉平台官网,金融投诉电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投诉电话12363平台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3月15日,新浪财经“2025年金融315投诉红黑榜”出炉,中国人寿荣登“保险机构红榜”,该榜单根据新浪金融曝光台、监管机构、黑猫投诉、微博、舆情等各方数据综合判定,将表现较好的金融机构列入红榜。

图:来自“新浪财经”

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保险机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勇于担当作为,聚焦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营造消费者放心环境,深入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评价标准,全力以赴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全面深化消保体系建设

实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链条管理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明确“1228”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彻两个全面,即全面实现消保工作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消保工作全流程管理;实现消保工作重视程度与消保工作水平“两个提升”;深耕消保组织管理等八方面工作,建立“事前审查、事中处置、事后改进和问责”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消保工作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链条管理。

提升投诉综合治理力度

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客户投诉综合治理工作上升到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高度,抓源头治理和重点领域管理,持续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强化纠纷多元化解,全方位施策推进投诉管控,树立治理严的氛围。一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严格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合规销售行为,为消费者营造健康、透明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畅通客户投诉多维受理渠道,加大客户投诉渠道、客户投诉处理流程披露力度;再次,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强化投诉管理的科技应用,创新建设客户投诉风险预警系统,加强投诉风险前置管控,及时处理客户纠纷,妥善化解客户矛盾;同时,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建立了调解权限动态授予、异地授予、及时应调、快速审批等机制,积极运用和解、调解等举措,引导消费者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积极打击“代理退保”黑产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参与行业建设,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一方面,积极向消费者开展“代理退保”黑产风险提示,加大自有投诉渠道宣传,引导消费者通过正规途径维权;另一方面,公司组织积极在媒体平台举报“代理退保”黑产发布的相关广告,积极向监管机构、保险行业协会、公安机关等部门提交“代理退保”黑产线索,配合相关机构开展案件侦查工作;再次,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防范不法中介“代理退保”“代理维权”乱象的声明,提示消费者明辨风险隐患,远离侵害困扰。

多措并举优化服务体验

让消费者畅享温暖与便利

在“睡眠保单”清理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主动寻找保单利益相关人员,提示消费者关注保单状态、及时更新保单信息、领取相关权益、弥补保障缺失等,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截至2024年底,已成功唤醒“睡眠保单”1026万件。在改进外籍来华人员金融服务方面,全面完成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适配性改造工作,涵盖承保、保全、理赔、收付费等保单业务环节,服务便捷程度基本等同于居民身份证。为避免在咨询服务中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沟通障碍,中国人寿95519客服专线、中国人寿寿险APP互联网在线坐席均已支持英语基础服务,全面提升外籍人员金融服务便利性。在深化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服务建设方面,着重进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在全国柜面开设便民服务区,配置老花镜、轮椅等设施设备。

聚焦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让金融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期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号召,聚焦“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推出特色消保活动,与社会公众共同唱响消保心声,展现金融央企助力民生保障担当。同时,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原创了“全民反诈我在‘行’”系列爆梗短视频,展示不同年龄段群体面对骗局时的智慧,用生动典型的案例帮助社会公众识别和防范相关风险,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环境。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始终坚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持续构建“大消保”格局,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为客户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服务体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证券市场周刊 广告 —

金融投诉平台在哪里投诉最有效

在近日的新浪财经2025年金融315投诉红黑榜中,百年人寿高居黑榜榜首。

据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数据显示,不少消费者投诉百年人寿,内容涉及理赔拖延、销售误导、保单失效争议等核心问题。消费者反映存在理赔拖延、拒赔或理赔金额不符预期的问题。部分投诉指出保险公司以“材料不全”“条款不符”等理由推诿,导致投保人难以及时获得赔付。涉及保险代理人夸大产品收益、隐瞒保险合同条款(如免责条款、退保损失等),甚至诱导消费者购买不符合需求的保险产品。例如,将储蓄型保险宣传为“高收益理财”,但实际收益远低于承诺。

自2023年第一季度之后,百年人寿就未在官网发布过偿付能力报告。而据百年人寿官网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百年人寿2022年综合退保率高达9.64%,其中一款销售渠道为银保渠道的年金险产品退保规模达99亿元,这一异常现象暴露了该公司在产品设计、销售策略及内控管理上的多重问题。

百年人寿的危机折射出保险业依赖“信息不对称”盈利的不可持续性。尽管大连国资已通过增资为其纾困,但消费者信任崩塌短期难解,其案例为行业敲响转型警钟:唯有回归保障本质、强化合规内控,方能避免重蹈覆辙。

金融投诉热线24小时

来源:金融一线

3月15日金融一线消息,新浪财经“2025年金融315投诉红黑榜”今日正式出炉。根据新浪金融曝光台、监管机构、黑猫投诉、微博、舆情等各方数据,中国银行登上红榜。(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金融投诉1237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沁

叮——

家住内蒙古赤峰市的修先生正在睡觉,听到短信提示音,迷迷糊糊打开手机,屏幕上赫然呈现一条通联支付的交易提醒:“您尾号9299卡12月23日22:26:51支付了2042.93元……”

修先生立刻清醒了过来:“怎么可能!通联支付是什么?我根本没下载过这个软件。”

几乎是同一时间,修先生收到了自己中国建设银行储蓄卡的支出提醒,同样显示2042.93元。

7分钟后,修先生再次收到通联支付的短信,这次的内容变成了“您的通联钱包账单查询服务已开通,登陆体验更多精彩服务。”

修先生立刻查询自己建设银行App里的交易流水,发现虽然支出了2042.93元,但是并未显示出这笔是什么交易。

2042.93元几乎是修先生月收入的一半,无故发生的损失让他很是郁闷。第二天,修先生给通联支付的客服打电话说明情况,得到的反馈是这属于平台的正常操作,没有办法解决。修先生便在黑猫投诉上发起了维权诉求,要求通联支付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退款并做出惩罚。截至发稿前,该投诉仍处于“商家处理中”的状态。

记者联系到通联支付公司,追问此类问题涉及的原因和处理方式,得到的回复为“因涉及到客户隐私信息保护,请消费者本人拨打95193客服热线进行处理。”

中国建设银行赤峰分行则表示,修先生可以在办卡网点查询相关的交易记录,并愿意协助修先生明确具体情况后进行更多的操作。银行方面工作人员表示,事实上,只要用户认为自己的银行卡出现了问题,应立即与办卡行联系并报警。

金融消费投诉频发

修先生可能遭遇了什么?谁应该为此事负责?修先生的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

德衡律师集团高级合伙人徐红亮认为,目前无法对通联支付与建设银行进行责任认定。从法律渠道上来讲,修先生可能遇到了电信诈骗或者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通联支付与建设银行在该事件中可能存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过错,其中管理过错是指通联支付与银行是否按照双方指定的协议进行管理;技术过错是指平台是否因技术漏洞导致相关问题的出现,银行或通联支付是否尽到了维护客户资金安全的义务,是否对平台技术进行定期巡查,接到修先生此类投诉后是否进行及时处理等。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彭凯也认为,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该事件可能存在消费者授权他人代开账户或参与交易、银行卡及密码泄露、的确存在“伪卡”“复制卡”的情况。在交易过程中,通联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从消费者建行卡中划扣2042.93元,该笔交易在收单中不存在任何违法违规操作,且交易不属于大额交易,收单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在收单环节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收单机构在为消费者开通第三方支付账户,或收单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比如未核实消费者信息开通账户或绑卡时的身份,则收单机构可能因操作违规被认定为存在责任。

“未消费被扣款”,记者搜索黑猫投诉发现,与不少人都有与修先生类似的经历。

例如,张女士投诉称,其在某借款平台进行借款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后,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了300元的订单,具体为购买《个人风险等级评估报告》所产生的费用,并且无法取消。张女士致电客服,客服表示不予受理且张女士必须支付该款项,并回应会定时查询银行卡金额,划扣相应账款。经过张女士的投诉,平台取消了订单。

根据黑猫投诉的最新数据,平台征信收费相关问题在金融支付行业占比16.47%,此类问题主要的投诉对象为支付渠道和具体金融产品。

此外,暴力催收、网贷利率高等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占比分别为8.63%和8.34%。

孙先生表示,其曾在某平台借款,平台在未通知本人的情况下,更改合同、擅自投保,并用借款人的借款金额再次分期。最终出现一个借款,两个账单的情况。借款人不仅需要偿还本金及正常利息,还需要支付另外账单的分期金额与利息。借款人借款3万,分36期,每期应还1374.14元,已还14期,未还金额仍显示31605.44元。

止损、报警、维权

黑猫投诉数据显示,2020年金融、支付行业的有效投诉占黑猫投诉平台整年度有效投诉单比例为30.97%,成为该平台年度消费者投诉最多的行业。

中国人民保险、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支付宝、微众银行等品牌更是因投诉态度消极、回复较慢甚至不予回复登上黑猫投诉年度黑榜榜单。

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服务大类投诉量变化表显示,全消协在2020年接受的金融服务投诉数量为6311件,占其他服务大类比重的0.64%,投诉内容多集中在售后服务方面。具体到金融服务的细分领域,关于银行卡服务的投诉数量最多,为2320件,其中关于信用卡服务的投诉就有2198件;另一个投诉比较多的细分领域则为储蓄卡服务,投诉数量为1910件,投诉内容集中在售后服务及合同方面。

消费者如何投诉维权?律师给出了建议:

徐红亮认为,消费者遇到无故扣费的情况,首先应及时止损,找到发卡行冻结该卡,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其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就近做一笔消费,例如买一盒口香糖或者到银行ATM机取100块钱,留下交易凭证,以此(不同的消费地)证实上一笔交易非本人操作。最后,无论案件是否构成刑事案件、无论金额大小,消费者都应报警备案。

徐红亮提示,消费者进行借贷的时候要擦亮眼睛。首先,要注意鉴别平台的资质,选择大平台;其次,如果进行短期借款,除了明晰手续费、利息还要多看看其他条款,区分条款后的其他陷阱;了解借款条件,如果进行无抵押贷款,对放款平台而言风险较大,可能存在高息、虚构债务等问题。

彭凯提示,如果消费者查询交易记录以及提起差错争议,发卡行和收单机构均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查询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答复。参照行业规范及惯例,中国银联发布的《银联卡业务运作规章》第四卷差错争议业务规则规定,持卡人对原始交易有疑问直接索取交易凭证的调单,在交易发生后180日内提起确认查询,境内机构处理时限为13个工作日。其中,对直接调单的确认查询,发卡机构180日内提起的,境内收单机构须自查询提交次日起13个工作日内答复。因此如果交易真实发生,建行和通联支付均应当按照规定为消费者提供查询或调单。

此外,消费者可直接向银行和收单机构内部发起投诉、维权,也可以向银保监会消保局、人民银行消保局等监管部门进行投诉维权,上述两种方式属于较官方的形式,受理部门均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做出回复。此外消费者还可以至第三方投诉平台进行投诉、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等申请中立评估,甚至去公安部门报警乃至到法院提起诉讼。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17DPT5KB】获取授权信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金融投诉平台官网,金融投诉电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