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抵扣子女教育,专项抵扣房贷能抵扣多少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舒铭睿

专项抵扣子女教育,专项抵扣房贷能抵扣多少

大家好,由投稿人舒铭睿来为大家解答专项抵扣子女教育,专项抵扣房贷能抵扣多少这个热门资讯。专项抵扣子女教育,专项抵扣房贷能抵扣多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专项抵扣标准2025

10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公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1月4日。完成相关程序后,暂行办法将依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今年个税改革力度很大,在提高起征点的同时,还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由于改革方案内容多、涉及面广,所以个税改革在实施上分两步走:10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由原来的3500元上调至5000元,很多人都已享受到改革红利;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则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这些专项附加如何抵扣,个人能够减轻多少税负?备受社会关注。此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六大专项扣除的原则和标准,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支出,均可抵扣个税

根据暂行办法,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简便易行、切实减负、改善民生的原则。具体扣除标准如下:

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继续教育:纳税人接受学历或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规定期间可按每年4800元或3600元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自负医药费用超过1.5万元部分,可在每年6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住房租金: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可根据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按每月800元到1200元定额扣除。

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的,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从这些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来看,一个总的基调就是‘宽’,较好地遵循了公平合理、切实减负、改善民生的原则。”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钢认为,个税改革扣除涉及几亿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不一样,怎么抵扣、抵扣多少是很大的难题。从操作层面看,方案尽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老百姓看得明白,税务部门实施起来简便易行。

“上面6项扣除中,只有住房租金的扣除标准是分区域的,其他几项扣除全国都是一个标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北京大学教授刘怡表示,特别是对子女教育,抵扣范围从学前教育一直到博士研究生教育,子女从3岁到30岁的教育差不多都涵盖了,这个力度还是很大的。

假设月入2万元享受4项附加扣除,个税可降七成

很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房贷,他们可以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不止一项。那么,如果一个人同时享受几项扣除,加起来能省多少税呢?

专家算了这样一笔账:对大多数人来说,大病医疗并非日常支出,这个可以先刨除在外。剩下的5项扣除中,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只能选其一,这两个专项扣除是不能同时享受的。所以,可以同时享受的大致是4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租金或房贷利息、赡养老人。

假设这位纳税人的月工资为2万元(不考虑三险一金),个税改革前起征点是3500元,他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120元。

今年10月1日以后取得工资,按每月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后的税率表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590元,税负降低了近50%。

2019年1月1日后取得工资,每月再享受4项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400元,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12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共计扣除4600元。也就是说,这位纳税人的工资在扣除5000元起征点后,还要再扣除4600元,剩下的钱才缴纳个税。这样,他每月应缴纳的税款为830元,比10月份又省了760元的税。

“月入2万元,个税改革前每月应缴个税3120元,改革后提高起征点加上4项附加扣除,可少纳税2290元,税负水平降低73.40%。这样一个减税力度,老百姓是能够切实感觉到的。”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说,当然减税幅度是因人而异的,要看个人的工资收入和能够享受多少附加扣除。总体上,家庭负担越重的人可享受的扣除就越多。

根据民生支出变化,将适时调整扣除范围和标准

“个税改革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广大群众都特别关心,也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和‘金点子’,为解决难题支招。方案出台后再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体现了开门立法的精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许建国说,此次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财税部门采取了无方案征求意见的方式,广泛听取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的意见,他本人也在湖北参加了座谈会,对此感触很深。

“从税收征管层面看,暂行办法的一大特点是信任纳税人、方便纳税人。”许建国表示,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需要提交相关信息,包括纳税人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被赡养老人等个人身份信息。提交的渠道有两个:既可以提交给扣缴义务人,也可以直接提交给税务机关,充分考虑到了方便纳税人和保护隐私问题。

“大规模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以及纳税人自行申报缴税,对税收征管来说都是头一回,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和磨合,对此大家也要有心理准备。”孙钢说,专项附加扣除牵涉的环节很多,将来个人申报时网络会不会“塞车”,信息提交能不能成功,退税是不是及时到账等,很多都是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只有在大家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下,个税改革的红利才能更好地释放,让更多的纳税人受益。

(来源:人民日报)

专项抵扣标准

12月22日电国务院日前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指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办法》共有9章32条,明确了专项附加扣除的原则和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范围、扣除标准、扣除方式,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办法》规定,纳税人子女在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的支出,以及子女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支出,纳税人可选择由夫妻一方按每孩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选择夫妻双方分别按每孩每月500元扣除。

《办法》规定,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继续教育发生的支出,其中属于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按每月400元扣除,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4年);属于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扣除3600元。

《办法》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内,由纳税人负担的医药费用支出超过1.5万元的部分,在每年8万元的限额内据实扣除。可扣除的医药费用支出包括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

《办法》规定,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以选择由夫妻一方按每月1000元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20年)。

《办法》规定,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在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的,按每月1500元扣除;除上述城市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按每月1100元扣除;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按每月800元扣除。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

《办法》规定,纳税人赡养年满60岁父母的支出,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纳税人赡养年满60岁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支出可以扣除。纳税人属于独生子女的,按每月2000元扣除;属于非独生子女的,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其中每人分摊的扣除额度不得超过1000元。

《办法》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向税务部门提供或协助核实与专项附加扣除有关的信息。同时明确,根据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支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

个税专项抵扣来了!如何抵扣、夫妻放在哪一方抵扣大有学问!

综合整理:南都记者 卜羽勤

专项抵扣上限




丨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微信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正式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至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增加到了7项。7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分别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具体政策要点是啥?一张长图看明白↓


旋转手机查看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问答大全!


国务院客户端服务号开通啦!




关注它后,
有了新服务、新功能,
它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小提示:小程序+服务号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快来关注吧!


专项抵扣有哪些

就在这个周末,期待已久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终于落地!从明年1月1日起,你的房贷、二孩、养老等支出都可以在缴纳个税前扣除了!

但实际上,网友们还提出了更多可能遇到的疑难情况。比如:

如果孩子国外留学该怎么算?

如果你有房,同时又在租房呢?

大病就医跨年支出怎么算?

孩子就医能否抵扣?

今天,我们列举了大家可能遇到的45种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图片

12月22日晚间,国务院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和标准得以明确:

但实际上,网友们还提出了更多可能遇到的疑难情况。为了不让你一字一句读文件犯迷糊,记者找到了权威人士,将这些疑难问题一一破解。

话不多说,下面是你可能遇到的45种情况,可以直接“对号入座”哦~

你可能遇到的45种情况

1、子女教育

子女从满3周岁至教育结束,不论处在什么教育阶段,不论是在中国境内还是境外接受教育,均可按照每个子女/月扣除1000元,或由夫妻双方每人各扣除500元计算。

2、大病医疗

在一个纳税年度,纳税人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医保目录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3、房贷

4、房租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扣除。

第一类: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确定其他城市,扣除1500元/月;

第二类: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1100元/月;

第三类:市辖区户籍人口不到100万的城市(以统计局公布为准),扣除800元/月。

5、赡养老人

6、继续教育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4800元/年;

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3600元/年。

看完这45种情况,明年起你有哪些抵扣项、抵扣多少,应该“门儿清”了吧?

那么,专项扣除后,我们每个月能少缴多少税?怎么计算呢?

算算你能省多少钱?

那么具体到个人,要怎么计算呢?

具体到咱们大连人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到底应该怎么办理?

大连市税务局给出了权威解读

“专项附加扣除” 谁去办理?

发工资的单位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指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大连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除大病医疗以外,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继续教育,纳税人可以选择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也就是说,日常由单位发工资时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

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时,需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给任职受雇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像“五险一金”一样,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可以自行办理吗?

这四类纳税人可自行汇算清缴

1.不愿意将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

2.没有工资、薪金所得,但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

3.有大病医疗支出项目的;

4.纳税年度内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

一般有以上情形之一,可选择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其他问题

纳税人可拨打12366热线咨询

为全力推动新个税法在大连平稳落地,大连市税务局等部门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

走访重点税源企业、了解财务部门对新个税法实施的需求及准备情况。

自12月24日开始,大连市税务局将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发布政策解读,市民也可以拨打12366热线或者到办税服务厅咨询。

此外,市税务部门还将分期分批举办纳税人培训班,并制作电子辅导资料推送到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还将通过组织网络答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广大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的学习热情,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保障个税改革顺利实施。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专项抵扣子女教育,专项抵扣房贷能抵扣多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