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案例看融资租赁业务的典型法律风险,融资租赁案例启示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岑一

  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目前快速发展,除了实际交易链条本身,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工具,成为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融资租赁的主体也从简单的出卖人、出租人、承租人扩大为包括回购人、担保人、投资人等在内的多方责任主体。但就该项业务所涉及的典型法律风险,始终紧紧围绕融资业务交易链条的全程。本文以大型挖掘机所涉及的融资租赁纠纷为例,对该类业务链条上所涉及的典型风险类型进行分析。

  【案件简要交易关系】

  宜工集团出售数批大型挖掘机给A公司,A公司作为出租方,将挖掘机出租给施工方,施工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给A公司,合同约定在施工方付清全部租金之前,设备的所有权归A公司。

  【风险点1类:层层违约】

  因承租方在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影响下,偿债能力出现问题,不能按期支付租金,引发:(1)宜工集团到合同该约定期限不能取得应收货款;(2)A公司不能按期收回租金也不能按期支付宜工集团购货款;(3)承租方面临违约赔偿和返还设备的不利后果。

  【风险点2类:交易文本和签订不规范、不谨慎导致重大风险】

  本案中,A公司与宜工集团签订的是一个典型的买卖合同,但A公司签订的文本较多,部分写的是“代理商”的名称,故A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并未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合同条款,始终认为是按照自己理解的行业交易习惯,自己收到钱才给宜工钱,对于与宜工之间的交易到底属于委托代理还是买卖合同关系不太清楚,导致宜工向其就货款追责才发现自己面临重大的违约责任风险。而对于与承租方签订的合同,没有认真审查承租方的资质和还款能力,也没有要求承租方提供担保(因为要求提供担保部分承租人不同意则会导致交易无法达成),合同原件还多有丢失。故要主张承租人的违约责任,则面临执行不能的问题。

  【风险点3类:融资租赁物权公示制度未完善的情况下,物权难以主张】

  融资租赁中大部分租赁物是有形动产,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下,对于大型挖掘机类并没有完善的权属公示制度,故本案中,承租人无法偿付租金后,一是将挖掘机进行藏匿使用,出租人无法找到或者拖回成本很高甚至面临社会力量的干预;二是承租人因债务履行不能涉诉后导致租赁标的物被其他债权人直接保全,使出租人的物权受到威胁。本案中,A公司两类风险都遇到,对于第二种,还需要向保全法院及时提出保全异议,导致维权非常困难。

  【风险点4类:行业规范性标准欠缺情况下,诉讼及延伸出的他类型诉讼案件中,争议难处理】

  由于目前对于融资租赁设备残值计算、货物验收等在立法和操作层面都还欠缺规范性约束,导致在因融资租赁引发的诉讼中,争议难处理,举证责任很大。本案中,A公司销售人员因融资租赁业务本身的不景气和风险问题,导致与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并且串通承租人起诉公司,称公司交付的设备不符合要求,构成诈骗。虽然本案律师的努力下,驳回了起诉方的诉讼请求,但公司涉诉也增加了较大成本。

  【风险点5类:在融资租赁基本业务基础上延伸责任主体的风险问题】

  融资租赁成为一项金融工具后,涉及到债务担保方的增加和担保人的增多、回购方的进入、专业金融机构的进入、投资主体的引入等等,故随着法律关系的复杂化,法律风险类型也进一步扩大。目前金融租赁公司对于承租人的项目尽职调查和项目分析等专业工作,也是为了尽可能对于风险进行预评估和有效管控。

  综上,因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融资租赁法”,该业务主要依据还是《合同法》和《物权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纠纷若干问题的解释》,在监管层面,涉及到商务部《融资租赁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故融资租赁业务的风控建设目前急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融资租赁标的物的物权公示、文本规范、金融监管上,需尽快推进制度建设,以便为行业快速发展起到规范、护航和促进的作用。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从一则案例看融资租赁业务的典型法律风险有哪些

融资租赁典型案例评析

融资租赁业务中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租赁融资案例及风险

融资租赁案例启示

融资租赁风险事件

融资租赁的三种形式相关案例

融资租赁的案例有哪些

融资租赁典型案例评析

关于融资租赁的案例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