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之间的争议,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与事实相关的争议;二是与法律相关的争议。当事人之间的争议焦点,亦相应分为两种:
(1)与事实相关的争议焦点;
(2)与法律相关的争议焦点。
(一)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争议焦点
仲裁庭组织开庭调查中,当事人会以不同方式发出大量信息,有些信息与该案争议的法律适用无关,有些信息则可能相关,因此,仲裁庭需要对信息加以甄别,剔除与案件无关的信息。
进而,在相关信息中区分哪些可能影响认定案件的法律关系性质,或影响到是否决定支持当事人的仲裁请求/反请求等,该等信息涉及关键事实。当事人就关键事实发生的争议,归为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争议焦点。
譬如,在当事人提起的民间借贷合同纠纷案件中,仲裁申请人提出返还借款的仲裁请求,如双方当事人关于是否存在借款事实、或申请人提交的借款协议是否由双方签署等,该等争议涉及关键事实,即属于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争议焦点。
(二)与法律相关的争议焦点
仲裁案件审理中,当事人之间除存在关于事实的争议,也常常陷于观点之争。常见的观点之争可划分为以下三种:
1、关于案件法律性质的争议
譬如“名为合伙、实为借贷”的争议案件中,申请人以某一法律关系争议作为案由提起仲裁,若双方当事人就争议所属法律关系存在争议(如究竟是合伙关系还是借贷合同关系),则该项争议属于关于案件法律性质的争议焦点。
2、关于法律行为效力的争议
当事人发生争议的法律关系,除须明确法律性质外,还需认定当事人间法律行为的效力。譬如当事人之间涉及合同争议的,则关于合同效力究竟为有效、无效还是未生效、可撤销等的争议,属于关于法律行为效力的争议焦点。
3、关于请求权基础的争议
仲裁审理中,申请人提出的仲裁请求与被申请人的反请求,每项均应具有相应的请求权基础。关于请求权基础的争议,影响到适用法律规范的准确性与适当性,影响到仲裁庭是否决定支持当事人的请求,属于关于请求权基础的争议焦点。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仲裁案件中,如何厘定争议焦点问题
●仲裁案件中,如何厘定争议焦点的方法
●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的优缺点
●仲裁争议的解决方式
●仲裁在解决争端中处在什么位置
●仲裁 争议
●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仲裁法热点问题
●仲裁案件中,如何厘定争议焦点的方法
●仲裁案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