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见代理方式侵占单位财物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表见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姜奕

根据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的分析报告,民营企业家触犯频率最高的罪名中,职务侵占罪排名第二。职务侵占罪的主要表现,就是行为人利用自己在本单位中从事监督、管理本单位财产的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将单位财物以窃取、骗取等方式非法占为己有。本人在办理这类案件中发现,公司的高管、财务、销售人员特别容易触犯这个罪名。

所谓表见代理,是指虽然行为人事实上没有代理权,但相对人有理由认为行为人有代理权而与其进行法律行为,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代理。实践中,通常会出现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违反公司规定或者在公司未作规定时擅作主张,使他人基于自己的职务身份而交付财物的情况。通过表见代理侵占财物行为的性质认定,在实践中争议最大,但争议的焦点主要是上述行为应认定为诈骗罪还是职务侵占罪。

一般认为,如果行为人在本单位本来无相关业务的情况下,擅自虚构某项业务,并通过自己具有的职务得到了相对方的信任进而获取了财物,其行为应该认定为诈骗更为准确。原因就在于,行为人获取财物的方式实质上利用的是诈骗罪的“骗”,而非职务侵占罪的“占”,虽然行为人在获取财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利用了个人的职务身份,但是实际上其对于职务身份的利用只不过是其实施诈骗的一种手段方式;如果行为人所在公司存在某项业务,只是对于业务的开展方式、开展时间、收取费用的大小等内容暂未明确,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以该业务的名义收取了相对方的财物,则其行为就更加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特征。理由是,行为人虽然擅作主张凭借职务以单位的某项业务向相对方收取财物,但是该项业务实际上确实客观存在的,行为人并没有编造事实、虚构真相,行为不属于“骗”,只不过是利用职务便利获取了本单位的财物,故对其行为应该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表见代理行为有效吗

表见代理以谁的名义

表见代理行为的法律效力

表见代理构成善意取得吗

表见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

表见代理适用善意取得吗

表见代理可以行使善意取得吗

表见代理的适用情形

表见代理以谁的名义

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应由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