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居屋申请条件,香港居屋和公屋的区别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孟泽

香港居屋申请条件,香港居屋和公屋的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孟泽来为大家解答香港居屋申请条件,香港居屋和公屋的区别这个热门资讯。香港居屋申请条件,香港居屋和公屋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香港居屋是什么意思

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香港8月27日电(记者韩星童)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会27日通过“出售居者有其屋计划(居屋)单位2024”(“居屋2024”)的平均售价和销售安排。委员会主席黄碧如当日会见传媒时公布,房委会将在“居屋2024”下推售5个新建居屋发展项目,合共超过7100个居屋单位,将以市价七折出售。

继“居屋2023”及“出售绿表置居计划单位2023”所推售合共约12000个单位后,房委会将于今年第四季推出“居屋2024”接受申请。

新推出的居屋发展项目位处多个不同地区,包括启德、观塘、油塘、东涌及屯门,有不同大小的单位供选择,实用面积介乎约17.3平方米至约47.4平方米,迎合不同申请者的需要。

黄碧如说,较受申请者欢迎的大单位(实用面积约41.1平方米至约47.4平方米),占单位总数约四分之一。5个新发展项目单位的售价介乎143万元(港币,下同)至467万元,平均售价大约为270万元。

房委会将如期在本期居屋销售计划落实行政长官在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的“家有初生优先选楼计划”。房委会将设定“居屋2024”下新推售单位的约40%为配额,供参加“家有初生优先选楼计划”和“家有长者优先选楼计划”的合资格申请者搅珠和优先选楼。

香港居屋多少钱一平

在七一回归纪念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6月29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如期举行会议公布香港房屋政策新措施。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和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出席会议。

林郑月娥公布了6项房屋措施,包括此前透露的修订资助出售房屋的定价政策,对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征收额外差饷,及改拨私营房屋用地以发展公营房屋,另外还有修改预售楼花同意方案以阻止开发商捂盘,成立专责小组协助研究过渡性房屋计划,以及将香港市区重建局马头围道项目改为“港人首次置业先导项目”(可提供450个单位)。

备受关注的对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额外征税的措施,林郑月娥表示,方案要求已获“入伙纸”逾1年的业主向政府申报单位情况,如果过去1年内有超过6个月没有租出或自住,就被视为空置。政府会向空置单位收取额外差饷,为应课差饷的2倍,约等于楼价的5%。

林郑月娥发言表示,认同措施不能压制楼价及增供应的说法,政府亦没有措施要打压楼价,但不代表(政府)手上没有招,只是稍后再处理。

林郑月娥表示,房屋不是简单的商品,强调要重燃市民的置业希望。她说,2018年度居屋出售计划共4400个单位,目前已收到超过15万分申请,这充分展示了香港市民的置业需求。

图片来源:香港商报网

林郑月娥建议调整居屋定价机制,与市价脱钩,衡量市民负担能力的新机制将以收入中位数39500港元计算,而不是57000港元的上限,确保“可负担”的单位数量由50%增加至最少75%。以2018年居屋出售计划为例,单位售价将为“评估市值”的52%,而非原本的70%。

如果新的定价政策实施,居屋每个单位的平均售价将会由360万港元降为268万港元。林郑月娥以启德启朗苑400平方英尺(约为37平方米)的单位为例,新措施下售价由390万港元下降至290万港元。她说,现已邀请房委会尽快研究,决定是否在今年度实施新的定价政策。

图片来源:香港商报网

至于香港常设计划中的“绿表置居先导计划”,折扣率会比前一期计划的折扣率多10%。而以较高收入中产家庭为目标的港人首次置业先导项目,折扣率会比前一期居屋出售计划的折扣率少10%至20%。

目前,香港居屋或绿置居的业主若想转让单位,须先向香港房屋委员会 缴付差价,以解除单位的转让限制。这也意味着,在新机制下,香港市民购买居屋项目或将优惠很多,但未来转手却需要支付不少比例里的差额。林郑月娥还表示,未来,居屋及绿置居的转让限制将会更加严格。

香港居屋和私人楼有什么区别


2022年我在香港买房啦!

我和我老公已经在香港工作7年了,有了一点积蓄后就决定买房,结束租房住的日子。


但是我们买的是楼龄比我年龄都大的二手居屋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用白表买的居屋,而是买的已经补了地价在自由市场的居屋。所以其实价钱并没有比私楼便宜很多。但因为没有什么会所之类的加上楼龄比较老,所以还是会便宜一点点。那我们为什么这么选择呢?



01

不靠父母,自己买房


首先就是价钱,因为我们买房并不打算靠父母,所以就是完全要靠自己的存款。而我们存款并不多,并且也并不打算倾尽所有,弄得一点现金流都没有。这样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第二就是大小,香港20多平的房子比比皆是,但因为我们有小宝贝啦,所以还是希望能有足够的空间,至少要两室一厅吧,40平以上。



因为我们工作都是在市区,就不希望住得太远,每天的时间成本太高了,而且又希望房子是近地铁的,交通方便。


而且我们想要买在一个屋苑里面,最好是旁边有公园而不是街边洋楼,因为我们现在租的地方就是街边洋楼,虽然很方便,但是出门就是街道,私密性不好,而且晚上想出门遛个弯,跑个步也不方便。


于是我就整理一下自己的需求,就是以下这些点了。


我的预算

首付:70w左右

总价:650w左右

月供:2w左右


我的要求

户型:两室一厅

楼层:高楼层

朝向:最好朝南,采光好

电梯:要有电梯

交通:近地铁,交通方便

环境:希望是屋苑



为了买到合适的房子,地铁红色线,绿色线,几乎跑遍了全香港。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如果想要买到合适的房子,至少要看100套,看完100套绝对能给你省下很多钱,虽然我觉得说的有点夸张,但是反正每周也是想出去逛逛,不如就到处去看看房,每次去看也可以学习很多知识。



我们最开始也是想买一些比较新的私楼的,但是在我们预算内的,看了屯门,元朗的那些之后,真的是觉得离地铁太远了,因为我们上班都在市区,并不想每天花太多时间在交通上面。


然后就去看了旺角,油麻地,红磡这些地方的私楼,要不就是街边独栋,要不就是楼龄已经50多年没办法贷30年贷款了。



在看了一圈之后发现地段比较好的,离地铁站近的,又便宜的房源居然全都是居屋或者公屋。但那些楼龄比较新的没补地价的我们也没办法买,所以我们便开始主攻去看一些已经补过地价的二手居屋。


看了很多套,不是价格不合适,就是户型不喜欢。


直到看到我们买的这套时让我眼前一亮!



02

房东准备移民……


原始户型是下面图片这样的:



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南北通透,采光很好,每个房间包括厨房厕所都有窗户,房子就在地铁站旁边,出了地铁站走一个天桥就到了,都不用过马路,下雨也不用打伞,这个真的是打中了我们的心靶。


楼下还有大型的公园,遗憾的是没有商场。在看了几次,对比了附近所有的房型之后,我们终于决定去签合约了。房东是老两口,人很好,子女都已经在国外工作了,因为他们要移民,所以谈价过程也很顺利。



这套房在新界和九龙的交界处,为440呎的两房,砍价20w,成交价580w,加上印花税,律师费,中介费还有杂七杂八的费用,差不多就是600w,月供2w左右。楼龄40年。


就这样我们在香港有家啦~



我觉得在香港买房比在内地一线城市买房要容易一点吧,香港连续十年蝉联全球最难买楼的城市,而且房价也是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其实在香港,如果你不是追求豪宅的话,其实买个房也不是很难,因为香港800w以下的房子最高是可以贷款9成的,只需要1成首付。


而且香港买房是没有公摊面积的。



还有很多钱是可以省下来的,今天就偷偷地告诉你们。


第一个就是按揭贷款的时候银行回赠一般银行回赠都是1.1%~1.4%左右,那肯定就是挑回赠多的啊,比如说买600w的房子,贷款9成的话,银行是批6成,另外3成是按揭保险来批,那么银行回赠的就是600w*60%*1.4%=50400,也就是说可以拿到5万零400的现金回赠。



第二个就是在去银行贷款的时候,可以交一张地产中介的按揭转介表,这个地产中介可以找你买房的中介,也可以去找市面上比较出名的像是星之谷,或者是壹家壹,只需要交一张表,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贷款批下来之后,中介也会给你一个现金回赠,回赠一般是贷款额的0.1%到0.35%,不同银行不一样。


还是按600w的房子,贷款9成来计算的话,回赠如果是0.1%,那么你从地产那里可以拿到的回赠就是600w*90%*0.1%=5400,也就是说可以拿到5400块的现金回赠。



第三个就是房子买了三四年后,可以去银行转按,也就是把按揭贷款从一个银行转去另一个银行,重新走一遍按揭流程,如果房子已经升值了,那么升值的部分就可以套现出来,并且还可以再重新拿一遍银行回赠,和地产中介按揭转介的回赠。


好啦,这次的分享是不是特别干货,你们买房这些钱都拿到了吗?虽然我们买的房子不大也不新,但也是靠我们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在香港买的第一套房,以后就要好好供楼还房贷了。


最后,希望每一个港漂都能够在香港有更强的归属感。


*以上内容为作者投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港房研究所”平台意见。图像影音来自网络,本文由港房研究所原创,转载请联系港房研究所微信公众号(ID:fanginhk)。

(本文作者:璐姐)

香港居屋可以出租吗

住得小、住得挤和住得贵,这是香港房屋问题的典型写照。对于香港居民来说,无论是月入10万港币有余的中产家庭,还是刚刚毕业的硕士毕业生,亦或是收入低微的香港家庭,他们都共同面临也承受着来自房屋问题的挑战。


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政纲中说,香港有解决土地房屋问题的社会条件,关键要下定决心。李家超会在房屋新政上带来什么样的新思路、新动作?


高房价与窄空间的“房产围城”——私楼里的中产家庭


姚女士从事测量师工作多年,目前一家五口住在丈夫的公务员宿舍。由于丈夫即将退休,退休后便会成为无业无房的“双无人士”,这才有了购房计划。


像姚女士这样家庭月入超过十万港元的家庭,目前仅占到全港的7.5%,已经算是高收入的中产家庭,但依然无法逃脱高房价与窄空间的“房产围城”。



导致私楼房价高的最大因素是供不应求。根据团结香港基金给出的土地报告,自2019年以来,受施工进度放缓、延迟落成等因素的影响,香港的私楼供应量出现断崖式下跌,而未来5年的私楼供应量可能会继续在谷底徘徊,难以达到预期落成数量。


住得小、住得挤和住得贵,根源就是香港的土地只用了大约20%,城镇化的比例非常低。


香港的土地供应问题一直是民间与政府的关注焦点。现任特首林郑月娥曾提出“明日大屿”、“北部都会区”等土地发展计划,不久将担任新任特首的李家超也在政纲中提出,希望通过建设香港北部地区及填海造陆,为香港居民拓展更多居住空间。


不过,尽管香港北部可能成为未来潜力极大的发展地区,但如若考虑交通路程、职业发展等因素,这块新兴土地似乎缺少对专业人士的吸引力。


除了供应量长期低迷带来的楼价高企外,购买者还会面临高额的购房税率,比如首次置业人士需要缴付高昂的从价印花税。此外,按照香港现时的购房政策,1200万港元至1920万港元的房屋,贷款上限为960万港元。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此后按揭还款的压力并不小。


沦为抽奖游戏的“居屋”大战——置业遥遥无期的硕士毕业生


在香港,除了私人楼市外,包括居屋、公屋在内的公营楼市也是组成香港房屋阶梯的重要部分。


其中,“居屋”是由港府统筹、策划及兴建的出售房屋,以低于市值的价格,在扣除地价后,售给合资格的申请人,目的是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置业,实现居者有其屋。


“公屋”则是由政府兴建,廉价出租给基层市民的公共房屋,为的是解决香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硕士毕业不久的25岁经济数据研究员陈先生,目前与家人共同租房。由于个人收入已经超过申请政府公屋的12940港元上限,又无法负担私人楼市的高昂房价,所以他希望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抽中一间价格适中的居屋。



香港已经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难负担楼价的城市”,居屋成为更多如陈先生一样的“夹心阶层”的置业首选。但平均28人争一户的激烈竞争,使居屋彻底沦为了一场抽奖游戏。



在香港,类似陈先生这样出生于千禧年前后的一批年轻人,购入居屋的机会极其渺茫,加上私人楼宇价格不断高企的双重压力,让置业更加遥不可及。


1998年到2003年期间,由于金融风暴及楼价震荡,港府先后决定停售及停建居屋。而后十年间,尽管香港经济已开始恢复升轨,但居屋复建计划却一直被搁置。


居屋计划的全称是“居者有其屋”,但美好愿景却已经越来越远:少了住房进阶通道上关键的“居屋”这一台阶,那些原本有经济能力可以够得着“居屋”的香港市民,不得不主动下沉,或被动滑落到申请公屋,这又导致申请公屋的人数更多,轮后时间也更长。而极少部分倾尽全家几代积蓄的香港市民,冲进私楼市场后又进一步推高了楼价。


住在劏房里的两代四口——排队等公屋的香港居民


香港观塘区这间100多平方呎的劏房内,住着唐先生两代四口人。唐先生76岁,已经找不到合适工作,只好在家休养,只靠太太打工养家。


劏房狭小不堪,人均面积不过3平方米,但租金却高得惊人,呎租已经超过50港币,比港岛中心地段湾仔区的不少私人楼宇租金还要贵。忍痛栖身劏房,原因无他,只为离太太打工的地方近。



劏房,就是将一个普通住宅单位再分为几个独立的小房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香港出现,楼价及租金的爆升,很多基层家庭负担不起普通住宅租金,只能越住越小,蜗居在劏房里。而越是商业人流旺地,劏房就越多,劏房单位呎价一升再升,却一度供不应求。


在香港,很多正栖身劏房的基层家庭,都在排队轮候公屋。公屋平均轮候时间目前已经超过6年,很多家庭甚至等候超过10年。时间越等越长,轮候人数也越来越多,劏房租金还不断上升,在收入没有显著增长之下,很多基层家庭就连劏房也只能越住越小。


香港土地的总面积是1100平方公里,已开发的仅有270平方公里,只占四分之一,而房屋用地更是只占香港总面积的7%左右,远远少于新加坡,也少于比邻的深圳。由于居屋供应暂停、公屋供应量少且落成迟缓,很多基层香港市民唯有不断降低居住要求,加入拥挤且恶劣的劏房环境。


访问过半,我们才突然发现,一墙之隔的另一架双层床上铺,一直蜗居着唐先生14岁的儿子,他一直盘腿坐在无法站起来的高架床上看书。从出生到现在14岁读中二,唐同学都是在劏房里度过的,现在他和母亲睡里屋,父亲和姐姐在客厅。姐姐今年已经19岁,刚刚考完DSE,如此狭窄的空间里,毫无个人隐私可言。14岁的唐同学唯有不断劝诫自己:以平和心态来面对一切。



劏房问题存在多年,直到2021年6月,特区政府推出为期3年的现金津贴试行计划,舒缓基层家庭在轮候公屋期间面临的生活困境,像唐先生这样的4人家庭,每个月能够拿到3050港元的现金津贴。


候任特首如何解决香港房屋问题?


候任特首李家超在政纲中,针对解决短期房屋问题提出了精简程序、解燃眉之急的思路。


民间多个团体及研究机构其实早已就此发声,今年1月,团结香港基金就发表报告,呼吁港府精简程序,同时提升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多管齐下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等。



长期的房屋政策需要拆墙松绑,增加行政效率,在未来提供更多的土地及住房。对于短期解决方法,不断有各界别多位议员提议:改造一些现有的设施作为临时过渡性房屋,比如启德方舱和竹篙湾方舱,这两个地方就是按照半永久标准来建造的。如果算上全港九个小区隔离设施,则有约5万个床位,2万多间单位。



现有公屋仍有潜力可善加利用,5月22日,民间组织“关注安置政策联机”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00个40多年楼龄的公屋单位空置,提议将这些单位改为临时居所。


此外,候任特首李家超的政纲还提出了“千人计划”,初步构思是帮助1000名居住劏房初中学生,政府企业及非政府组织等一同设计方案,为他们提供包括培训、活动以及更好的学习环境,以解决跨代贫穷问题。



编辑:丁筱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香港居屋申请条件,香港居屋和公屋的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