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调整山东最新消息,社保调整基数怎么调
大家好,由投稿人谈书奕来为大家解答社保调整山东最新消息,社保调整基数怎么调这个热门资讯。社保调整山东最新消息,社保调整基数怎么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社保调整最新通知
嗨,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今天咱们来聊聊社保改革的几项重点,事关退休老人福利待遇和未来养老金的变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根据我国人社部在本月20日发布有关深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通知,接下来,我国的社保制度将会继续推进改革,那么对于在职人员和退休老人来说,有六大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养老金双增长。此前中央经济会议就已经提出要在2025年继续给广大的退休老人们继续上调养老金,而这一次,人社部的通知也再次明确提到,提高大家的养老金水平,并且还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第二,社保基金运营平稳,养老金发放底气充足。养老金虽然实现了年年上调,但是调整比例却是逐年降低,因此就有很多人猜测,是不是我们的养老基金要没钱了?根据相关数据,包含我国的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以及划转部分国有资本累计剩余约18.1万亿元。这充分彰显了我国社保运营的平稳性,所以说大家不用担心,养老金的发放和上调都是底气十足的。
第三,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统筹资金调剂机制。以前,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会因为财政吃紧等情况,出现养老金延迟发放等情况,那么在养老金全国统筹之后,养老金的发放会更加有保障。在增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金支付能力之后,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异性,更好的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提升管理效率,保障养老基金更好更便捷更安全的运行。
不仅如此,此次通知中还有提到,将要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省级统筹。这对于从事高危行业的在职职工来说,也是个利好消息。比如制造业、服务业、建筑行业的职工,就可以按照省内统一标准对员工的损失进行评估,避免因为各地政策不同,而导致职工领到的补助福利出现差异。
与此同时,对于企业而言,省级统筹之下,部分企业还可以享受省级统筹带来的费率调整等优惠政策,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第四,全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这对于流动性大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可是个利好消息,我们都知道,像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保都有户籍地的要求,尤其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一些新就业形态的求职者,这些群体在异地求职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被户籍地的社保缴纳要求所限制过,那么现如今,即将全面取消户籍地的参保限制,这将极大的提高这些群体的权益,减少企业代缴、漏保等情况的发生。
第五,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如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个人养老金制度等措施。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补充机制,是企业为员工自行缴纳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属于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那么国家推广和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对于在职员工来说,也可以增加一笔养老收入,对于未来养老将会更加有保障。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有三大支柱在支撑,基础养老金、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养老金。截止到目前,大家的养老金收入一般都是由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在支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支柱的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有均衡发展才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长久发展。
第六,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共工服务平台,加强完善“一卡通”的管理服务新模式。目前我国的社保卡已经全方面普及,社保卡的功能也在逐渐完善更新。现如今国家再次提出要给社保卡升级换代,利用互联网科技,高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各项事务进行“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尤其是针对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身份,将会推动更加便民利民的贴心社保服务。
以上基本上就是此次通知中,惠及咱们普通在职职工以及退休老人的6个社保好消息。从养老金涨钱、到制度的不断完善推进,再到社保卡一卡多用功能的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社保体系正在完成自上而下的转变和升级,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功能等待我们去发现恶化探索。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社保调整基数每年几月份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明确分工责任及完成时限。其中,在社保方面,有一些重大的政策调整和变化,相关政策出台时间表也明确了。
提高养老金4月底出台政策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退休人员关心,什么时候能上涨?
对于此项工作,《分工意见》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牵头,4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今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继续上涨,这将是养老金连续17年上涨。从2018年到2020年,养老金已经连续3年均上涨5%,2021年养老金涨幅是多少,届时将会揭晓。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9月底前出台政策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对于此项工作,《分工意见》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银保监会牵头,9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也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根据人社部近期的表态,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罗熹指出,第三支柱的作用不太一样,有它显著的特点:一是给高收入阶层个人养老提供一个渠道、提供一种方式。二是给新兴业态,新的从业人员、多种方式从业人员提供一种养老保障,这是商业保障。三是通过长期的养老保障资金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6月底前出台政策
《分工意见》明确,对于“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要求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当前,互联网经济催生大量新型就业岗位,但是外卖骑手等新业态从业者在社保外“裸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新就业形态人员与平台的关系有别于传统的“企业+雇员”模式,导致难以纳入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范围。
人社部此前在答复“加大外卖配送员权益保障,维护城市守护者合法权益”提案时指出,初步提出了职业伤害保障模式,拟在深入听取各方意见、凝聚更大共识基础上,按照先试行再完善的思路,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放开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9月底出台政策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对于此项工作,《分工意见》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财政部牵头,9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如今,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人数已达2亿多人,但是因为户籍限制,异地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却无法在就业地参加社保。未来随着户籍限制的放开,灵活就业人员个人也能在就业地参保享受待遇了。
资料图:民众在青海一家医院窗口刷卡缴费。 张添福 摄
5月底前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增加30元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
根据《分工意见》,此项工作由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牵头,5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上调后,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将达到每人每年5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9元。
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5月底前出政策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
根据《分工意见》,此项工作由国家医保局牵头,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2020年8月,国家医保局曾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保障机制,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普通门诊统筹覆盖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支付比例从50%起步。
(来源:新华社)
社保调整项是什么意思
2025年社保政策深度解读:六大变革构筑民生保障新防线
2025年,中国社保政策以《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为蓝图,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目标,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社保服务六大领域实施深度改革。以下从政策核心、实施成效、挑战与应对三方面进行解读。
一、政策核心:六大变革方向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速
制度统一:全国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待遇计发办法逐步统一,解决地区间基金结余不均衡问题。
基金投资: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目标到2025年实现年化收益率超5%。
个人养老金: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1.8万元/年,覆盖城市扩展至50个,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完善。
医疗保险提质增效
门诊共济保障: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至家庭成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提升至60%。
DRG付费改革:全国70%以上统筹地区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扩围至50个,覆盖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费用。
失业保险功能拓展
稳岗返还:对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比例提高至60%。
技能提升:参保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申领补贴,标准提升至2000元。
价格补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同比涨幅超3.5%时,启动联动机制发放临时补贴。
工伤保险预防优先
费率浮动:根据企业工伤发生率动态调整缴费费率,激励安全生产。
康复服务:建设100个国家级工伤康复示范平台,提升工伤职工重返岗位率。
新业态覆盖:将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保障范围。
生育保险与医保合并实施
待遇保障: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至85%,延长生育津贴发放天数至158天。
托育服务:支持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费用可税前扣除。
灵活就业人员:允许以个人身份参加生育保险,享受同等待遇。
社保服务数字化转型
一网通办:90%以上社保业务实现全程网办,跨省通办事项扩展至30项。
数据共享:与公安、民政、税务等部门数据互通,减少证明材料提交。
智能客服:部署AI社保助手,政策咨询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内。
二、实施成效:数据见证民生获得感
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提升至40%。
医保基金运行稳健: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80%以上,居民医保提升至70%。
失业保险稳岗作用凸显:2024年向120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00亿元,惠及职工4500万人。
工伤保险预防成效显著:重点行业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15%,工伤认定平均时限缩短至15天。
生育保险支持力度增强:2024年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同比增长25%,托育服务机构数量突破5万家。
三、挑战与应对:精准施策破解难题
基金可持续性压力
延迟退休: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至2035年完成。
国资划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规模达2.5万亿元。
投资运营: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扩大至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地区差异与公平性
中央调剂:提高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至4.5%,均衡地区间负担。
财政补助: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升至670元,减轻个人缴费压力。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扩展至门诊慢特病,备案服务实现“跨省通办”。
新业态劳动者保障
参保机制:允许平台企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单独参加工伤保险,费率按行业基准费率执行。
权益维护:建设“劳动保障维权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投诉、法律咨询等服务。
算法监管:要求平台企业公示计件单价、抽成比例,保障劳动者知情权。
2025年社保政策通过六大变革,既强化了制度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又提升了服务便捷性与人群覆盖面。面对人口老龄化、就业形态多元化等挑战,政策以“精准施策、系统集成”为路径,推动社保体系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跃升,为推进共同富裕筑牢民生底线。
社保调整时间以及如何调整
2022年,真的是喜事连连,好事不断,对于享受社保待遇的人来说,至少有6项社保待遇迎来调整,涉及职工养老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门诊待遇、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具体上调了多少?一起来看。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是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60岁后领取养老金的一部分,分为全国基础养老金和地方基础养老金。
从2022年开始,一些省份已经官宣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了。
其中,江苏全省城乡居民基础最低标准从173元涨到了187元,上涨了14元。贵州提出,2022年会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98元涨到113元,提高15元。杭州也提升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260元涨到310元,提高50元。
预计2022年会有更多地区陆续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退休人员养老金2022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会继续调整,因为不仅财政部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适度上调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还有河北、贵州、上海等多地宣布会上调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因此,2022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迎来18连涨,已经问题不大,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养老金的涨幅,这要等到四月份左右,全国养老金调整通知公布之后才会揭晓。
但是不管养老金涨幅是不变,上调或下降,只要养老金继续维持上涨的态势,对于广大退休人员而言,就是十足的好消息。
普通门诊待遇从2022年开始,部分省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拉开帷幕,正式落地实施。
这项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普通门诊也可以纳入医保基金报销了,所有参保人员都可以覆盖到,而且支付比例是从50%起步。
之前普通门诊的医疗费主要是个人账户解决,统筹基金主要解决的是住院的费用,现在普通门诊费用也可以报销,而且退休人员的报销额度会更高一些。
以福建为例,对于在起付线以上和限额以内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在职人员统一提高至75%,退休人员统一提高至80%,在基层就诊的再提高10个百分点。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2022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迎来上调。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是20倍的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家统计局一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所以,2022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确定为47412×20=948240元。
2021年度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876680元,因此,2022年的标准提高了71560元。
丧葬补助金对于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因病或非因工去世的,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目前的发放标准是上一年度本省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
目前,31个省份都已经公布了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都比上一年提高了,因此意味着,2022年的丧葬补助金的标准也上涨了。
由于每个地方的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一样,上涨金额也不一样,所以,每个省2022年丧葬补助金的标准上涨金额也有高有低。
大家可以看上面思之想之制作的图表,最高的是上海,丧葬补助金达到了13738元,比上一年上涨了998元,最低的是黑龙江5608元,上涨了422元。
抚恤金标准由于抚恤金的标准也跟上一年度本省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挂钩,2021年城乡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所以,同样条件下,相比之前,2022年去世的抚恤金标准会更多。
但是具体金额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抚恤金发放多少个月的上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要看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养老金领取年限多少。
缴费15年发放9个月上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满一年多发一个月,最多24个月,养老金每领取一年就少发一个月,最少9个月。
及时了解更多社保待遇调整消息,欢迎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转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社保调整山东最新消息,社保调整基数怎么调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