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诈骗手段有哪些,校园诈骗手段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周慧

校园诈骗手段有哪些,校园诈骗手段

大家好,由投稿人周慧来为大家解答校园诈骗手段有哪些,校园诈骗手段这个热门资讯。校园诈骗手段有哪些,校园诈骗手段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校园诈骗案例

七类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真实案例

揭开诈骗陷阱的层层伪装

教同学们见招拆招

一、DeepSeek新骗局

今年,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因强大的功能和开源特性火爆全网,但随之而来的仿冒网站、木马病毒、虚假课程和虚拟货币骗局也瞄准了大学生群体。

1.仿冒APP与网站

木马病毒伪装更新:有仿冒DeepSeek的安卓APP诱导用户点击“更新”,实际安装恶意子包,窃取短信、通讯录甚至拦截支付验证码,导致账号被盗、资金损失。

钓鱼网站“高仿”界面:仿冒域名如“deepsek.com”“deepseek-chat.cn”盗用官网设计,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后信息遭窃。已有学生因误登山寨网站,社交账号被盗,损失数千元。

2.虚假课程

天价课程实为拼凑:某售价199元的“DeepSeek爆文写作课”仅含官网免费内容,甚至有教程将ChatGPT旧课改名重卖,内容与DeepSeek毫无关联。

社群二次收割:骗子以“免费资料”拉群,群内80%内容为广告,最终推销数千元“进阶课”,实际价值极低。

防诈技巧

官网仅认准“deepseek.com”和 “deepseek.cn”,APP需从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开发者:杭州深度求索公司);警惕“内测资格”“付费社群”,官方从未收取任何费用。

二、“先交费”求职陷阱

刘某在某求职招聘软件上留下个人简历后,一名招聘人员主动联系他,说某公司正在招聘软件测试员,该岗位无学历要求,到手工资8000元左右,还有五险一金以及加班费。刘某心动了,对方称入职需缴纳一笔体检费,于是刘某按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之后便被对方拉黑删除。刘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诈骗手法

虚假广告:在校园内发布兼职中介广告,声称提供高薪兼职岗位;收取费用:以中介费、体检费、工服费等名义收取费用;拖延失联:在收取费用后,以各种理由拖延,最终失联。

防诈技巧

警惕非官方渠道:通过学校就业中心/正规平台筛选;坚决拒交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费用,以免上当受骗;警惕'高回报低风险'承诺。

三、刷单返利陷阱

2024年11月,大学生小宁在抖音看到“点赞返现”广告,前两单收到几十元佣金后,被诱导下载虚假购物APP,充值9千元后无法提现。另一名学生小褚则因缴纳“解冻费”被骗1780元。

诈骗手法

前期小额返利:通过简单任务快速获取信任;诱导大额投入:以“联单任务”“操作错误”为由要求充值;威胁恐吓:声称“不继续转账将影响征信”。

防诈技巧

牢记“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刷单行为本身违法,正规企业不会通过此类方式招聘;拒绝任何预付费用:兼职应先核实企业资质,要求先交钱的99%是骗局。

四、助学金/奖学金骗局

去年年底,学生小龙接到“助学机构”电话,对方以“发放助学金”为由索要验证码,导致其父亲银行卡内3千元被转走。类似的案例中,大一新生小B被假教育局工作人员骗走8900元,对方谎称“助学金无法到账需转账验证”。

诈骗手法

伪造官方身份:冒充教育局、学校或基金会工作人员;制造紧迫感:“不配合将取消资格”“需立即操作”;利用信息差:精准获取学生姓名、学校等隐私。

防诈技巧

官方渠道核实:所有资助政策以学校官网或辅导员通知为准;绝不透露验证码:银行、政府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索要验证码。

五、冒充公检法诈骗

大学生小亚接到“00”开头的境外电话,对方冒充警察称其“涉嫌洗钱”,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最终被骗四千元。


诈骗手法

技术伪装:使用改号软件伪造公安局号码;心理操控:威胁“刑事调查”“影响毕业”;屏幕共享:诱导下载会议软件,远程窃取银行卡信息。


防诈技巧

挂断+回拨:公检法不会线上办案,挂断后拨打110或反诈热线96110核实;禁用屏幕共享:陌生人要求开启“共享屏幕”功能的一律拒绝。

六、账号买卖交易骗局

2025年3月,学生小张(化名)在网上出售某游戏账号,诈骗分子冒充买家与其取得联系,称要购买其账号,但要通过某“专业”的游戏交易网站,并发送了链接。小张信以为真,点击进入并联系网站内所谓的“客服”,最终因轻信对方所说“银行卡号、身份证号输错”而多次转账,共计损失9000元。

诈骗手法

“高价收购”诱入局:以'高价收购账号'为噱头,诱导卖家进行私下交易,并发送伪造'付款成功'截图;假客服连环收费:冒充'平台客服',以缴纳“保证金”“解冻金” “手续费” 等为由,要求多次转账;钓鱼链接盗信息:以'验号'为名发送木马链接,窃取相关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即瞬间转移相关账号内虚拟资产、银行卡资金。

防诈技巧

认准官方平台:游戏交易只通过游戏官方平台(如游戏内商城)或正规第三方平台进行,切勿轻信'私下高价交易'!警惕'先交钱再交易':任何以'保证金''解冻费''手续费'为由要求提前转账的,均为诈骗。

七:校园贷骗局

大学生小E接到“注销校园贷”电话,对方谎称“影响征信”,诱骗其向陌生账户转账6500元。另一案例中,学生因轻信“低息贷款”广告,陷入高利贷陷阱,被迫偿还数万元。

诈骗手法

伪造征信报告:声称“贷款记录需清零”;虚假承诺:“零抵押”“秒到账”;连环套路:以“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多次收费。

防诈技巧

拒绝非正规借贷:校园贷已被明令禁止,资金需求可通过学校勤工助学渠道解决;查询官方征信: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核实记录。

防诈必备技能


1. 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不轻信:陌生来电、短信、链接需核实。

不透露: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绝不外泄。

不转账:未经确认,绝不向陌生账户汇款。

多核实:遇到可疑情况,及时联系老师或警方。

2.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开启来电预警功能,自动拦截诈骗电话。

学习最新防诈案例,提高警惕性。

3. 保护个人信息

谨慎填写各类调查问卷,避免泄露学籍、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

定期修改重要账户密码,避免“一码多用”。


遭遇诈骗怎么办

1. 立即报警: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黄金止付时间为30分钟内。

2. 保留证据:截图聊天记录、保存转账凭证,便于警方追查。

不贪小利、不存侥幸

面对各种诱惑

多一分思考,少一分冲动

来源:全民防骗局

校园诈骗观后感

七类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真实案例

揭开诈骗陷阱的层层伪装

教同学们见招拆招


一、DeepSeek新骗局

今年,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因强大的功能和开源特性火爆全网,但随之而来的仿冒网站、木马病毒、虚假课程和虚拟货币骗局也瞄准了大学生群体。

1.仿冒APP与网站

木马病毒伪装更新:有仿冒DeepSeek的安卓APP诱导用户点击“更新”,实际安装恶意子包,窃取短信、通讯录甚至拦截支付验证码,导致账号被盗、资金损失。

钓鱼网站“高仿”界面:仿冒域名如“deepsek.com”“deepseek-chat.cn”盗用官网设计,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后信息遭窃。已有学生因误登山寨网站,社交账号被盗,损失数千元。

2.虚假课程

天价课程实为拼凑:某售价199元的“DeepSeek爆文写作课”仅含官网免费内容,甚至有教程将ChatGPT旧课改名重卖,内容与DeepSeek毫无关联。

社群二次收割:骗子以“免费资料”拉群,群内80%内容为广告,最终推销数千元“进阶课”,实际价值极低。

防诈技巧

官网仅认准“deepseek.com”和 “deepseek.cn”,APP需从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开发者:杭州深度求索公司);警惕“内测资格”“付费社群”,官方从未收取任何费用。

二、“先交费”求职陷阱

刘某在某求职招聘软件上留下个人简历后,一名招聘人员主动联系他,说某公司正在招聘软件测试员,该岗位无学历要求,到手工资8000元左右,还有五险一金以及加班费。刘某心动了,对方称入职需缴纳一笔体检费,于是刘某按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之后便被对方拉黑删除。刘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诈骗手法

虚假广告:在校园内发布兼职中介广告,声称提供高薪兼职岗位;收取费用:以中介费、体检费、工服费等名义收取费用;拖延失联:在收取费用后,以各种理由拖延,最终失联。

防诈技巧

警惕非官方渠道:通过学校就业中心/正规平台筛选;坚决拒交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费用,以免上当受骗;警惕'高回报低风险'承诺。

三、刷单返利陷阱

2024年11月,大学生小宁在抖音看到“点赞返现”广告,前两单收到几十元佣金后,被诱导下载虚假购物APP,充值9千元后无法提现。另一名学生小褚则因缴纳“解冻费”被骗1780元。

诈骗手法

前期小额返利:通过简单任务快速获取信任;诱导大额投入:以“联单任务”“操作错误”为由要求充值;威胁恐吓:声称“不继续转账将影响征信”。

防诈技巧

牢记“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刷单行为本身违法,正规企业不会通过此类方式招聘;拒绝任何预付费用:兼职应先核实企业资质,要求先交钱的99%是骗局。

四、助学金/奖学金骗局

去年年底,学生小龙接到“助学机构”电话,对方以“发放助学金”为由索要验证码,导致其父亲银行卡内3千元被转走。类似的案例中,大一新生小B被假教育局工作人员骗走8900元,对方谎称“助学金无法到账需转账验证”。

诈骗手法

伪造官方身份:冒充教育局、学校或基金会工作人员;制造紧迫感:“不配合将取消资格”“需立即操作”;利用信息差:精准获取学生姓名、学校等隐私。

防诈技巧

官方渠道核实:所有资助政策以学校官网或辅导员通知为准;绝不透露验证码:银行、政府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索要验证码。

五、冒充公检法诈骗

大学生小亚接到“00”开头的境外电话,对方冒充警察称其“涉嫌洗钱”,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最终被骗四千元。

诈骗手法

技术伪装:使用改号软件伪造公安局号码;心理操控:威胁“刑事调查”“影响毕业”;屏幕共享:诱导下载会议软件,远程窃取银行卡信息。


防诈技巧

挂断+回拨:公检法不会线上办案,挂断后拨打110或反诈热线96110核实;禁用屏幕共享:陌生人要求开启“共享屏幕”功能的一律拒绝。

六、账号买卖交易骗局

2025年3月,学生小张(化名)在网上出售某游戏账号,诈骗分子冒充买家与其取得联系,称要购买其账号,但要通过某“专业”的游戏交易网站,并发送了链接。小张信以为真,点击进入并联系网站内所谓的“客服”,最终因轻信对方所说“银行卡号、身份证号输错”而多次转账,共计损失9000元。

诈骗手法

“高价收购”诱入局:以'高价收购账号'为噱头,诱导卖家进行私下交易,并发送伪造'付款成功'截图;假客服连环收费:冒充'平台客服',以缴纳“保证金”“解冻金” “手续费” 等为由,要求多次转账;钓鱼链接盗信息:以'验号'为名发送木马链接,窃取相关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即瞬间转移相关账号内虚拟资产、银行卡资金。

防诈技巧

认准官方平台:游戏交易只通过游戏官方平台(如游戏内商城)或正规第三方平台进行,切勿轻信'私下高价交易'!警惕'先交钱再交易':任何以'保证金''解冻费''手续费'为由要求提前转账的,均为诈骗。

七:校园贷骗局

大学生小E接到“注销校园贷”电话,对方谎称“影响征信”,诱骗其向陌生账户转账6500元。另一案例中,学生因轻信“低息贷款”广告,陷入高利贷陷阱,被迫偿还数万元。

诈骗手法

伪造征信报告:声称“贷款记录需清零”;虚假承诺:“零抵押”“秒到账”;连环套路:以“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多次收费。

防诈技巧

拒绝非正规借贷:校园贷已被明令禁止,资金需求可通过学校勤工助学渠道解决;查询官方征信: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核实记录。

防诈必备技能


1. 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不轻信:陌生来电、短信、链接需核实。

不透露: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绝不外泄。

不转账:未经确认,绝不向陌生账户汇款。

多核实:遇到可疑情况,及时联系老师或警方。

2.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开启来电预警功能,自动拦截诈骗电话。

学习最新防诈案例,提高警惕性。

3. 保护个人信息

谨慎填写各类调查问卷,避免泄露学籍、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

定期修改重要账户密码,避免“一码多用”。

遭遇诈骗怎么办

1. 立即报警: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黄金止付时间为30分钟内。

2. 保留证据:截图聊天记录、保存转账凭证,便于警方追查。

不贪小利、不存侥幸

面对各种诱惑

多一分思考,少一分冲动

来源:全民防骗局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校园诈骗有哪些类型


👱👩突然弹出交友消息

自称\"公安\"要求配合调查

收到免费领奖的“客服来电”📞

📩航班延误退款信息

……


当你以为幸运降临💴💴

其实已陷入圈套

七大高发校园诈骗类型

无论家长还是孩子

熟记以下防骗公式

❤❤❤❤❤❤



防骗公式

你“犯了事”+安全账户=诈骗






👮👮


冒充公安诈骗


冒充公安诈骗、利用学生害怕心理。受害人小李在刷快手视频时有陌生好友添加。对方自称“公安民警”,告知小李账号涉嫌违法,需配合调查排除嫌疑。小李由于害怕就按照对方指引,拿家长手机操作手机银行转账到所谓安全账户内,操作结束后家长才发现被骗,共损失5898元。




防骗公式

做任务+小额返利+投入=诈骗





👮👮


虚假网络兼职诈骗


虚假网络兼职诈骗、利用学生想赚钱心理。受害人小马收到陌生好友推荐兼职的消息,随后点击链接下载兼职APP,“客服”称在APP内充值垫付资金刷单就可返利,小马按照“客服”指引垫付资金,提现时“客服”又称需达到一定任务量才可提现,其继续充值后依旧不能提现,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18200元。



防骗公式

冒充客服+飞机故障+理赔=诈骗



👮👮


冒充客服诈骗


冒充客服诈骗,利用学生没有防备心理。受害人小罗订购机票,随后接到自称机场工作人员电话,对方称其订购的机票因飞机故障导致航班延误,现在要对其进行理赔。小罗同意后点击链接填写理赔信息,提交后对方称其支付宝账户信誉积分不足,需要刷分才能收款,其按照指引多次转账刷分后,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22579元。






防骗公式

免费领取+引流任务+付费=诈骗



👮👮


领取礼品诈骗


领取礼品诈骗,利用学生投机心理。受害人小陆在抖音上看到一条免费领取相机的视频,添加对方微信咨询具体领取操作,对方称点击链接进入微信商店,垫付资金购买物品后就可获取抽奖机会,其按照指引购买后抽中了电脑,对方称需支付关税才能发货,其支付后依然没有收到货,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5292元。




防骗公式

规则变化+缴纳保证金=诈骗



👮👮


账号交易诈骗


账号交易诈骗,利用学生“轻信”心理。受害人小普在刷快手视频时,看到卖游戏账号的视频,其微信添加对方好友咨询交易详情,对方告知要先交纳押金,小曾支付后又要让其缴纳保险费,再次支付依旧没有收到游戏账号,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14808元。





防骗公式

非平台交易+先付款=诈骗



👮👮


网络交易诈骗


网络交易诈骗,利用学生“贪便宜”心理。受害人小彭通过小红书看到卖二手手机的视频,按照视频联系方式添加对方好友咨询手机情况,协商好交易情况后,对方告知其需要先付款才能发货,其按照对方给的账户转账,但没有查询到物流,联系对方发现被拉黑,共损失3699元。



防骗公式

网恋交友+付费+做任务=诈骗



👮👮


交友软件诈骗


交友软件诈骗,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受害人小徐点击浏览器内链接下载交友APP,客服告知其需先开通会员才能交友,支付开通后,客服又称需要先做任务才可以,小徐按照指引在平台内多次充值做任务,提现时平台显示操作错误,需继续充值才能提现,其充值后依旧不能提现,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16800元。



学生防骗意识薄弱
特别是未成年人
极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因此
家长务必加强对其防骗教育
帮助他们掌握防骗知识和技能
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请一定要谨记“三不一多”
未知链接不点击
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账汇款多核实
来源:云南法制报

校园诈骗常见类型

来源:【通信信息报社】

近日,中国电信河池分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及与多部门协作机制,成功协助公安机关摧毁一个流窜于校园内外、跨区域作案的GOIP涉诈学生犯罪团伙,管控电话卡数千张。

河池电信反诈专班人员与警方交流研判线上。

GOIP设备是一种虚拟拨号设备,是诈骗分子普遍使用的一种新型诈骗工具。针对GOIP手机口隐蔽性强、追踪难度大的特点,中国电信河池分公司依托大数据建模构建“线索研判-轨迹追踪-收网抓捕”全链条闭环管控打击体系,通过对GOIP精准号码线索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并依托AI大数据建模对河池市金城江城区16个重点区域开展动态监测,精准锁定43条异常GOIP信号集中分布于校园周边的特征,结合手机串码关联分析,迅速联动公安机关。警方快速行动,摧毁一诈骗团伙。该团伙由未成年人组成,利用学生身份,在河池市金城江辖区中学校园周边实施偷卡盗卡65张,跨县区架设GOIP实施诈骗行为。

中国电信河池分公司举一反三,立即启动“政企警校”协同机制:运营商提供实时技术支撑,公安机关实施精准布控,教育部门及校方开展法制宣教,创新采用运营商技术反制与校园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变。该分公司协助警方、校方对6457张校园电话卡实施风险管控,有效阻断了诈骗工具流通链条。

河池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案件突破传统单线打击模式,通过运营商的技术先导和校园联防机制,实现了对新型黑灰产的源头治理。

中国电信河池分公司反诈专班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科技+共治”模式,筑牢校园安全数字屏障。(李晟熠 华东妮)

本文来自【通信信息报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校园诈骗手段有哪些,校园诈骗手段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