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牌照95家名单,公募基金牌照转让
大家好,由投稿人湛松来为大家解答公募基金牌照95家名单,公募基金牌照转让这个热门资讯。公募基金牌照95家名单,公募基金牌照转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募基金牌照申请条件
财联社12月9日讯(记者 李迪)指南针拿下基金控股权,进军公募业,这对于这家互联网公司来说,如何打好这张牌是个难题。
指南针近日宣布,公司已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成为先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公告显示,指南针通过司法拍卖竞得先锋基金34.2076%的股权,加之其已有的4.99%股权,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指南针将以39.1976%的持股比例跃升为先锋基金的第一大股东。
不过,先锋基金是一家管理规模较小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今年三季度末,该公司仅有9只产品,管理规模不足30亿,且近5年无一只新基金成立。
通过收购先锋基金股权,指南针已经集齐券商、公募两块牌照。2022年,指南针通过入主网信证券而获得券商牌照,并更名为麦高证券。
先锋基金股东变更获准,指南针将成为第一大股东
近日,指南针发布《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与先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司法拍卖的进展公告》。
公告显示,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12月25日参与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开展的“被执行人联合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先锋基金比例为34.2076%股权”的司法拍卖,并以1.10亿元的价格竞得。
公告还显示,指南针于2024年12月4日收到先锋基金转来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 于核准先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主要股东的批复》(证监许可〔2024〕1744号),核准公司成为先锋基金主要股东,对公司依法受让先锋基金34.2076%股权无异议。
指南针表示,公司将根据批复要求按规定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相关事宜,并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先锋基金官网显示,先锋基金成立于2016年5月16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5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无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如下:
可见,当工商变更登记等相关事宜完成后,指南针成功受让先锋基金34.2076%股权,加上其原本持有的4.99%股权,指南针将以39.1976%的持股比例成为先锋基金的第一大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指南针品牌创建于1997年,总部设立在北京,专注于证券分析和证券信息服务,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该公司于2019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业内人士指出,指南针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先锋基金为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二者均为财富管理领域的企业,业务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此外,随着股市回暖,公募基金的业务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为双方带来更多的业务增长点。
指南针已集齐券商、公募两块牌照
收购先锋基金股权前,指南针已通过收购网信证券股权在券商领域有所布局。如今获准成为先锋基金大股东,意味着指南针已集齐券商、公募基金两块牌照。
网信证券是麦高证券的前身。此前,网信证券因连年亏损,于2021年7月被沈阳中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经过半年时间的破产重整投资人招募和遴选,并通过债权人会议表决,最终确定指南针为网信证券重整投资人。
沈阳中院于2022年4月29日裁定通过网信证券重整计划,指南针取得重整后网信证券100%股权,并终止重整程序。2023年,网信证券更名为麦高证券。
指南针入住麦高证券后,麦高证券的经营状况出现明显改善。据麦高证券2024年半年度未经审计财报。今年上半年,麦高证券实现营收1.64亿元,同比增长115.15%;实现归母净利0.1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同期,麦高证券亏损0.2亿元。
具体到业务来看,今年上半年,麦高证券实现手续费净收入0.77亿元,同比增119.96%,营收占比为46.81%; 其中,经纪业务实现手续费净收入0.77亿元,同比增119.96%;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0.03亿元,去年同期收入为零。
此外,麦高证券于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业务收入为0.54亿元,同比增长100.63%,营收占比为32.83%。
先锋基金管理规模大幅缩水,近5年无新基金成立
先锋基金是一家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其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相对较小,旗下基金产品数量也相对较少。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末,该公司的管理规模一度达到63.02亿元。之后,该公司管理规模逐渐缩水,但在2021年二季度末又一度增至50.48亿元。而自此之后,该公司的管理规模出现明显缩水,目前已不足30亿元。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先锋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为29.24亿,在155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43。
具体到基金产品来看,先锋基金旗下共有9只产品(各类份额合并计算),仅有两只产品规模相对较大。截至三季度末,该公司旗下的先锋博盈纯债、先锋汇盈纯债的规模分别为13.69亿和14.64亿。两只产品规模超28亿元,占据公司管理规模的比例超95%。除这两只基金外,先锋基金旗下的其他产品多为管理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
此外,自2019年8月14日先锋博盈纯债成立以来,先锋基金已经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无任何新基金成立。
2019年时,该公司还有一只基金发行失败。相关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1月11日止,先锋安盈纯债债券的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先锋安盈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年内多家中小型公募股权拍卖遇冷
理论上讲,收购中小公募基金的股权可以为公司提供进入公募行业的机遇,如果经营得当,公司有望利用公募基金的品牌价值、客户基础来扩张业务。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的激烈市场竞争下,中小公募的牌照价值正被重估,收购中小公募到底能为股东带来多大价值,需要市场理性看待。
中小公募股权转让困难的现象,就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
今年以来,已有前海联合基金、东海基金、嘉合基金等多家中小型公募基金的股东寻求转让其持有的股份,一是由于市场对这些中小公募价值的认可度不高,二是对于那些未能取得控股权的财务投资吸引力不大,这些股权的转让过程大多不顺利,流拍现象频发。
以前海联合基金为例,阿里拍卖平台显示,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新疆前海联合基金30%股权将于2024年12月11日10点进行第五次拍卖,起拍价格为3766.22万元,相比评估价格折价44%。
此前,该公司的这部分股权曾在2024年7月13日公开拍卖但流拍,当时的起拍价为4707.78万元。8月23日,这部分股权再次拍卖,起拍价下调至3766.224万元,与之前相比下调了20%,最终由拥有优先购买权的深圳粤商物流有限公司以3784.224万元竞得,但买受人逾期未交纳拍卖余款。10月,这部分股权再次被挂牌拍卖,因无人出价流拍。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小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吸引力正在减弱。一方面,由于降费潮的影响,中小基金公司面临更大的盈亏平衡挑战。即使近期市场回暖,但这些公司仍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竞争加剧,头部基金公司占据资源优势,中小基金公司在品牌、创新、人才吸引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在激烈竞争中突围的难度变大。
(财联社记者 李迪)
公募基金牌照价格
8月18日,天风证券公告称,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落实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资管计划整改方案报告》。
公开信息显示,已有12家上市券商推出了最新的资管新规整改方案。
此外,国泰君安资管已抢先递交了申请资料,成为“一参一控”新政后首家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券商内部已经在讨论,准备申请公募牌照。
12家券商发布资管业务整改计划
7月31日,央行宣布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证监会也同日表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操作指引》过渡期同步延长至2021年底。
截至8月19日发稿,除了天风证券,还有中信证券、方正证券、国海证券、华西证券、华安证券、山西证券、西南证券、国元证券、国金证券、广发证券、长城证券已公告资产管理业务规范整改计划方案。
对券商资管而言,之前的报价型大集合产品改造起来难度比较大,面临着处置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同时也需要和投资者进行沟通将产品改为净值型产品。
过渡期延长给改造留出了更多的时间。“按照之前的改造进度,公司很有可能今年内没有办法把原计划的所有产品都改完,但是到明年年底,时间就宽松了很多。”某大型券商内部人士透露。
不过也有券商表示,并未放缓整改,仍按部就班推进整改计划。
华泰资管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会严格根据监管要求推进存量产品的整改。华东一家券商资管人士也表示,目前整改都在进行中,进程并没有因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而放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分别有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资管、东证资管、中金公司、广发资管、兴证资管、海通资管推出了公募化改造产品。其中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资管的改造进展相对比较快,中信证券已完成5只大集合产品改造,第6只正在进行合同变更征询;国泰君安资管累计完成4只大集合产品的改造,中金公司则有3只产品完成改造。
券商“跃跃欲试”公募牌照
7月31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一参一控一牌”,即同一主体或者受同一主体控制的不同主体控制的其他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不得超过1家,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其中控制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
记者了解到,多家此前曾因为“一参一控”无法再申请公募牌照的证券公司内部都在讨论申请公募牌照事宜。
“目前的打算是先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再去申请公募牌照,之前公司有一家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原本还打算转让一部分股权再申请公募牌照,现在看来应该也不需要了。”某中型上市券商资产管理部相关业务人士李雷(化名)透露,不过,具体还要看政策最后的落实程度和公司内部在大资管领域的安排。
另一家大型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也有申请公募牌照的想法,也是打算先成立子公司。北方一家小型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表示,公司近来工作重点之一便是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请,不过公司不打算成立资管子公司。
业内人士介绍,券商获取公募牌照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由券商申请公募基金资格,如国都证券、山西证券;二是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由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例如东方资管、华泰资管;三是出资设立公募基金公司。
证监会官网显示,截至8月14日,目前已有一家券商及一家券商资管在排队申请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分别为五矿证券和国泰君安资管。此外,天风证券、安信证券和德邦证券近期均已申请成立资管子公司。
与公募基金等机构同台竞争
拥有公募牌照对券商资管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
首先在大集合产品改造方面,有公募牌照的券商可以直接将产品转为公募基金。此外,也有利于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开展。一家中型券商资管内部人士指出,有公募牌照后可以对产品进行全平台宣介,可为券商的财富管理条线提供更多特色化产品。
华东某券商资管人士指出,券商资管现在不止要和公募基金竞争,还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各类机构在牌照上的差异在资管新规下已经在缩小,但各自有专长和资源禀赋。券商资管获得公募牌照后最大的优势,在于券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证券公司从融资、投资,到财富管理,到运营的托管、估值清算,有一个完整的综合金融投融资平台。”该华东券商资管人士称,资管属于中间枢纽的角色,通过自身的资产配置能力、投资研究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形成一个全产业链全产品线的综合业务解决平台。
编辑:徐效鸿
公募基金牌照值多少钱
界面新闻记者 | 纪瑶
11月8日晚间,证监会就万联证券申请设立万联基金提出四点反馈意见。
一是要求万联证券就公司资管业务与万联基金资管业务如何避免同业竞争、防范利益冲突与输送进行说明,并提供差异化发展方案;二是要求万联证券及控股股东广州金控共同就整改情况、如何采取措施规范万联基金股东及实控人行为、防范不当关联交易、如何确保基金公司独立性和财产安全进行详细说明;三是要求论证万联基金拟任董事长的胜任能力;四是提供广州金控2023年审计的合并财务报告及最新3年诚信合规情况的说明。
公开资料显示,万联证券是广州市属全资国有证券公司,于2001年8月23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现有注册资本为59.54亿元。
股权结构方面,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10%,为第一大股东;广州市广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分别持有26.89%、20.3%、3.71%股权。
万联证券申请设立万联基金开启于2023年7月,万联证券向证监会递交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2024年3月,万联证券递交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材料获证监会接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前,2023年2月,万联证券旗下资管子公司万联证券资管正式成立,但尚未申请公募牌照。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一参一控一牌”新规的推动之下,公募牌照对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意义重大,能为券商提供稳定的营收来源,帮助熨平业绩周期性波动。同时,公募基金发展也推动了券商资管业务的转型,以提高主动管理能力。
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王怀涛律师表示,券商在申请IPO时,拥有公募基金或资管牌照可能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投资者吸引力。全牌照展示了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和业务多样性,这可以增加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申请设立公募基金或拿全资管牌照对券商申请IPO也有正面影响,公募基金业务的发展有助于券商扩充产品种类,增强资产配置服务能力,加快财富管理转型步伐。
事实上,万联证券自2019年以来已筹谋IPO,于2019年6月向证监会报送招股书,2020年4月,证监会就IPO申请文件的反馈大量意见。最近的是在今年6月,万联证券再次收到证监会责令改正措施,即反馈意见中的第二点。
据公开报道,万联证券总裁张毅峰在2023年底表示,万联证券正在实施“345”发展战略,力争增资60亿元、重启IPO,2025年实现上市增资,最终实现“建设湾区一流A类上市券商”的理想蓝图。
实际上,万联证券在2024年10月底获得了广报投资、广州交易集团、广州工控万宝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广州越富基金等12家企业的增资支持,增资方总共出资20亿元,8.5亿元计入万联证券注册资本,11.5亿元计入万联证券资本公积。增资完成后,万联证券的注册资本增至68.04亿元。
万联证券外,东莞证券在今年4月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1月8日晚间,证监会就东莞证券申请设立广东汇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出示反馈意见。
同样地,东莞证券寻求IPO已久,此前披露的IPO招募说明书申报稿中提及,公司将择机设立公募基金子公司,依托公司投研团队和大湾区优势,为市场提供优质基金管理和资产管理服务。
此外,财信证券也谋求上市。2022年12月,财信证券向证监会提交设立公募子公司的申请材料。2023年7月,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9月30日,证监会核准财信证券全资公募财信基金设立。
中原证券(601375.SH)拟与江苏苏豪投资共同发起设立中原苏豪基金的申请证等待获批,证监会官网显示目前处于受理阶段。
公募基金牌照全国多少张
界面新闻记者 | 杜萌 邹文榕
界面新闻编辑 | 宋烨珺
伴随着证券行业“千亿级航母券商”的正式落地,原海通证券控参股的公募公司的股权归属也有了新进展。
3月18日,富国基金、海富通基金两家公募双双发布公告,称合并后的国泰君安成为富国基金、海富通基金的主要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海富通基金的实际控制人。
国泰海通证券合并后的顶层框架已经尘埃落地,接下来原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控股参股的公募公司及控股的券商子公司又将如何洗牌?
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一参一控一牌”意即,同一主体在参股一家基金、控股一家基金的基础上,还可以再申请一块公募牌照。而国君和海通均持股多家公募机构。
国泰君安持有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权。此外,2024年6月21日,证监会披露的最新信息显示,国联安基金股权变更的申请仍在等待证监会受理。若股权变更完成后,国泰君安证券将持有国联安基金49%的股权。
海通证券则持有海富通基金51%的股权,参股富国基金27.775%股权。
除此以外,截止24年上半年,持有公募牌照的国泰君安资管管理资产规模5870.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海通资管资产管理规模为782亿元。
也就是说,国泰海通证券目前控股了华安基金和海富通基金,参股富国基金和国联安基金(待股权变更获批),此外还有国泰君安资管(一牌)及海通资管。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针对控股的两家公募公司,目前业内猜测主要有三个方案:一是效仿股东合并,华安和海富通整合为一家,按照现有体量的大小,保留华安的牌照;二是将海富通51%的股权挂牌转让,仅控股华安基金一家;三是华安和海富通并存,继续各自运营,但可能性最小。
“业内多认为会是‘大吃小’,从业务能力来看,华安是‘老十家’,在权益和ETF方面的投资布局更突出,也符合监管提倡的大方向。海富通虽然持有社保管理人、养老管理人的牌照,但重固收轻权益,业务板块比较单一。”有基金评论人士认为。早在2007年,中信证券为应对“一参一控”的监管要求,曾主导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完成了行业历史上的首例公募合并案。
“目前公司内部还是按部就班,一切正常。母公司刚刚完成合并,公司组织架构、人员梳理和调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还没有那么快轮到我们子公司。”某公募市场部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
华安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证监会最早批准设立的5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2019年以来,华安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从3514.79亿元增长至6898.68亿元,翻了近一倍。截止2025年2月,华安基金的非货规模排名位居行业第14位。
过去五年,华安基金的营收和净利润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公募降费的影响,2024年有所下降。2024年半年报显示,华安基金营业收入为14.54亿元,净利润为5.19亿元。
海富通基金成立于2003年4月,是国内首批获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也是业内为数不多同时拥有包括公募基金、企业年金、专户、社保、投资咨询及海外业务等在内的全牌照资管公司。根据人社部社保基金监管局公布的2024年数据,海富通管理的的企业年金资产规模达761.67亿元。
但海富通基金近五年发展明显不及华安。2019年末公司公募管理规模为1145.85亿元,2024年末为1721.91亿元。公司2024年底公募管理规模行业排名在40名左右。
2019年到2023年,海富通基金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样呈现上升的趋势,体量约为华安基金的1/2。
2014年在证监会“捕鼠”行动中,海富通基金爆出了行业有史以来首例、也是唯一一起“老鼠仓窝案”,包括投资部副总监在内的8名基金经理相继被查。窝案爆发后,公司投研团队人员大量离职,公司元气大伤。然而,2018年海富通又爆出了基金经理谢志刚“老鼠仓”事件。
近10年,由于合规问题接连出事,海富通的发展高开低走,在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大趋势里,公司反倒渐渐泯灭于众。
可以明确的是,不论国泰海通将控股的公募基金进行何种布局,只有提升治理水平和合规风控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胜出。
在富国、华安、海富通三家公募中,富国基金虽然仅是参股公司,但无论是从体量还是营收能力来说,都是几家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富国基金成立于1999年,目前公司股东包括申万宏源(27.775%)、海通证券(27.775%)、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27.775%)和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6.675%)。
富国基金从2019年开始增长显著,公募管理总规模从2019年末的3394.59亿元飙升至2024年末的11030.41亿元,业内排名也从第16名跻身第7名。
具体来看,2020年和2021年是富国基金的爆发之年,管理规模先后突破5000亿元、8000亿元大关,净利润也从2019年末的7.9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5.64亿元。
不过,在市场高位募集到的资金,正在以投资者“割肉”的形式被快速赎回。2019年-2021年期间,富国基金发行了多只主动权益基金,2022年至今的结构化行情,这些基金的净值仍在亏损之中。
“海通证券之前对富国基金是‘放养式管理’,毕竟仅仅是参股股东。富国基金现在的投研体系比较僵化,一些知名的权益类产品持续亏损,这明显不符合目前监管对于公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评论人士认为,虽然此次国君海通的合并吸收可能不会涉及到富国基金,但新成立的国泰海通或许不会对富国基金只满足于股权投资。
除了三家公募基金外,国泰君安资管和海通资管两家资管子公司的存续问题也颇受关注。
2021年1月,国泰君安证券旗下的全资券商资管子公司——国泰君安资管获得公募管理人资格,为业内第161家拿到公募牌照的金融机构。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国泰君安资管在管公募基金规模791.91亿元,其中发行的22只权益型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合计规模121.41亿元,固收类基金共24只,合计规模达598.26亿元。
相比之下,比国泰君安资管晚两年成立的海通资管在公募业务上发展并不顺利。公开资料报道,海通资管在2012年7月成立后1年,便有消息透露其意欲申请公募牌照,原华宝基金(原华宝兴业基金)总经理裴长江也是在此之际加盟的海通证券,在海通证券担任副总经理期间,于2014年11月起兼任海通资管董事长,并于2019年3月起兼任富国基金董事长。
不过,一直到海通证券被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资管的公募牌照申请始终未在证监会官网有过挂牌。
早在国君与海通有合并传闻之前,围绕在海通资管的核心成员已出现多次“变阵”。先是见证了海通资管成长的裴长江因工作安排于2024年1月卸任董事长一职(仍担任富国基金董事长一职),接棒者为原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路颖。2024年9月,因海富通基金原董事长杨仓兵因到龄退休,路颖继而接任海富通基金董事长一职。
海通资管的总经理职位亦发生变动。据海通资管公告,王岗因工作变动于2025年2月离任,他在2021年5月刚加入海通资管,不足四年,历任投资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务。据媒体报道,王岗下一站或去往某大型国资公司,分管金融板块。
目前,海通资管未正式任命总经理,由副总经理左秀海暂代公司总经理职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公募基金牌照95家名单,公募基金牌照转让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