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支付牌照的公司有,第一批支付牌照哪一年下来的
大家好,由投稿人秦翔来为大家解答第一批支付牌照的公司有,第一批支付牌照哪一年下来的这个热门资讯。第一批支付牌照的公司有,第一批支付牌照哪一年下来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批支付牌照发放时间
人民银行出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令〔2024〕第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正式施行。
按照规定,拟继续从事核准的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的,应当向人民银行申请换发长期有效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实施细则》规定了过渡期安排,对于现存的一批“临期”的支付牌照,过渡期也被适当放宽。
《实施细则》在第三章支付业务规则中,明确了新旧支付业务类型的对应关系,各类旧业务类型均可归入新业务分类中,不改变支付机构原有的经营范围。
根据人民银行官网公布的支付牌照信息,第七批获牌(原到期时间为2024年7月9日)的16家支付机构在不久前率先完成了“换证”,业务类型也进行了变更。
近日,人民银行官网公布的支付牌照信息再次更新,大部分支付机构信息都已完成更新,业务类型进行了变更,但牌照的有效期仍维持原状态。本次支付牌照信息“大更新”后,仍有15多家支付机构“维持原状”,它们分别是:
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商联信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卡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汇潮支付有限公司、上海瀚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中钢银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西缴费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圣亚云鼎支付有限公司、先锋支付有限公司、天下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等。
上述支付机构中,有14家在此前续展时被“中止审查”,其中一些支付机构甚至已“名存实亡”,如天下支付、先锋支付等。卡友支付虽然此前已通过续展,但此番并没和大多数支付机构那样完成“换证”,牌照的后续状况引人关注。
对比支付机构的新旧支付业务类型,主要有以下特点。
1、原互联网支付,或者同时开展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的,归入储值账户运营Ⅰ类。《支付业务许可证》登记的业务类型对应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
以人保支付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从“互联网支付”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而以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邦付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则从“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
原来同时开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的支付机构,在调整后和原来仅开展“互联网支付”的支付机构,没有业务类型上的区别。
简单来说,在有“互联网支付”作为“底子”的情况下,“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无需体现出“支付交易处理Ⅱ类”类型,而是直接“无了”。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深入,第三方支付业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支付业务类型的价值也被市场重构。
在此前支付牌照的多次续展中,一些机构则选择主动终止“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业务。比如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都曾主动终止其“固定电话支付”业务、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则曾主动终止其“数字电视支付”业务。
2、原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预付卡受理归入储值账户运营Ⅱ类,经营地域范围不变。《支付业务许可证》登记的业务类型对应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经营地域范围)、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仅限于经营地域范围预付卡受理)。
以山东飞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从“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山东省)”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山东省)”。
3、原银行卡收单归入支付交易处理Ⅰ类,经营地域范围不变。《支付业务许可证》登记的业务类型对应调整为支付交易处理Ⅰ类(经营地域范围)。
以山东运达支付有限公司为例,从“银行卡收单(山东省)”调整为“支付交易处理Ⅰ类(山东省)”。
4、仅开展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不开展互联网支付的,归入支付交易处理Ⅱ类。《支付业务许可证》登记的业务类型对应调整为支付交易处理Ⅱ类。
瑞银信、乐刷都是支付交易处理“Ⅰ、Ⅱ”类共存
以瑞银信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和乐刷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前者从“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除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外地区)”调整为“支付交易处理Ⅰ类(除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外地区)、支付交易处理Ⅱ类”;后者从“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调整为“支付交易处理Ⅰ类、支付交易处理Ⅱ类”。
瑞银信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乐刷科技有限公司在调整前,都有“移动电话支付”而无“互联网支付”,因此在调整后体现出了“支付交易处理Ⅱ类”类型,也使之与“支付交易处理Ⅰ类”同在。
不妨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理解,支付交易处理分两类,银行卡收单是“Ⅰ”,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就是“Ⅱ”。需要注意的是,两者是类型的区别而不是兼容关系,因此“支付交易处理Ⅰ类”和“支付交易处理Ⅱ类”当然可以同时存在。
支付宝、银联商务都是储值账户运营“Ⅰ、Ⅱ”类共存
同理类比,储值账户运营也分两类,互联网支付是“Ⅰ”,那预付卡就是“Ⅱ”,两个类型应当也可以共存。只是当“支付交易处理Ⅱ类”若遇上了“储值账户运营Ⅰ类”了,就算特殊情况了。
第一批支付牌照名单
16家换发牌照机构名单
第一批支付牌照什么时候发放
新年第一周,第五批支付行业牌照续展结果出炉。1月5日,人民银行公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公示信息(2023年1月第五批),山东高速信联支付有限公司、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银盈通支付有限公司等12家机构顺利通过续展。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此次接受牌照续展“大考”的机构原本有21家。除了12家成功展续的机构之外,另有4家机构不再续展、2家机构中止续展申请的审查、3家机构则暂无相关情况说明。
去年6月,央行第四批支付牌照续展结果显示,79家机构中52家支付机构顺利通过续展,8家支付机构中止续展,19家支付机构牌照被注销。
“总体上看,支付行业已经进入优化升级的阶段。”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预计,2023年仍将有多家预付卡机构退出市场。
4家机构弃考退出、2家中止展续
在此次未能成功续展的机构中,有4家机构主动“弃考”。根据央行公告显示,供销中百支付有限公司、成都支付通新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大贺会支付商务服务、北京恒达新源支付有限公司等4家机构因未提交《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续展申请,不再续展。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多家机构在此前就已经显露出“弃考”的迹象。
供销中百支付已在2022年5月解散清算。据该公司公告称,其注销的原因是“近几年支付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供销中百牌照类型单一,多次增项未获批准,供销中百设立时预设的盈利模式不再成立,缺乏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而成都支付通则已经被拉入经营异常名录。
此外,另有2家机构则选择了中止申请。根据央行公告,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人民银行决定中止对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等2家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的审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规定,可以申请中止审查的情形涉及申请人因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他行政机关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对行政许可事项影响重大的;申请人被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他行政机关依法采取限制业务活动、责令停业整顿等监管措施,尚未解除的;申请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且有正当理由的等5类。
有知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中汇支付因为重复结算问题不断陷入纷争,而广东汇卡也多次被曝出列入失信企业,被中止续展也有迹可循。不过,被中止的机构在未来或仍有可能获得牌照。
3家暂未公布结果牌照续展或面临困难
在此次应该展续的牌照中,江苏飞银商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银利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百联优力(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机构暂无相关情况说明。
有业内人士猜测,百联优力刚刚被公布大额罚款,是否因未完成整改要求而牌照续展滞后,值得特别关注。
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公告称,百联优力(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因4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罚没合计6489.33万元,同时,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执行事务合伙人井广涛被罚25万元,累计被罚6514万元。 该笔处罚金额也创下年内支付领域最大单笔罚单纪录。该机构还曾在2020年因涉及为赌博网站、“杀猪盘”电信诈骗等提供支付通道而遭到多位用户举报投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部分机构也出现过在公布展续结果时“下落不明”的状况。如上一批应展续的牌照中,安徽圣德天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掌财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2家机构同样先是被“漏掉”披露情况说明,但最终难逃被注销的命运。
行业洗牌仍在继续牌照数量或持续下降
自2022年以来,支付行业的洗牌就已经开始了。业内人士普遍预计,2023年仍将持续这一趋势,支付牌照的数量亦将持续下降。合规将是支付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除了因牌照类型单一,盈利模式受到挑战等经营问题推出机构外,可以看到合规成了未能够及时获得牌照续展的重要原因。”王蓬博表示,支付业务大面积萎缩、存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支付机构还是要持续提升合规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支付机构单条罚单金额最高为1549.79万元,全年仅有两条罚单超过千万元。但在2022年,央行各分支机构还开出了5张超千万罚单,其中还包括两张6000万元级别罚单。此外,有超过20张支付牌照因各种原因被注销。
“行业严监管仍将持续。支付行业优胜劣汰的洗牌已经开始,市场竞争加剧。”王蓬博表示,大量的预付卡机构正在离开市场,移动支付和跨境支付牌照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此外,王蓬博认为,近年来支付服务利润增长空间受限,部分机构收入和净利润双双降低,抓住企业数字化服务机遇,成为支付机构探寻利润第二增长点的必然之路。他预计,支付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度将加快,支付机构发挥自身更大的价值,减少擦边球业务。支付企业数字化服务市场进一步扩大,多平台布局将成为趋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
第一批支付牌照 标准
财联社7月15日讯(记者 郭子硕)第七批支付牌照面临续展大考,多家支付机构苦等“考试结果”。在此背景下,也有支付公司主动申请注销牌照。什么情况?
财联社记者留意到,人民银行近日披露,注销武汉市金源信企业服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下称金源信) 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注销日期是2024年7月8日。
据悉,金源信是湖北首家持牌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支付机构。金源信曾宣布,旗下的产品汉购通在2011年5月就累计销售超过1个亿,一度是湖北最大的第三方通用预付卡发行和运营机构。在此之前,历经2016年、2021年两次续展,金源信的预付卡牌照的有效期已延期至2026年。
地区龙头退出,只是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类赛道收缩的缩影。梳理来看,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类牌照是近年支付牌照注销的主要业务类型。对此,分析人士表示,近年市场环境改变大,此前主打线下业务的预付卡不仅要面对来自线下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线上市场竞争。而不少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类支付机构往往还是区域性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地区预付卡龙头“撤退”
在人民银行公告发布前,金源信于7月11日在官网发布“预付卡业务退出公告”,宣布存量预付卡解决方案。至于注销原因,公告指出,由于公司业务转型,经慎重考虑后,决定退出湖北省预付卡市场。经人民银行批准,公司自7月12日起终止新增预付卡发行业务。
至于存量用户,金源信也表示,现有汉购通卡产品在本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仍可正常使用。公司向客户及持卡人继续提供挂失、解挂、换卡及特约商户受理、优惠打折消费、商户资讯服务等原先承诺的服务项目。三个月后将关闭消费通道,存量未使用部分持卡人可在相应时间内赎回或换购其他产品。
汉购通卡是金源信公司旗下的三大类产品之一。金源信官网介绍,公司还有汉购通定制卡(浦发、邮政、华祥商圈联名卡等),汉购通礼品卡(蟹礼卡、月饼卡、烟卡、酒卡等)。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类支付机构牌照持续“退潮”
截至目前,人民银行累计发出271张支付牌照,包含已注销93家,以及已获许可机构178家。
2023年,15家支付机构被注销牌照,其中三分之二具备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类资质。在今年注销的七张支付牌照中,过半数机构拥有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类资质。虽然部分机构是为响应央行的非银支付新规,即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控制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而注销牌照,但不难发现,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类支付机构依旧是牌照注销的主要业务类型。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财联社记者,移动互联网带动O2O模式兴起,带动移动支付崛起,增值服务日趋多样化。对于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类支付机构来说,此前这类机构的营收来自备付金息费、交易服务费、增值服务类收入,且主要依赖前两项收入。目前,由于市场竞争大、展业区域有限等因素,这类机构的交易规模大幅下降,导致备付金规模下降,前两项收入收到较大影响,导致生存压力陡增。
“从预付卡牌照展业范围来看,多数机构只拥有地区性经营资质,范围有限。不仅如此,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发行了预付式消费卡、信用支付的发展等。受此因素影响,原本主打线下的预付卡业务面临一定挑战。”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如此认为。
存量机构如何突围?
在互联网时代洪流下,预付卡机构正加速优胜劣汰。有机构选择退出,也有不少预付卡机构依旧选择留守。对于留在赛道上的机构未来如何发力,进一步突围,也有分析人士提出相关建议。
苏筱芮预计,还可能有机构选择注销预付卡,但这并不意味着预付业务没有发展空间。实际上,也有支付机构积极求变,创新探索新产品。例如,机构将数币可编程、可追溯特性与智能合约结合起来,探索创新预付产品。
在王蓬博看来,预付卡机构可大量覆盖消费场景和商家,满足购卡用户消费功能。在此基础上,预付卡机构也要发展自身数字化能力,比如推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和商户联名卡,帮助商家联盟进行会员管理。或者,相关机构也可延展出商户后台经营分析、客户精准营销等服务。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郭子硕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第一批支付牌照的公司有,第一批支付牌照哪一年下来的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