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39条,40条,41条规定,劳动法第39条规定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华夏仪

劳动法第39条,40条,41条规定,劳动法第39条规定

大家好,由投稿人华夏仪来为大家解答劳动法第39条,40条,41条规定,劳动法第39条规定这个热门资讯。劳动法第39条,40条,41条规定,劳动法第39条规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法第39条内容是什么

一、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上述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二、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3、第4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劳动法第39条第6例内容

最近朋友圈被一串神秘数字刷屏——没事不惹事12句狠话,起因是某情感博主整理了一套“吵架应急话术”,号称“被插队时怼人专用”“遇到杠精直接封喉”。

教程里诸如“您这逻辑比塑料袋还能装”“建议把脑子存冰箱里保鲜”等金句,被网友疯狂转发,甚至有人打印成册塞进包里当“护身符”。更绝的是,某大学辩论队直接把话术改编成rap,在食堂门口开麦battle,围观群众边拍视频边喊“求开班!”

这届年轻人把“吵架宝典”当救命稻草,本质上和奶奶抄佛经没区别——都是对不确定生活的“焦虑转移”。

为什么这么说?数据显示,超70%的Z世代遭遇过地铁插队、职场PUA、亲戚催婚等“社交雷区”,但敢当场反击的不到30%。去年上海地铁冲突事件中,有姑娘被大妈骂哭后躲进厕所发帖:“但凡我会怼一句,也不至于憋屈到长结节!”

所谓“狠话教学”,其实是给社恐人群造了个“嘴替机器人”。

就像健身房的镜子能让举铁更有劲,收藏夹里的狠话哪怕从来不说,光看着就觉得自己“支棱起来了”。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预设应对方案能让人的焦虑值降低42%。我表妹甚至把“怼人语录”设置成手机壁纸,美其名曰:“每天背一句,老板开会骂人都像在夸我。”

但把“不惹事”和“不怕事”浓缩成12句话,简直像用创可贴补航母——方向对路,效果离谱。

刷屏的话术里充斥着“阴阳怪气流”和“人身攻击派”,真要照搬很可能引发暴力事件。去年成都火锅店就有人因模仿网红语录骂服务员,结果被泼了一身红油汤。更讽刺的是,教程里教人“用法律武器”,但90%的转发者连劳动法第39条都没读过。

后续预测:这种“快餐式心理按摩”迟早要翻车。

参考去年“互联网黑话大全”从爆火到群嘲的路径,我赌五包辣条,三个月内必有三种反转:一是有人用话术挑衅反被揍上热搜;二是博主被扒皮“根本没心理学资质”;三是专家跳出来说“戾气话术加剧社会冷漠”。到时候,现在喊着“嘴笨救星”的人,又会调头骂“毒鸡汤害人”。

结尾

生活不是剧本杀,没有万能台词能通关所有矛盾。与其把“12句狠话”当护身符,不如练就“看见垃圾人自动屏蔽”的体质。毕竟,真正的勇气不是背熟骂人金句,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说“您先请”,什么时候该甩一句“报警吧”。最后灵魂拷问:你手机里存过哪些“一辈子用不上但必须留着壮胆”的狠话?评论区晒出来比比谁更“杀气冲天”!(友情提示:文明参赛,拒绝祖安选手)

(注:文中提到的案例及数据综合自《2023国民社交安全感调查报告》、中国青年报社会实验专栏及公开新闻报道。)**

劳动法第39条第二款

结合劳动法第36、39条及《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3条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以下三种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如果双方约定了标准工时制,那么员工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其它工时制下员工工作时间则较为灵活。在标准工时制下,我国目前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的工时制度。午休是否必须?我国相关法律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一般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用人单位有权在规章制度中制定8小时是否含休息时间,可包含在内或在外。按照普遍 “朝九晚六”的工作时间计算,每天有9小时工作时间,可以推断出中间的一个小时就是休息时间。(全媒体记者罗聪冉)

来源: 法治日报

劳动法第39条40条第一项第二项

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有三种情况:

(1)即时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特别提示:用人单位须对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提供证明。)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特别提示:用人单位须证明规章制度以公布及劳动者系严重违纪。)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特别提示:系刑事责任,不包括行政拘留及劳动教养。)

(2)预告解除

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天采用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方可解除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因患病或负伤解除: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特别提示:此中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提前30天通知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特别提示:此中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提前30天通知。且用人单位须先行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特别提示:此中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提前30天通知。工作地点重大调整即可适用该规定。

(3)裁员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因破产整顿解除: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特别提示:此中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提前30天通知工会和劳动者本人。单位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用人单位在解除合同时的程序应注意,工会要发挥作用。

《劳动合同法》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二、用人单位行使单方解除权限制:

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滥用单方解除权,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行使单方解除权进行了限制,这些限制包括程序上的,也有实体上的。

从实体上看,为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行使非过错性解除权或进行经济性裁员: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在程序上,劳动合同法和工会法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用人单位不履行通知工会的程序性规定,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会因存在程序上瑕疵而无效。

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赔偿劳动者的损失,即:

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的赔偿费用;

2、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4、根据工作年限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劳动法第39条,40条,41条规定,劳动法第39条规定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