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是什么意思,马上消费金融是什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水安

消费金融是什么意思,马上消费金融是什么

大家好,由投稿人水安来为大家解答消费金融是什么意思,马上消费金融是什么这个热门资讯。消费金融是什么意思,马上消费金融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消费金融是什么贷款平台

董希淼(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4月金融数据。总体而言,4月金融数据表现符合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加快,信贷投放较为平稳,市场流动性充裕。下一阶段,随着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实施以及财税政策加快发力,金融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形成对宏观经济恢复回升的有力支撑。

从货币供应量看,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M1环比增速小幅回落,与上月增速回升较快有关。4月份,在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以及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加大短期和中期流动性投放,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这表明金融支持服务力度总体上保持稳固,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4.0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61万亿元;4月单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6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好于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更得益于政府债券发行提速。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明显加快。其中,4月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加上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持续推进,当月净融资约9700亿元,上拉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大约0.3个百分点。下一阶段,预计特别国债等政府债券仍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继续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形成持续支撑。

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增量看,4月单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00亿元,同比少增4500亿元。4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增速小幅回落,既有季节性因素,也与融资市场变化有关。4月是传统信贷“小月”,在一季度“开门红”效应之后,单月增量环比明显回落是正常现象。2024年四季度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超过2万亿元,今年1~4月又发行近1.6万亿元,据初步估算,对应置换的贷款约有2.1万亿元,还原后4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维持在8%以上。近些年债券等直接融资发展、大企业融资更趋多元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贷款总量增长。总体而言,今年4月信贷投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所增强。

在信贷投放结构中,企(事)业部门继续贡献绝大部分增量,住户部门贷款仍有待提振。4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100亿元,同比少增2500亿元。而住户部门需求更值得关注。4月住户贷款减少5216亿元,同比多减50亿元。其中,住户短期贷款减少4019亿元,同比多减501亿元。这表明,居民日常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住户中长期贷款减少1231亿元,同比少减435亿元。这与近期房地产销售趋缓有关。

因此,下一步还需要在稳定居民预期、提振消费需求等方面下大气力,采取更多有力有效的措施。提振消费,既是短期措施,更是长远之策。提振消费的根本措施在于稳定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从金融视角看,金融在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应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不过,前期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正在落地实施,下一阶段消费恢复与增长还有不小空间。如5月7日,央行宣布创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意愿和能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滴灌消费、养老领域,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地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惠泽民生。5月15日实施的降准,不但全面降低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还定向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准备金率降至零,将增强两类非银机构服务汽车消费、设备更新领域的能力。

同时,应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作用,支持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型消费,引领健康、绿色、数字的消费潮流趋势,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更多、更高的消费需求,创造出更新的消费需求。这些新型消费与传统消费一起,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更丰富的新业态,创造更强劲的新动能。可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持续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为新兴消费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加大对新兴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对金融机构在新兴消费领域发放的贷款给予财政贴息,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兴消费,构建消费增长的“第二曲线”。同时,阶段性降低居民个人所得税税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消费金融是什么平台怎么说我逾期了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北京报道

消费金融融资创新路径再获突破。

日前,海尔消费金融完成了行业首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首期募集9亿元。这是我国消费金融公司首次尝试将银团贷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的创新融资模式。

5月16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消费金融融资方面,头部机构通过ESG挂钩银团贷款、场景化产品等形成差异化竞争,为行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思路。

在融资方面,《华夏时报》记者盘点了今年消金机构的融资情况,2025年以来共发行了4单合计50亿元的金融债,票面利率在1.69%到2.05%之间,此外还发行了4期ABS,票面利率在1.95%到2.17%之间,整体融资规模超百亿元。

获本土授信难

具体来看,该笔银团贷款全部由山东省城商行共同筹资,其中青岛银行是委任牵头安排行,代理行为齐鲁银行,参与的城商行包括威海银行、莱商银行、临商银行等。

银团贷款是一种由多家银行联合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贷款的融资模式,具有贷款金额大、期限长、风险分散等特点。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则是通过将 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目标与企业经营深度绑定,以创新性的贷款条款激励企业实现预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是一种新兴的绿色金融工具。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将数字技术与环境效益目标纳入融资评估。例如,在金融APP绿色低碳功能开发、碳账户体系建设、合作商户绿色消费场景占比提升等。

刘锋表示,此举将企业ESG表现如消费渗透率、碳减排成效与融资成本直接关联,通过挂钩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实现对贷款用途的动态跟踪和场景化约束。

据了解,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首先要确定ESG指标,在符合《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原则》《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绩效标准(2012年)》等相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会根据公司业务等制定的可选择指标,指标确认之后,会确定和锁定借款要素如金额、期限、利率等。

通常来说,消金行业银团贷款以外资银行参与居多,获取省内金融机构授信批复并非易事。

青岛银行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传统消金业务同质化严重。青岛银行以本次银团贷款为契机,深耕绿色消费场景,依托海尔消费金融的家电、家居、智慧家庭等消费生态,形成差异化竞争。

“本次ESG评估重点关注了信息科技资金投入金额指标、绿色消费用途放款规模指标等,聚焦科技领域、绿色消费和普惠金融。”上述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其中,关注指标结合了多重因素,包括推动家电、家装等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加强数字赋能,增强消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便利度等。

记者发现,消金机构在银团贷款领域的创新活跃度,显著高于其他融资方式。除了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2022年6月,消金机构还曾发行首笔俱乐部银团贷款,这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银团市场较为少见。

通过多家银行的参与,银团贷款分散了信用风险,尤其适合消费金融底层资产小额、分散的特性。相比同业拆借一年期内,以及ABS两年期限,银团贷款期限长达三到五年,缓解了期限错配风险。此外,消金机构发行ABS、金融债等均需满足经营年限、资产规模、信用评级等条件,而银团贷款此类限制较少。

融资分化加剧

根据监管规定,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综合成本相对较高。不过,近年来消金公司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主要包括ABS、金融债、银团贷款、同业借款、二级资本债、银登中心信贷流转等方式。

通过查询中国货币网、清算所网站等,《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消金机构共发行4期ABS,以及4单合计50亿元的金融债。

2月,中原消费金融发行2025年首期个人消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规模15亿元。3月,海尔消费金融发行15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4月,宁银消费金融发行2025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10亿元。杭银消费金融发行2025年第二期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15亿元,1月杭银消费金融还完成了10亿元金融债发行。5月,马上消费的安逸花2025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将发行,规模10亿元。上海尚诚消费金融拟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25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10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共有10家消金机构募集了银团贷款,2023年机构银团贷款融资放缓,转而投向金融债,2024年延续了这一趋势,去年全年消费金融公司共发行金融债超500亿元。在ABS发行方面,去年7家消费金融公司共发行了14期ABS,规模合计超217亿元,票面利率在1.9%至2.8%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金融债、ABS还是银团贷款,今年消金机构融资的步伐有所放缓。究其原因,一方面,2025年个人消费贷不良资产挂牌规模明显增加,多家机构通过超低价转让逾期资产包,以优化资产负债表,这一过程削弱了新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监管对消金机构资本充足率,以及合规要求逐渐加强,并非所有机构都能满足金融债、ABS的发行条件。

融资成本方面,今年消金行业金融债的票面利率分别为1.79%、1.80%、1.69%和2.05%,以及ABS融资成本已降到3%以下,和往年相比呈现出下降趋势。不过,低成本资金基本只有头部玩家才能拿到,小机构因信用评级不够,挤不进低成本融资的行列。

整体来看,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拥有较多融资渠道,在资金市场占据优势。小机构融资仍以股东存款、同业拆借为主,资金成本普遍较高,成本差异拉大,行业“马太效应”显现。在未来,资金将进一步向融资渠道更广的头部机构集中,小机构亟须通过场景深耕、科技赋能引入资金,方能在竞争中突围。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海尔消费金融是什么

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全款买车的负担有点重。”在广东省深圳市,从事电子贸易的小微企业负责人王先生看中了一辆二手车,“得知交行可以提供贷款服务,我通过线上申请、线下面核,前后用了三小时。”

便捷消费者购车的背后,是消费金融的创新。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

汽车市场以旧换新是提振消费的重要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此前发布的《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提出,要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与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

当前,在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不断完善汽车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与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叠加发力,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

“我们创新金融产品,推进汽车场景贷业务发展,拓展车贷服务网络,汽车战略合作品牌超20家,2024年服务车贷客户超70万;聚焦新能源汽车赛道,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厂商合作,推动以旧换新和新能源购置补贴等政策落地,2024年新能源汽车贷款同比多发放600余亿元;推出低息贴息的汽车贷款产品,有效降低居民购车成本。”交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蛇年春节期间,推出购车“提款有礼”“荐客有礼”“试乘试驾”等活动,在河南、天津、广西等地开展“春节驻店”营销,进一步激发汽车消费潜力。

一系列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汽车消费市场延续增长态势。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零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223.2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74.7万份,汽车置换补贴申请148.5万份。据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6.4%,渗透率达47.2%。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消费信贷产品与以旧换新有机融合,能够放大政策提振消费的实际效果。金融机构要进一步优化消费场景,让消费贷款、消费分期等产品更好嵌入汽车以旧换新等消费活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车资金需求。

兴业消费金融是什么

本报记者 李冰

5月19日,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官网发布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银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项目公告。其中,中银消费金融涉及20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

经梳理,截至5月20日,年内已有超过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转让不良资产,并呈现多期数、转让价格低的特点。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加速不良资产出清的原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群较广,这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地,消费金融公司主动加速不良资产出清,有助于通过压降不良贷款规模改善资产质量,及时化解贷款风险。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源于同业借款,不良资产积压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通过不良资产及时出清,能够帮助公司快速回笼资金,释放更大的信贷空间用以支持新增贷款的投放,最终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以预见,针对不良资产转让,资源雄厚的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批量转让快速“减负”。但部分中小型公司受限于资本实力和处置能力,则面临合规成本上升和盈利空间压缩的双重压力。

从年内消费金融公司挂牌不良资产转让项目来看,高频次、大规模、低折扣的批量转让,是消费金融公司转让不良资产的普遍特点,其中部分项目的起拍价不到账面价值的一折。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价格形成基于市场反馈,消金挂牌不良资产包价格较低,与其小额、短期、无抵押的信贷业务特性等因素有关。此外,不良资产的逾期天数等也会影响挂牌价格。”

通常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除了挂牌转让,还可以采取债务重组、委托专业催收机构催收、资产证券化、司法诉讼或自主催收追偿等措施。但从年内消费金融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来看,大多数机构选择挂牌转让,且持续加大出清不良资产力度。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的动作仍将持续。”杜娟说。

李一帆表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不良资产管理,一是加快对接沟通,密切关注监管动态,确保业务合规稳健开展,将不良资产风险遏制在源头。二是加大风险处置力度,保障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合理水平。三是依托科技赋能和大数据加持,强化智能催收和贷款管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消费金融是什么意思,马上消费金融是什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