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广告怎么拦截,恶意广告弹窗清除的方法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秦凝茹

恶意广告怎么拦截,恶意广告弹窗清除的方法

大家好,由投稿人秦凝茹来为大家解答恶意广告怎么拦截,恶意广告弹窗清除的方法这个热门资讯。恶意广告怎么拦截,恶意广告弹窗清除的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恶意广告怎么关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陈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软件内暗藏恶意代码,只要解锁手机就弹出广告,且“霸屏”播放无法跳过,你的手机中招了吗?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获悉,在开展夏季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暨“砺剑”专项行动中,闵行警方成功破获一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犯罪嫌疑人以“霸屏”方式播放广告牟利。该案也是上海警方破获的上海市首例非法控制手机系统案件。

2022年6月上旬,报警人吴先生的手机开始自动播放广告,且播放的广告无法跳过,杀毒重启后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广告播放的频率反而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正常使用。吴先生维修手机时得知是手机信息系统被劫持导致,于是到闵行区莘庄派出所报案。

恶意霸屏的广告。

警方调查发现,吴先生的手机除了解锁时会自动弹出广告外,在切换后台时播放广告的软件图标也被隐藏,很明显是开发者不想让用户知道是哪款软件在“作恶”。警方对吴先生手机进行检测分析后,发现手机内安装的3款工具类软件含有监听、强制弹窗等恶意代码。

警方查获的犯罪嫌疑人电脑内的霸屏广告代码。

经过对相关线索细致侦查,一个通过在手机软件中内嵌强制弹窗代码,通过隐藏后台图标、软件进程的方式进行伪装,强制用户播放广告变现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据此,闵行公安网安支队会同莘庄派出所组成专案组,在初步调查基础上,第一时间搜集固定了有关证据。

8月4日7时,警方在闵行、浦东两地同时展开抓捕,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牛某某、高某,并在现场搜出用于开发的电脑、开发平台的整改声明等证物。在牛某某的笔记本电脑中,技术人员还找到了实现监听、强制弹窗等功能的恶意代码。

经查,牛某某与高某原是科技公司同事,2020年中旬,两人商定由牛某某负责开发,高某负责营销,合伙通过承接广告投放赚外快。为提高广告的播放量,牛某某在开发的20余款工具类软件中,嵌入了自己开发的具有监听、强制弹窗功能的代码。

为了避免被用户发现删除,牛某某还添加了图标隐藏、进程隐藏功能,用户甚至无法发现弹窗广告来自哪个软件。高某负责在各类平台推广这些软件,提高用户下载量,一旦软件被下载安装,暗藏的恶意代码就会启动,经过牛某某设置的6小时“潜伏期”后,便会根据代码自动弹窗。

据统计,上述软件共有20余万次安装,约20%的用户被强制弹窗播放广告,牛某某与高某通过在软件内“植入”代码强制弹窗的方式,增加广告播放量,已非法获利20余万元。

警方查获的相关证据。

目前,牛某某、高某因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近期,上海公安网安部门围绕上海电商平台、音视频、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网络应用的1200余款APP重点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查,针对网上违法有害信息、未落实用户实名制、超范围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依法查处,并督促违规企业尽快落实整改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APP的监管,公安机关就相关情况向网站平台发出通报,提醒应用平台加强对上架移动应用APP的安全审核,完善检测手段和标准,强化植入病毒、捆绑推广等恶意违法行为的及时发现。同时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如发现个人手机存在“强制弹窗”“设置障碍难以关闭”等情形,可能有被病毒、恶意代码等入侵,应保存好相应证据,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闵行警方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恶意广告软件怎么清理干净

你有点击过这样的链接吗?

[点击]投资理财,百分之百回本,收益率高达200%!

[点击]填写个人信息,即可免费获赠纸巾一箱/鸡蛋一打!免运费!

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可能会导致

个人信息泄露、财产损失;

恶意引诱群众点击链接

也可能会触犯刑事责任哦~

案情回顾

2021年7月,黄某接受上家委托,利用境外聊天软件接收“客户”个人信息并转发给同伙,由他们冒充证券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脑、QQ、电话等方式联系这些“客户”,引诱“客户”加入到指定的“炒股”或“投资理财”微信群,由微信群里面的“讲师”通过“股票投资”“个人理财”等方式诈骗钱财,最终导致多名群众被骗取大额资金,黄某从中收取上家“引流费”人民币7万余元。

经检察机关审查认为,黄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帮助,情节严重,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起诉至法院。最终,黄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检察官说法

恶意的广告推广引流,是指不法分子为了牟取非法利益,通过非法手段和策略将潜在受害者吸引至网络犯罪的相关领域,如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此类恶意的广告推广通常利用群发群呼、内容分发、插件植入、流量造假等手段引流,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可能会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罪名。

在本案中,黄某及其团伙引诱“客户”加入到指定的“炒股”或“投资理财”微信群,虽为后续犯罪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未实际参与诈骗,其实施的引流推广、收取固定报酬行为,为刑法第287条中规定的“提供广告推广”行为,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近期,有许多不法分子通过精心设计广告推广策略,将这些广告伪装成热门产品促销、抽奖活动、投资理财等极具诱惑力的形式,用以诱导用户点击链接、下载应用、加入群聊或者参与活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窃取用户信息、植入恶意软件或者引导用户进入诈骗陷阱。

在此检察官提醒广大群众:面对诱人的广告推广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轻信来源不明的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未知应用。对于感兴趣的广告,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避免直接通过广告链接进行操作。一旦发现可疑广告或者遭遇诈骗,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与安全。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 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四)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

来源:荔湾检察

怎么删除恶意广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陈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软件内暗藏恶意代码,只要解锁手机就弹出广告,且“霸屏”播放无法跳过,你的手机中招了吗?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获悉,在开展夏季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暨“砺剑”专项行动中,闵行警方成功破获一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犯罪嫌疑人以“霸屏”方式播放广告牟利。该案也是上海警方破获的上海市首例非法控制手机系统案件。

2022年6月上旬,报警人吴先生的手机开始自动播放广告,且播放的广告无法跳过,杀毒重启后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广告播放的频率反而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正常使用。吴先生维修手机时得知是手机信息系统被劫持导致,于是到闵行区莘庄派出所报案。

恶意霸屏的广告。

警方调查发现,吴先生的手机除了解锁时会自动弹出广告外,在切换后台时播放广告的软件图标也被隐藏,很明显是开发者不想让用户知道是哪款软件在“作恶”。警方对吴先生手机进行检测分析后,发现手机内安装的3款工具类软件含有监听、强制弹窗等恶意代码。

警方查获的犯罪嫌疑人电脑内的霸屏广告代码。

经过对相关线索细致侦查,一个通过在手机软件中内嵌强制弹窗代码,通过隐藏后台图标、软件进程的方式进行伪装,强制用户播放广告变现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据此,闵行公安网安支队会同莘庄派出所组成专案组,在初步调查基础上,第一时间搜集固定了有关证据。

8月4日7时,警方在闵行、浦东两地同时展开抓捕,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牛某某、高某,并在现场搜出用于开发的电脑、开发平台的整改声明等证物。在牛某某的笔记本电脑中,技术人员还找到了实现监听、强制弹窗等功能的恶意代码。

经查,牛某某与高某原是科技公司同事,2020年中旬,两人商定由牛某某负责开发,高某负责营销,合伙通过承接广告投放赚外快。为提高广告的播放量,牛某某在开发的20余款工具类软件中,嵌入了自己开发的具有监听、强制弹窗功能的代码。

为了避免被用户发现删除,牛某某还添加了图标隐藏、进程隐藏功能,用户甚至无法发现弹窗广告来自哪个软件。高某负责在各类平台推广这些软件,提高用户下载量,一旦软件被下载安装,暗藏的恶意代码就会启动,经过牛某某设置的6小时“潜伏期”后,便会根据代码自动弹窗。

据统计,上述软件共有20余万次安装,约20%的用户被强制弹窗播放广告,牛某某与高某通过在软件内“植入”代码强制弹窗的方式,增加广告播放量,已非法获利20余万元。

警方查获的相关证据。

目前,牛某某、高某因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近期,上海公安网安部门围绕上海电商平台、音视频、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网络应用的1200余款APP重点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查,针对网上违法有害信息、未落实用户实名制、超范围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依法查处,并督促违规企业尽快落实整改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APP的监管,公安机关就相关情况向网站平台发出通报,提醒应用平台加强对上架移动应用APP的安全审核,完善检测手段和标准,强化植入病毒、捆绑推广等恶意违法行为的及时发现。同时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如发现个人手机存在“强制弹窗”“设置障碍难以关闭”等情形,可能有被病毒、恶意代码等入侵,应保存好相应证据,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闵行警方供图)

责任编辑:何春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如何投诉应用软件恶意广告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
自己两年前的一张哭泣自拍照片,
黄色网站、不良广告多次非法盗用
甚至最近网络上热度较高的
“高潮针”话题也使用了这张图片,
在网络平台上多次投诉无果,
两年来不堪其扰。

图片请勿传播

5月5日,
视频发布者梁女士表示,
这张自拍图片源自2023年,
自己在看小说时深受感动,
临时起意自拍了一张哭泣的照片,
并发布在了视频平台上,
却没想到这张照片被盗用到了
各种黄色网站、不良广告中。

图片请勿传播

梁女士说,她曾多次尝试
在不良广告的发布平台上举报,
但经过平台审核,
最终也只有部分广告被处理。

而近期,梁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现,
这张自拍照竟然被用到了
在网络上热度较高的“高潮针”广告中,
这令她更感气愤。
一些视频发布者在解读“高潮针”时,
竟然把梁女士当作
“高潮针”的支持者一同批判。


梁女士称,她目前在上大学。
此次她在网络平台发声求助后,
虽然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和鼓励,
但也有不少网友发表诸如:
“你没事发什么照片?这不赖你自己么?”
“谁叫你乱发情绪照的”等评论。
梁女士说,这种非但不同情受害者,
反而抨击受害者的行为
让她深感无助和不解。
梁女士表示,
她将去其所在地派出所反映相关情况。

湖北立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夏雨坤表示,
梁女士的名誉权与肖像权受到了侵犯,
首先要保留侵权证据。
同时,可以与对方进行沟通协商,
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
若协商不成,可向平台进行投诉,
要求平台下架侵权广告。
若沟通协商无果,
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侵权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极目新闻、四川观察
责编/田园黄蝶、陈晓冰
审签/一
监制/志飞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恶意广告怎么拦截,恶意广告弹窗清除的方法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