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作海冤案的当地违规办案人员如何,中国公认10大冤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范思小

赵作海冤案的当地违规办案人员如何,中国公认10大冤案

大家好,由投稿人范思小来为大家解答赵作海冤案的当地违规办案人员如何,中国公认10大冤案这个热门资讯。赵作海冤案的当地违规办案人员如何,中国公认10大冤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赵作海案例

赵作海的悲剧,11年冤狱敲响司法公正警钟。

2025年3月23日,赵作海的生命走到终点,他73年的人生里背负着11年冤狱的沉重枷锁。1999年因同村赵振晌失踪且机并发现无名尸,与赵振晌有过矛盾的赵作海被认定为凶手入狱。直到2009年赵振晌因患病返乡,这起冤案才得以昭雪。

这11年赵作海失去的不仅是自由,更是一个完整的家。妻子改嫁,孩子辍学,原本的生活支离破碎,即便后来获得65万元赔偿也未能让他摆脱生活的困境,赔偿金在一系列挫折中消耗殆尽。

赵作海冤案的发生暴露出司法环节存在的严重漏洞,公安、检察院、法院多重把关却仍铸成大错,刑讯逼供、证据链不完善等问题浮出水面,这不仅是对赵作海个人的伤害,更是对司法公信力的重击。

如今赵作海虽已离去,但他的案件应当成为司法系统的深刻教训。每一个案件都关乎生命与尊严,唯有坚守程序正义,强化监督机制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让司法公正的阳光真正照进每个人的生活。

赵作海冤案责任人

新京报记者获悉,今年3月23日,曾引发全国关注的冤假错案当事人赵作海在河南商丘因病离世,终年72岁。据其亲属透露,赵作海遗体已安葬于老家柘城县老王集镇赵楼村。

1999年,赵楼村村民发现一具无名尸体,赵作海作为重大嫌疑人被刑拘,在羁押期间,赵作海遭受刑讯逼供,被迫作出9次有罪供述。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11年后,随着“被害人”回到村中,这起离奇案件出现戏剧性转折。赵作海被改判无罪,并得到65万元国家赔偿。

出狱后,缺乏理财常识的赵作海先后陷入传销骗局和民间投资陷阱,五年内便将赔偿金消耗殆尽。

被迫作出9次有罪供述,蒙冤入狱11年

1998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赵楼村村民赵振晌的侄子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其叔父赵振晌失踪4个多月,怀疑被同村的赵作海杀害。1999年,赵楼村村民挖井时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无名尸体,尸体被认作是失踪的赵振晌,而此前与他有过矛盾的赵作海则作为重大嫌疑人被刑拘。

据媒体报道,在羁押期间,赵作海遭受刑讯逼供,被迫作出9次有罪供述。2002年12月,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赵作海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赵作海入狱后,妻子带着女儿和小儿子改嫁,另外两个儿子则留在了赵楼村,由亲戚和本家人照料。赵作海的九亩土地交由他人代种,获得的粮食供给两个孩子。

2010年,失踪13年的赵振晌回到了村中。已服刑11年的赵作海终获平反,无罪释放,并获得65万元国家赔偿金及困难补助费。

案件平反后,河南省司法机关启动责任追究程序。商丘市5名警察因刑讯逼供获刑。判决书显示,审讯人员采取不让赵作海休息、饿饭、木棍敲头、手枪砸头等刑讯逼供手段对赵作海进行轮流审讯。

65万元国家赔偿5年内花光,多次深陷传销骗局

冤案平反后,当地政府给赵作海家重修祖宅并盖了新房。一处由赵作海与第二任妻子李素兰居住,另一处则留给长子一家。

但这份安稳并未持续太久。出狱仅半年,赵作海与李素兰在宁夏陷入传销骗局,损失17.5万元;随后他们经营小旅社,因缺乏经验导致经营不善损失了4万元;参与的民间投资又让他们赔进去20多万元……出狱5年间,65万元国家赔偿所剩无几。

2014年,赵作海得到一份环卫工的工作,负责打扫约150米长的路段,一个月1200元工资,但这份工作仅维持了数月。后来,赵作海依靠法院系统提供的两份工作维持生计:抄水表和整理会议室。

在邻居的记忆中,晚年的赵作海常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商丘市里转悠,也喜欢与楼下老人闲谈。一年前,赵作海与李素兰搬到目前住的小区。“他来的时候肚子很大,走路有点慢,那时候我们就感觉他身体有疾病了。”一位邻居说。

今年3月23日,72岁的赵作海走完了坎坷的一生,李素兰将他送回老家赵楼村安葬。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编辑 胡杰 校对 王心

震惊全国十大冤假错案详细

2014年4月14日,河南商丘,赵作海躺在垃圾集中站旁的沙发上小憩。视觉中国图

2025年3月24日凌晨,赵作海在河南商丘一家医院去世,终年73岁。他的遗体随后被运回老家柘城县赵楼村,埋在自家麦地里。下葬时,麦苗已长到齐膝盖高。

赵作海的叔叔赵振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赵作海的葬礼来了21桌人,不算多,但也不算太冷清。赵作海的四个儿女中,只有大儿子和闺女回村披麻戴孝,另外两个儿子没有出现。

15年前,他是中国最知名的冤案当事人之一。在无法确认死者是谁的情况下,他因为“杀人”被判死缓,入狱11年。直到“亡者归来”,他才被改判无罪。那是2010年全国关注的新闻,他成为冤案平反、法治进步的象征人物之一。

赵作海得到了65万元国家赔偿款和困难补助金,之后短短几年,这笔钱又以不同形式离他而去。前媒体人孙旭阳曾跟踪报道此案多年,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赵作海的公共符号价值与日常生活是剥离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就是一个突然发了一笔横财的老农”。

冤假错案的象征人物

1999年5月9日,赵作海被刑拘。那年,他47岁。自那日起,直到2010年5月9日被河南省高院宣告无罪,他在监狱中待了整整11年。出狱时,他58岁,短发全白。

赵作海是河南商丘柘城县老王集镇赵楼村人。1997年10月,同村村民赵振晌在与他发生冲突后失踪。两年后,一具无头尸体在村边被发现,警方认定尸体就是赵振晌,将赵作海列为犯罪嫌疑人。

那是一个证据链并不完整的案子。判决书称,两人均与一名叫甘花的女性发生关系,最终酿成情杀。据南方周末此前报道,判决书中描述,“赵作海与甘花通奸时被赵振晌撞见……赵振晌持刀将赵作海头面部砍伤……追赶到赵作海家院内”,“赵作海持刀将赵振晌杀死并将尸体肢解、隐藏”。

2002年,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赵作海死刑,缓刑2年。两次减刑后,他的刑期被缩减为20年。在11年的牢狱中,他没有申诉,也没有喊冤。

直到2010年4月30日,“被害人”赵振晌突然回到村里,案件发生戏剧性反转。5月8日,河南省高院作出刑事再审判决:撤销该院刑事裁定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次日,赵作海被释放。

赵作海案引起全国性关注,被称为“河南版佘祥林案”。不少媒体开始关注刑讯逼供、超长羁押、命案必破等问题。他也成为冤假错案的象征人物之一。

赵作海短暂地成了“平反标本”和“维权品牌”。那段时间,他跟随“中国民告官网站”站长蔺文财四处走动,去过上海、成都、长春、昆明。不识字的赵作海有了新身份——公民维权代理人。

孙旭阳记得,第一次见到赵作海是在2010年10月初,那时赵作海已住进了政府给他新盖的房子。那天,有个来自柘城的苦主找上门,希望借着记者在场的机会,说说自己家祖坟被强拆的事。赵作海穿着西装,坐在堂屋的长椅上,对那人说:“你有啥冤屈,给我说说。”

孙旭阳认为,赵作海的平反有一个偶然因素——亡者归来。“赵作海的遭遇还是推进了中国命案制度的改进,不再强求‘命案必破’,理论上会减少很多冤假错案。”

赔偿款没换来安稳

离开监狱后的几年里,赵作海经历了一段短暂而混乱的生活。他得到了迟来的自由,也得到了65万元,这或是他一生中拥有过的最大一笔钱,那年他58岁。但他很快发现,生活中不只有官司,还有更复杂的人情、金钱问题。

最早的钱花在家庭上。他给大儿子娶了媳妇,花了几万元;不久后,大儿子又从他的存折上取走14万元,没有打招呼。赵作海说自己在监狱待了11年,和儿子感情生疏,平时见了也没什么话说。

2011年,赵作海与一位找他申冤的苦主李素兰领证结婚,因与儿媳不合,赵李夫妇搬离赵楼村,常年租住在商丘市。亲戚之间也因借钱问题闹僵,赵作海曾对媒体说:“借也闹僵,不借也闹僵,还不如不借。有几个钱我自己花着,不走亲戚了。”

赵振举说,他是主动不与赵作海来往的,因为对方在媒体上说给了他钱,但他并未收到钱,所以就不再来往了。赵振举称,他曾为侄子的冤案出过力,找媒体报道过。断交后,两人见面也不打招呼。

接下来的几年,赵作海先后陷入多个骗局。他曾参与过“西部大开发扶贫工程”,后来才知道是传销,被套进去17.5万元;他和李素兰开了家小旅馆,不到9个月旅馆倒闭,又赔了四五万;那之后,李素兰把剩下的钱投进了担保公司,没多久也没了。

他也曾尝试代理权健产品,2014年起,他开始吃权健的保健品、穿1068元一双的“保健鞋”、睡一万多元一张的“保健床垫”,喝1400元一盒的“发酵饮品”,直到2019年权健因传销被查封后,他仍然在吃。

赵作海有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塞,但他不吃西药。孙旭阳最后一次见到赵作海是在2015年春节前,李素兰告诉他,赵前两天得了脑梗,被送到医院,血压最高飙到220,但他不吃降压药,只听李素兰的吃一些保健品。

在孙旭阳看来,赵李二人是一个非常规的互相依存关系,李素兰处于主导地位,但是赵作海对李素兰也不完全信任,他把自己的钱看得挺死,有时候精神崩溃还会动手打李素兰。11年的牢狱生涯早已切断了赵作海的社会化过程,“他出狱后连手机都不知道是什么,又掌握了一大笔自身无法驾驭的钱财,各种遭遇几乎都是定数。”孙旭阳说。

身体变差了,钱也没了。商丘市中院给赵作海安排了抄水表的活,每月1800元。后来,商丘市梁园区法院给李素兰安排了清扫会议室的活,也是每月1800元。他们住的房子是商丘市中院帮他们租的三室两厅,水电费报销,每年房租1万元。

赵作海很少回村,一年回去两三趟,在家待一两天就走。赵振举记得,他最后一次回村是今年正月,那时候他已患病,肚子看上去有点肿,但不知道是什么病。

那笔赔偿款最终也没给赵作海换来安稳,他在人前活成了“冤案受害者”,在人后像一个在原地转圈的老头。

南方周末记者 陈佳慧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诗娴 陈宇翊

责编 谭畅

赵作海案的法律意义


命运这把无情的刻刀,总爱在普通人身上刻下最深的沟壑。河南商丘的赵作海,这位曾被全国人民记住的冤案主角,在73岁这年悄然离世。他的人生像一幕荒诞剧,开场是蒙冤入狱的悲剧,高潮是平反昭雪的喜剧,落幕时却只剩下一地鸡毛的闹剧。


1999年那个春寒料峭的五月,47岁的赵作海,怎么也不会想到,同村赵振晌的突然失踪会成为改变他命运的转折点。当两年后村边水井里浮起的那具无头尸体被警方认定是赵振晌时,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就像被卷进了命运的漩涡。判决书里那些"情杀""肢解"的字眼,活生生把个庄稼汉逼成了"杀人恶魔"。在铁窗里熬过11个春秋,58岁的他满头白发走出监狱时,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倒先学会了"亡者归来"这个新词——原来当年失踪的赵振晌根本没死,只是躲出去打工了。


这出堪比悬疑剧的平反大戏,让赵作海成了法治进步的活招牌。65万国家赔偿金揣在兜里,他倒像是揣着块烫手山芋。大儿子娶媳妇要花钱,二话不说掏出几万;儿子偷偷从存折划走14万,他只能干瞪眼。这哪里是父子?分明是讨债鬼遇上冤大头。更魔幻的是,这位新晋"维权代言人"转眼就掉进了传销陷阱,17.5万眨眼打了水漂。开旅馆赔本,投担保公司血本无归,最后连权健的"保健鞋"都穿上了——1068元一双的鞋子,怕是能踩着去西天取经了。


2015年春节前,老赵突发脑梗被送进医院,血压飙到220还死活不肯吃降压药,非要信那些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这让我想起老家那句土话:"穷人乍富,腚眼子冒烟。"65万赔偿金在手里还没焐热乎,就像流水似的从指缝里漏光了。法院倒是贴心,给安排了抄水表的活计,每月1800块工资,倒比他当年种地强。可这点钱哪够填窟窿?最后只能和再婚的李素兰挤在法院租的三室两厅里,水电费全报,活脱脱现代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下葬那天,齐膝高的麦苗在春风里沙沙作响,21桌酒席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四个儿女里就大儿子和闺女披麻戴孝,另两个儿子连面都没露。这让我想起《活着》里的福贵,到头来还不是守着老黄牛过日子?老赵这辈子就像坐过山车,从冤狱到平反,从暴富到返贫,最后连个像样的葬礼都凑不齐一桌麻将。那65万赔偿金要是能说话,怕是要骂娘:"老子在天上飞了十几年,最后还不是摔得稀巴烂?"


说到底,赵作海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当法治的阳光照进现实,却总有些阴影躲在角落里张牙舞爪。那些设计传销骗局的人,那些推销天价保健品的人,不正是吃人血馒头的现代版"黄世仁"吗?老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可怎么到了赵作海这儿,连平反后的日子都过得像在刀尖上跳舞?这世道啊,有时候比监狱的铁窗更让人喘不过气。当我们为法治进步欢呼时,是不是也该想想,怎样才能让赵作海们的悲剧不再重演?毕竟,正义如果来得太迟,和缺席又有什么区别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赵作海冤案的当地违规办案人员如何,中国公认10大冤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