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案件能撤案吗,立案跟留置的区别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袁安

一、留置案件能撤案吗

留置案件存在撤案的可能。

从监察机关的角度看,如果经过调查发现不存在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行为,或者虽有相关行为但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责任等符合法定撤案情形的,监察机关可以撤案并解除留置措施。例如,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谓的违纪线索是基于误解或者恶意举报,经核实没有实质的违法违纪内容,就应当撤案。

另外,如果在留置期间,出现新的证据或者情况改变了原有的案件定性,不再符合留置案件的标准,也可能撤案。但撤案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监察机关内部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流程,以确保撤案决定合法、公正、合理。

二、立案跟留置的区别

立案和留置存在以下区别:

(一)概念性质方面

1.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它是刑事诉讼程序的起始环节,标志着司法机关对某一犯罪行为正式展开调查或审判等相关工作。

2. 留置是监察机关调查严重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法定情形时,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

(二)适用对象方面

1. 立案适用的对象是被怀疑有犯罪行为,可能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涵盖各种刑事犯罪类型中的嫌疑人,范围比较广泛。

2. 留置适用的对象是涉嫌严重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其主体具有特定性,主要针对公职人员这一特殊群体。

(三)目的方面

1. 立案的目的在于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进行深入调查、侦查,获取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以便进行后续的起诉、审判等刑事诉讼程序。

2. 留置的目的是为了监察机关能够对涉嫌严重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进一步深入调查,防止被调查人逃跑、自杀、串供、伪造证据等妨碍调查的行为发生。

三、没有证据留置怎么办

如果没有证据而被留置,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情况。

首先,留置是监察机关调查措施的一种。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有证据证明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如果没有证据就被留置,被留置人员或其家属有权依法进行申诉。

其次,监察机关对于被留置人员的申诉应当及时处理。如果经核查发现确实缺乏证据而错误留置的,应当及时解除留置措施,并对被留置人员造成的损害依法依规进行相应处理,如恢复名誉等。

再者,在整个过程中,被留置人员应积极配合监察机关进一步的核查工作,如实陈述相关情况,以促使监察机关尽快查清事实真相,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留置案件能撤案吗现在

留置案件能撤案吗

留置立案后还能出来吗

留置案件能撤案吗怎么办

留置是不是已经立案

留置后会知道案情吗

留置案件办理流程

留置案件能撤案吗

留置能不能申诉

留置办案流程

立案跟留置的区别是什么

立案跟留置的区别在哪

立案和留置的区别

留置和立案哪个罪名大

立案与留置时间差

留置和立案有先后顺序吗

立案到留置一般多长时间

留置在立案前还是立案后

立案后留置意味什么

留置立案侦查什么意思

来源:中国法院网-没有证据留置怎么办,监察委没有证据留置证人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