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电话填什么,家庭电话可以填父母手机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韦悦

家庭电话填什么,家庭电话可以填父母手机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韦悦来为大家解答家庭电话填什么,家庭电话可以填父母手机吗这个热门资讯。家庭电话填什么,家庭电话可以填父母手机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电话号码怎么填

来源:迷彩TATA微信公众号 作者:申焕

自从和丹哥相识,便是异地千里。他在新疆,我在长春,我们的生活圈、朋友圈几乎没有交集,所以恋爱基本要靠打电话。

谈什么呢?甜言蜜语终究不能当饭吃,时间久了还是要回归柴米油盐。平日里各自忙于工作,打电话的时间并不多,每逢周末,我们便会推掉所有应酬,就某一个特定的主题专心致志地煲电话粥。我们把这称为“周末电话会”。

也许生活就需要这样的仪式感。自从有了“周末电话会”,就让我们对周末的到来有了一种特别的期待。

读书主题的家庭会,我们会一起分享各自读过的好书。“焕姐”我喜欢“读书”,常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康熙大帝》这些书中的精彩情节改编成评书故事,“说”给丹哥听。我们也会约定一起读同一本书,周末时交流阅读心得。而即使读同一本书,我们也常会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我相信思想的碰撞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当然多数时候丹哥都是“被碰撞者”。

丹哥唱歌好听,尤其是军歌。所以,音乐主题的电话会,就变成了丹哥的不插电演唱会,五音不全的我就是他忠实的听众。《红军不怕远征难》《军中绿花》《梦驼铃》是丹哥的常备曲目,而电波这头的我是他永远的“迷妹”,听多少遍也不厌倦。

财务公开透明,是家庭和谐的经济基础。我们会不定期召开财务主题的电话家庭会,总结说明个人近期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家庭中单项超过1000块钱的“大额消费”,我们要“上会”讨论研究,双方一致同意后才能执行。可让我偷着乐的是,迄今为止,丹哥在消费问题上还从未对我行使过“否决权”。

不是每次开会都能保持和谐的氛围,争吵也是我们家庭会的一抹重要色彩。吵架的原因,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我们吵着吵着,都忘记了为什么而争吵。有一次,不知怎的,我们的讨论主题跑到了“如果中了500万该怎么花” 上,我的想法是买豪宅、买豪车、买奢侈品,丹哥却坚持要用来理财投资 让“钱生钱”。我抱怨他 不懂得生活,他指责我目光短浅,两个人为此争吵得不可开交。吵到最后,才忽然意识到一切仅仅是个“如果”,哪儿有什500万?最后,两个人终于达成了一致,立即停止争吵,洗洗睡吧,做梦去。

吵架毕竟是一项伤神耗力的活动,争吵后的安抚工作尤为重要。我们会择日再召 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双方都要开诚布公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爱情里低 头认错不是软弱,而是担当和包容。如果说争吵是生活中的调味剂,那“民主生 活会”则是感情的稳定剂。

因为距离远,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是通过打电话来商量解决的。2015年9月年的一次电话会上,丹哥提议:“等10月份休假,我们抽时间领证结婚 吧”, 我竟然忘记了一个女生应有的矜持和羞涩,迫不及待地答应了,事后后悔万分,说好的鲜花、钻戒和单膝跪地呢?如此重要的求婚,就这样在电话里省略了。第二年举办婚礼时,丹哥只有4周假期。我们也只能通过召开一次次电话会商议买什么样的婚纱、拍摄什么风格的婚纱照、如何准备酒席……别人要准备好几个月的婚礼程序,我们连准备到办完只用了22天。

从2014年开始至今,我们的“周末电话会”已经顺利举办了近100期,达成了包 括买房子、结婚登记等数百项共同意见。5000公里的距离,一年到头难得相见, 但日子不能将就。周末电话会,就像是我们每周盛装出席的晚宴,它是分享,是 倾听,更是一份用心经营、全情守护的爱,让电话两端的心突破时差、跨越距离,靠得近一点,更近一点。

从2014年开始至今,我们的“周末电话会”已经顺利举办了近100期,达成了包 括买房子、结婚登记等数百项共同意见。5000公里的距离,一年到头难得相见, 但日子不能将就。周末电话会,就像是我们每周盛装出席的晚宴,它是分享,是 倾听,更是一份用心经营、全情守护的爱,让电话两端的心突破时差、跨越距离,靠得近一点,更近一点。

原题:周末电话会

作者:申焕

网编:徐童

微信:jfjbshzk

投稿:jbjrjt@163.com

封面图片由作者提供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家庭电话是什么意思

长春市卫健委温馨提醒,

若您收到标记为

“长春家庭医生助手”的来电时,

请务必接听,

如实认真回答,

积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

开展的相关工作。

接到电话后如果仍存在疑虑,

可以第一时间向自己的家庭医生

询问进行核实确认。

所有的随访电话信息

均不涉及推销等内容。

智能随访,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居民接听或接收来自于“长春家庭医生助手”的电话、短信内容时,希望能认真接听、回答、查看。一方面家庭医生会通过回答结果,完成对居民健康信息的采集,并根据提供的信息数据对危险因素加以干预和监测;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居民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一种形式。

家庭医生的目标是维持好每一位居民的健康状态,智能随访的目标则是做家庭医生的好助手。如家庭医生会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智能随访,电话内容会对身份、症状、血压值、吃药情况、药名、频次、运动时长、摄盐量等内容进行询问,回答的所有有效信息,会同步给家庭医生。在对数据监测的过程中,会及时发现居民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跟踪或健康管理提醒,早发现早治疗,把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送到居民身边,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通过智能随访形式还能够对居民进行通知宣教、体检预约、家庭医生签约、抗击疫情等相关信息的采集,来完成居民健康管理跟踪和健康方式指导。

◆综合:长春e健康 吉林长春

来源: 长春晚报

家庭电话区号查询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 年纪轻点儿的人恐怕难以想象,就在二三十年前,北京市民家中想要装上一部固定电话,动辄就要排上一两年的时间,安装费最高达5000元。

1984年4月20日《北京日报》1版

1984年4月20日,《北京日报》头版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农丰里50多户普通干部工人家装电话》。

1982年,农丰里成为本市第一个安装小交换机的居民住宅区,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有100多户居民家里陆续装上了电话,每户每月交月租费4元。

上世纪80年代,私人电话还不普及,大家只得去电话局打长途电话。这是工作人员正在为准备打电话的人服务。张风/摄

当时,北京城区有居民400多万,公用电话仅2000多部,并且是定时服务,十分不便。随着城市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又给公用电话的传呼带来困难。

很快,农民家里也出现了私人电话。

1984年5月23日下午,一位农民来到北京市市内电话局营业室,掏出一张2000元的支票。营业员在给他开的收据上,写下了本市第一个农民自费安装的电话号码:81.5059。

1984年5月14日《北京日报》1版

这位农民是京郊有名的种蘑菇能手,丰台区郭庄子大队的专业户赵明才。过去,频繁的业务联系,他只有靠队里的电话。有一次,因电话被耽搁损失了五百多斤蘑菇。

家庭电话一出现,迅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消费时尚。人们排队申请安装电话就像当年购买彩电、“抢”冰箱一样踊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话消费热。

1984年,北京仅有私人住宅电话800户,到1992年时增长了140多倍。

上世纪90年代初,市民在电信营业厅排队报装电话。翟伟/摄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北京的市话普及率是最高的,每5人就拥有一部电话。尽管如此,市话局向社会公开放号时,人们仍蜂拥而至,有人深夜两点就带着小凳排队,一周内有9700名申请者交了全额初装费。

1987年6月17日,《北京日报》2版

但交了初装费后,真到装上电话至少要等半年,几年后才等来电话也是常有的事。

1991年4月28日《北京日报》1版

1991年4月28日本报1版刊登了团结湖居民方国荣的来信。他讲述,家里装固定电话,从登记到安装,一共用了4年。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市内电话局东单营业厅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放号工作。刘卫兵/摄

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求安装私人电话。尽管因为程控电话成本高等问题,北京地区的电话初装费在1990年时已经涨到了5000元,但依然挡不住人们装电话的热情,电话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

1993年7月25日,《北京日报》8版

这股私人住宅电话热潮的兴起,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直接反映,这种长期被压抑的社会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电话通信能力、通信技术水平的迅速增长而得到爆发般的释放。(1993年11月20日《北京日报》6版,《电话,何日进你家》)

1993年11月20日,《北京日报》6版

1991年市电话局搞了两次会战,大干100天,当年共装机55086户,终于超过待装户数量。这一举动影响全国,并受到国务院和邮电部的表彰。

1992年,电话安装公司正式成立,当年装机70188部。

市话局在突击装机的同时,标本兼治,扩大设备能力,治理北京高层住宅电话飞线。

1994年4月14日,《北京日报》2版

本市1991年到1994年的近3年时间里净增30多万电话用户,超过前10年的总和。(1994年4月14日《北京日报》2版,《3年装机量超过前10年》)

1995年11月,通县(现通州区)次渠镇高古庄村养鸡专业户董贵华安装了家庭电话。当时全镇7000多户中,已有1400户装了程控电话。胡敦志/摄

1995年,电话局装机创历史之最,达到40万部。40万,这是多少代电信职工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从这年起,持续十几年的“装机热”开始降温。(2000年7月12日《北京日报》8版,《十七年,圆了一个梦》)

但马上,新的问题涌现——号码资源不够用了。

1996年3月26日,《北京日报》2版

1996年5月8日,本市电话号码由7位升至8位,在原有电话号码前冠以数字“6”。 北京是继巴黎、东京、香港、上海之后,世界上第5个、中国第2个电话号码升至8位的城市。

当年电话号码升位的广告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北京市内电话号码是5位数字,其最大容量不过10的5次方=10万门;到1957年,五位制号码的电话分局局号已经占满,到1965年北京市内电话号码完成了由五位制向六位制的过渡;1994年7月9日零点,北京市内电话号码完成向七位制的过渡,全部由6位升至7位。(1998年3月22日《北京日报6版,《京城百姓消费新走向——安装第二部家庭电话》)

1998年3月22日,《北京日报》6版

1998年4月3日,北京市从模拟电话进入数字电话时代。张风/摄

到2002年时,本市固定电话总数为530万部,其中家庭电话达到了330万部,成为绝对主力。

电话进入家庭对下一代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孩子拿起电话已不再具有任何新奇的感觉,他们通过电话了解外面的世界或与他人交往,表现得相当老练。他们的书包里除了书本之外,还多了属于自己的“电话号码本”。

后来,电话咨询、电话购物、电话订票、电话求医问药以及各种各样的电话热线相继出现,这些早已远远超出了当年期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人们的想象。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北晚新视觉、新华社)

家庭电话格式

珠海的街坊们注意!!

最近骗子又盯上家用固定电话

诈骗分子专挑

工作日上班时段来电

家里有老年人的尤其要小心!!

骗子会模仿孙子(女)声音

声称自己涉嫌酒驾撞车、嫖娼等

请求老人家帮忙支付赔偿款或保释金

更关键的是!!!

由于大部分老人家不熟悉手机操作转账

骗子会与老人家约定交付钱款地点

要求老人家将钱交给前来取钱的陌生人

珠海已有几位老人因此上当受骗

真实案例

近日,家住斗门的王奶奶家中座机接到一个电话,老人随手就接起了电话,“奶奶,你干嘛呢?”

王奶奶听着像自己孙子小杰(化名)的声音,便回应说:“你是小杰吗?”

“嗯,就是我呀,奶奶你挺好呗!出院了吗?我没啥事,就是想你啦,给你打个电话……”寒暄几句之后,对方挂断了电话。

过了一会儿,王奶奶家中座机又接到一电话,对方自称是派出所的陈副所长,说王奶奶的孙子犯事儿被抓了,若想不留案底,得交8万元保释金。

随后,陈副所长把电话给到了另一个人,那个人的声音和王奶奶孙子小杰一模一样,“奶奶快救救我!我是一时糊涂,我知道错了,你快救救我!”

王奶奶心里一惊,连忙说:“我马上给你爸打电话,让他给你汇钱!”

孙子却说:“不行不行,这事千万不能让我爸妈知道,谁也不能说,否则我就完蛋啦,你先把钱准备好。”

之后陈副所长还嘱咐王奶奶,只要现金,不接受转账。

王奶奶说没这么多钱,先给2万行不行。

对方说2万也可以,剩下的等孙子出来后再补上。

王奶奶救“孙”心切,连忙去银行取了钱,凑齐2万元后,在约定时间到达对方指定地点后,交给一个所谓的陈副所长属下的男子。

回到家后,王奶奶还是不放心,越想越不对劲,于是给孙子打了一个视频电话。

通话后,王奶奶发现孙子安然无恙,这时她才意识到被骗了。

除了王奶奶,最近珠海还有几位爷爷奶奶也被这类手法骗了好几万块钱。

骗术解析

此类升级后的骗术是针对家中装有固定电话的老人精心设计的骗局。

1 冒充孙子女紧急求助

骗子假借孙辈的身份,以“我打伤了人”“被警察抓走”等突发事件制造紧张氛围,让老年人陷入紧张焦虑而忽略辨别真伪。

2 要求交钱并且保密

骗子以“保证金”“赔偿”等由头提出转账要求,并以“面临判刑”“前途受影响”等严重后果,持续制造紧张氛围让老年人陷入恐慌。

3 当面给钱后消失

为逃避公安机关打击,升级后的骗术要求老年人准备现金,当面交给指定的同伙。

一旦老年人把现金交给所谓的“孙子朋友”或“警察”,或被亲友发现揭穿骗局,骗子就会立即切断所有联系消失不见。

老年人很有可能因证据意识不强、反应速度较慢等错失挽损良机,或因提供的信息不全、不足,给侦查办案增加难度。

警方提醒

家中最好购买能显示来电号码的座机。老年人接到陌生来电时,要留意是否“00”“+”开头,没有海外关系的建议不接电话。对方要求转账汇款的,不要急于做判断和决定,先跟子女进行沟通核实情况;

子女要多关心关爱老年人,要常与老年人沟通,多普及反诈知识,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

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不要因恐惧而随意删除手机上的各种操作记录,同时立即拨打110报警。

赶紧转发家人群里

一起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转自:珠海刑侦

来源: 珠海交警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家庭电话填什么,家庭电话可以填父母手机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