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积金扣缴比例是多少,事业单位公积金个人和单位比例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卞月晴

事业单位公积金扣缴比例是多少,事业单位公积金个人和单位比例

大家好,由投稿人卞月晴来为大家解答事业单位公积金扣缴比例是多少,事业单位公积金个人和单位比例这个热门资讯。事业单位公积金扣缴比例是多少,事业单位公积金个人和单位比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事业单位公积金每月多少

一位甘肃体制内朋友留言,他说他的公积金双边一千块出头,而他北京的同学同样也是体制中人,公积金每月累计八千多。


他一下子就觉得手中的饭碗不香了,现在加班也没了力气,以至情绪也低落了些。


其实,这大可不必。


首先,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员收入一直相差较大,一般也不是多劳多得模式,而是平台和地区决定了自己的经济待遇和状况。


比如,国企的管理层,人家年薪百万,公积金也是达到法定最上限,毕竟当地的房价高企,级别越高,公积金自然也越多。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说平均水平。


住房公积金的“中位数”在两三千元左右。


比如中西部城市基数较低,月缴存额多在1000—2000元。


而经济发达地区基数高且可能叠加补充公积金,月缴存额普遍在3000元以上。


乡镇公务员2000以下很常见,如湖南。


市直单位3500以上很普遍,比如湖北。


再次,我们来说一说缴存比例和基数。


这两个值班都是浮动的,也是导致差异化的重要原因,全国统一规定为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人缴纳比列各5%—12%,不过大多都是按最高比例来交的,这算是个特色。


一个体制内福利,如大家所说的,体制内公职人员的公积金都是按最高标准交的。


不过,这没法体现体制内人员的区别。


那怎么办呢?


缴存比例中还有一个“补充公积金”。


什么意思呢,就是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在基础比例外进一步对公积金实行补充机制。


比如,天津单位可额外缴纳最高30%,如此总比例达54%(双边24%+补充30%)。


又如,有网友说,他们福建省直事业编职工可享受单位缴纳的16%住房补贴,叠加基础12%,总比例达28%,福利也不错。


再说一说,缴存基数的差距来源。


缴存基数为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新员工从第二个月起按当月工资计算,新调入职工按调入后的工资核定。


公务员主要含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改革性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等。 事业单位则是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构成。


甚至有一些部分地区的部分单位将绩效奖金也纳入基数,进一步提高了公积金。


比如,有连云港市的干部晒出了他们2025年最新规定,缴存基数上限为28800元,而下限从2070元上调到了2260元。


所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公积金普遍处于当地的中高水平,金额差异由个人工资基数、地区政策及补充公积金政策来决定。


当然,同地区的公职人员可以根据公积金数目反推个人的年终工资性收入。


非常欢迎大家把自己的公积金数目写在评论区,但请留下编制类型,以便于区分。


建议收藏此文,一段时间后再看评论区。



事业单位公积金缴费基数怎么确定的

一位甘肃体制内朋友留言,他说他的公积金双边一千块出头,而他北京的同学同样也是体制中人,公积金每月累计八千多。

他一下子就觉得手中的饭碗不香了,现在加班也没了力气,以至情绪也低落了些。

其实,这大可不必。

首先,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员收入一直相差较大,一般也不是多劳多得模式,而是平台和地区决定了自己的经济待遇和状况。

比如,国企的管理层,人家年薪百万,公积金也是达到法定最上限,毕竟当地的房价高企,级别越高,公积金自然也越多。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说平均水平。

住房公积金的-中位数-在两三千元左右。

比如中西部城市基数较低,月缴存额多在1000—2000元。

而经济发达地区基数高且可能叠加补充公积金,月缴存额普遍在3000元以上。

乡镇公务员2000以下很常见,如湖南。

市直单位3500以上很普遍,比如湖北。

再次,我们来说一说缴存比例和基数。

这两个值班都是浮动的,也是导致差异化的重要原因,全国统一规定为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人缴纳比列各5%—12%,不过大多都是按最高比例来交的,这算是个特色。

一个体制内福利,如大家所说的,体制内公职人员的公积金都是按最高标准交的。

不过,这没法体现体制内人员的区别。

那怎么办呢?

缴存比例中还有一个-补充公积金-。

什么意思呢,就是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在基础比例外进一步对公积金实行补充机制。

比如,天津单位可额外缴纳最高30%,如此总比例达54%(双边24%+补充30%)。

又如,有网友说,他们福建省直事业编职工可享受单位缴纳的16%住房补贴,叠加基础12%,总比例达28%,福利也不错。

再说一说,缴存基数的差距来源。

缴存基数为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新员工从第二个月起按当月工资计算,新调入职工按调入后的工资核定。

公务员主要含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改革性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等。

事业单位则是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构成。

甚至有一些部分地区的部分单位将绩效奖金也纳入基数,进一步提高了公积金。

比如,有连云港市的干部晒出了他们2025年最新规定,缴存基数上限为28800元,而下限从2070元上调到了2260元。

所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公积金普遍处于当地的中高水平,金额差异由个人工资基数、地区政策及补充公积金政策来决定。

当然,同地区的公职人员可以根据公积金数目反推个人的年终工资性收入。

非常欢迎大家把自己的公积金数目写在评论区,但请留下编制类型,以便于区分。

建议收藏此文,一段时间后再看评论区。

举报-反馈

事业单位公积金怎么算

大家都知道,单位不缴社保就是违法。


那么,不交公积金呢?


有些朋友可能不在乎这事,或本身只缴纳了社保,所以潜意识里认为不缴公积金是不违法的,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


根据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单位必须给员工办理公积金缴存登记和账户设立并按时足额缴存,不得逾期或少缴。


所以,公积金从来都是有法律红线的。


而且,单位若未开户或不为职工缴存,公积金主管单位则有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办理,对逾期单位将处以1万至5万元罚款。


有些人说单位会不会强制约定,比如通过协议双方约定来规避,需要指出的是,此类协议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自始无效。


不过,若单位出现经营困难,再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是能缓缴或降低缴存比例的。


因此,打工人别以为没公积金是正常的。


按规缴纳公积金,利国利民且利己。


所以说,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朋友来说,没有公积金是很难的,哪怕就是合同编,只有自己敢维权,公积金是可以拥有的。


而且公积金追缴不受劳动仲裁时效限制,即使职工离职多年,仍可追溯单位责任。


不管是对谁,单位不缴公积金涉嫌违法。


以上是对“基础公积金”的讨论,接下来就说与它相对应的“补充公积金”相关情形。


这个“补充公积金”是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基础上,由单位自愿为员工额外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一种典型的非强制性福利。


这个也不是机关事业单位所独有的,它常见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基本的不同,它需足额缴纳税款。


对单位来说,其承担部分需从自有资金中支出,不得挪用财政拨款,这点请放心。


这个“补充公积金”制度,主要来自地方试点, 比如上海和天津,其中,天津部分单位补充比例达30%,这点福利性很强。


有些人想找文件,太久远的,我就不举例了,我印象中有《关于实施芜湖市补充住房公积金政策的通知》(房金委〔2024〕2号),还有就是这个四月的《常州市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政策的通知》。


这两份文件都提到了“补充公积金”机制。


举个例子,月薪一万的公职人员,原先的公积金是2400元,如果补充公积金按照最高比例,而且还是单位全额承担的话,那这个员工的公积金就是月入5000元。


如果放到大型国企、央企,比如国家电网、“三桶油”和烟草,那么你会发现有些东西会限制了自己的认知,似井中窥天。


补充公积金能增加贷款额度,提升职工住房消费能力,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若是从综合收益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收入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员工受益最大。



事业单位公积金缴存基数



之前看到有位安徽网友发布的与公积金相关的信息(如上图所示),说所在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公积金每人每月要减少一千多元,听说是以前的缴费基数高了,以后只能按照实际工资额的12%缴纳了,而且绩效奖金和其他福利奖金不再纳入缴存基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公积金每月减少一千元?羡慕缴存比例超过12%的了。

住房公积金作为贴上“强制性”标签的福利为职工提供了住房购买储金以及购房贷款优惠上的保障,适用各单位的全体在职职工,由职工个人从工资中扣缴和单位同额资助两部分构成,虽然各地的缴存比例各有不同,但按照要求基本上都是处在5%—12%这个区间内,8%—12%区间的缴存比例比较常见。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八条 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但最高不超过12%。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住房公积金缴存的月工资基数上限不得超过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3倍,超过的一律予以规范调整。实际上,有不少城市除了基础公积金之外还有补充公积金,部分城市的公积金缴存上限都达到了20%或以上,这已远远超过了12%的最高缴存比例。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越高,职工个人获利也就越多。

当然这也同时加大了单位同等缴纳部分的支出压力,在近些年疫情影响所导致的经济财政实力下滑的大环境下,有些地方降低之前过高的公积金缴存基数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甚至连绩效奖金和其他福利奖金都不再纳入了。虽然前面提到的那位网友所在地今后公积金每月要减少一千多元,看起来数额不小,但缴存比例超过12%也毕竟执行了多年。

此外,能有补充公积金也是让人羡慕的。补充公积金是指用人单位和职工除按规定足额缴存公积金之外,再行缴存一定数额的公积金。补充住房公积金具有极强的福利性,是否缴存遵循用人单位自主意愿,因此,执行补充住房公积金的单位不是很多。实际生活中,以大型央企、国企为代表的业绩优秀、福利丰厚的用人单位常为员工提供补充住房公积金。

虽然《补充公积金暂行办法》规定除政府机关和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外,其它自收自支、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都可在完成法定公积金缴存比例后再增加缴存比例,但也并非绝对化,也有不少地方像江苏、福建、天津等省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都有补充住房公积金,毕竟多渠道增加单位人员的福利待遇是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应有之义。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位福建网友发布过与此相关的信息,说自家孩子是福建省直事业编的,参加工作三年多了,住房公积金按基数单位和个人各12%缴纳,共24%,补充住房公积金也就是住房补贴都由单位缴纳,共16%,享受者是未享受过房改政策的和新近就业的编内人员,最长房补不超过20年,在公积金中心分列两个账号。

根据福建省相关政策文件规定,新入编事业单位人员也能享受单位缴纳的16%住房补贴,真的是利好,因为现如今是高消费时代,新近入职人员薪资待遇的起点都很低,生存压力还是很大的。作为一种长期的储存,补充住房公积金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从资金储备方面切实减轻新近入编人员的心理压力,但愿各地都能实施补充住房公积金政策。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事业单位公积金扣缴比例是多少,事业单位公积金个人和单位比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