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有什么区别,私营经济
大家好,由投稿人尹琴玲来为大家解答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有什么区别,私营经济这个热门资讯。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有什么区别,私营经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私营是个体户吗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2022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万元,较2021年增长6.7%,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万元,较2021年增长3.7%,增速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仅增长1.7%。
2022年,由于疫情防控的特殊因素,城镇就业人员的工资增速随特殊时期的经济状况而同步放缓。值得关注的是,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差距进一步拉大,从侧面反映出私营部门所受到的冲击与承受的压力。根据财新梳理的历史数据,2015年以来,只有2020年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高于非私营单位,2021年私营单位工资增速慢于非私营单位0.3个百分点,2022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个百分点。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数额常年低于非私营单位,在2022年仅相当于非私营单位的57.2%,这一比重较2021年下降1.6个百分点,自2008年有统计以来仅高于2009年和2010年。
根据统计口径,城镇地区非私营法人单位和统计上认定的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等单位。也就是说,统计中所指的私营单位,撇除了民营企业中较为大型而稳定的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等,更多与公众概念中的中小微企业重叠。
2022年的工资单出炉,除了再次印证公众能感知到的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外,也再一次展示了作为私营单位的中小微企业的困境。相较于其他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总体较弱,更需要支持和保护。同时,中小微企业又是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承担着大量的吸纳就业功能,也是经济活力程度的风向标。因此,在经济修复过程中,加大对私营单位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很有必要。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明确重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贯方针,强调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奇迹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各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中,民营经济再次成为主角。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强调民营企业中大企业、大平台的带头作用与推动意义的同时,聚光灯也应当照在最需要支持、受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身上。
经济正在修复,稳就业是重要任务。尤其是200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意味着劳动供给在增加。此时,数量最多、吸纳就业最多的中小微企业正是其中的主角。近两年来,在疫情影响与外围经济压力等叠加因素的作用之下,不少中小微企业冻结招聘甚至陷入生存危机。眼下,特殊时期已经过去,要加快经济修复的能力,加大吸纳就业的能力,必须从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忧、加大支持力度上着手。
2022年的工资单出炉,侧面反映出私营单位承受的压力与冲击。私营单位作为民营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也是经济活跃、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加大对私营单位的支持力度,也是加快经济修复的重要通道。
私营企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里列出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数据。
平均工资分成两大类统计,一是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二是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两者的平均工资相差很大且在任一地区均存在这样的情况。
比如,全国平均工资最高的北京,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2021年的平均工资为19.5万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为10万元,前者比后者高出了95%,几乎翻了一倍;又比如,上海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9.2万元,私营单位为9.6万元,后者正好是前者的一半。
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平均收入较低的地方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山西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8.2万元,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只能拿到4.6万元的平均工资,非私营单位高于私营单位78.3%。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平均工资存在差距很容易理解,可为什么同一地区不同性质单位的平均工资差距也那么大呢?哪些人在非私营单位工作,哪些人在私营单位工作?我们来讨论一下这几个问题。
非私营单位只包括体制内单位?“私营”给人的感觉是民企和外企,“私”的意思是私人所有,从这个角度来说非私营单位好像仅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
持这一观点的人不少,包括某些专家学者,在某乎平台上一位认证为经济学家的用户(名字就不说了)在文章中明确提到“非私营单位包括公有企业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
虽然在表述中加了“等”,但结合这篇文章的上下文内容可以推断出在该经济学家的概念里城镇非私营单位就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而私营单位和私营企业完全一样,换言之,腾讯、阿里、京东等员工平均工资较高的互联网巨头企业以及众多外资企业在其概念里属于私营单位。
马老师曾经说过,“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这话可能存在误伤的嫌疑但有一定的道理,某乎上的这位认证为经济学家的作者在我看来名不副实,因为他连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的基本概念都没弄明白。这种建立在错误认知上的结论怎么可能正确呢?不仅不正确还会误导受众群体。
每年发布的《统计年鉴》中虽没有明确为非私营单位下定义但从统计分项里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中基本可以推断出来。
第一,机关事业单位不属于企业但属于非私营单位,公务员、医生、教师等吃财政饭的人员工资纳入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统计范畴内,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
第二,《统计年鉴》中的企业注册登记类型分成以下几类:
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商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
国企和集体单位也能当成体制内单位,它们的工作人员属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员工,没什么好多解释的。
剩下的企业注册登记类型里有各种公司,有港澳台企业,还有外企,它们均不是体制内单位,企业最终受益人要么是国内自然人(私企),要么是境外人士(港澳台公司和外企)。看着像是私营单位,实际上在统计员工平均工资的时候算到了非私营单位里。
这意味着不仅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员工属于非私营单位员工,华为等业内有名的高收入私企同样是非私营单位,此外,平均工资向来处于较高水平的外企也是非私营单位。
总结一下,统计局公布的非私营单位包括了以下几类。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人上市公司、私人中大型企业、港澳台企业、外资企业。
没想到有那么多非私营单位吧,那么哪些单位是私营单位呢?主要集中在内资私人企业里,从定义上来说一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的单位都属于私营单位。
比如,张三和李四设立了一家从事家政业务的A公司,张三持有A公司40%的股份、李四持有60%的股份,公司雇佣了20名职员。
A公司的投资人是张三和李四,两人是自然人(不是法人),A公司符合私营单位的定义,20名职员的工资统计在私营单位员工工资里。
如果A公司是一个投资平台情况就不一样了。
假设A公司投资设立B家政服务公司,20名职员是与B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他们的工资就得统计在非私营单位里了,为什么呢?
张三和李四投资设立A公司,A公司出资成立B公司,由此可知B公司的股东是A公司,A公司是法人,不是自然人,不符合私营单位的定义,所以B公司属于非私营单位。
这个例子中的A公司是私营单位、B公司为非私营单位,但由于A公司的定位为投资平台,不做具体业务、不需要聘请员工,所以不存在私营单位员工,而具体做业务的B公司需要聘请员工,拥有非私营单位员工。
再总结一下,和某些经济学家认为的不同,私营单位和私企完全不同,中、大型私企基本上都不是私营单位,只有那些规模不大、持股情况简单(股东都是自然人)的私企才是私营单位。此外,社会上众多的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也是私营单位。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为何各地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的平均工资远高于私营单位了吧?
非私营单位的员工为体制内工作者、国企员工、外企员工和中大型私企员工,这些都是令人向往的好单位、大单位,从业人员的能力、学历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平均工资自然也就高了。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就业人数为7.46亿人左右,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7亿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没有公布,参照2020年的数据大约在1.7亿左右。
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就业人员不是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私营单位职工以及农村就业人员占据了劳动人口的大头,他们的平均收入远低于非私营单位职工。
我们不否认劳动质量与数量在分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绝不能只追求效率、不管公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共同富裕”,要在分配上做改变,寻找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模式。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私营加油站五六块的油,和“两桶油”七八块的油有什么区别,私营加油站的油到底是物美价廉还是便宜没好货?
中石化官网的实时油价显示,北京地区3月18日的92号和95号油,售价分别是7.52元和8.01元,而路边的私营加油站普遍,比这个价格要低两元左右,也就是说一辆普通轿车加满一箱油,在私营加油站大约能省100元,为何私营加油站的油更便宜?
“两桶油”这样的国营石化企业,基本是统一采购汽油储存到油库,再分发给各个加油站,而私营加油站的油,通常就近选择当地炼油厂,购买后直接运输到加油站,运输环节和人工费用减少了,成本也跟着降低。
而且一些地方炼油厂的油本身就便宜,以山东为例,当地有近40个炼油厂,每年能产出全国近五分之一的油量,产能严重过剩,也让当地油价变低,时至今日在山东依然能见到六元的油价,和顺石油就透露自家进来的柴油,进货价比“两桶油”的便宜了约3%,零售价自然也就下来了。
另外私营加油站的运营相对灵活,在油价出现低谷时,可以直接拍板储存大量低价油,再在之后慢慢销售,国营石化企业做不到这样灵活地决策,再加上消费者天然信赖,有国家背景的“两桶油”,私营加油站在品牌效应上拼不过,就只能打价格战来吸引顾客,油价也就便宜了不少。
私营加油站能不能加很多人看到油价便宜反而不敢加了,其实可以放心,凡是正规的私营加油站,都经过了国家的严格审批和验收,拥有经营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定期还有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抽查。另外油的来源也很正规,无论是进口油还是我国原产油,都要经过炼油厂的加工才能成汽油,因此私营加油站的进货渠道,有很多和“两桶油”是重叠的。
况且建一个加油站并不容易,私营加油站会更注重口碑,据资料显示开一家私营加油站需要包含土地使用权、经营许可在内多达九项政府许可,哪怕是开一家小型加油站,至少也要投资200万元左右,大多数私营加油站,不会为了短时利益而因小失大。
不过油虽然能加,却需要谨慎对待,网上有不少网友反馈,“私营加油站的油没劲”,这并非空穴来风,2022年,多家行业机构、媒体举行“诚信加油万里行”活动,组建调查小组进行暗访,对全国共2836座加油站进行调查。
国有企业的加油计量和油品质量合格率均达到了100%,而私营加油站的油品质量合格率才97.50%,加油计量合格率甚至只有78.83%,缺斤少两最多的一家误差达到了61‰,相当于加100升油缺了6.1升。
但大家不用太过担心,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油品质量,在刚刚结束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新京报发表了“诚信加油万里行”的最新结果,在2024年走访的2675座加油站中,私营加油站的加油计量和油品质量,合格率分别上升到了97.42%和99.14%,私营加油站正在变得越来越可靠。
私营业主
一、一般的私营企业是指什么意思
私营企业是指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第九条规定,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二、私营企业的类型有哪些
私营企业是指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私营企业有三种类型:
(1)独资企业。指一人投资经营的企业。独资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
(2)合伙企业。是指二人以上按照协议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在私营企业的三种类型中,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依法取得法人资格,而私营独资企业和私营合伙企业都不符合企业法人条件,不能取得法人资格。
三、私营企业的评估模式是什么
纳税评估模型是纳税人申报信息产生的涉税指标基础,实现行业指标和涉税指标有机结合,并互相制约的具体行业数据模型。通过行业代表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测算出企业单位产品耗能、辅助材料消耗量、计件工资等指标参数,再采用投入产出法、关键部件控制法、单位产品耗材耗能测算法、计件工资控制法等方法,推算出产品产量或销售额的线性公式或表格 ,由此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和对各要素的依赖程度,全面准确的进行科学分析和行业指标监控。
作为国家税务骨干企业,航天信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通过选取具备生产经营规律的行业企业,选准计算产品产量或销售额的关键指标,建立纳税评估模型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提高税源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税务会计进行纳税评估时,在企业实地采集电费、原材料耗用量等相关信息输入模型,准确计算出企业产品产量或销售额,避免重复无效劳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模型运用激发财税人员加强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生产工艺提高,评估模型有关参数将发生改变,这就要求税务会计不但学会应用模型分析,还要加强对数学、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学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模型参数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纳税评估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现实中,私营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其实际情况不同,具体适用的法律也存在差异。
参考^私营企业 https://www.91kaiye.cn/article-4393-1.html^独资企业 https://www.91kaiye.cn/grdz/^合伙企业 https://www.91kaiye.cn/hhqy/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有什么区别,私营经济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