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是什么,民法典关于合同无效的处理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曹晨

  民法典规定,签订合同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合同当事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合同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合同被认定无效的处理

  合同一旦被认定无效就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那么合同双方当事人应该怎么办呢。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法律后果如下:

  1、返还财产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之前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返还。原来交付的是钱就还钱,交付的是货物就返还货物。

  2、折价补偿

  如果不能返还财物或者返还财物已经没有意义了,可以按照所得财产的价值进行折价补偿。

  3、赔偿损失

  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如果由于一方的过错造成损失的,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那么就按照双方的过错责任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损失的标准是以实际损失为限。

  4、除了上述的处理后果,还有其他的非民事性处理结果。例如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要将恶意串通所得的财产追缴回来,收归国家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效合同自始至终无效,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而造成合同无效的原因包括当事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合同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有关合同无效

民法典关于合同无效的条款

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的问题

民法典关于合同无效的处理

民法典对于合同无效的新规

民法典中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关于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民法典有关合同无效

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的情形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