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员工工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职场中,迟迟不支付员工工资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那么,迟迟不支付员工工资会带来哪些法律后果呢?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款来探讨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迟迟不支付员工工资是违法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这就意味着,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地支付员工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迟迟不支付员工工资,就属于违法行为。
那么,如果用人单位迟迟不支付员工工资,会有哪些法律后果呢?
1. 费用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一)拖欠一个月以上但不满二个月的,赔偿金按月工资的百分之二计算;(二)拖欠二个月以上的,赔偿金按月工资的百分之三计算。”这就意味着,如果用人单位迟迟不支付员工工资,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2. 行政处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罚款:(一)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无故拖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少付劳动者工资的;(四)克扣劳动者工资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用人单位迟迟不支付员工工资,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员工工资报酬、经济补偿以及赔偿金。
3. 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或者其他方法强迫劳动者工作或者延长劳动时间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罚款。”
这就意味着,如果用人单位迟迟不支付员工工资,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员工工作的,将面临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迟迟不支付员工工资是违法行为,将会面临费用赔偿、行政处罚以及刑事处罚等法律后果。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地支付员工工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员工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迟迟不支付员工工资会带来哪些法律后果呢
●不支付员工工资多久算拖欠工资
●不支付员工工资触犯的法律
●不支付员工工资会怎么样
●不支付工资怎么办
●不支付工资违反了什么法
●不支付工资的法律责任
●不支付工资找哪个部门
●不支付员工工资多久算拖欠工资
●工资拒不支付最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