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集体土地征收,什么情况下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拆迁安置 编辑:姜春

一、什么集体土地征收

集体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行为。

1.征收主体:国家是集体土地征收的主体,只有国家有权进行集体土地征收。

2.公共利益:征收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非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得进行集体土地征收。

3.法定程序:集体土地征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征收前的公告、听证、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和公告等程序,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4.补偿安置:国家应当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的补偿和妥善的安置,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

总之,集体土地征收是一项涉及到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的重要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和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如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如果程序违法或者处罚依据不充分,当事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2.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经营自主权是企业等组织的基本权利,行政机关不得非法干涉。如果行政机关采取强制手段限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3.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例如,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公安机关未采取有效措施,此时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4.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的。这些款项是对特定群体的生活保障,行政机关有法定的发放义务,如果未履行,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三、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制拆迁房子

一般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强制拆迁房子:

1.房屋征收决定已生效且补偿决定已作出并送达被征收人,被征收人在规定期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补偿决定的,政府有权依法强制拆迁。

2.人民法院已作出准予强制执行的裁定,且在裁定规定的期限内被执行人仍不履行义务的,有权机关可依据裁定进行强制拆迁。

3.房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可能危及公共安全,且经相关部门认定后,为保障公共安全,可依法强制拆除。但在实施强制拆迁前,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什么集体土地征收合法

集体土地征收是什么

征收集体土地是拆迁吗

集体土地征收由谁批准

集体土地征收的基本要求

集体土地征收适用什么法律

集体土地征收的概念

集体土地征收是什么

集体土地征收后属什么土地

集体土地征收为

什么情况下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和复议

什么情况下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

什么情况可以提出行政诉讼

哪些情况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行政诉讼

什么条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哪些事项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行政诉讼

什么情况下要行政诉讼

什么情况下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来源:头条-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制拆迁房子,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执行强拆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