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类型有哪些,印章类型是什么意思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卫锦

印章类型有哪些,印章类型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由投稿人卫锦来为大家解答印章类型有哪些,印章类型是什么意思这个热门资讯。印章类型有哪些,印章类型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印章类型6种

近年来,“盖章式打卡”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新选择、新风尚。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作为广东地区的文化地标,在探索阅读推广与文旅融合新路径中紧抓热点,采用观展答题、摘抄经典、图书借阅、文旅打卡等互动盖章方式,截至2024年5月共原创推出62类570款特色文旅印章,配套阅读推广活动吸引超18万人次参与。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部分印章样式。

“章友”(热爱盖章打卡的朋友)们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满载而归,并欣喜地称之为“盖章天堂”“拥有最多最好免费盖章活动的公共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于2017年率先推出“DIY图书馆手册”——集齐少儿部周边标志性景物印章活动,近年来依托馆藏文献资源、展览场地优势及新媒体平台宣传矩阵,全力打造阅读新品牌,助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共读阅章——三国章”成为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现场“爆款”活动。

在2023年8月举行的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现场,“共读阅章——三国章”第一次走出馆区,立即成为展馆的“爆款”活动,超1.5万市民排队打卡,共读名著。

“手绘中国广州站”活动成为“章友”圈的2024开年盛事。

2024年春节前后,“手绘中国广州站”活动在文明路主题馆重磅登场,34个省会城市印章加1个套色隐藏章将城市文化以手绘的形式呈现,累计近万人次排长队参与体验,成为“章友”圈的开年盛事。

“书香印迹”活动为小读者留下美好阅读记忆。

“共读阅章”“交换名著”“阅游经典”等系列印章打卡活动以名著为主题,精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中的名场面,以Q版画搭配名言的展示形式,将经典精华凝聚在印章之中。“墨香侠骨——金庸·梁羽生百年诞辰纪念展”“红袖翰墨香 岭南春意盛——广东女书画家作品展”“2024粤科普·创未来嘉年华”“探索·创新·生命力——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等多场大型展览也将特色文旅印章融入其中,让读者通过趣味互动的方式进一步欣赏展览内容与艺术之美。“手绘华南”文旅体验活动、“行走粤读·手绘广东”阅读挑战赛更是联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及广东各级图书馆和文旅单位共同开展,让融汇文化元素和现代创意的特色印章成为宣传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引领文旅出圈新风潮。除各类特色主题印章活动外,常规性开展的“中山讲堂”“国家通用手语微课堂”“来中图打卡吧!”“英语角”“书香印迹”等阅读推广活动也根据主题内容分批推出限定印章。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印章设计不拘泥于单一的图形、颜色,更具艺术创意的定位印章、套色印章、异形印章纷纷登场,给参与活动的读者留下深刻的图画记忆。

“YUE图有你”盖章打卡点是“章友”们最爱的“驻点”。

文明路总馆一楼“YUE图有你”盖章打卡点是“章友”们最爱的“驻点”,不仅常设12款独具中图风格的印章,可以一站集齐馆徽、馆区建筑、YUE宝IP等经典形象,还常常花样上新,不定期推出“我们的节日”“粤游章”“手绘中国”“共读阅章”“交换名著”等多系列限定款印章。

各地游客读者踊跃参与特色印章体验。

层出不穷的盖章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读者到馆参观体验,更有外国友人慕名前来,为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印章点赞。

“章友”(@JO鱼鱼)自发在小红书平台推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盖章活动。

不少集章爱好者自发在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等热门社交平台上推介,获得大量关注:“来省立中山图书馆,体验盖章的极致!”“经常专门跑过来图书馆盖章,中图的印章种类多、样式十分好看。”“每一套章都很特别,每场活动都不仅仅是盖章,还能从中学习到很多……希望更多图书馆向中图学习。”

目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仍有近百款印章正在配套推出,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前来打卡。未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将继续关注读者多元文化需求,紧跟文旅发展新趋势,赋予“盖章式打卡”更丰富、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玉尘 通讯员 陈杰艺 苗苗

图片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提供

印章类型怎么填

关注 ▲书艺公社▲ 与万千书坛精英,
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来源 l 《美术大观》2023年第2期
作者 l [美]黄士珊
译者 l 韩吉绍、张鲁君
分享 l 书艺公社(ID: shufaorg)


本文在王育成先生对道教印章分类的经典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修订道教印章的分类方法学。从视觉分析的角度出发,将道教印章分为四类:1.篆书式;2.天书式;3.符箓式;4.图案式。此分类原则,彰显了道教视觉文化中图文交错、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道教“文字图(imagetext)”的创造准则。四类印章中,第一类纯属文字,最后一类则纯属图案。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皆为图文混杂,乃道印之主流,体现了道教视觉文化的精髓。


道教印章类型学最早可以追溯到王育成,他从《道藏》中复制了260多方印(以宋代及宋以后的为主,有一些是唐代的),并做了一个印名和数据源的综合索引。他把这些印分成四种类型:1.篆书式;2.符篆式;3.道符式;4.符图式。[1]

这种分类自然有用,但还需要进一步区分。首先,王育成在其著作中所发表的道教印式,并非根据他在文中分类的顺序所列出。他在文中所提出四种印章的类型,乃以印章的名称为基准而整理得出,并非根据印章的视觉特征。这四种印章类型的名称,彼此在概念上存有重复性,导致读者不易从印章的样式来分辨印章的类型。以上这些问题,使读者不易把握印的类型与其外观之间的关系。

其次,李远国和卢昆永根据明代《道藏》及私藏明清铜印的图谱重新整理绘制出200多种道教法印印样。[2]作者把道教法印的类型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细分成78种,分类基于印上的尊神名号及其召神摄鬼的仪式功能。[3]第二部分包括53种,展示了道教神司道职和咒语经文印。[4]由于作者对相关的道经引文都列有一到两种印样,其研究成果具有工具书的作用。不过,作者所提出的两大类型也有一定的重复性,尤其是关于印的仪式功能方面,因此还是容易造成混淆。[5]这种分类法,仍然缺乏视觉特征的考虑。

在上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视觉研究的角度出发,将道教印章分为四种类型:1.篆书式;2.天书式;3.符箓式;4.图案式。本文所修订的类型,注重道教印章设计的策略、道教文字和图像的紧扣关系。[6]第一种类型完全基于文字,第四种则是完全图形化的。而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则介于两者之间,融图文于一体,为道教视觉文化的核心部分。


一、篆书印

篆书式印章是《道藏》印样中数量最少的一类。[7]和其他类型相比,它们最容易辨认,反映出道教与当时主流印章文化的密切关系。此类篆书印章,通常召唤掌管重要神职、对道教仪式至关重要的司法机关,譬如“北极驱邪院印”(图1a)、“都天大法主印”(图1b)、“上清天枢院印”(图1c)等。这些例子都出自宋代文献,包括12世纪早期的《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约1116)和南宋的《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8]


a


b


c


图1ˉ 篆书式道教法印:a-b.《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DZ 1227,32:61;c.《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DZ 549,10:474


除了与仪式功能直接相关的印外,标识道士身份的印(道士可以将这些印用作私人印章或者其他宗教功能)通常是篆书式。例如,山西大同金代道士阎德源(1094—1189)墓中发现的阎氏不同名字和道号的私印(图2a),[9]元代著名道士吴全节(1269—1346)的“玄教大宗师印”(图2b)都是篆书式。阎氏墓中出土的四方印刻有标识其不同道士身份的名号,如“玉虚丈室老师”“龙山道人”等。


图2aˉ 阎德源私人印


b


c


图2b-cˉ 篆书式道士私印


元末明初上清嗣师陈天尹的题跋中发现一枚不同寻常的道教篆书印(图2c:Liaoning2015,P.203)。它见于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少有人研究的手卷《周文英题跋卷》。[10]该卷集有信、诗、墓志铭和传记,出自元后期不同道教文人之手,包括杨维桢(1296—1370)、倪瓒(1306或1301—1374),目的是纪念他们已故的朋友周文英。

陈嗣师题跋共两处,分别列于倪瓒题跋的前后。其题跋盖了不同的道教印,包括第二篇题识中的这枚篆书式印,名为“九老仙都君印”(图2c)。[11]在陈氏的两篇题识后面,“九老仙都君印”和另一方印下面都有“祖印”章,表明这两方印可能是之前的上清道士传下来的古印。王育成进一步将“九老仙都君印”与一方现已失传的北宋同名印联系起来,后者是宋徽宗(1100—1126年在位)诏请上清道士刘混康(1036—1108)所刻。[12]

《道藏》中的那些印(图1)以及陈嗣师的印(图2c)都采用了所谓的“叠篆”,一种宋元官印文化中新出现的风格(图3)。其标志是均匀排列的“叠旋效果”。它把原本可能是单一的直线变形为叠旋线,创造出有节奏的层次和整体上宏伟的视觉效果。[13]


a


b


图3ˉ 叠篆式官印:a. 内府图书之印,北宋,见于唐玄宗书法作品《鹡鸰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b. 天历之宝,元代,见于北宋徽宗绘画《五色鹦鹉图》,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Liao2016,p.94)


徽宗的“内府图书之印”(图3a)是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初期官印之一,其为徽宗朝的一方北宋皇室印章,用于鉴定皇室收藏的绘画和书法作品。[14]很多辽、金、西夏、元朝的皇室和外围机构使用的官印也采用了这种著名风格。[15]这包括经常被引用的元朝皇室印“天历之宝”(图3b),时常出现在元文宗(1304—1332)朝收藏的书画名作上。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在明代官印中出现所谓的“九叠篆”。[16]

最近的研究关注到元代官印和道教印中新创的八思巴文,它可能受到元代广泛流行的叠篆官印影响。[17]马晓林辨识了一方罕见的与全真派宗师张志仙有关的八思巴印,张于1285年掌任全真教。[18]该印刻在河南洛阳烂柯山洞真观一块1301年的石碑上(图4),在汉字碑文之后,名为“玄门演道大宗师掌教之印”(图4b)。[19]它嵌入了与上述道教印和皇室印的叠篆文相似的多层叠旋线。


a


b


图4ˉa. 全真宗师张志仙的八思巴文印,1301 年;b. 马晓林的八思巴译文




二、天书印

天书印是四类印章中为数最多的,占王育成从道教文献中复制的所有道教法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20]它们是道教“文字图”的一部分。王育成分类中的所谓“符篆式”,其实也属于此类丰富多样的天书印系统。[21]道教天书,还包括云篆、秘篆文、玉篆、真文、天文、隐书、赤书、自然玉字等。[22]

种类繁多的天书,经常见于《道藏》保存的道经和科仪汇编资料中。这些文献大多出自13—14世纪,有的甚至在神秘文字旁边标出译字,增加了这些神秘的天书可读性(图5)。[23]


印章类型大全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

一、印章的种类

1. 姓名章:

- 通常为方形,是书法作品中最常见的印章。一般钤在落款之后,内容为作者的姓名、字号等。可以用一枚,也可以用两枚,两枚的话,一朱一白,或一姓一名。

- 如果有别号,也可以刻成别号章,与姓名章配合使用。

2. 闲章:

- 包括引首章、压角章、腰章等。形状多样,内容广泛,可以是格言、警句、诗词、图案等。

- 引首章一般钤在作品右上角,起引导视线、呼应主题的作用。压角章钤在作品右下角,起到稳定画面、平衡布局的作用。腰章钤在作品中间偏上或偏下的位置,可补空白、调轻重。

二、印章的材质

1. 常见的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四大名石,以及鸡血石、田黄石等珍贵石材。这些石材质地温润、易于雕刻,能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2. 还有铜、玉、象牙等材质的印章,但相对较少。

三、印章的篆刻风格

1. 印章的篆刻风格应与书法作品的风格相协调。如果书法作品是古朴雄浑的风格,印章的篆刻可以采用古拙大气的风格;如果书法作品是秀丽婉约的风格,印章的篆刻则可以采用细腻精致的风格。

2. 篆刻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等,其中篆书最为常用,因为篆书具有古朴、庄重的美感,与书法艺术相得益彰。

四、印章的使用方法

1. 印章的大小要与书法作品的幅面大小相适应。一般来说,大幅作品可以使用较大的印章,小幅作品则使用较小的印章。

2. 印章的数量要适度,不宜过多或过少。一般一幅作品中,姓名章一枚或两枚,闲章一至三枚为宜。

3. 印章的钤盖位置要恰当。姓名章一般钤在落款之后,引首章钤在作品右上角,压角章钤在作品右下角。钤印时要注意用力均匀,使印面清晰、完整。

五、印章的保养

1. 印章要避免碰撞、摔落,以免损坏。

2. 不使用时,应放在专门的印章盒中,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

3. 定期对印章进行清洁,可以用软布轻轻擦拭印面和印身。

印章类型图片

篆刻艺术,方寸之间自有天地。从一枚印章的名称演变、材质选择,到刀法运用、流派传承,其中蕴含着无数值得探索的细节。今天,篆刻小站为大家整理了 50 个超实用的篆刻小知识,无论是新手入门,还是资深爱好者精进,都能从中收获启发!

一、历史文化篇:印章的前世今生名称变迁:秦以前官私印皆称 “玺”,秦后 “玺” 为皇帝专属,臣民称 “印”;唐武则天因 “玺”“死” 同音,改称 “宝”,此后 “玺”“宝” 并用。起源之谜:玺印起源尚无定论,至少在春秋战国已出现,最初用于商业凭证,秦后成为统治工具。古代用法:汉前文书写于简牍,以 “封泥” 封印防篡改;汉后纸张普及,印章蘸印泥钤盖。流传途径:古玺印多出土于古城废墟、河流或古墓,部分为战争遗弃或殉葬之物。材质演变:战国至明清以铜为主,兼用金、银、玉等;元代王冕首创以花乳石治印,推动篆刻艺术变革。二、印章类型篇:方寸间的多样世界战国古玺:先秦印章通称,朱文多配宽边,白文加边栏,私印形状丰富,有吉语和动物图案。秦印特征:使用秦篆,白文凿印常见 “田” 字格,私印多长方形,内容含格言成语。汉官印风:汉至魏晋官印统称,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官印精美,多为铸造。汉私印趣:汉代私人用印,形式多样,朱白皆备,有吉语、籍贯等辅助文字。将军印奇:汉官印的一种,因行军仓促刻凿,又称 “急就章”,风格独特,多称 “章”。汉玉印雅:玉质印章制作精良,采用 “切玉法”,笔势圆转,风格高雅。魏晋印记:官私印沿袭汉制,但铸造较粗糙,给少数民族的官印多草率自然。朱白文妙:朱白文相间的印式起于东汉,通过笔画繁简调整朱白比例,和谐美观。子母印巧:东汉盛行的 “套印”,大小印章嵌套,兼具实用与工艺之美。六面印特:呈 “凸” 字形,鼻端及五面刻字,风格独特,部分有 “悬针篆” 特征。三、技法工具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刻刀选择:新手建议选白钢刀,硬度适中;进阶可选硬质合金刀,刀刃角度 25°-30° 为宜。石材推荐:青田石适合新手,硬度低;寿山石温润细腻,价格较高;巴林石色彩丰富。印泥讲究:好印泥色彩鲜艳、持久不褪色,西泠印泥为篆刻家常用。冲刀技法:持刀角度小,腕力推动冲刻,线条流畅,适合刻长线条。切刀技法:刀刃角度大,以刀角一起一伏切刻,线条苍茫古朴。单刀与双刀:单刀一刀成画,线条一边光洁一边毛糙;双刀两刀完成一笔,线条规整。印稿转印:常用水印法、拷贝纸转印法,确保印稿精准上石。边款刻制:印章侧面文字,可单刀或双刀刻制,记录作者、时间等信息。工具保养:刻刀使用后清理石屑,涂防锈油;印泥定期搅拌,防止结块。四、章法布局篇:方寸之间的美学疏密原则:章法讲究 “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增强节奏感。虚实相生:通过朱白分布形成虚实对比,提升印章艺术感染力。呼应关系:印文中笔画、部件相互呼应,确保整体和谐统一。借边破边:朱文印可借边框为笔画,白文印适当破边,打破呆板。重心平稳:无论布局如何变化,需保证印章重心稳定,避免歪斜。五、流派传承篇:一脉相承的艺术脉络文何开创:文彭、何震被尊为篆刻之祖,文彭娟丽清雅,何震古朴苍劲,首创以花乳石治印。皖派风格:以邓石如为代表,突破传统,将篆书功力融入篆刻,影响深远。浙派特色:丁敬创始,“西泠八家” 以切刀表现秦汉风貌,风格古朴雄健。赵之谦新境:融合皖浙两派,引入秦权量、诏版等文字,开创篆刻新风格。吴昌硕巅峰:钝刀刻石,风格老辣苍古,成为近代篆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六、实用小贴士:避坑指南与学习建议新手入门:从临摹经典汉印开始,掌握篆法、刀法和章法。工具避坑:警惕 “石材刺客”,真青田石指甲划无痕,假石多为石膏染色。印稿设计:借助书法字典、印谱设计印稿,反复修改确保满意。心态调整:篆刻需耐心,刻废是常态,齐白石 60 岁才成名,坚持终有收获!资源推荐:故宫官网 10 万 + 高清印蜕,B 站陈振濂《篆刻美学》课程免费学。作品保存:完成的印章避免磕碰、受潮,可制作印屏展示。七、趣味冷知识:印章里的小秘密成语入印:战国起流行成语印,如 “正行”“出入大吉”,兼具吉祥寓意与艺术性。花押防伪:宋元 “花押印” 以个人独特符号入印,防伪性强,沿用至明清。肖形之美:战国至汉魏的图画印(肖形印),常见四灵、人物等图案,生动有趣。斋馆雅印:文人以书房雅称刻 “斋馆印”,如 “楼、阁、轩”,彰显文人意趣。今体创新:除篆书外,隶、楷、行草也可入印,关键在于章法与刀法的运用。八、名家故事:大师们的篆刻之路齐白石单刀:受将军印启发,单刀直切,作品不加修饰,别具天趣。吴昌硕石鼓:书法专攻石鼓文,将金石韵味融入篆刻,成就一代宗师。赵之谦跨界:书画篆刻皆精,以魏碑入款识,开创篆刻艺术新境界。黄士陵光洁:运刀爽利,线条光洁妍美,在皖浙两派外独树一帜。来楚生创新:以汉画像砖入印,表现新内容,风格老辣稳健。

篆刻是一场与石头的对话,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 50 个小知识,希望能为你的篆刻之旅点亮一盏灯。快分享给同样热爱篆刻的朋友,一起在方寸之间,镌刻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篆刻# #篆刻之美分享# #篆刻入门# #传统文化# #非遗文化#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印章类型有哪些,印章类型是什么意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