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区邮政编码多少,泰州海陵区人民政府
大家好,由投稿人邹伊来为大家解答泰州海陵区邮政编码多少,泰州海陵区人民政府这个热门资讯。泰州海陵区邮政编码多少,泰州海陵区人民政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泰州海陵斜桥红光106号
“以前总以为科协离我们远,现在‘四长’就在家门口,健康讲座、农技指导、科普活动样样不落!”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周埭村村民张大爷指着社区科普宣传栏上的活动照片,笑得合不拢嘴。这背后,是海陵区科协以“四长”为纽带,将科技服务“沉”到田间地头、社区校园的创新实践。
党建引领:
“四长”从“服务对象”变“主力军”
在当地,苏陈镇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周炳庆的“试验田”成了农民学技术的“活课堂”。“我们推广的‘稻-渔-菌’生态种养模式,预计亩产效益达6000元!我们在稻渔互作的基础上,引进了赤松茸的轮作,实现了赤松茸生产以稻秸秆为肥,水稻生长以菌菇为肥的良性循环,既提高了土地的综合效益,还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周炳庆一边示范,一边用方言讲解,引得围观农户连连点头。
“科协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让‘四长’成为基层创新的‘领头雁’。”海陵区科协挂职副主席王磊介绍,该区成立“4+1”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党建联建推动资源整合。如今,兼职副主席中“四长”占比80%,镇街科协组织中“四长”比例更是高达90%。
值得一提的是,各镇街、村社区科协还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科技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科普信息员、农技专家、种养大户、乡土科技人才等加入,并积极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让“四长”动起来。
服务下沉:
从“纸上方案”到“百姓实惠”
“四长”如何让科技服务“活”起来?
泰州市苏陈实验小学校长左明安的科创社团给出了答案。每周三下午,机器人编程课教室内总是挤满学生。“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小发明,在省里拿了奖!”左明安自豪地说。
而苏陈卫生院院长郑桂森则带着团队走村入户,为高血压患者定制健康档案。“老百姓需要的不仅是看病,更是防病。”他坦言,40多场健康讲座让慢病管理“从被动变主动”。
“为让‘四长’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有章可循,我们制定了《海陵区‘四长’服务清单》,大力支持引导‘四长’在基层科协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探索形成新时代基层科协联系服务机制,带动医疗、教育、农业等资源向农村社区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使百姓受益。”王磊说。
科技惠民:
“志愿红”点亮“创新蓝”
“科协搭台,‘四长’唱戏,受益的是千家万户。”王磊提到,海陵区连续两年评选“最美海陵人--科技工作者”“四长”占比超60%。
近年来,海陵区科协积极引导“四长”牵头成立各类科技志愿服务队,联合卫生、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资源,会同基层“四长”组成科技服务团。
在莲花社区,科技志愿服务队成员正带着居民用手机操作“苏科家园”平台。“动动手指就能学农技、看科普,太方便了!”居民王阿姨兴奋地说。
与此同时,科技服务团结合“院士专家基层行”,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开展科技惠民、科普讲座的活动场场爆满。农民老刘感慨:“专家讲的病虫害防治,比农药店老板还实在!”
协同共享:
从“单兵作战”到“全域联动”
“阵地共享,才能让资源‘活水’长流。”王磊介绍,海陵区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科普活动室(图书室)等与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共建共享“无缝对接”,形成“一室多用”格局。
通江社区将科普宣传栏与党建墙融合,每月更新内容,每年社区至少开展12场科普大学活动。“‘四长’牵头,部门联动,科技服务真正实现了‘零距离’。”社区书记刘芳边说边展示最新的社区服务“网格化”、事务办理“便民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等创新举措的展板。
如今的海陵区,科技创新的“毛细血管”已延伸至基层末梢。正如一位村民所言:“‘四长’来了,技术有了,口袋鼓了,日子更有盼头了!”未来,海陵区科协将继续以“四长”为支点,撬动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科技服务的“春风”吹遍每个角落。(杨羽)
来源:江苏省公众科技网
泰州海陵区天气预报
明天(5月21日)
2时55分
我们将迎来小满节气
这也意味着炎热开始登场
小满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
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
小满节气期间
南方地区一般会
降雨多、雨量大
泰州最近进入炎热模式
不过今天起,雨水即将光临
气温也将暴降
23日最高气温仅21℃!@泰州气象具体预报,今天夜里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雨量中等,5月21日阵雨或雷雨渐止转阴到多云,22℃至30℃,5月22日多云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19℃至27℃,5月23日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16℃至21℃。
小满时节
泰州瓜果飘香
鲜嫩多汁的枇杷
红艳欲滴的杨梅
一口清甜沁凉的西瓜
你还吃到了哪些初夏的美味宝藏?
来源:微泰州
编辑:把握
泰州海陵教育局
金融界2025年5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泰州海陵液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运辊架”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2876626U,申请日期为2024年07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包括:下架体,上架体,所述上架体配装架设在下架体上;轧辊支撑限位结构,用于限位支撑轧辊,所述轧辊支撑限位结构间隔同轴设置在下架体和上架体上;搁置台,设置在下架体上用于搁置支撑上架体;吊装结构,设置在上、下架体两端的轧辊支撑限位结构两侧,所述下架体与上架体之间还设有限位导向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运输托辊架上多根轧辊叠放,在运输过程中轧辊之间会相互产生滑动或滚动,造成轧辊表面损伤的问题。
天眼查资料显示,泰州海陵液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于泰州市,是一家以从事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5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泰州海陵液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2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26次,财产线索方面有商标信息5条,专利信息63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7个。
本文源自金融界
泰州海陵学校
东进上海、北上首都,区位和经济发展在江苏均处于中部的泰州接连用拥抱顶流“大城”的举动,宣示了不甘“居中”的决心。
4月28日,泰州在北京举办为期4天的产创融合推介会系列活动,与在京高校院所、企业总部开展交流合作。此前,泰州刚刚利用一周时间,在上海举行了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等活动。
据《泰州日报》,在北京,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说,牵手泰州,就是牵住了发展热力十足、应用场景丰富、创新需求旺盛的最佳搭档,“一定可以实现强强新联合”。在上海,姜冬冬表示,泰州正以“融入上海、服务上海”为战略抓手,努力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科创成果的优选转化地、市民休闲的旅游目的地。
江苏泰州凤城河畔风景。 陈富平 图
一直以来,作为苏中水城,泰州给外界留下了“温吞”的印象,如今,它正探索“慢生活”与“快节奏”的平衡术。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泰州提出,必须保持危机感,跳出“居中思维”,拼尽全力,苦干实干,以更好更快的发展迎头赶上。
密集对接京沪两座顶流城市,借他山之石,攻产创之玉,正是泰州不甘“居中”、重塑发展新优势的破局突围之举。
接连赴上海、北京,对接优质资源
从4月18日起,泰州在上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沪泰卫生健康恳谈会、“泰州日”走进上海交大等活动,组织各市(区)和有关部门以及园区、用人单位,全面对接上海知名高校、高层次人才、高价值资本和高质量项目。
“希望上海的创新大咖、创业精英们带着‘从0到1’的创新突破走进泰州,泰州必将以‘到泰州,泰周到’的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实现‘从一到百、到千、到万’的跨越腾飞,共同在长三角创新大潮中书写‘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篇章。”在4月18日于上海普陀举行的2025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上,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说。
“泰州日”走进上海交大系列活动。 泰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此次会议宣布,泰州将与普陀携手打造“创新里·泰州-普陀离岸创新中心”。同时,泰州医药高新区与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普陀园,海陵工业园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海陵高新区与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此外,还启动了“泰州-普陀科创集市”,通过搭建创新型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间交流对接的科技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
结束上海之行后,泰州又马不停蹄前往北京,对接科技创新资源。
4月28日,泰州(北京)产创融合推介会举行。活动现场,耐低温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开发、海洋健康食品原料产业化等9个重大项目签约,涵盖大健康、电子信息、数字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泰州市政府分别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京东集团、360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下辖四个市(区)分别与4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产创融合,体现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奔赴’,离不开向内挖潜和向外借力的‘双轮驱动’。”姜冬冬在会上表示,北京是创新资源最多、发展活力最强、优质企业最为集聚的城市之一,泰州一直高度重视与在京高校院所、大型央企民企的交流合作,并已取得丰硕成果。
“选择泰州,就是选择了融通大江南北、撬动长三角腹地的最佳支点,一定能够打开发展新空间;牵手泰州,就是牵住了发展热力十足、应用场景丰富、创新需求旺盛的最佳搭档,一定可以实现强强新联合;落子泰州,就是落在了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生活更舒心、扎根更安心的最佳福地,一定可以收获事业新成就。”姜冬冬说,热切期待大家来泰州走一走、看一看,“登上泰州这艘‘发展快轮’,共赴星辰大海”。
4月28日,泰州(北京)产创融合推介会举行。 泰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推介会系列活动期间,泰州还接连拜访了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医学部、京东集团全球总部等知名高校和企业总部,聚焦进一步深化央地合作、校地合作,开展对接洽谈,深度链接高端资源要素。
不甘“中游”,泰州破局突围
密集拥抱顶流“大城”的背后,是泰州不甘“居中”,寻求在区域竞争中破局突围的尝试。
泰州位于苏中地区,在区位上,虽然位居江苏省地理中心,又地处长三角核心区,但在城市竞合进入“抱团建群”的时代,一度陷入“边缘化”的尴尬。其经济总量则长期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排名第九,但在去年,与标兵、追兵的差距变化,让其有了紧迫感。
“如果目标仅仅定位于‘中’,最终收获的只能是‘下’。”今年初,泰州市委机关报《泰州日报》刊发评论表示,只有冲破“居中思维”羁绊,坚决走出“中”的舒适区,比学赶超、勇争一流,才能构筑发展新优势,打开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环境,拼出发展新气象。
如何跳出“居中思维”?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泰州提出,要抢机遇、扩开放,打开发展新空间。具体举措之一,是全面融入上海,“从产业、科技、教育、文化、人才、金融等各方面主动对接,加快建立一批科创飞地、产业飞地、人才飞地,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科创成果和优质资源,更好地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同时,通过融入上海,进一步放大区位和产业优势,对接更多头部城市的高端资源。
泰州有此底气和信心,一方面是有“上海元素”的不断加持。2024年6月,上海大都市圈总体规划启动编制,圈内城市由此前的“1+8”扩容为“1+13”,泰州也位列其中。今年2月,泰州又正式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沪泰合作由此进入新阶段。此外,随着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的加快建设,泰州在未来将进入上海“1小时通勤圈”。
另一方面来自自身的产业实力。作为江苏的产业“特长生”,泰州目前正致力“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加快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大健康产业规模今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稳定在全省的1/2、全国的1/5、全球的1/10。另外,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后劲强、空间大,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代表晨光力量的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基于此,泰州提出,推动形成“五大协同”的融沪路径,即“上海研发+泰州制造”的科创协同,“上海总装+泰州配套”的产业协同,“上海龙头+泰州枢纽”的开放协同,“上海市场+泰州品牌”的供需协同以及“上海资源+泰州共享”的民生协同。
“沪泰两地理念同频,始终目标同向。两地携手并进,定能创赢未来。”在2025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上,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表示。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泰州海陵区邮政编码多少,泰州海陵区人民政府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