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周岁是几岁,16周岁是几岁
大家好,由投稿人郑颖来为大家解答10周岁是几岁,16周岁是几岁这个热门资讯。10周岁是几岁,16周岁是几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2周岁是几岁
前不久咱们聊过一个和年龄有关的话题——人要到多少岁才能做寿?答案是:至少得六十岁才有资格做寿,而且按照某些地区的风俗习惯,还有“做九不做十”的讲究,比如说一个人要过六十大寿,那就在满五十九周岁的时候举办寿宴,而不可以刚好在六十周岁的时候过寿,必须得提前一年把寿做了,这就叫“做九不做十”。
这里其实涉及到一个年龄问题,也就是“虚岁”和“周岁”的问题,“做九不做十”,说的就是做虚岁的寿,因为五十岁九周岁的虚岁是六十岁,所以在五十九周岁就可以办六十大寿。
虚岁周岁
不光是做寿,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如果有人问起某个人的年龄,他可以有两个答案,一是虚岁,二是周岁,这个虚岁和周岁,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别人问你年龄的时候,你该回答哪一个呢?
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齐白石生于1864年1月,病逝于1957年9月,据此计算,齐白石活了九十三岁。最近这些年,齐白石的书画作品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广受追捧,经常有画作拍出过亿的价格。
很多对书画关注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齐白石有很多画作的落款都署有当时的年龄,但是,在他晚年的画作当中,竟然有写94岁、95岁、96岁,甚至还有写97岁的情况。
虚岁周岁
同时,在齐白石相对早期的作品中,也存在落款年龄和实际年龄不符的情况,比如有一幅作品落款写的是“乙酉八十五岁”。
这里的乙酉年,是指1945年,按照齐白石生于1864年算,他应该是81岁,为什么在画作落款当中,却足足比实际年龄大了4岁呢?这里就要牵涉到传统习俗中“虚岁”的问题。
按照传统,古人习惯按虚岁来计算年龄,什么是虚岁呢?虚岁就是一出生就算一岁,然后每过一年,增长一岁,俗话说“落地为一岁,过年长一岁”,注意这里的“每过一年”,说的不是过一年的时间,而是指每过一个除夕(每过一次年)就算又长了一岁。
虚岁周岁
为了把虚岁的概念说清楚,咱们还是来看齐白石的例子。齐白石生于1864年1月,这里说的是公历,这一年的1月26号是农历除夕,1月27号,是大年初一,所以,齐白石虽然生于1864年1月,但是在1864年的1月27日,就可以说已经2岁,这就是虚岁的计算方式,通常是按照农历计算。
也就是说,按照传统,齐白石可以将自己的真实年龄说大2岁。但是齐白石有很多画作上的题款年龄却整整大了4岁,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还有个小故事。
虚岁周岁
齐白石晚年比较迷信,有一年算命的时候,先生说他七十五岁这年有灾,所以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他在75岁的时候自称77岁,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消灾解难。
从75岁以后,齐白石就悄悄地给自己的年龄加大了2岁,再加上虚岁本身就比真实年龄大2岁,所以齐白石晚年在作品上落款时,经常出现落款年龄比真实年龄大4岁的现象。
与虚岁相对的,就是“周岁”,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零岁,每过一个生日,就增长一岁。还是拿齐白石举例,他生于1864年1月1日,到1874年1月1日,他就是10周岁,周岁一般按照公历计算。
虚岁周岁
周岁,是一个人的实际年龄;虚岁,则比周岁大1到2岁。如果有人问你的年龄,到底是按虚岁回答,还是按周岁回答呢?
在非正式场合,你说虚岁或者周岁都可以,如果是填写法律公文,或者必须遵照法定格式回答的情况,那就必须以实际年龄周岁作答,同时,周岁计龄,也是国际通用的计龄方式。
24周岁是几岁
吃货们,这里是武汉地区最具有潜力的美食类今日头条自媒体平台,御姐萝莉欧巴桑,屌丝正太高富帅。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周岁=实岁,毛岁=虚岁 中国古人的年龄计算方法,我们现在称为“虚岁”,这个称谓应该起于晚近,是相对于“实岁”的概念而言,所以古书中并不存在这个说法。
周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这是我国法律对周岁计算方式的明确规定,公信力很高,所以可以作为我国计算周岁的标准。
虚岁: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虚岁计算标准,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婴儿出生时就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农历新年(即春节,而非阳历,或者说是公历1月1日)增加一岁;若以此为标准,就要考量周岁以及计算时间两个数据。
若计算时间在过了农历新年到生日期间,则虚岁=周岁+2(即虚两岁);
若计算时间在生日到过农历新年期间,则虚岁=周岁+1(即虚一岁)
虚岁
虚岁是汉族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之一,自古代以来通行于东亚诸国。计龄方式为:出生时即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农历正月初一新年,增加一岁。而不像周岁算法,出生时为零岁,之后每到当事人的生日后就增加一岁。
计龄方式:
虚岁的计龄方式为: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元旦(古义即现在的春节)便增加一岁。
中国人把十月怀胎作为第一岁,又叫虚岁,这一岁,铭记了远古人类繁衍的艰辛,铭记了母亲怀胎十月的孕育大恩。也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古时认为怀孕后新的生命已经开始,到生产时年龄计一岁,所以可以认为虚岁是从怀胎开始算起(不计算怀孕的精确时间,一律以出生即为一岁)。
虚岁是中国传统的年龄计算方法,自古代以来通行于东亚诸国,方法明确且唯一,但由于后期中国引入了西方公历,调整了春节的时间(农历年初一从“元旦”改称为“春节”,“元旦”供公历1月1日使用,立春不再称为“春节”),导致了部分地区存在计算方法的混淆,由此产生了地域差异。
中国古代使用的农历历法(实为阴阳历,非阴历),每月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但结合以参考太阳位置来计算的年,会因调整时间误差而存在闰月的情况。但古人并不会因此在同一年过两次生辰。此外古代历法还会因改朝换代、新帝登基等特殊情况在计日方面有所调整,因此“重年不重日”是虚岁算法的最大特点。
中国古人重视年、月、日、时辰组成的“生辰”概念(如生辰八字),而西方人重视月和日组成的“生日”概念。在计龄上,中国古人考虑的是正在经历的年份次序,而西方人考虑的是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再加上中西历法相异,所以虚岁与周岁的计龄规则是完全不同的。
文化背景:
虚岁是中国人特有的计龄方式,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有虚岁?要理解虚岁,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科学知识,二是中国祖先的民族性格。
中国古人并无现代人的“生日”概念,与“生日”含义最接近的词是“生辰”或“诞辰”。生辰和诞辰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生日,生日是以日为最小单位的,而诞辰和生辰则是以时辰(时刻)为最小单位的,古人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称为十二时辰。在中国古人的生辰概念中,日期仅仅只是记载生辰时间的一个要素而已,与年月和时是并驾齐驱的,并没有任何的侧重;而西方人的生日概念,强调的就是月份和日期,所以通常我们说生日,只说几月几日,不说年也不说具体时刻。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人不重视出生日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
与生辰密切相关的是属相。属相是中国古人创立的一种用十二种动物形象为代表,
记录人的出生年份的记岁方法。研究证明,生肖是在干支纪年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十二种动物对应着十二地支,以动物作地支标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属相。汉族民间的算命先生,在知道属相的情况下,都会使用天干地支记岁法,来推算每人的年龄。他们通常使用一种在汉族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的掐指计算法:即以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为依托,以四指的十二条横纹和四个指尖为基点,以食指最下端(与掌心连接处)的横纹为起点,沿四指周边的正方形分别记数,以大拇指指尖一一点击,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一个指尖或横纹都有一个固定的对应点,计算起来非常方便。我们注意到,这种记岁方法有一些特点:首先它是以年为单位的,每一年对应一个属相,不计月日和时辰;其次,没有空缺位置,没有零的概念,每一个人不论你的生命在一年中占有多大的时间份额,哪怕只有一天,也必定有一个属相。虚岁就是这种记岁方法导致的结果。
我们的祖先对“年”的认识很早,考古学和民族学的资料都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原始的农耕技术和初步的天文知识。正是由于中国古人天文历法起源特别早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祖先纪年方法的原始性。原始人类处于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是一种没有抽象概括能力的形象化思维,把任何事物都当成有生命的活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拟人化的思维。原始思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抽象的数字概念,知道1块石头,2块石头,3块石头,而无法理解1、2、3的数字,我们可以称之为具体化的思维。理解了古人的这种思维特点,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古代先祖的纪年方法了。我们的先祖,不能理解年月日的时间现象,所以把“年”、“岁”作为一种具体的物。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年”就是一种生活在大海里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便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传说中的“岁”,写作“祟”,是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残害孩童。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古人之所以按年记岁,就是因为古人没有时间的抽象概念,只能把年、岁当作一种动物或者妖怪,而动物和妖怪是不能拆分的,只能过一个整体的年,只能增加一个整体的岁。这可能就是春节增岁的起源。
春节有增岁的意义,其实就隐含在过春节的各种具体活动之中。自古以来,全国各地都有着相同的过年习惯,其实质就是要拜年。拜年是什么?传统文化中的拜年,是在家族或宗族的亲戚之间串门走动,拜见老年的亲戚,给老人送礼、磕头、祝福;同时接受孩子们的新年问候,给孩子压岁钱。为什么有这种活动?就是因为这一天被当作每一个人的生日。
周岁简介
周岁源于西方历法(阳历),是现行国际通用的计龄方法,它传入我国后,中国人的年龄才有虚实之别。
虚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农历(阴阳历)。
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洋历(阳历)。
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年龄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算起。之所以这里推迟一天计算,是出于人情上及尽量减少麻烦的考虑。
与国外习俗的生日当天长一岁不同。
正因如此,虚岁与周岁根本没有准确的对应关系:虚岁与周岁相同直至前者比后者大三岁的情况都存在(例如:某年新年在2月5日,次年新年在2月4日,某人生于当年2月4日,那么在2月4日到2月5日新年前,他虚岁一岁,周岁零岁;2月5日新年后到次年2月4日新年前,他虚岁两岁,周岁零岁;次年2月4日新年后到当晚24点,他虚岁三岁,周岁还是零岁;可见不管是说虚岁等于周岁加一岁,还是说何时加一岁何时加两岁,或者上半年出生的怎么加下半年的又怎么加,等等说法,都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
周岁这一概念传入我国后,老百姓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概念,而是在年龄算法上由单一变得混乱不堪了。除了上述错误外,由于认识上的混淆而胡乱搬用另一概念的规则,或因此产生奇怪的算法(例如有的人把度过的农历闰月累积起来,满了十二个月就多算一岁),各种错误以不同方式混杂组合,使得汉族民间关于年龄(包括虚岁和周岁)的错误算法多达几十种(最流行的错误是用当前年份减去出生年份来计算当前周岁)。这就是有人认为我国对虚岁没有统一算法的原因,包括有人因为片面的了解而误以为虚岁(甚至周岁)算法有地方性的差别。
按照中国古人的观念,女子受孕结胎之时,便已经算作生命之开始,所以在经过十月怀胎之后,婴儿落地之时,便算作一岁,而年龄的递增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要过了确定的生日之后才算作长了一岁,而是从新的一年开始(阴历大年初一)就算长了一岁。 举例来说,某人生于阴历五月,那么出生之时,就是一岁,然后到了第二年春节,就算作两岁,以后以此类推。这样的话,出生于年末的人,虚岁就会比较大。极端的例子就是生于除夕(年三十)的婴儿,出生那天是一岁,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就变成两岁,所以这种人的虚岁往往比实际年龄大两岁。
转载请注明:湖北省武汉市今日头条自媒体#俊俊导食#
2016到2025周岁是几岁
在现代,我们常常问小孩子“你几岁了?”“你几周了?”
这时有的孩子会直接回答他几岁了,或者有的孩子会说,他再过几天,就几周岁了。
在医院的检验单上,会详细地写着一个人多少周岁几个月,明确表示出一个人的年龄。
就是说,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是周岁。
然而,我们跟上了年纪的人谈论年龄的时候,往往他们使用的是虚岁。这时我们会惊讶,他们说的年龄,一般比我们算出来的大1岁或者2岁。
周岁与虚岁之分
这就看出,虚岁和周岁是有明显的不同的。
周岁和虚岁的不同周岁,也叫“实岁”,从我们出生那天算起,每到一次生日算作一周岁。它表达的是我们在世界上活满了几年,就是几周岁。如果是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就是未满一周岁,以月份算就是几个月的婴儿。
在古代,古人没有虚岁一说,就是唯一的“岁”。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虚岁一直是被唯一使用,并计算一个人的年龄的。只是后来引入公历之后,接轨国际,才有了周岁(即实岁)与虚岁之分。
虚岁表达的意义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第几年,从出生就算作一岁,到了春节或是立春就增长一岁。就是说,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岁了,这个很好理解,可以将怀胎十月,算作一岁。其实,古人正是这个意思,表达了对母亲怀胎十月的尊重。
虚岁与周岁计算的差异从周岁的表达意思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一个人从出生那天,到计算的那天,表明他在世上活了多长时间。
然而虚岁却普遍大出1岁或者2岁。我们来看看怎么就大1岁,怎么就大2岁了。
比方说,一个人刚好是公历1月份出生,到下一年1月份生日时,他刚好1周岁。如果按虚岁算,他出生那天其实就1岁了,那么过春节前,他就比实际年龄大1岁。然后过了春节,虚岁就比周岁大2岁了,可是他实际才刚过生日一两个月。
也就有了下面的计算公式:
在生日到春节期间,虚岁 = 周岁 + 1;
在春节到生日期间,虚岁 = 周岁 + 2。
估计猛一看这公式有点不好理解,但好好想想周岁与虚岁表达的意义,就容易明白了。
关键点就是,虚岁出生时就一岁,到春节就加一岁,而周岁是到生日那天才满1周岁。
如果一个人在除夕那天出生,出生时虚岁是1岁了,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就虚岁是2岁了,可是他还是刚出生两天的婴儿呢!呵呵,厉害吧!
而如果是大年初一出生的,就基本上是虚岁比周岁一直大1岁,不过还要考虑每年春节对应不同的公历日期。
古人的智慧:虚岁独特的意义在目前来看,虽然虚岁比不上周岁实用。但是作为流传几千年古人智慧的结晶,虚岁有其独特的意义。
出生即为一岁,在计算上,把胎儿受孕时视为生命的起点,既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生命起点的深刻理解,又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生命完整性的独特认知,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虚岁作为流传几千年的年龄计算方式,在古代中国,有助于人口的统计和管理。虚岁还与国家的税收制度紧密相关。
一方面,官府会按照年龄对老百姓进行分类和征税,以便更好地管理人口资源。当时,官府只记载老百姓的生年和年龄,不记出生的月和日。每到新年,户籍上所有人的年龄就很简单的按照生年增加了。所以在统计人口年龄上很简便,有助于对人力的管理、调控并使用。
另一方面,虚岁有助于促进生育和人口的增长。古代,很多时候一旦发生战事,就造成人口的锐减,官府会出台措施鼓励老百姓生育。按虚岁,十几岁的人就必须早早的结婚生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生育,对人口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语如今,随着周岁的普遍认可及方便计算、使用,虚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虚岁的文化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值得记忆和学习的。
17周岁是几岁
“你家孩子几岁了?”对于带娃宝爸宝妈们来说,这个问题可着实是耳熟得很,也不知道要回答多少次。
但众所周知,历法上我国有阴历和阳历,而一个人的岁数也有虚岁和周岁两种计算方法,不知道大家习惯用哪个岁数来回应这个问题呢?
有的家长比较传统,习惯回答孩子的虚岁,那些年纪较大、生活地风俗较守旧的家长尤其如此;也有些家长则习惯报周岁,以那些比较年轻的家长居多。
事实上,很多年轻家长甚至都不会算虚岁,只知道“虚岁比周岁大”而已。
按照虚岁的算法,宝宝出生时就已经是一岁了,之后每逢一个春节就大了一岁,这也就会出现这样的搞笑情况:大年三十那天宝宝出生,第二天大年初一了,宝宝出生才两天,甚至实际上才几个小时,虚岁却已经两岁了。
相比之下,周岁就很简单了,宝宝出生后实际经过了多少年就是多少岁。
那么,当别人问宝宝多大时,你是报虚岁还是实岁?可别觉得报虚岁还是周岁无所谓,宝宝的虚岁往往比周岁大一两年,这当中“小小”的差异,却可能引发“大大”的问题。
孩子对自己的年龄产生混淆
不少青年人尚且闹不明白虚岁的算法,更别说是智力发育还不成熟的宝宝了。
如果家长在宝宝小时候总是随口报虚岁,就很可能导致宝宝对自己的年龄产生混淆。
打个比方,大家都说“过了生日就长了一岁”,可宝宝却发现自己过完生日后还是原来的岁数(阴历),不闹得一脸懵才怪呢!
等宝宝更大一点,需要上幼儿园、上学时,还可能出现实际年龄和户口本对不上号的尴尬场景,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烦。
误导医生造成医疗风险
社会公众通常认可的都是周岁,如果在就医时家长们还随口报虚岁,就有可能对医生造成误导,产生医疗风险。
要知道,对于小孩子来说,相差一两岁,能够接受的药剂量可是天差地别。
家长如果报的是孩子的虚岁,而医生默认当成周岁,就可能特意加大药量,导致宝宝的身体健康和发育受到威胁。
3、对宝宝造成过大压力
如果家长逢人便报孩子的虚岁,在别人眼中这个孩子的年龄就要比实际年龄大一点,而这往往显得孩子幼稚、不懂事。
一个三岁宝宝,被拿去和五岁宝宝做比较,自然是方方面面都被碾压的,这就容易让宝宝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自己不如同龄人。
而如果宝宝一直被以超过自己实际年龄的标准来要求,就算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也未必能合格,也就容易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10周岁是几岁,16周岁是几岁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