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一、诉讼时效起算时间?
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民事权利最长保护期限不超过二十年,自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算。
三年的诉讼时效有两个要点:第一,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第二知道义务人。两个条件应当同时满足才起算诉讼时效。
二、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法律后果?
诉讼时效届满,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的抗辩义务。即诉讼请求不会得到法院支持。
三、约定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根据约定不同,区分两种情况:
第一,约定分期履行债务,任何一期为按时足额履行的,视为全部债务到期。则诉讼时效自第一期债务未履行之日起计算。
第二,仅约定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自最后一期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四、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义务人可否以过了诉讼时效抗辩?
不可以,且义务人已履行的,不得要求返还。
五、哪些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不动产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扶养费的。
六、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七、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律师提示:
1、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要及时维权。
2、如果存在超过诉讼时效的风险又不方便起诉的,要及时与义务人协商变更履行期限或要求义务人承诺履行并保存证据。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在第几条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3年什么时候实行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原文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哪一条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多少条
●七种不适用诉讼时效范围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3年什么时候实行
●民法典诉讼时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