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生个人资料,朱东生消防队长个人资料
大家好,由投稿人杜毅来为大家解答朱冬生个人资料,朱东生消防队长个人资料这个热门资讯。朱冬生个人资料,朱东生消防队长个人资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朱东生个人简介
【烟火人间】
作者:陈彦(中国作协副主席)
西安人说“西安”,叫“额西安”,“额”是“我”的意思,但比“我”更丰富,似乎有自豪与夸耀的成分。我第一次来西安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是瞒过家人偷着来的。听说西安好,从西安来的人,穿戴谈吐都不一样,洋气得很。身边凡去一趟西安回来的人,看人都是眼皮向下耷拉着。我便也想去膜拜一下。那时去一次西安可是太艰难了。早上五点多就朝车站赶,下午五六点才到西安城墙西门外的停车场落停。人已被摇散架了,可要摸进城中心去看钟鼓楼,还需走一个多时辰。难怪说我家乡镇安县的县长,在解放初进省城开会,骑一匹瘦马,腰上挎一个防土匪的“盒子炮”,来回要走半个多月。
在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西京故事》中,罗甲成进西安上大学,当汽车从“仰脸只见一线天”的秦岭深处,一下“跌”进八百里秦川时,他不由自主地张大了嘴巴:世上还有这么宽阔的所在,真正的一马平川、一望无际啊! 那正是我第一次从秦岭七十二峪之一的沣峪沟口钻出来,初识西安时的惊奇与惶恐。大地阔绰得有些不真实。也许与阳光有关,我甚至有一种被暴晒后的神经错乱之感。整个关中都是金黄色的,远处还有隐隐约约闪烁着的芒刺。我在向一座金色的城市靠近。而后来,我也成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西安人说“额西安”时,眉梢是要上挑一下的,下意识地还想捕捉你肃然起敬的眼神。这块土地的历史比周秦汉唐还要早几千年,自然就留下了不少文化层。哪个工地说挖出了什么宝贝,也就是文物部门惊喜一下,对于市民,那不过是好比突然有一天,某个人翻出了他爷、他老爷、他老老爷用过的什么物件——但凡翻,准有。我的书法案几上有个用了好几年的镇尺,有一天一个行家来,无意间看了看,说这是唐代一个厨子用过的菜刀把。这个厨子肯定是个名厨。上边刻了一段蚊子腿般细密的文字,拿放大镜一看,说是给外国使节做过菜的记录。我还说赶紧藏起来呢,却突然不翼而飞。飞就飞了,过几天,又有人拿来一个晚唐的剑柄,烟熏火燎的,残破还带着包浆,刻着“杜牧之剑”四个字。我乐坏了,又找行家来看,行家噗嗤一笑,说是假的,制成时间不超过三个月。
我是因做专业编剧而调到西安的。编剧是个好职业,不用坐班。我从秦岭深山中带来一辆飞鸽自行车,每天除了读书写作外,就骑着车满城乱飙。那时还真能“飙车”,不像后来,人多得没了自行车的路。我想把西安的旮旯拐角尽量转遍,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你上个月转过的地方,下个月再来,要么成了马路,要么有新的楼盘正拔地而起。我把自行车由新骑到旧,由铃声清脆骑到笨如木铎,终于还是没把西安转完。不坐班的好日子很快就结束了。那辆自行车是我认识西安的“宝马”“奔驰”。很多年后,我从废弃的自行车棚里把它翻出来,前边的铁丝框里,还放着一张磨损成鱼鳞状的西安老地图。
我喜欢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更喜欢蓬勃在皱褶里的市井喧闹。我去大雁塔、小雁塔和上钟鼓楼、古城墙的次数,还赶不上去早先的竹笆市、德福巷以及现在仍烟火漫卷的回民坊次数的零头。“额西安”人,不能提长安二字,一提都能给你叨咕一长串有关文明与文化的古今来,叨咕得不知人家有多烦。我爱跑步、走路,那就从跑步、走路说起。有一年,几个朋友突发奇想,计划一礼拜走一回全长十几公里的古城墙。几个人整好装备,女同胞还买了遮阳帽,捂得跟放蜂人似的,可互相等来等去,最后只上去走了一回。由此,我想到长安的几个老“走家”,那可真是说走就走,直走到青丝白发、地老天荒。
首先是汉代的张骞。他“凿空”西域,从而让中原与西域的商贾、有司、文人、僧众、情侣、旅行家、探险家纷纷走起来,走出了一条平等交易、和合共生的丝绸之路。世界由此走出了阔大而开放的格局,以及现代文明的万千气象。
再就是玄奘。他舍身求法,一走十七年,被誉为“佛门千里驹”。一个生命在当时的境况下的心绪浩茫,精神孤独,常人难以想象。最终所冶炼出的,是信念,是借鉴,是融合,是开创,是度人度己。玄奘在盛唐的这一走,是“额西安”人一说起来就要去大雁塔走一圈的高古情牵。
还有司马迁。他从青年时期便壮游四方,从而收获了洞穿历史与现实的锐利目光,也得到了来自民间的丰富滋养。在他的笔下,除帝王将相外,还有大量“不入流”者的开阔“生死场”。他对普通人的价值肯定,对失败者的同情宽容,都展现了一个作家和历史学家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多角度书写。
历史上这三位伟大的“行走者”,在广袤的天地与深邃的内心世界中不懈求索,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刻度。
前人的足迹,形塑了无数后来者的步履。今日西安,随处可见虎虎生风的行者。有些人每天绕着老城墙根走一个来回。有些人走得更远,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来自这个城市的奔走者。有人出去就有人进来。钟鼓楼、大雁塔、古城墙等景点,游人摩肩接踵。人们走过周秦汉唐,也丈量着被深厚传统所哺育的现代西安。我春节回西安,晚上想到曲江走一圈,竟然易进去难出来,那不是走,是挪,两条腿稍岔开身体才能平衡。朋友问我都看见了啥,我说好像是无尽的后脑勺。我们朝世界上任何一个繁华热闹的地方凑,看见的不都是后脑勺吗? 那叫“人气”,人气也是资源。
大多数西安人终归还是在这块土地上深深扎下了根,并在这里匆匆行走着。比如一个叫“朱东生”的人,大家都叫他“生生”,我的长篇小说《装台》里有他的一些影子,那个人物叫“刁顺子”。小说与电视剧创作出来后,生生找过我,感谢我写了他,我也感谢他,同时告诉他,刁顺子是“额西安”千千万万个生生的缩影。刁顺子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生生身上都有。我从认识生生那天起,就多次见他穿行在大街小巷。一辆三轮车上,到处包着防护布和塑料膜,用来保护要拉的货物。有一次我见他拉了满满一车玻璃,他不是骑车,而是弓着身子拼命朝前推。那玻璃随时都会倒向一侧,他就用脑袋和肩膀紧紧防固着。六十好几的人了,见天还在装台、拉货、行走。有一次,我见他在文艺路等活儿,身子仰躺在三轮车里晒太阳,我说:“还拉,啥年纪了?”他一笑,说:“不动弹,就早早死劈了!”
五年前,我调离西安。每每飞机掠过上空时,俯瞰舷窗下的这片土地,总感觉很多古人仍在场:张骞还在西行的路上跋涉,而玄奘已带着经书回到了长安。那纵横交错的西安街区,比汉长安城、唐长安城不知大了多少倍,人间烟火与夜长安浩大的金色轮廓,已然升腾起万丈光芒。想想朱东生们的三轮车,也正在如织的人流中避让、钻穿、寻觅,那铃声虽然单薄,却依然声声入耳。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8日 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朱冬生
就在前不久,一条“春节上门喂猫服务圆满结束收入2万”的话题冲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表示“我也想接单”,那么宠物寄养、上门喂养到底市场如何?宠物消费是不是真的火热?
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上门喂养宠物的宠物店主小徐忙得不可开交,过年期间,不少宠物主人,不方便带着猫猫狗狗,回几千公里外的家乡,于是,他和同事几乎每天都是从早跑到晚。“春节假期里有几百个订单是狗狗的, 猫咪的只数会更多,但它的订单频率没有狗狗多。”
小徐说,其实不只是春节,即便是平时,上门喂养的单子也不少,客户一般以单身、年轻的“打工人”居多,加班加点的工作很难顾全“溜娃”需求,30元一次的上门服务费用,对他们来说,性价比也比较合适。“平台从我第一年开始做这个的话,到现在客户增长了60%不止,现在当代年轻人需要的是一个精神伴侣,那么宠物就可以,所以在宠物这块的花销也会比较大了。”
还有些毛孩子家长,在要出差或旅游时,会索性把宠物送进“全托班”。青浦这家宠物店的院子里,四只小狗正在撒欢玩耍,他们都是年前就被送来寄养的。宠物店主张思宇现场介绍:“它叫birkin,它要住两周;它叫吉祥也是过年前就来了,因为爸爸妈妈也是出国旅行,所以就放在这边。”“大概在节前一周两周的时候,我们的寄养就已经满了,因为=空间有限,又是自由散养嘛,所以只能接大概10到15只狗狗。”
每个毛孩子,都会有不同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寄养时,都需要被一一关照。张思称:“每天早上配饭,像实验室一样,一个碗,还有秤,就是严格的是多少克,比如说它一开始会不吃饭,或者是不太跟别的狗互动,我们也在一直陪着,包括晚上睡觉也陪着它们睡。”
毛孩子的“住宿费”,有的要开到一天300元,春节期间,一些宠物店还会将价格上调20%到30%。但即便这样,每逢节假日,不少宠物店的寄养服务依旧供不应求。“已经不仅限于是春节假期的7天的寄养,基本上他们都会去游玩的时间都蛮长的,大多数是10天或者10天以上这样的。”
有数据统计显示,春节前十天,上海地区的宠物洗护的订单量增加了216.3%,寄养订单数量增长了302.8%,其中,“90后”和“00后”们尤其舍得为毛孩子们花钱。一位宠物主人就坦言:“一个月开销差不多在四五千块,因为它所以我们才会考虑去买车,我们还考虑换房子,就是因为养了它之后。”
宠物消费近年来增长迅猛。宠物能满足情感陪伴需求,年轻人也更愿意精细养宠,比如为宠物购买精致的服饰、参与宠物社交活动等等。“我们家的狗和猫都跟我们姓嘛,都跟人姓,都是张字辈的,所以就真的把他们当小孩在看的。”“我很累的时候,下班到家,它就会往我身上一趴,我在外面干事情也会很牵挂它,还是会有一点双向奔赴的感觉。”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的城镇养宠家庭数量已经达到了7689万,猫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2亿只;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3000亿人民币,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到4042亿人民币。
宠物行业业内人士朱东生认为:“首先是我国中产收入水平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宠物发展史可以看出,凡是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以上的国家或者地区,宠物消费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90后和00后,他们已经成为了宠物消费的主力军,宠物消费成为新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势不可挡。”
宠物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伴随需求的多元化,宠物消费赛道进一步细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实际上“它经济”不仅催生出例如宠托师等新职业,还催生出宠物培训、宠物设计等新赛道,可见宠物经济的潜力正在持续攀升。
看看新闻记者: 龚海韵 许馨元 周颢珺 乔楚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朱玲敏
责编: 徐笑燕
朱东生教授
四川在线记者 张明海
广元市旺苍县盐河镇盐河村,距县城有50多公里。这里虽然不是贫困村,但因为位置偏远,山高路陡、土地贫瘠,一度形成了“插花式”贫困现象——360多户村民中有62户是贫困户,且这些贫困户又分散在全村12个村民小组。
2016年开始,在旺苍县农商银行派驻盐河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当地迎来蜕变——经过4年多的努力,这里不仅告别“插花式”贫困,还发展起自己的特色产业,制定出崭新的发展目标。
破解贫困难题有妙招
“为切实解决非贫困村的‘插花式’贫困问题,在盐河村的帮扶中,我们坚持首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最紧迫问题。”旺苍县农商银行派驻盐河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朱东生介绍。
盐河村六组村民向玉兴一家的例子便是缩影。作为村子62户贫困户中的一员,向玉兴和老伴都已经70多岁了,以种地为生,家里还有个一个身体残疾、缺乏劳动能力的儿子。“我们家的土坯房都住了二三十年了,早就已经成为危房了……”向玉兴说,多年来,他们一家最大的新年就是能住上一套安全的新房。
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帮扶工作队在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的基础上,又为向玉兴一家添补了不少。如今,向玉兴一家不仅住上了砖木结构的安全新房,还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到了低保。
2020年,随着最后6户贫困户脱贫,盐河村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92人全部实现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如今在盐河村是彻底实现了!就拿‘不愁穿’来说,我们的验收标准是,不仅有一年四季的衣服,还要有一年四季的床上用品。如今,这些对于广大村民来说,都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朱东生介绍。
新发展,新目标
“解决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只是第一步。”在朱东生看来,要根治贫困现象,关键还是“要有新发展”。
盐河村山高路陡,发展传统种植业没有什么出路,但当地1200米左右的海拔与清新的空气,却是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旅游的难得优势。
“帮扶工作队邀请专家来到村里,帮助我们测验土质,发现这里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盐河村村支书向传强介绍,在强大的“外援”支持下,村里开始种起了重楼、黄芪、当归、白芨等中药材。“尤其是,在工作队的协调下,村子引进的药材公司不仅教技术,还包收购。跑山鸡等小家禽养殖也开始在村里搞起来,大家的收入渐渐提高了。”
如今,盐河村目前已有近200户村民从事中药材种植。此外,依托300多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村里的集体经济也发展起来,不仅每年创造产值二三十万元,还能给村民提供不少工作岗位。
在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有了初步进展的同时,盐河村当下又有了新目标——发展乡村旅游。
据了解,地处米仓山脉的盐河村风景怡人,一直以来散客不少,但因为旅游接待有限,旅游业的带动村民增收能力却一直不如人意。“目前,通往景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正在修建完善,村民们都憋着一口气,准备依靠农家乐等形式,吃好‘旅游饭’。” 向传强对未来信心满满。
受访者供图
朱东生西北师大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 通讯员 赵海燕
一段记忆,在风雨中卷起巨浪;一腔热血,在红旗下铸成丰碑。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今年以来,中共湖南省委老干部局抢救性挖掘离休干部红色资源,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六个一”工作——整理一份红色档案、拍摄一部纪录片、编印一本红色书籍、举办一个红色文物展、举行一场革命事迹报告会、开展一次集中宣传,记录下数百位离休干部的革命经历。
9月上旬,记者跟随工作团队采访部分历史当事人,重温一段段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初心如磐
“不忘初心,就是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提起参加革命的初衷,95岁的姚增力豪情满怀。
姚增力的老家在河北省易县,童年时曾亲眼目睹日军的侵略暴行,很小便和当地人民一起加入到太行山区抗战的洪流之中:“八路军在那里打游击战,我就给他们送信。”
1946年4月,姚增力在哈尔滨加入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团,穿上了军装。姚增力发现,这个由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别的军队不一样——行军途中,战士们见到有人走不动了,便互相帮忙背东西;到了地方上,战士们给老百姓挑水、打扫院子;在连队里,党支部书记经常给战士们宣讲马列主义,教导大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姚增力的心里亮堂起来:“这个部队,是为人民作战的。”1947年10月,姚增力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无论在什么岗位,姚增力都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入党宣誓77年过去,姚增力永远记得:“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部队是为人民而战。”
“区县干部来村里做工作时,我就主动帮忙站岗放哨。”回忆起刚参加革命时的情景,95岁的赵文瑞仍历历在目。
赵文瑞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今满城区)小马坊村。1941年,满城县妇联主任贾世芳在村里开展群众活动时,就住在赵文瑞家,经常给她讲革命道理。
1943年,在贾世芳的介绍下,14岁的赵文瑞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打响后,赵文瑞担任满城县二区妇女自卫队队长一职,负责移风易俗和保障妇女权益等工作。
1949年3月,新中国成立前夕,赵文瑞和丈夫放弃留在冀中与家人共享天伦,随军南下继续战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听党号召是自己的使命。”赵文瑞说。
英勇战斗
“爆破任务完成了,董存瑞牺牲了。”在冀热察战役解放隆化县城战斗中,93岁的王锦丰亲眼目睹了董存瑞牺牲的经过。
那场战斗十分残酷,在王锦丰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至今清晰:“3个战士先后冲锋,没到碉堡跟前,就被击倒牺牲了。这时,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他身形灵活,绕来绕去就到了碉堡底下,但下面没有可以放炸药包的地方,他就一手举起炸药包,一手拉燃了导火索……”
董存瑞的牺牲让王锦丰的心灵深受震撼。此后,他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奖章多枚。1976年王锦丰转业到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工作,直至1992年7月离休,期间因表现优异,多次获单位表彰。
“我是战士,就应该上战场!”尚瑞尧14岁入伍,因为年龄小,首长曾准备送他去延安学习,但他却铆足了劲训练,在军事技能比武中夺得全连第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尚瑞尧所在的志愿军铁道兵团赴朝作战,战士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由于朝鲜冬天气温极低,地面冻土层很厚,取土困难。17岁的尚瑞尧便灵机一动——用铁锨在铁路两边取土坑上选取合适位置打深洞,需要用土时炸开冻土层,这样就方便取土了。
“美军的轰炸一天都没断过,但我们的铁路线也从未中断过。”说到这,90岁的尚瑞尧脸上浮现一丝自豪的神情。
绝对忠诚
“共产党员永不叛变!”98岁的张庆功曾经是太岳军区独立八团的一名战士。
在一次战斗中,张庆功所在的连队奋勇作战,减员只剩下80多人。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张庆功却毫无惧色,仍然与敌人顽强战斗。
“当时子弹已经打光,只剩下几颗手榴弹。前方两三百个日本兵逼近,劝我们投降。”张庆功回忆说,战友们没有一个人害怕,早已拿着手榴弹,做好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后来,援军及时赶到,张庆功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当时,我们是冒着必死的决心参加的。”93岁的李和初回忆起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工作,眼神坚定有力。
1949年8月,李和初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场加入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后,李和初被调到北京化学兵学校学习。由于这段经历,李和初后来被临时抽调参加原子弹试验工作。
李和初的工作就是在原子弹爆炸以后,将每一个地段辐射量的数据记录下来。这项工作需要深入爆炸中心,因此遭受核辐射的危险性是最大的。但李和初没有犹豫和退缩:“作为一名党员,党指向哪,我就往哪冲锋。”
91岁的刘瑛,双手早已枯瘦。她曾是一名优秀的电信局报务员,在嘀嗒嘀嗒声中,轻盈的双手飞快敲击,收发电报。
译电工作涉及机密,为防止泄露秘密,刘瑛身上时刻揣着一枚手雷,作好随时牺牲的准备。
对党忠诚!从入党宣誓那天起,刘瑛就将这句话刻在了心底。她不仅对外严格保守工作秘密,甚至对家人也只字未提,家人从始至今都不知道她当年工作的具体内容。
人民至上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98岁的黄厚瑜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2月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新疆,从此把青春献给了大漠戈壁。
1954年,部队要办小学,黄厚瑜率先报名。黄厚瑜捐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和同事一起筹建学校并担任教师。没有课桌椅,用土坯垒;没有黑板,就在墙壁上写;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任教33年,黄厚瑜培养出数千名优秀学子。
离休回湖南后,黄厚瑜和丈夫继续致力于关爱青少年、帮扶病残儿童的公益事业。离休40余年来,黄厚瑜拿出30余万元帮助上百名孩子圆梦读书。
“大家欢天喜地,心想的是,赶快解放全中国,加快建设新中国!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朱东生16岁加入解放军,一辈子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当天,他和战友们正在西南行军途中。
20世纪50年代后期,朱东生被调至贵州深山中的一个兵工厂工作。隐姓埋名多年,他无怨无悔。1970年,组织安排朱东生到湖南工作,为中建五局筹建职工医院。条件艰苦,没有人员、缺少设备,他就自己学习画设备样本,再送到加工厂制作……
“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落实在行动上。”今年已经91岁的朱东生说,自己时刻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召唤。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朱冬生个人资料,朱东生消防队长个人资料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