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单价合同属于,固定单价和固定综合单价区别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罗杰宇

固定单价合同属于,固定单价和固定综合单价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罗杰宇来为大家解答固定单价合同属于,固定单价和固定综合单价区别这个热门资讯。固定单价合同属于,固定单价和固定综合单价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固定单价和固定总价的区别

店员正在查看饰品克重。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摄

黄金价格一路狂飙,早已让“一口价”黄金饰品突破千元大关,也暗自成了“糊涂账”。

“他第一次买黄金首饰,以为都是按克重计价,直接被带到‘一口价’柜台,回家才发现只有1.04克,等于每克1640元。”孙女士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吐槽,2月中旬男友花了1706元购入一款“一口价”足金吊坠,其间店员并未提及克重以及计价方式。

每克高达千元的价格同样引发何女士不满。前不久,她花费4196元购买了足金戒指,购买前问询克重,店员表示“一口价”饰品是按“件”标价,未告知克重,回家查询才发现只有3.2克,一克达1311元。

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多个黄金饰品柜台注意到,如今很多黄金饰品都以“一口价”方式销售,这种金饰多数只标注价格、含金量、工艺,很少在显著位置标明克重,个别商家甚至完全不标克重。

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推广“一口价”金饰是为了创造更多溢价,提高利润空间。这几年金饰生意不好做,有些金店为了赚钱,不在工艺和设计上发力,而是将小克重首饰定为“一口价”,并诱导甚至欺骗消费者购买。

每克售价超千元,中国黄金客服称克重公示无统一要求

近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了菜百、中国黄金、周六福、周大福等品牌的黄金饰品柜台看到,几乎所有品牌都有“一口价”金饰销售,这些产品与按克计价的黄金饰品陈列在一起,没有明显区分。此外,大部分柜台的“一口价”金饰标签仅展示价格,而克重信息则“隐藏”在标签背后或内部,需咨询店员才能得知。

目前,“一口价”黄金售价每克1100-1700元之间,其中每克1300元左右的款式比较多。贝壳财经记者在各大品牌旗舰店或专柜看到,菜百16克四季平安吊坠售价为15600元,平均每克售价为975元;周大福1.09克故宫系列吊坠售价为2380元,平均每克售价为2183元/克;老铺黄金24.2克的古法手工足金花丝葫芦吊坠售价为28780元,平均每克售价为1189元。

周大福1.09克故宫系列吊坠售价2380元。截图

贝壳财经记者随后致电了多个品牌的客服,其中,周大福表示,无论是“一口价”还是按克计价的产品,电子质保单均会显示克重。中国黄金则表示,全国门店对“一口价”产品的克重公示没有统一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品牌不同门店对“一口价”金饰的克重信息公示情况也有差异。贝壳财经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就“一口价”克重标注问题,随机咨询了周六福的不同门店柜台,有的告知“标签上有明确克重”,有的则表示“一口价按件出售,不提供克重,仅可现场称重。”

对此,周六福客服对贝壳财经记者解释称,“一口价”足金饰品的克重在标签内侧,为了不影响二次销售,消费者购买后才能打开标签获知克重。“一口价”金饰是按件出售,如果需要克重金饰,店里也有按照克重计价的产品。

“一口价”饰品单克重身价不低,但在品牌黄金回收政策上并没有优势。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黄金珠宝品牌以旧换新还是以“克重”为基准,并不提供“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回收服务。部分店铺“一口价”黄金饰品仍按照克重和当日金价回收,溢价部分全部损失掉。有的金店承诺“一口价”黄金可以以旧换新,也只能在“一口价”类产品中置换,若按照克重和当日金价置换,损失更大。

撬动企业利润,品牌瞄准轻量化单价低

“一口价”实际上指的是一种黄金珠宝首饰的计价方式。

据了解,黄金饰品一般分为按克计价和固定价格两种方式出售。按克计价的黄金饰品,其价格由“克重×当日金价+工费”计算得出;“一口价”黄金饰品则不以克重计价,而是直接标明一个固定价格销售。通常情况下,“一口价”黄金饰品的每克价格会高于当日金价。

据从事珠宝行业多年的徐立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2010年前后部分品牌尝试推出设计感较强的“一口价”黄金饰品,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随着古法金和硬足金工艺的成熟,同时热门IP、国潮联名等文化概念的融入,“一口价”黄金饰品逐渐增多。这些饰品的特点是设计新颖、轻量化且单价较低。近两年老铺黄金、周大福、周生生等知名品牌纷纷加大推广力度,“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市场占比逐年上升。

“与普通金饰相比,我更喜欢‘一口价’黄金。”倪女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她两年前买了一款6.8克黑金饰品,7798元,每克1146元,“当时金价是500多元,但是我很喜欢这个款式,虽然贵一点,与某些品牌银饰相比更具性价比,又好看又保值。”

据了解,这类硬足金产品恰恰是对金店利润贡献最高的黄金首饰品类之一,主要由年轻消费者购买。

“‘一口价’黄金定价标准主要由克重、设计、稀缺性和使用场景等因素决定,看似脱离按克计费,但事实上对价格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克重。”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企业推广“一口价”金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创造更多溢价,提高利润空间,突出产品设计价值,提高品牌形象。比如,老铺黄金就是采用定价黄金的销售模式,即“一口价”,这也使其实现超高溢价,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4亿元至15亿元,同比增长236%至260%。周大福在财报中也提到,定价黄金产品的零售值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9%上升至18.7%,并支持集团的毛利率保持韧性。

去年9月,老铺黄金上市后首份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35.2亿元,同比增加148%;净利润上涨199%至5.88亿元,毛利率为41%。相比之下,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的毛利率在20%-30%左右。

企查查数据显示,在黄金投资与消费双重驱动下,我国金饰相关企业注册量连续两年走高,现存6.6万家金饰相关企业,归属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占比78.7%。业内认为,国内黄金珠宝企业的销售模式主要是售卖黄金而非品牌,随着金价上涨,周大福、老凤祥等传统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成本优势不再,未来黄金珠宝企业更需通过产品设计、工艺、服务等获得品牌溢价,“一口价”销售模式的优势就在于摆脱了对金价的依赖,转向品牌化发展。

“奢侈品化是珠宝行业的必然趋势,黄金珠宝品牌数量会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高端,大众类珠宝品牌将逐步退出市场。” 周婷指出,“一口价”黄金是饰品,和卖黄金是两个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口价”或将成为黄金珠宝市场的未来趋势,具有取代克重黄金的可能性。但她也指出,“一口价”黄金饰品的短板主要在于设计仍然有待提高,包括叠加其他材质的多元化设计还未十分流行。“未来黄金珠宝品牌高端发展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重视黄金饰品的定制服务。”

“一口价”成吐槽重灾区,店员诱导消费待规范

“一口价”黄金饰品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份额,但消费者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其款式新颖、工艺精湛,既时尚好看,又能保值增值。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一口价”黄金饰品是个“坑”,尤其购买过程中,店员隐瞒克重、刻意诱导,令消费者对该类产品产生价格虚高、信息不透明等质疑。

贝壳财经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看到,截至2月27日,近一年来以“一口价”黄金为关键词的投诉条数达1500条,涉及中国黄金、周六福、周大生、六福珠宝、老凤祥、老庙黄金等品牌,多数为加盟店。另据消费保平台数据,在2024年累计收到7000多件黄金珠宝的投诉案件,其中黄金类产品投诉占八成,而“一口价”黄金的相关投诉占黄金类投诉量的62%。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多个投诉平台案例发现,关于“一口价”黄金饰品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黄金饰品的不熟悉,诱导其购买“一口价”产品,强调款式新颖、工艺先进,却未告知实际克重和换购限制条件;二是,消费者购买时想了解克重,商家故意隐瞒克重信息,或仅提供模糊的口头估重,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实际克重与预期相差甚远;三是,消费者在购买时被告知可以等价换购,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种种限制。

贝壳财经记者走访发现,黄金饰品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例如,主打古法金和足金镶嵌的老铺黄金,其全部产品都采用“一口价”模式。然而,记者在老凤祥、菜百等柜台看到,各家黄金珠宝品牌均已推出“平替”款古法黄金饰品,价格更为优惠。此外,类似工艺和款式的黄金饰品在不同品牌的定价模式也不同,某品牌的3D硬金手镯按克重计价,而另一品牌的同款产品则采用“一口价”模式,价格相差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部分品牌标注的3D、5D工艺与普通款式在外观上区别不大,但价格却高出许多,作为消费者难以通过肉眼判断工艺差异。

徐立表示,这几年金饰生意不好做,有些金店为了赚钱,不在工艺和设计上发力,而是将小克重首饰定为“一口价”,并诱导甚至欺骗消费者购买,阻碍了定价黄金饰品的良性发展之路,这为“一口价”黄金首饰蒙上阴影。

北京市易和律师事务所苗慧敏律师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口价”黄金饰品出售的是整件饰品,而非按照黄金重量销售。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并未规定该类黄金饰品必须标注克重,导购人员也没有法定义务主动告知“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具体克重。同时,“一口价”不是按克重销售,且也不属于必须标注“克重”的商品。不过,由于黄金饰品与其他材质饰品不同,市面上分为“一口价”和“按克”产品,且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时习惯将克重与销售价格挂钩,因此建议商家,在销售黄金饰品时明确标注“一口价”或按克销售的方式,避免误导和混淆。

苗慧敏提醒,如果店家在销售时误导消费者,承诺的克重与实际不符,或者存在虚假信息,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或补差价。无法协商解决的话,可以通过投诉或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

固定单价是什么意思

本文由本律师改编,有问题可关注我@孙律师工程诉讼或私信与我联系。

案情简介:

翔某公司因需对淮安某别墅区外墙进行出新,将出新项目发包给案外人江苏圣某公司,圣某公司转包给了被告,被告交由原告翟某施工。

案涉工程于2020年1月30日交付给物业。因为当时是赶工,故案涉工程施工完毕后,各方才签订合同。

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外墙真石漆工程》合同采用固定单价,工程量按实计算。

原告还提供了一份有被告项目经理签名的《工程量清单》,载明综合单价为85元/平方米。但被告不认可,称该《工程量清单》标明的是淮安某别墅区楼外墙真石漆工程的投标报价。

庭审中,原告与被告间就工程量及综合单价有争议,后经协商,就综合单价双方均同意参照2019年施工时的市场定额计算,原告遂申请造价鉴定。

造价公司出具意见,1、根据定额及原告提供工程量清单中的全费用综合单价85元/平方米为参考,造价为565880.89元,2、根据定额及市场询价,全费用综合单价为45元/平米,造价为299583.9元。

南京法院观点:

根据合同,案涉工程的计价方式为固定单价,但并未约定单价数额且原告与被告对原告实际施工的工程量存有争议。

就单价部分,鉴定机构依据相关文件以及施工期间材料价格、参考工程量清单以及结合市场询价等方式,就全费用综合单价共给出85元/平方米、45元/平方米选择性意见。因85元/平方米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系鉴定机构参照原告提交的工程量清单得出,而该工程量清单上标明的工程名称为淮安某二期外墙真石漆,该工程量清单与案涉楼栋无关,故原告要求按照85元结算没有依据。

因此以45元/平方米作为本案工程的全费用综合单价并计算工程款并无不当。

律师总结:

本案属于先施工后签合同的工程,属于典型的先上车后买票行为,这种情况在层层转包的工程中屡见不鲜。

施工前,转包人以各种承诺让施工人进场施工,施工人源于多年朋友,基于信任,又认为工程有利可图,于是进场施工。但后续转包人翻脸,由于没有合同,或者合同不完整,施工人只能吃哑巴亏了。

有问题可以点击,关注我@孙律师工程诉讼或私信与我联系。


固定单价合同可以调整单价吗

来源:贝壳财经

店员正在查看饰品克重。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摄

黄金价格一路狂飙,早已让“一口价”黄金饰品突破千元大关,也暗自成了“糊涂账”。

“他第一次买黄金首饰,以为都是按克重计价,直接被带到‘一口价’柜台,回家才发现只有1.04克,等于每克1640元。”孙女士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吐槽,2月中旬男友花了1706元购入一款“一口价”足金吊坠,其间店员并未提及克重以及计价方式。

每克高达千元的价格同样引发何女士不满。前不久,她花费4196元购买了足金戒指,购买前问询克重,店员表示“一口价”饰品是按“件”标价,未告知克重,回家查询才发现只有3.2克,一克达1311元。

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多个黄金饰品柜台注意到,如今很多黄金饰品都以“一口价”方式销售,这种金饰多数只标注价格、含金量、工艺,很少在显著位置标明克重,个别商家甚至完全不标克重。

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推广“一口价”金饰是为了创造更多溢价,提高利润空间。这几年金饰生意不好做,有些金店为了赚钱,不在工艺和设计上发力,而是将小克重首饰定为“一口价”,并诱导甚至欺骗消费者购买。

每克售价超千元,中国黄金客服称克重公示无统一要求

近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了菜百、中国黄金、周六福、周大福等品牌的黄金饰品柜台看到,几乎所有品牌都有“一口价”金饰销售,这些产品与按克计价的黄金饰品陈列在一起,没有明显区分。此外,大部分柜台的“一口价”金饰标签仅展示价格,而克重信息则“隐藏”在标签背后或内部,需咨询店员才能得知。

目前,“一口价”黄金售价每克1100-1700元之间,其中每克1300元左右的款式比较多。贝壳财经记者在各大品牌旗舰店或专柜看到,菜百16克四季平安吊坠售价为15600元,平均每克售价为975元;周大福1.09克故宫系列吊坠售价为2380元,平均每克售价为2183元/克;老铺黄金24.2克的古法手工足金花丝葫芦吊坠售价为28780元,平均每克售价为1189元。

周大福1.09克故宫系列吊坠售价2380元。截图

贝壳财经记者随后致电了多个品牌的客服,其中,周大福表示,无论是“一口价”还是按克计价的产品,电子质保单均会显示克重。中国黄金则表示,全国门店对“一口价”产品的克重公示没有统一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品牌不同门店对“一口价”金饰的克重信息公示情况也有差异。贝壳财经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就“一口价”克重标注问题,随机咨询了周六福的不同门店柜台,有的告知“标签上有明确克重”,有的则表示“一口价按件出售,不提供克重,仅可现场称重。”

对此,周六福客服对贝壳财经记者解释称,“一口价”足金饰品的克重在标签内侧,为了不影响二次销售,消费者购买后才能打开标签获知克重。“一口价”金饰是按件出售,如果需要克重金饰,店里也有按照克重计价的产品。

“一口价”饰品单克重身价不低,但在品牌黄金回收政策上并没有优势。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黄金珠宝品牌以旧换新还是以“克重”为基准,并不提供“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回收服务。部分店铺“一口价”黄金饰品仍按照克重和当日金价回收,溢价部分全部损失掉。有的金店承诺“一口价”黄金可以以旧换新,也只能在“一口价”类产品中置换,若按照克重和当日金价置换,损失更大。

撬动企业利润,品牌瞄准“轻量化单价低”

“一口价”实际上指的是一种黄金珠宝首饰的计价方式。

据了解,黄金饰品一般分为按克计价和固定价格两种方式出售。按克计价的黄金饰品,其价格由“克重×当日金价+工费”计算得出;“一口价”黄金饰品则不以克重计价,而是直接标明一个固定价格销售。通常情况下,“一口价”黄金饰品的每克价格会高于当日金价。

据从事珠宝行业多年的徐立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2010年前后部分品牌尝试推出设计感较强的“一口价”黄金饰品,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随着古法金和硬足金工艺的成熟,同时热门IP、国潮联名等文化概念的融入,“一口价”黄金饰品逐渐增多。这些饰品的特点是设计新颖、轻量化且单价较低。近两年老铺黄金、周大福、周生生等知名品牌纷纷加大推广力度,“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市场占比逐年上升。

“与普通金饰相比,我更喜欢‘一口价’黄金。”倪女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她两年前买了一款6.8克黑金饰品,7798元,每克1146元,“当时金价是500多元,但是我很喜欢这个款式,虽然贵一点,与某些品牌银饰相比更具性价比,又好看又保值。”

据了解,这类硬足金产品恰恰是对金店利润贡献最高的黄金首饰品类之一,主要由年轻消费者购买。

“‘一口价’黄金定价标准主要由克重、设计、稀缺性和使用场景等因素决定,看似脱离按克计费,但事实上对价格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克重。”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企业推广“一口价”金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创造更多溢价,提高利润空间,突出产品设计价值,提高品牌形象。比如,老铺黄金就是采用定价黄金的销售模式,即“一口价”,这也使其实现超高溢价,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4亿元至15亿元,同比增长236%至260%。周大福在财报中也提到,定价黄金产品的零售值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9%上升至18.7%,并支持集团的毛利率保持韧性。

去年9月,老铺黄金上市后首份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35.2亿元,同比增加148%;净利润上涨199%至5.88亿元,毛利率为41%。相比之下,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的毛利率在20%-30%左右。

企查查数据显示,在黄金投资与消费双重驱动下,我国金饰相关企业注册量连续两年走高,现存6.6万家金饰相关企业,归属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占比78.7%。业内认为,国内黄金珠宝企业的销售模式主要是售卖黄金而非品牌,随着金价上涨,周大福、老凤祥等传统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成本优势不再,未来黄金珠宝企业更需通过产品设计、工艺、服务等获得品牌溢价,“一口价”销售模式的优势就在于摆脱了对金价的依赖,转向品牌化发展。

“奢侈品化是珠宝行业的必然趋势,黄金珠宝品牌数量会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高端,大众类珠宝品牌将逐步退出市场。” 周婷指出,“一口价”黄金是饰品,和卖黄金是两个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口价”或将成为黄金珠宝市场的未来趋势,具有取代克重黄金的可能性。但她也指出,“一口价”黄金饰品的短板主要在于设计仍然有待提高,包括叠加其他材质的多元化设计还未十分流行。“未来黄金珠宝品牌高端发展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重视黄金饰品的定制服务。”

“一口价”成吐槽重灾区,店员诱导消费待规范

“一口价”黄金饰品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份额,但消费者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其款式新颖、工艺精湛,既时尚好看,又能保值增值。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一口价”黄金饰品是个“坑”,尤其购买过程中,店员隐瞒克重、刻意诱导,令消费者对该类产品产生价格虚高、信息不透明等质疑。

贝壳财经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看到,截至2月27日,近一年来以“一口价”黄金为关键词的投诉条数达1500条,涉及中国黄金、周六福、周大生、六福珠宝、老凤祥、老庙黄金等品牌,多数为加盟店。另据消费保平台数据,在2024年累计收到7000多件黄金珠宝的投诉案件,其中黄金类产品投诉占八成,而“一口价”黄金的相关投诉占黄金类投诉量的62%。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多个投诉平台案例发现,关于“一口价”黄金饰品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黄金饰品的不熟悉,诱导其购买“一口价”产品,强调款式新颖、工艺先进,却未告知实际克重和换购限制条件;二是,消费者购买时想了解克重,商家故意隐瞒克重信息,或仅提供模糊的口头估重,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实际克重与预期相差甚远;三是,消费者在购买时被告知可以等价换购,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种种限制。

贝壳财经记者走访发现,黄金饰品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例如,主打古法金和足金镶嵌的老铺黄金,其全部产品都采用“一口价”模式。然而,记者在老凤祥、菜百等柜台看到,各家黄金珠宝品牌均已推出“平替”款古法黄金饰品,价格更为优惠。此外,类似工艺和款式的黄金饰品在不同品牌的定价模式也不同,某品牌的3D硬金手镯按克重计价,而另一品牌的同款产品则采用“一口价”模式,价格相差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部分品牌标注的3D、5D工艺与普通款式在外观上区别不大,但价格却高出许多,作为消费者难以通过肉眼判断工艺差异。

徐立表示,这几年金饰生意不好做,有些金店为了赚钱,不在工艺和设计上发力,而是将小克重首饰定为“一口价”,并诱导甚至欺骗消费者购买,阻碍了定价黄金饰品的良性发展之路,这为“一口价”黄金首饰蒙上阴影。

北京市易和律师事务所苗慧敏律师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口价”黄金饰品出售的是整件饰品,而非按照黄金重量销售。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并未规定该类黄金饰品必须标注克重,导购人员也没有法定义务主动告知“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具体克重。同时,“一口价”不是按克重销售,且也不属于必须标注“克重”的商品。不过,由于黄金饰品与其他材质饰品不同,市面上分为“一口价”和“按克”产品,且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时习惯将克重与销售价格挂钩,因此建议商家,在销售黄金饰品时明确标注“一口价”或按克销售的方式,避免误导和混淆。

苗慧敏提醒,如果店家在销售时误导消费者,承诺的克重与实际不符,或者存在虚假信息,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或补差价。无法协商解决的话,可以通过投诉或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

固定单价包干


图片仅供参考

在建筑工程领域,合同的选择对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各方权益保障至关重要。总价合同和单价合同作为两种常见的合同类型,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作为一名专注于建筑工程法律领域的律师,今天就带大家深入剖析这两者的区别。

合同定义与本质差异

总价合同

总价合同,简单来说,就是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一个固定的总金额,由承包方完成合同约定范围内的全部施工任务。除非出现合同约定的特殊情形,如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等,否则无论施工过程中发生什么,业主付给承包商的价款总额通常是不会改变的 。比如,甲公司要建造一栋办公楼,与乙建筑公司签订总价合同,约定总价1000万元完成整栋楼建设,只要工程范围、设计不变,即便施工中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乙公司也只能拿到1000万元。总价合同又分为固定总价合同和变动总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是在合同签订时就将总价完全固定,除业主增减工程量和设计变更外,一律不调整;变动总价合同则会根据一些事先约定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政策变化等,对总价进行相应调整 。

图片仅供参考

单价合同

单价合同是以单位价格为基础,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来计算合同价款。即合同中约定好各项工程内容的单价,而最终的结算价款等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乘以对应的单价。例如,在某道路铺设项目中,合同约定每平方米路面铺设单价为200元,工程结束后,实际铺设面积为5000平方米,那么最终结算价款就是200×5000 = 1000000元 。单价合同也可细分为固定单价合同和可调单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在合同执行期间,单价一般保持不变;可调单价合同则会依据合同约定的条件,如市场物价波动、政策调整等,对单价进行相应调整 。

风险承担的不同侧重

总价合同的风险分配

在总价合同里,尤其是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承担了较大风险。从价格角度看,投标时对材料、人工等价格估算失误,或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价格上涨,这些都得由承包商自己承担,业主不会给予补偿 。另一方面,工程量风险也主要由承包商承担,如果业主仅提供施工图纸和说明,承包商需自行计算工程量并报价,一旦出现漏算、错算,后果自负 。比如,某承包商承接一个房屋建设项目,签订固定总价合同,施工中发现因自己计算失误,原本预估的混凝土用量少算了100立方米,而此时混凝土价格又上涨,这多出来的成本只能由承包商自行承担 。

图片仅供参考

单价合同的风险分担

单价合同下,双方共同承担风险。承包商主要承担单价方面的风险,比如报价时单价过低导致利润减少;业主则承担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如果实际工程量比预计的多很多,支付的价款也会相应增加 。比如,某桥梁建设项目采用单价合同,合同约定钢筋每吨单价5000元,因设计变更,实际使用钢筋量比预估多了200吨,那么业主就需要多支付5000×200 = 1000000元 。

结算方式的显著区别

总价合同结算规则

若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且施工过程中没有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等情况,结算价款就是合同中约定的总价,即结算 = 预算(中标价) 。要是有变更,就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变更计价方式,对变更部分的价款进行计算,并加到原合同总价上 。例如,某商场装修项目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总价200万元,施工中业主要求增加一间办公室装修,经双方协商,变更部分价款为20万元,那么最终结算价款就是200 + 20 = 220万元 。变动总价合同结算时,除了考虑变更因素,还需依据合同约定的调整条件,如物价指数、政策调整等,对总价进行相应调整 。

单价合同结算方式

单价合同的结算方式较为简单直接,结算价款等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乘以合同约定的单价,即结算 = 审计工程量×中标单价 。比如,某土方工程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单价为每立方米30元,工程结束后经审计,实际完成土方量为10000立方米,那么结算价款就是30×10000 = 300000元 。

适用场景各有千秋

总价合同适用场景

1. 工程量小、工期短的项目:这类项目环境因素变化小,工程条件稳定,便于在合同签订时准确预估成本,采用总价合同能让双方明确责任和价款,减少纠纷 。例如,一个小型仓库建设项目,工期仅3个月,工程量清晰明确,适合签订总价合同 。

2. 工程设计详细、图纸完整的项目:此时工程任务和范围明确,承包商能准确计算工程量和成本,业主也能通过总价合同更好地控制投资 。比如,某标准化住宅小区建设,设计图纸完备,可采用总价合同 。

3. 工程结构和技术简单的项目:风险相对较小,总价合同能有效约束双方行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如普通的砖混结构民房建设 。

单价合同适用场景

1. 工程量不确定的项目:像土方工程、桩基工程等,施工过程中受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工程量可能出现较大变化,采用单价合同可灵活应对 。例如,在山区进行道路建设,因地形复杂,土方量难以准确预估,适合采用单价合同 。

2. 设计或建设条件不太落实的项目:在项目前期,设计或其他条件可能存在变数,单价合同可在后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程量和价款 。比如,某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厂房建设,因新技术应用,设计可能随时调整,采用单价合同更合适 。

总价合同和单价合同在定义、风险承担、结算方式和适用场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一定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合同类型,并在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如果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固定单价合同属于,固定单价和固定综合单价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