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约定的滞纳金是否有效?2025,合同约定的滞纳金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有效。其实民事合同中的滞纳金在法律上不应称之为滞纳金,由于民间法律意识淡薄,大家都叫它滞纳金,其实法律上而是称它为违约金。1、当事人在协议中约定了滞纳金可以视为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应当向对方支付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一定数额的金钱。2、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3、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因此,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是合法的,但是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过分高的话,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合同中没有约定滞纳金可以主张吗
法律分析: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情况下也是可以主张违约金的,违约行为要支付违约金并不是以书面合同的约定为生效条件的,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三、民事合同约定滞纳金有效吗
法律分析:民事合同当中,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滞纳金,通常就是法律规定的违约金。民事合同的双方可以约定违约金,但是约定的违约金一般不能超过因违约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第五百八十八条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四、滞纳金和违约金的区别
滞纳金和违约金的区别如下:1、违约金和滞纳金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滞纳金属于行政法律中的概念,是因行政管理相对人违反法律规定的缴费义务,比如缴税。违约金是因违反合同约定、向对方支付的具有赔偿性的金钱给付义务,而借款合同中即可以约定违约金;2、违约金和滞纳金的强制性不同,滞纳金具有法律强制性,而违约金不具备;发生一方违约后、守约方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时,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发生的损失,守约方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违约方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减少违约金。3、违约金和滞纳金发生的主体不一致,滞纳金发生在不平等的行政关系主体之间,比如民警跟公民,反之,违约金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五、迟纳金和滞纳金区别
迟纳金和滞纳金区别:1、滞纳金的含义是到期还款或交款而没有按期交纳或还款,有关单位或部门按照有关的规定收取一定带有处罚性的费用;2、迟纳金是晚交某项交款的费用。滞纳金与违约金的区别是什么滞纳金与违约金的区别:1、概念不同。滞纳金属于行政法律中的概念,违约金是因违反合同约定;2、强制性不同。滞纳金具有强制的法律性,违约金不具备;3、发生的主体不同。滞纳金发生在不平等的行政关系主体之间,反之,违约金发生在平等的行政主体之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告知当事人。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第四十六条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实施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超过三十日,经催告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执行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依照本法第三章规定办理。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经催告仍不履行的,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已经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行政机关,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拍卖抵缴罚款。
六、合同中约定的滞纳金怎么判决
法律分析:当事人在协议中约定了滞纳金可以视为违约金。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应当向对方支付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九条 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债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同约定滞纳金有效吗
●合同约定的滞纳金法院如何判决
●合同约定滞纳金最高限额规定
●合同约定滞纳金的法律规定
●合同约定滞纳金能否认定违约金
●合同中滞纳金的规定
●合同中滞纳金一般为多少哪天数
●关于合同滞纳金怎么写
●合同约定滞纳金一般多少有效
●合同约定滞纳金合法吗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合同约定的滞纳金法院如何判决,合同中滞纳金的规定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