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线二期线路图,13号线二期站点
大家好,由投稿人金茹可来为大家解答13号线二期线路图,13号线二期站点这个热门资讯。13号线二期线路图,13号线二期站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3号线二期开通日期
交控科技在其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北延)工程、(南延)工程B包信号系统设备采购项目的中标公告中披露,13号线二期(北延)工程项目暂定于2025年12月开通运营。
该项目合同履行期为合同签订日至项目缺陷通知期限结束,缺陷通知期限2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公司虽已中标,但尚未收到正式中标通知书且未签订正式合同,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此外,根据深圳公布的2025年度重点监督的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将开通13号线一期北段。目前,一期北段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石鼓站、留仙洞站等多个站点已实现35kV及0.4kV “电通”,为后续接触网 “带电” 和 “联合调试” 创造了条件。13号线一期南段已于2024年12月28日开通,待一期北段开通后,将串联深圳湾、高新园、西丽以及宝安的石岩片区。
二期北延段方面,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2025年将推动13号线二期(北延)建成通车。截至3月28日,13号线二期北延段11座地下车站已全部封顶,20个轨行区间已全部贯通。
13号线二期什么时候开始运营
近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完成多个建设节点目标。其中,西延伸工程芳乐路~季乐路上行线区间、封浜中间风井~金运路站上行线区间双双实现顺利始发,西延伸工程芳乐路站Ⅴ区主体结构完成封顶,西延伸工程诸光路站、运乐路—诸光路区间站本体土建施工全部完成,预计2026年底通车。
轨交13号线西延伸诸光路站坐落于虹桥主城副中心的核心地带,位于徐民东路与崧泽大道之间,沿诸光路呈南北走向。该站北端与17号线诸光路站实现通道换乘,南端与2号线徐泾东站形成T型节点换乘;是一座地下三层(局部五层)的岛式车站。
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展会期间,该站能够为2号线和17号线提供客流分流,有效减轻客流压力,进一步提高西虹桥地区的轨道交通服务品质。目前车站站本体土建施工全部完成,装饰安装及系统工程完成70%,预计2026年12月31日竣工(通车)。
效果图
平面图
国家会展中心站平面图
运乐路站—国家会展中心站区间平面图
13号线西延伸工程芳乐路~季乐路区间上行线盾构顺利始发
上海市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工程103标段涵盖芳乐路站~季乐路站区间、季乐路站、季乐路站~运乐路站区间(含区间逃生井)、运乐路站等关键节点。
本次始发的芳乐路站~季乐路站上行线隧道全长约466米,采用预埋承插式管片,途经周泾港桥(桩基侵入隧道断面,桥梁需拆除重建,Ⅱ级风险)、中国建筑一局集团、上海韩国学校、开市客、虹桥成信中心、上海永慈康复医院等建筑。
13号线西延伸封浜中间风井~金运路站盾构区间上行线顺利始发
封浜中间风井~金运路站盾构区间上行线盾构区间主要沿现状道路延伸,道路两侧地下管线密集,主要有移动、联通、信息等光缆,电力、路灯、超高压、超低压等电缆,给水、燃气、雨污水等管线给施工造成不少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
13号线西延伸工程芳乐路站Ⅴ区主体结构封顶
Ⅴ区位于芳乐路站北端,沿联友路南北向布置,主体结构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混凝土箱形结构,作为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Ⅴ区承担着纪翟路始发盾构接收井的核心功能,其结构封顶标志着纪翟路站与芳乐路站连通已具备条件,为后续盾构区间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工程起自国家会展中心站,终于金运路站,途经青浦区、闵行区和嘉定区,与已建轨道交通2号线、17号线换乘。其中,纪翟路站、芳乐路站、季乐路站、运乐路站4个站点位于闵行。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工程作为轨道交通市区网络的组成部分,通过与13号线先期工程的连接,为虹桥商务区与市中心、与浦东新区的联系开辟一条新的快捷路线,更好地提升虹桥地区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图文:上海地铁shmetro、青浦建设交通
原标题:《效果图来了,预计2026年底通车!轨交13号线西延伸工程最新进展→》
阅读原文
来源:今日闵行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13号线二期北延
在深圳的轨道交通版图中,13号线地铁二期北延工程备受瞩目,它不仅是光明区交通发展的关键一步,更是深莞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未来还将延伸至东莞松山湖。
深圳地铁13号线二期(北延)起于上屋站(不含),止于公明北站 ,线路全长约19.23km,设站11座,车辆段1座,全部采用地下敷设 。其线路串联光明城高铁站、光明凤凰城,直至光明公明街道的公明北站,与13号线一期衔接后,将有效支撑光明科学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目前,13号线二期(北延)工程已实现全线洞通,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将推动其建成通车。
而未来延伸至东莞松山湖的规划更是意义非凡。根据此前东莞披露的规划,深圳地铁13号线将与东莞5号线衔接,通往东莞松山湖片区。这一延伸将打造一条南山-石岩-光明-松山湖的科技创新产业带,衔接深圳高新区和东莞松山湖两大广深科创走廊中的核心片区 。届时,从光明乘坐地铁,可一路畅达松山湖,大大缩短了两地的时空距离,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无论是对于在深圳南山、光明工作,却在东莞松山湖居住的人群,还是往返于两地进行商务洽谈、学术交流的人士,都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
这条地铁线路,不仅是交通线,更是经济发展线、生活便利线,让我们共同期待它早日全线贯通,开启深莞协同发展的全新篇章。
13号线二期什么时候完工
列车全部到位,冲刺通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X\"形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地铁10号线(西塱-广州大道中段)和广州12号线东段(二沙岛-大学城南)、西段(浔峰岗-广州体育馆)已进入开通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日前,两线开通所需列车已全部到货。
放眼地铁线网,广州中心城区早有地铁在手,而10号线和12号线则被视为市区“加密线”,双线通车后将重构主城区轨道格局,破解老城加密难题。
对角线破局
“方格”困境
年内计划建成通车的地铁10号线、12号线,将以“X形”对角交叉线网布局,重构中心城区交通格局。这两条线路分别沿西南-东北、西北-东南方向纵贯城市核心区,与既有方格状轨道网络深度融合,强补中心城区地铁“方格”中间的空白地带。
10号线作为西南至东北走向的交通动脉,贯穿荔湾、越秀、天河等传统老城片区,其新建的彩虹桥、东湖等枢纽站将实现与8号线、6号线等多条线路换乘,大幅提升老城居民跨区出行效率。
地铁十号线工程(西塱-广州大道中)线路平面示意图。
与之交叉的12号线则以西北-东南走向串联白云火车站、二沙岛、大学城南等战略节点,填补白云区西南部、海珠区东部等轨道交通薄弱区域空白。值得注意的是,两线换乘交汇的东湖站将成为三线换乘(6/10/12号线)的超级枢纽,东湖站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为地下5层结构,车站超高中庭达20米,为广州在建和已运营地铁线网中的最高站厅。
地铁十二号线工程(浔峰岗-麓湖)线路平面示意图。
由于各个工区的施工进度不一,两线的一些车站与区间无法按期竣工,为此,10号线、12号线年内将分段、分期开通运营。
深入老城核心区的10号线,早前线路署前路站规划一度成焦点。沿线的五羊邨站、滨江东路站、东晓南站则是施工条件有限,困难不小。备受关注的还有,受车站周边条件和征地拆迁影响,中大南门站采取“飞站”措施,今年将无法同步开通,待完工后再投入使用。
而从东南至西北纵贯城市的12号线,全长37.6公里,共设25座车站。线路西起白云区浔峰岗站,东至番禺区大学城南站。受周边环境复杂、征拆及管线迁改难度大等影响,12号线西段(浔峰岗-广州体育馆)、东段(二沙岛-大学城南)将在年内建成开通,两段共长27.9公里,设18座车站。中段(景泰-东湖)及赤岗站目前仍在土建施工阶段,届时将无法同步开通。
老城建地铁困难不小
署前路站规划争议落定
3月26日,广州地铁官方首次将10号线车站数量从原来的14座调整为13座,正式宣告署前路站取消。历经多年争议的10号线署前路站规划终于尘埃落定。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老城区地铁建设在历史保护、工程技术与社会需求间的多重博弈。
市区不缺地铁、但地铁覆盖密度不高,一直是广州地铁的短板。10号线规划初衷,为加密线网与换乘压力疏解。作为广州轨道交通“十字+环+X”结构中的“X”形骨干线之一,10号线自规划起便承担着加密中心城区线网、缓解老城交通压力的使命。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10号线新建段全长19.17公里,设14座车站,旨在串联天河、越秀、荔湾、海珠四大中心城区,并通过署前路站与1、6号线东山口站实现地下换乘,分流东山口站的高峰客流压力。
2020年9月,署前路站规划引发广泛关注。因车站及换乘通道建设需征拆庙前直街北侧的越秀区图书馆、陈树人纪念馆等建筑,引发市民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强烈质疑。尽管官方强调征拆范围未涉及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域,但公众对“拆旧建新”的担忧持续发酵。2021年11月,广州地铁宣布换乘通道“暂缓实施”,保留争议建筑,但车站主体规划仍持续推进。
2022年11月,东湖至寺右新马路区间盾构机完成贯通,署前路站的建设窗口期随之关闭。若强行补建车站,需破拆已建成隧道并中断运营数年,经济与社会成本极高。加之老城区地质复杂、施工空间狭窄,最终迫使广州地铁放弃该站,以确保2024年首通段(西塱-广州大道中)按期开通。
署前路站的取消虽不影响10号线整体通达性,但削弱了线网换乘效率,东山口站的高峰客流压力仍需通过其他方式缓解。
双线通车后
中心城区轨道800米覆盖率将提升至80%
1997年1号线贯通芳村与天河,拉开\"地铁时代\"序幕;2002年2号线南北纵贯,与1号线构成\"黄金十字\";2010年亚运前夕,3号线以日均275万人次的承载力,托起城市新中轴。如今,11号环线闭环成网,10号、12号线双对角线破局……广州的轨道交通网络历经27年迭代,从单线突破到骨架成型,再到如今的\"毛细血管\"加密,作为“内通”的主力,地铁为市民出行提速,打通城市“大动脉”。
尤其是近年来在建的多条线路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地铁覆盖不足的问题。10号线、11号环线、12号线以及在建的13号线(13号线二期首通段将接上地铁环线),它们均可以重点解决中心城区线网密度。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即将通车的10号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它能解救3号线。
10号线分为两部分——新建的广州大道中至西塱段,连接天河、越秀、海珠、荔湾这中心四区的核心区;已有的天河客运站至石牌桥段,即目前正在运营的3号线支线,体育西路到天河客运站这一段,未来将从3号线中进行拆解,交给10号线。
3号线至今仍保持着全国单日客流量最高纪录为275.8万人次 。10号线通过拆解3号线天河段支线,预计可较大程度分流体育西站客流,使这条\"全国最忙地铁\"单日载客量下降,缓解客流压力。
目前广州中心城区轨道密度已达1.1公里/平方公里,待今年年10号、12号线等线路投用后,800米覆盖率将提升至80%,比肩伦敦(88%)、东京(85%)水平。
2025年,广州地铁将力争开通10条(段)共173公里的“地铁+城际”线路,进一步织密地铁和城际网络,推动“四网融合”取得新进展。这些线路包括6条(段)地铁和4条(段)城际,通过“内通外联”,加密中心城区线网,促进大湾区交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协同发展。
在产业端,日前举办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透露,广州将做优做强轨道交通设计运营和增值服务,做活做实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建设施工,力争2027年实现产业规模3500亿元,增加值突破700亿元,纳税突破100亿元。
采写:南都记者钟丽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13号线二期线路图,13号线二期站点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