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电话12369和123690有什么区别,环保电话12369管用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杨辰

环保电话12369和123690有什么区别,环保电话12369管用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杨辰来为大家解答环保电话12369和123690有什么区别,环保电话12369管用吗这个热门资讯。环保电话12369和123690有什么区别,环保电话12369管用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环保电话投诉热线

南都讯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近期多个省市发布公告称,环保投诉热线“12369”将正式停用,目前生态环境部门还有哪些渠道接收群众生态环境举报?

“好东西不需要你刻意去记,自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说,虽然“12369”已经成为历史,这个热线现在已经全面停用,但是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的传承还仍在延续,目前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成为群众和生态环境部门沟通的新的“连心桥”。

据介绍,2001年开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热线运行24年来充分发挥“抽查—督办—预警”的组合监管机制,在“办快、办实、办好”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了有报必接、有案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根据不完全统计,“12369”热线开通以来累计登记受理投诉举报670余万件,应该说是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题。例如餐饮油烟、恶臭异味、噪声等这些困扰群众的环境问题。督办预警3000多件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集中重复举报案件,及时化解了一批社会环境风险隐患。

李天威表示,同时我们全力做好高考中考、“两会”、重要节假日、重大赛事期间的环境保障,对举报件盯办、快办,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今年高考期间,我们一共接到176件影响高考的紧急举报,特别是噪声、恶臭这些举报,我们都是实时督办,属地生态环境部门也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妥善解决问题。

此外,生态环境部多年来深挖“12369”热线数据“金矿”,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执法监管专项行动,大气监督帮扶等重点工作,累计提供了55万多条精准问题线索,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他表示,虽然“12369”已经成为历史,这个热线现在已经全面停用,但是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的传承还仍在延续,目前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成为群众和生态环境部门沟通的新的“连心桥”。

据李天威介绍,公众可以到生态环境部的官网上可以看到我们生态环境网络投诉举报栏目,还有生态环境微信投诉举报的链接,微信投诉举报还有一个二维码。2023年微信网络的举报案件已经达到了25万件,今年上半年同比上升了8%,成为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的重要渠道。

他提到了微信网络举报的三个优势:第一,更便捷。群众可以随时随地的举报,也不用受信函邮寄、工作时间的限制。第二,更精准。群众在举报的时候可以将定位、照片、问题线索直接上传到平台,内容更具体、信息也更具体。第三,更高效。举报平台全国通用,对举报投诉的受理“一网登记、一网转办、一网处理、一网回复”,都是通过这一个平台来进行,极大的提高了效率,交办的效率,办结的效率。

环保电话是多少?

新噪声法为你撑腰 维权不再束手无策

遇到噪声扰民可拨打环保举报热线12369,24小时有人接听

6月10日,本报报道了七里河一小区5楼有一家麻将馆,每天夜晚的搓麻声严重影响周围住户正常生活一事。住户们多次向物业公司反映,但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6月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简称“新噪声法”)正式施行,法律对于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在此,本报特邀请西固法院四级高级法官韩继欣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读。

明确噪声污染内涵 扩大防治范围

新噪声法明确了噪声污染内涵,增加了防治对象,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同时,将“环境”二字去掉,强调法律规范的对象是人为噪声,如城市轨道交通、机动车“炸街”、高音广播喇叭、工业噪声等。因为噪声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将“环境”二字去除,主要是为了规避产生噪声原因的不可抗力性,例如雷声、雨声、风声,一切人为难以产生甚至难以解决的环境噪声不被作为规范对象。此外,新噪声法将噪声污染防治范围由城市拓宽到农村地区。

与废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相比,新噪声法重新界定了噪声污染内涵,针对有些产生噪声的领域没有噪声排放标准的情况,在“超标+扰民”的基础上,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界定为噪声污染。

工地夜间扰民 可查封设备工具

针对工地夜间施工扰民,屡屡投诉却难以解决的问题,新噪声法作出了罚款之外更严格的处罚规定:排放噪声造成严重污染,被责令改正但拒不改正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排放噪声的场所、设施、设备、工具和物品。

室内装修噪声也是邻里之间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噪声法规定,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商铺、办公楼等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按照规定限定作业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新噪声法聚焦噪声扰民难点,针对市民群众关切的娱乐场所噪声扰民、机动车“炸街”、广场舞等问题均提供了解决措施。其中,明确禁止酒吧等商业场所噪声扰民,同时要求文化娱乐、体育、餐饮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法律规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

公共场所管理者可规定娱乐健身区域、时段、音量

关于广场舞等娱乐健身噪声,法律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明确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合理规定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区域、时段、音量,可以采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等措施加强管理。

加大了惩处力度

一是增加无排污许可证排放工业噪声行为的处罚;二是规定对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等违法行为,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暂停施工;三是加大对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等社会生活噪声违法行为的处罚,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四是规定对一些社会生活噪声违法行为,先进行说服教育,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予以处罚。

如何投诉维权?

有了新噪声法助力,维权不再束手无策。12369是环保举报热线,当你遭受噪声污染危害时,可以拨打电话进行投诉,24小时都有人接听。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许沛洁

环保电话24小时人工服务热线

微信、网络正替代电话,成为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的重要渠道。南方周末记者林方舟/图

“好东西不需要你刻意去记,自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24年6月24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在回答南方周末记者提问时表示。

李天威指的是环保投诉热线“12369”。自2001年开通以来,它见证了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近日,多个省市发布公告称,“12369”热线将正式停用,未来“12369”热线将归并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随着时代变化,微信、网络正替代电话,成为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的重要渠道。李天威称,2023年微信、网络的举报案件已达到25万件,2024年上半年案件数量同比上升8%。

累计登记受理投诉举报670余万件

李天威介绍,据不完全统计,“12369”热线开通以来,累计登记受理投诉举报670余万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餐饮油烟、恶臭异味、噪声等;督办预警三千多件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集中重复举报案件,及时化解了一批社会环境风险隐患。

在高考、中考、全国“两会”、重要节假日、重大赛事期间,“12369”热线对举报件盯办、快办,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例如,在“12369”热线仍在运行的地区,2024年高考期间,共接到176件影响高考的紧急举报,特别是噪声、恶臭问题,生态环境部实时督办,属地生态环境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妥善解决问题。

“12369”热线积累的数据还是环境违法问题的“金矿”。李天威称,“12369”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监管专项行动、大气监督帮扶等重点工作,累计提供了55万多条精准问题线索,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12369’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的传承仍在延续。”李天威表示,目前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平台,成为群众和生态环境部门沟通的新的“连心桥”。

比起传统的电话举报,微信、网络举报更便捷、精准、高效。李天威介绍,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举报,不用受信函邮寄、工作时间的限制,举报人可以将定位、照片、问题线索直接上传到平台,信息更具体。举报平台全国通用,对举报投诉的受理“一网登记、一网转办、一网处理、一网回复”,提高了交办和办结的效率。

3/4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涉及水污染

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是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之一。

李天威表示,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从数量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3年以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由每年700余起下降到每年300起左右,最近两三年在每年200起左右,其中重大事件每年两起左右,较大事件每年十起左右。

虽然总体数量下降,但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所有的省份都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其中中东部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相对较多,因为这些地区化工企业的产业布局较为集中。

突发环境事件时空分布不确定性非常强,诱因复杂。生产安全和交通运输事故是突发环境事件主要的诱因,化工企业泄漏、火灾爆炸、尾矿库泄漏、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等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比例占80%以上。违法排污等占比不到10%。自然灾害、历史遗留问题等等也能造成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且通常跟其他因素耦合叠加,给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防范带来了极大挑战。例如2021年,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干旱和暴雨的极端天气,在甘陕川诱发了多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在郑州诱发了多起突发环境事件,如电池自燃、电解铝厂爆炸、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泄漏等等。

在污染类型方面,3/4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水污染。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往往污染范围广,扩展速度快,污染物一旦进入河道,经常面临地势险峻、水文条件复杂这些因素的影响,处置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容易影响沿线水源地水质,环境和社会影响较大。还有约一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大气污染。部分环境事件造成了水、大气、土壤多介质的污染。

污染物种类复杂多样,既包括重金属、苯系物、石油类等较为常见的物质,近年来也出现了像二氯甲烷等一些新污染物,以及甲苯二异氰酸酯等非常少见的化学品,应急监测和处置都面临新的考验。

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与我国国情有关。李天威表示,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危化品交通运输结构不够合理等,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全国有7000多座尾矿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了16.5万公里,每天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物品近300万吨,全国现有化学物质4.5万余种,每年还要新增上千种,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加工、使用消费、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全流程都有可能进入环境。这些结构性、布局性的风险长期存在,并处于高位运行,对环境安全造成巨大的压力。

李天威打比方,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就像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把守球门。为守好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生态环境部门强化隐患排查,尽可能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环境应急准备,实践证明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方案行之有效,正在推进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准备措施;强化协调联动,与水利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建立信息通报、责任共享、会商预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责编 汪韬

环保电话查询

近期多个省市发布公告称,环保投诉热线“12369”将正式停用。6月24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成为群众和生态环境部门沟通的新的“连心桥”。2023年微信网络的举报案件已经达到了25万件,成为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的重要渠道。

李天威介绍,根据不完全统计,“12369”热线开通以来,累计登记受理投诉举报670余万件,督办预警3000多件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集中重复举报案件,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监管专项行动、大气监督帮扶等重点工作,累计提供了55万多条精准问题线索,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虽然‘12369’已经成为历史,这个热线现在已经全面停用,但是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的传承还仍在延续,目前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成为群众和生态环境部门沟通的新的‘连心桥’。”李天威说。

他介绍,大家到生态环境部的官网上可以看到生态环境网络投诉举报栏目,还有生态环境微信投诉举报的链接,微信投诉举报还有一个二维码。2023年微信网络的举报案件已经达到了25万件,今年上半年同比上升了8%,成为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的重要渠道。

“微信网络举报有三个优势。”李天威介绍,第一,更便捷。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举报,也不用受信函邮寄、工作时间的限制。第二,更精准。群众在举报的时候可以将定位、照片、问题线索直接上传到平台,内容更具体、信息也更具体。第三,更高效。举报平台全国通用,对举报投诉的受理“一网登记、一网转办、一网处理、一网回复”,极大地提高了交办、办结的效率。

李天威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平台作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急、所盼、所想,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文、图|记者 王莉

编辑:郑宗敏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环保电话12369和123690有什么区别,环保电话12369管用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