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学和辍学怎么读,辍学怎么读?
大家好,由投稿人傅乐子来为大家解答缀学和辍学怎么读,辍学怎么读?这个热门资讯。缀学和辍学怎么读,辍学怎么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辍学怎么读拼音
八下期中字音字形词语知识清单
一、主要考点
1.字音字形
①辨识同音字②辨识多音字③辨识误读字④辨识形声字⑤辨识形近字⑥辨识易错字等。
2.词语
①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②辨析近义词语(成语);③词语(成语)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的恰当运用;④了解、掌握成语典故、熟语;⑤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3.常见题型
(1)字音字形
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②多音字的辨认③汉字音、形、义结合起来考查④给文言词语或句子中指定的字注音⑤改正错别字⑥规范书写。
(2)词语
①客观选择题②语段综合填空③语段综合选择
3.命题趋势
字音题考查的数量减少,每个选项中的词语一般是3-4个,总体难度减小;多数地区字音字形题设置语境,要求学生使用语境(同时考字音和字形);会融入基础知识模块的其它考点共同考查。
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择词语、成语的能力以及运用词语、成语写话的能力。考查所选用的语料涉及最新热点话题、新闻时事、富含哲理的片段、优美的散文等。
根据对近几年试题的分析,试卷中考查运用词语(成语)的题型大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较少部分以主观题的考查形式。实际上,在众多试卷中,许多考查点并不是孤立的,有时候会综合考查多个考点,需要我们答题时注意。
二、考点梳理
重点字音字形
1.社戏
【重点字音识记】
惮(dàn) 踱(duó) 棹(zhào)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凫水(fú) 旺相(xiàng)
怠慢dài) 橹(lǔ) 潺潺(chán) 柏树(jiù) 篙(gāo) 撮(cuō) 弥散(mi) 蕴藻(yùn)
家眷(juàn) 蹿(cuān) 撺掇(cuān duo)
【多音字辨析】 归省(xǐng) 节省(shěng)
【形近字辨析】掇(duō)撺掇 辍(chuò)辍学 缀(zhuì)点缀 篙(gāo)竹篙 蒿(hāo)蒿菜
2.回延安
【重点字音识记】
糜子(méi) 脑畔上(pàn) 眼眶(kuàng) 白羊肚(dǔ) 油馍(mó) 盏(zhǎn)
【多音字辨析】
肚
造字本义指人或动物的腹部。读dù。引申义指物体圆而凸起或中间鼓出的部分,如腿肚子。比喻义指内心,如牵肠挂肚、心知肚明。
注意当其特指作为食品的猪、牛、羊等的胃时,读dǔ。
【形近字辨析】
喘(chuǎn)喘息 揣(chuǎi)揣测 搂(lǒu)搂抱 楼(lóu)楼房 眶(kuàng)眼眶 框(kuàng)门框
3.安塞腰鼓
【重点字音识记】
瞳仁(tóng) 恬静(tián) 亢奋(kàng) 晦暗(huì) 羁绊(jī bàn) 闭塞(sè) 震撼(hàn)
磅礴(páng bó) 颤栗(lì) 飞溅(jiàn) 冗杂(rǒng) 烧灼(zhuó) 戛然而止(jiá) 严峻(jùn)
旋风(xuàn) 粗犷(guǎng) 骤雨(zhòu) 蓦然(mò)
【形近字辨析】
高粱 栋梁 震撼 遗憾 燥热 暴躁 颤栗 米粟 瞳仁 曈曈日
4.灯笼
【重点字音识记】
焚身(fén ) 尾梢(shāo ) 神龛(kān) 皎洁(jiǎo ) 争讼(sòng ) 斡旋(wò)
思慕(mù ) 怜悯(mǐn) 熙熙然(xī) 怅惘(chàng wǎng ) 褪色(tuì ) 幽悄(qiǎo)
燎原(liáo ) 点缀(zhuì) 锵然(qiāng ) 官衔(xián)慰藉(jiè ) 陡然(dǒu) 领域(yù)
【多音字辨析】
慰藉(jiè ) 狼藉(jí)
【形近字辨析】
熙(xī)熙熙然 煦(xù)和煦 颐(yí)颐和园 怅(chàng)怅惘 账(zhàng)账本 翰(hàn)翰林
斡(wò)斡旋
5《大自然的语言》
萌发(méng fā) 次第(cì dì) 翩然(piān rán) 孕育(yùn yù)
农谚(nóng yàn ) 海棠(hǎi táng) 悬殊(xuán shū)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
周而复始(zhōu ér fù shǐ) 鸟语花香(niǎo yǔ huā xiāng)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臀(tún) 骨骼(gǔ gé) 漂移(piāo yí) 流逝(liú shì) 褶皱(zhě zhòu)
携带(xié dài) 两栖(liǎng qī) 彗星(huì xīng) 潮汐(cháo xī) 劫难(jié nàn)
致密(zhì mì) 陨石(yǔn shí) 追溯(zhuī sù) 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7《大雁归来》
雾霭(wù ǎi) 缄默(jiān mò) 迁徙(qiān xǐ) 赌注(dǔ zhù) 沼泽(zhǎo zé )
瞄准(miáo zhǔn) 狩猎(shòu liè) 盘旋(pán xuán) 喧嚷(xuān rǎng)弥漫(mí màn)
邀请(yāo qǐng) 凋零(diāo líng) 枯燥(kū zào) 稀疏(xī shū)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 偷偷摸摸(tōu tōu mō mō)
8《时间的脚印》
掸(dǎn) 踪迹(zōng jì) 装置(zhuāng zhì) 烘烤(hōng kǎo) 腐蚀(fǔ shí)
沙砾(shā lì) 山麓(shān lù) 沟壑(gōu hè) 龟裂(jūn liè) 帷幕(wéi mù)
海枯石烂(hǎi kū shí làn)
重点词语梳理
第一课 《社戏》
怠慢:冷淡。
礼数:礼节。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家眷:指妻子儿女等(有时专指妻子)。
好歹:1. 好坏。(本文义)2. 指危险 (多指生命危险)。3. 不问条件好坏,将就地(做某事)。4. 不管怎样,无论如何。
归省:指出嫁地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蕴藻:水草。
叉港:和大河相通的小河道。
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 “缥缈”。
旺相:茂盛。
渴睡:瞌睡。
第二课《 回延安 》
糜子 :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油馍:饼状食物。
脑畔:方言。指窑洞外部顶上。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因毛巾很像翻过来的毛肚,所以有的地方把它叫作 “白羊肚手巾”。
第三课《安塞腰鼓》
瞳仁:瞳孔。也作瞳人。
恬静:安静;宁静。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文中指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冗杂:繁杂。
震撼:震动;摇撼。
磅礴 :1. (气势) 盛大。(本文义)2. (气势) 充满。
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 :突然停止。多指声音。
茂腾腾:陕北方言,形容有活力的样子。
蓦然:突然,猛然。
第四课《灯笼》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领域:1. 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2. 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本文义)
斡旋:调停,调解。
静穆:安静庄严。
思慕:思念 (自己敬仰的人)。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锵然:1 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本文义)2. 形容书声琅琅。
燎原:(大火)延烧原野。
马前卒:旧时指在马前奔走役使的人。现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幽悄:幽深寂静。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音》
萌发:1. 种子或孢子发芽。(本文义)2. 比喻事物发生。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温床。
悬殊:形容相差很远。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连翘 :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入药。
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骨骼:人和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
漂移: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褶皱:1.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本文义)2. 皱纹。
两栖:1. 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本文义)2. 比喻工作或活动在两种领域。
彗星: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状的长尾巴,体积很大,密度很小。
潮汐:1. 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本文义)2. 特指海潮。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第七课《大雁归来》
雾霾:雾和霾的混合物,雾霾会造成空气混浊、湿度较大、能见度低。
缄默:闭口不说话。
迁徙:迁移。
沼泽:水草茂密的的泥泞地带。
狩猎:打猎。
盘旋:1. 环绕着飞或走。(本文义)2. 徘徊;逗留。
喧嚷:(好些人) 大声地叫或说。
凋零:1. (草木)凋谢零落。(本文义)2. 衰落。
枯燥:单调,没有趣味。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
第八课《时间的脚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装置:1. 安装。2. 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本文义)
腐蚀:1.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本文义)2. 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山麓:山脚。
沟壑:山沟。
龟裂:1. 同 “皲裂”(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开裂)。2. 裂开许多缝子;呈现出许多裂纹。(本文义)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3.字音字形期末复习方法
一、梳理课本
1.字词表整理
把课本后的生字词表仔细看一遍,将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标记出来。
按照课文顺序,把字词整理到笔记本上,注明读音、字形和释义。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重点和易错点,如红色标注易错读音,绿色标注易错字形。
2.课文回顾
重新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同时,注意文中一些具有特殊读音或字形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二、分类归纳
1.读音分类
多音字:将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集中整理,如 “行”(xíng、háng)、“省”(shěng、xǐng)等。列出它们的不同读音和对应的组词,通过对比记忆来加深印象。比如 “行”,读 “xíng” 时可以组成 “行走”“行为”,读 “háng” 时可以组成 “银行”“行列”。
易误读字:把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容易混淆的字分类。例如平舌音 “z、c、s” 和翘舌音 “zh、ch、th” 的区分,像 “姿(zī)” 是平舌音,“知(zhī)” 是翘舌音;前鼻音 “an、en、in” 和后鼻音 “ang、eng、ing” 的区分,如 “蓝(lán)” 是前鼻音,“狼(láng)” 是后鼻音。
2.字形分类
同音字:找出课本中的同音字,如 “力” 和 “立”,“力” 可以组成 “力量”,“立” 可以组成 “站立”。通过组词来明确它们的不同用法,避免在书写时混淆。
形似字:对形似字进行对比,如 “辩”“辨”“辫”。“辩” 侧重于用言语辩论,如 “辩论”;“辨” 侧重于分辨、区分,如 “辨别”;“辫” 主要用于指辫子,如 “发辫”。
三、强化练习
1.专项练习
购买或收集字音字形的专项练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些练习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多种形式。例如选择题: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中会列出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词组合。
在练习过程中,认真分析错题,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是因为读音规则没掌握,还是字形记忆有误等,然后进行重点复习。
2.模拟试卷练习
做期末模拟试卷,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来完成。通过模拟考试,适应考试的节奏,并且在试卷中进一步巩固字音字形知识。
做完试卷后,仔细核对答案,对做错的字音字形题目,不仅要改正错误,还要将相关的知识点再次复习,如遇到一个错别字,要把与之相关的形似字都复习一遍。
四、多种记忆方法
1.口诀记忆法
对于一些难记的字音字形,可以编口诀来帮助记忆。例如 “戌(xū)、戍(shù)、戊(wù)、戎(róng)”,可以用口诀 “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读作戎(róng)” 来记忆它们的字形和读音。
2.趣味记忆法
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趣味记忆。比如 “休” 字,是 “人” 和 “木” 组成,可以理解为人靠在树上休息,这样有趣的解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字形和字义。
辍学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读书或者写作的时候,突然对一个很常见的词产生了困惑。明明是经常看到的字,却忽然不确定它的读音是否正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笔耕不辍"这个成语中的"辍"字。
我们一起来拆解这个字,感受一下古人造字的智慧。
"辍"字的左边部分是"车",这个部首在汉字中常常和行走、运输有关。右部分是"叕",这个字最常见的意思是联缀,就是把东西连在一起
说到"辍"字的含义,可就有意思了。它的本义是"停止",特指中途停止。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当我做作业做到一半想放弃时,奶奶就会说:"学习贵在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啊!"现在想来,这不就是在告诫我不要"辍学"吗?
"辍"字的引申义也很丰富。比如;"辍笔",指作者笔停笔不写,“辍业”指停止工作或业务。这些用法都体现了"中断"的意思。
在古代典籍中,"辍"的用法更是多姿多彩。《庄子·秋水》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在匡邑被围困,却依然和弟子们吟诗弹琴,"弦歌不辍"。这里的"不辍"就是"不停止"的意思,体现了孔子面对危险时的从容态度。
说到"辍",就不得不提到比较容易容易混淆的字"缀"。
它最早的意思是缝补、缝合,就像咱们衣服破了,妈妈给缝上那样。后来,这个字的意思就扩展了,可以指连结、装饰、点缀,或者用来指著作,就是把文字组织起来写成文章。
成语中的"辍":妙语连珠说到"辍"字,就不得不提到几个包含它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辍"的含义,还能丰富我们的表达。
"笔耕不辍":这个成语形容作家或学者勤奋写作,不曾间断。多用来赞美那些孜孜不倦的文化工作者。
辍毫栖牍(dú):意思是停笔藏牍,就是说不写了,把笔放下,把写的东西收起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心情不好或者受到打击,就不想再继续写作了。
孜孜不辍:形容人做事非常认真,坚持不懈,从不间断。就像我们平时说的,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就能不断前进,最终达到目标。
这些成语中的"辍"字,都体现了"停止"的意思。但有趣的是,它们大多是用来形容"不停止"的状态,反衬出坚持不懈的可贵。
读音大揭秘:你读对了吗?说了这么多,现在终于到了揭晓"辍"字正确读音的时候了。想必大家已经按捺不住好奇心了吧?
其实,"辍"字的正确读音是"chuò",而不是很多人误读的"zhuì"。
怎么样,是不是和你平常的读法不太一样?别担心,很多人都曾经读错过这个字。为了帮助大家记住这个读音,我想了个小方法:把"辍"想象成一个小车车,它在路上"戳戳"(chuò chuò)地开着,忽然停了下来。这样一来,"辍(chuò)"的读音和意思就都记住啦!
那么问题来了,你平常有没有读错这个字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说不定还能找到不少同病相怜的朋友呢!
文字游戏:猜猜我是谁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玩个有趣的字谜游戏吧!这个谜语和我们今天讨论的字没有关系,但绝对能让你的大脑转上几圈: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红萼迎门笑,绿酒入盏圆。
外甥来拜舅,侄儿趋拜年。
千乡万井里,贺岁声喧喧。
这个谜底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字,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答案,也可以说说你知道的其他有趣字谜哦!
汉字的世界,就像一座永远探索不完的宝库。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结晶。"辍"字的故事,不过是这浩瀚海洋中的一朵浪花。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字词,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它们是我们思想的载体,情感的桥梁,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
所以,下次当你遇到一个不确定的字时,不妨停下来,仔细品味它的形、音、义。你会发现,每一次的探究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态,继续我们的语言探索之旅。就像"笔耕不辍"所形容的那样,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热爱,我们的人生也会如同流水一般,永不停歇,不断向前。
辍学怎么读英语
(2018年9月)
也许有人会觉得,对于现在学历大都在大专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来说,不读(说)错汉字应该不成问题。然而,据作者多年观察了解的情况来看,却恰恰相反。不但有问题,而且问题还相当普遍。不仅学历相对较低的人、一般工作人员常常会出现读(说)错汉字的情况,就是有些学历较高、职位也不低的人也经常会出现读(说)错汉字的情况。就连电影、电视演员,电台、电视台主持人和播音员,甚至有些知名学者、教授等因也偶有读(说)错汉字的情况出现。因此,说一说怎样才能不读(说)错汉字的问题大有必要。为使大家对读(说)错汉字问题的严重性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作者在这里编了一段话,把我们平时可能会读(说)错的汉字用在这里(括号内的读音是错读的音):
碰到了舒心事儿的小张,这几天像换了个人儿似(sì)的,把一切烦恼暂(zhàn)时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见了人就说“南无(nánwú)阿(ā)弥陀佛”,儿子辍(zhuì)学的事儿也不再念叨了,出门偶尔听到牲畜(xù)的嘶叫声也不觉得刺耳了,别人故意扯一扯他的衣袂(quē)他也不会生气。有时,他兴趣儿来了,还会不停地背诵起古诗词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jiàn)牛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j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wèi)连理枝。”“怒发冲冠(guàn),凭栏处,潇潇雨歇。”“羽扇纶(lú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mù)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小张在这里读(说)错了许多汉字,真让人瞠(táng)目结舌。这里有15个字特别容易读(说)错。“似的”中的“似”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只能读作“shì”而不能读作“sì”。为什么要这样读,后面要详细提及;“暂时”的“暂”是个单音字,只能读作“zàn”,而决不能读作“zhàn”或其他读音;“南无”这两个字应该读作“nāmó”而不能读作“nánwú”,“阿弥陀佛”中的“阿”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只能读作“ē”,“无”也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只能读作“mó”而不能读作“wú”,“南”和“无”这两个多音字后面也会提及;“辍学”中的“辍”是个单音字,是“中止、停止”的意思,只能读作“chuò”而不能读作其他读音;“牲畜”中的“畜”也是个多音字,这里只能读作“chù”而不能读作“xù”。简单地说,“畜”这个字作名词读作“chù”,作动词动作“xù”,如“畜牧”的“畜”;“袂”是个单音字,只能读作“mèi”指衣袖,决不能因为和“缺”字字形相近而读作“quē”,或者也因为和“抉”字字形相近而读作“jué”;“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同“现”,是“显现”的意思,这里只能读作“xiàn”,而决不能读作“jiàn”;“返景入深林”中的“景”同“影”,这里只能读作“yǐng”而不能读作“jǐng”;“在地愿为连理枝”中的“为”也是个多音字,在这里作动词,只能读作“wéi”而决不能读作“wèi”。简单地说,“为”作动词或者连词读作“wéi”,“为”作动词的例子就不再举了,现在举一个作连词的例子,《战国策·秦策四》中“秦为知之,必不救也。”“为”作介词或作动词,表示“帮助、护卫”的时候也应当读作“wèi”,如“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怒发冲冠”中的“冠”是个多音字,这里只能读作“guān”,指帽子。而“冠军”和“勇冠三军”中的“冠”,就应读作“guàn”,指戴帽子的时候也应当读作“guàn”,如“冠儒冠”中的第一个“冠”就应当读作“guàn”,另外,“冠”字作姓氏时,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姓氏;“羽扇纶巾”中的“纶”也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只能读作“guān”,“纶巾”是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涤纶”中的“纶”读作“lún”;“蓦然回首”中的“蓦”是个单音字,只能读作“mò”,“蓦然”就是“突然”的意思。不能因为它与“暮”字字形相近就读作“mù”;“瞠目结舌”中的“瞠”也是个单音字,只能读作“chēng”,可不能因为它与“膛”字字形相近就把它读作“táng”。通过对上述15个容易读(说)错汉字的详细了解,大家对读(说)错汉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应该有了初步的感知吧?
只有找到读(说)错汉字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使错读(说)汉字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才会做到不读(说)错汉字。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主要特点,一字一音可以多义,一字多音更会多义,这一点大家必须牢牢记住。某个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或许会读不同的音,表达不同于另外一种或几种读音的意义。下面就举出一些最容易错读(说)的多音汉字,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1.给“给”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读音,一读作“gěi”,一读作“jǐ”。
①gěi
“给”读作“gěi”时,有这样的意义:一是作动词,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或某种遭遇。如:给他的东西他收到了;他们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二是作介词,叫、让。如:农场划出一块儿地来给他们做试验田。三是作介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交与、付出。如:他把青春贡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四是作介词,为。如:他给大家当翻译。五是作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跟“向”相同。如:小朋友给老师行礼。六是作介词,表示某种遭遇。如:羊给狼吃了。七是作介词,引进动作的受害者。如:没几天他把书给翻了个乱七八糟。八是作介词用于祈使句,加强祈使语气。如:你给离得远远的。九是作助词,直接用在表示被动、处置等意思的句子的谓语动词前面,以加强语气。如:他把花瓶给打了。“给”表示上述意义的时候都读作“gěi”,一般大家都不会读错。
②jǐ
“给”读作“jǐ”时,有两个意义:一是供给、供应。二是富裕充足。“给”字表示这两个意义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读错。把本应该读作“jǐ”的“给”而错读为“gěi”。请注意:“供给、给与、给水、给养、给与、自给自足、家给户足”等中的“给”都读作“jǐ”。
2.似“似”有两个读音,一个动作“shì”,一个读作“sì”。
①shì
“似”读作“shì”,仅限于“似的”一词。“似的”是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如:那东西像雪似的一样白;他乐得什么似的;他仿佛睡着了似的。“似的”中的“似”,人们常常会错读(说)为“sì”。这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请记住:“似的”中的“似”只能读作“shì”,而决不能读作“sì”。
②sì
“似”读作“sì”,有三个意义:一是作动词,像,如同。如:骄阳似火。二是作副词,似乎。如:这件事情似应从速办理。三是作介词,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如:生活一年强似一年。“似”表示上述意义时,都读作“sì”。“似”读作“sì”的时候,错读(说)的情况是很少的。
3.着“着”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一共有四个读音:zhāo;zháo;·zhe;zhuó。这个多音字,平时是很容易读(说)错的。下面把“着”字四个不同读音所表示的不同意义逐一加以说明,以帮助大家把这个字读(说)准确。
①zhāo“着”字读作“zhāo”的时候,有四个义项:一是作名词,下棋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二是作名词,招,比喻计策或手段。如:他这一着很管用。三是方言,作动词,放。如:你往锅里着点儿盐。四是方言,作动词,用于答应,表示同意。如:着,咱们就这么办!这四项意义中的“着”都读作“zhāo”,而不能读作“zháo;·zhe;zhuó”。
②zháo“着”字读作“zháo”时,有五项意义:一是作动词,接触,挨上。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二是作动词,感受,受到。如:他着凉了。三是作动词,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如:炉子着得很旺。四是作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已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如:他早睡着了。五是作动词,口语,入睡。如:他一躺下就着了。表示上述五项意义的“着”都读作“zháo”,而不能读作“zhāo;·zhe;zhuó”。
请大家注意:“着慌、着火、着急、着凉、着迷、着魔、着三不着四、打着了、猜着了”等中的“着”都读作“zháo”,而不能读作“zhāo;·zhe;zhuó”。
③·zhe“着”读作“·zhe”时,是助词,有四个义项:一是表示动作的持续。如:他们举着红旗走在大街上。二是表示状态的持续。如:他家的大门敞开着。三是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仔细听着。四是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其变成介词。如:“顺着、朝着、照着、为着”等。表示上述义项的“着”都读作“·zhe”,而不能读作“zhāo;zháo;zhuó”。
④zhuó“着”字读作“zhuó”时,有五个义项:一是作动词,穿(衣)。如:他衣着整齐。二是作动词,接触。如:飞机着地了。三是作动词,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如:这样做一点儿也不着痕迹。四是作动词,派遣。如:你明天着人来领任务。五是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如:着即执行,不得有误。表示上述意义的时候,一定要动作“zhuó”,而不要读作“zhāo;zháo;·zhe”。
请大家注意:“着笔、着力、着陆、着落、着墨、着色、着实、着想、着意、着重、着装”等中的“着”都读作“zhuó”。
4.阿“阿”有三个读音,“ā;·a;ē”。“阿”字也是平时极容易读(说)错的多音字。
①ā“阿”读作“ā”时,有两个义项:一是方言,前缀,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如:阿三、阿宝、阿唐等。二是方言,前缀,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如:阿婆、阿爸、阿哥、阿妹等。
②·a“阿”读作“·a”时,同“啊”。如:多好的天阿。
③ē“阿”读作“ē”,有五个义项:一是迎合,偏袒。如:他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二是指大的丘陵。如:他们行走在崇阿之中。三是指弯曲的地方。如:陶渊明《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四是指山东东阿。如:阿胶。五是指姓。如:阿红山已上初中了。
请大家注意:“阿附、阿胶、崇阿、山阿、阿弥陀佛、阿谀、阿其所好、刚正不阿”等中的“阿”一定要读作“ē”,而不要读作“ā”。否则,一声“ā”的读音,会使你掉价、出丑的。5.兴“兴”有两个读音:“xīng”“xìng”。
①xīng“兴”读作“xīng”时,有七个义项:一是作动词,兴盛,流兴。如:我们这里现在已不兴这种风俗了。二是作动词,使盛行。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三是作动词,开始,发动,创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里的“具”同“俱”。四是作动词,起,起来。如:《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期矣。”“夙兴夜寐”的最早出处就在这里。五是作动词,方言,准许,多用于否定句。如:说话要要根据,不兴胡说。六是作副词,方言,或许。如:他明天也兴来,也兴不来。七是作名词,姓。如:兴振民外出打工去了。
请大家注意:“兴办、兴兵、兴奋、兴风作浪、兴工、兴师动众、兴衰、兴叹、兴替、兴旺、兴修、兴许、兴学、兴妖作怪、家和万事兴、振兴”等中的“兴”一定要读作“xīng”而决不能读作“xìng”。②xìng“兴”字读作“xìng”时,作名词,指兴致,兴趣。如: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和天才》:“天才人物指的就是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毅力、勤奋、入迷和忘我的出发点实际上在于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自然会入迷,入了迷就会勤奋,有毅力,最终达到忘我。”
请大家注意:“兴冲冲、兴高采烈、兴趣、兴头、兴味、高兴、豪兴、助兴、雅兴、游兴”等的“兴”一定要读作“xìng”。怎样才能把“兴”读准确呢?最简单的方法是除了作名词的读作“xìng”之外,表示其他意义的一律读作“xīng”。6.塞“塞”有三个读音:“sāi;sài;sè”。
①sāi“塞”字读作“sāi”有两个义项:一是作动词,把东西放进空隙的地方,填入。如:箱子里还能塞几件衣服。二是作名词,塞子。如:暖瓶塞坏了,再换一个。
②sài“塞”读作“sài”时,作名词,指可以做屏障的险要的地方。如: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③sè“塞”读作“sè”时,意义同“sāi”的第一个义项,作动词。请记住:当“塞”用于某些合成词的时候,只能读作“sè”而不能读作“sāi”。如:孟子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里的“塞”和它前面的“茅”组成一个合成词。“茅塞”就是茅草堵塞着的意思。因此,这里的“塞”读作“sè”。“间介然”是时常坚持的意思,“为间”是指有一段时间。孟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请大家注意:“塞擦音、塞音、塞责、堵塞、梗塞、搪塞、阻塞、堰塞湖、茅塞顿开”等中的“塞”,一定要读作“sè”,而决不能读作“sāi;sài”。7.臭“臭”有两个读音:“chòu;xiù”。
①chòu“臭”读作“chòu”时,有五个义项:一是作形容词,(气味)难闻(跟“香”相对)。如:冯梦龙《警世通言》:“泾渭自分清共浊, 薰莸不混臭和香。”“薰”和“莸”是两种草,“薰”是香草,“莸”是臭草。“莸”读作“yóu”。二是作形容词,若人厌恶的。如:莎士比亚说:“极香的东西一腐烂就成极臭,烂百合花比野草更臭得难受。”这里“更臭得难受”中的“臭”就是这个意思。三是作形容词,拙劣,不高明。如: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四是作副词,狠狠地。如:他被别人臭揍了一顿。五是作形容词,方言,(子弹)坏,失效。如:这颗子弹臭了。
②xiù“臭”读作“xiù”时,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气味。如: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子龙曰:‘量此乳臭小儿,何足道哉!吾今日必擒之。’”二是同“嗅”。如《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今青蝇臭恶和集焉。位峻者颠,可不惧乎!”
请大家注意:“汉臭、粪臭、铜臭、乳臭”等中的“臭”一定要读作“xiù”。8.恶“恶”有四个读音:“ě;è;wū;wù”。
①ě“恶”读作“ě”时,构成“恶心”一词。“恶心”有三个义项:一是作动词,厌恶,令人厌恶。如:这话说的叫人恶心。二是作动词,揭人短处,使难堪。如: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心恶心他。三是作形容词,有要呕吐的感觉。如: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心。
②è“恶”读作“è”时,《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共收入了三个义项:一是很坏的行为,犯罪的事情,跟“善”相对。如:黄裳《论蒋干》:“至于后来草船借箭,那个进言放箭又是蒋干。我想这是编剧者冤枉了他。所谓众恶皆归。曹孟德岂肯再把他当做宝贝乎?”二是作形容词,凶恶、凶狠、凶猛。如:鲁迅《捣鬼心传》:“因为五官不过五官,纵使苦心经营,要它凶恶,总也逃不出五官的范围,现在使它混沦的莫名其妙,读者也就怕得莫名其妙了。”三是指恶劣,坏。如:培根说:“使人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意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实际上,除了这三个义项外,还有两个义项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作名词,指恶人。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而黜恶。”二是作形容词,丑,与“美”相对。如:《韩非子·说林上》:“今子美而我恶。”
③wū“恶”读作“wū”时,作疑问代词,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怎么。如:柳宗元《戒惧箴》:“人不知惧,恶可有为?知之为美,莫若去之。”二是指哪里。如:《孟子·尽心章句上》:“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④wù“恶”读作“wù”时,指讨厌,憎恨。如:蒙田《人生随笔》:“一个人应当于憎恶痛苦与热爱愉悦之间自我节制。”
请大家注意:“好逸恶劳、深恶痛绝、厌恶、憎恶”等中的“恶”,一定要读作“wù”。9.参“参”也是个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它有三个读音:“cān;cēn;shēn”。
①cān“参”读作“cān”时,有五个义项:一是加入,参加。如:他去年参军了。二是参考。如:莱辛说:“缺乏幻想的学者只能是一个好的流动图书馆和活的参考书,他只掌握知识,但不会创造。”三是进见,谒见。如:《战国策·秦策》:“臣之义不参拜。”“参见、参谒”中的“参”就是这个意思。四是封建时代指弹劾。如:梁启超《谭嗣同传》:“即入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之事,胡乃荣之私人,荣遣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以市恩。”这里指的是光绪二十三年(1896)御史胡景桂上奏章弹劾袁世凯扣军饷一事。“荣”指荣禄。五是指探究并领悟(道理、意义等)。如:清净无为,参禅打坐。
②cēn“参”字读作“cēn”时,组成“参差”和“参错”两个词。
“参差”读作“cēncī”,有四个义项:一是作名词,洞箫,因形而得名。如:屈原《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二是作副词,仿佛,好像。如: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三是作动词,错过,蹉跎,差错。如:《水浒传》第十九回:“众豪杰休生见外之心,林冲自有分晓。今日看他(王伦)何如相待。若这厮语言有理,不似昨日,万事罢论;倘若这厮今朝有半句参差时,尽在林冲身上。”四是作形容词,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平时把“参差”读作“cānchà”的大有人在。对这一点,我们必须高度注意。
“参错”读作“cēn cuò”,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参差交错。如:阡陌纵横参错。二是指错误脱漏。如:拙文参错之处,务请指正。“参错”中的“参”一定要读作“cēn”。
③shēn“参”读作“shēn”时,有两个义项:一是作名词,人参、党参等的统称。如:《西游记》第二十五回:“孙行者,往那里去!还我人参树来!”二是作名词,二十八宿之一。如: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拊膺坐长叹。”
10.南①nā“南”读作“nā”时,与“无”组成合成词,“南无”读作“nā mó”,是佛教用语,表示对佛的尊敬或皈依。如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言,合掌的合掌,磕头的磕头,都念声‘南无阿弥陀佛,今日寻着下落,我等方有了性命矣!’”
②nán“南”读作“nā”时,有三个义项:一是作名词,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 ,清晨面对太阳右手一边。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北北风。二是作名词,方位词,指南部地区。如:在我国通常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三是作名词,姓。如:南先生是北京人。
在这里我们先举出以上10个最容易错读的多音字,以期对大家读(说)这些多音字有所帮助。此外,大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容易错读(说)的多音字:“埋怨”中的“埋”读作“mán”而不读作“mái”;“扒手、反扒”中的“扒”读作“pá”而不读作“bā”;“奇数、奇零”中的“奇”读作“jī”而不读作“qí”;“恐吓、恫吓”中的“吓”读作“hè”而不读作“xià”;“揣度、测度、度德量力、审时度势”等中的“度”读作“duó”而不读作“dù”;“解铃还须系铃人、系鞋带”等中的“系”读作“jì”而不读作“xì”;“朴刀”中的“朴”读作“pō”而不读作“pǔ”;“朴树”中的“朴”读作“pò”而不读作“pǔ”;“委蛇”中的“蛇”读作“yí”而不读作“shé”;“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和“扎彩、扎染、结扎”等中的“扎”读作“zā”而不读作“zhá”;“自分、分外、恰如其分”等中的“分”读作“fèn”而不能读作“fēn”;“间道、间谍、间隔、间或、间接、间苗、间日、间隙、间歇、间作、晴间多云”等中的“间”都读作“jiàn”而不能读作“jiān”;“解不开事、跑马卖解、解数”等中的“解”都读作“jiè”而不能读作“jiě”;“解差、解送、解元、押解”等中的“解”读作“jiè”而不能读作“jiě”。“解元”是明清两代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秘鲁”中的“秘”读作“bì”,而不能读作“mì”;“角色、主角、配角、旦角”等中的“角”都读作“jué”,而不能读作“jiǎo”。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入的多音字就近千字,我们不能在这里一一举出。大家在读(说)汉字时,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多音字的问题,尽量把多音字读(说)准确。因字形相近或相似而错读(说)汉字的情况,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对因形近、形似而错读(说)汉字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决不能因为某字的字形与另外一个字的字形相近、相似,在没有真正弄清楚某字意义的情况下,就贸然地按另一个相近、相似的汉字的读音去读(说)。在真正弄清楚了字义的情况下,再去读(说)某汉字,出错的情况就会少些、更少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1.哺“哺”是个单音字,只有“bǔ”这一个读音。因为它与“脯”的字形相近,容易错读(说)为“fǔ”或“pú”,这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哺”有两个义项:一是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二月河《乾隆皇帝·日落长河》第四回:“甘陕倒是一场好大雪,但去秋歉收,家无隔宿粮的穷民百姓嗷嗷待哺。”二是指咀嚼着的食物。如: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的提及的“脯”也是个多音字,指“肉干、蜜饯果干”时,读作“fǔ”,指“胸脯”时,读作“pú”。
2.堤“堤”只有一个读音,读作“dī”。作名词,指沿河、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构建物,多用土石等筑成。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人们容易把“堤”错读作“tī”(提)。“堤”和“提”虽然两个字字形相近,却是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字,千万不能把“堤”读作“tī”(提)。
3.畸“畸”只有一个读音,读作“jī”。有三个义项:一是偏。如:不偏不畸的中间道路是不会有的。二是不正常的,不规则的。如:鲁迅《捣鬼心传》:“固然,人有怪胎,也有畸形,然而造化的本领是有限的,他无论怎么怪,怎么畸,总有一个限制:孪儿可以连背,连腹,连臀,连肋,或竟骈头,却不会将头生在屁股上;形可以骈拇,枝指,缺肢,多乳,却不会两脚之外添出一只脚来,好像‘买二送一’的买卖。”三是数的零头。如:石评梅《寄海滨故人》:“涵的噩耗传来时,我自然为了你可怜的遭遇而痛心,对你此后畸零漂泊的身世更同情,想你经此重创一定能成一个不可限量的女作家,只要你自己肯努力。”“畸”与“骑”的字形相近,有人常把“畸”读作“qí”(骑)。其实,“畸”只有“jī”这一个读音,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也是一样的,一定要把“畸”读(说)作“jī”。
4.涸“涸”是个单音字,只读作“hé”,是干涸的意思。如:巴金说:“希望是人生之需要。人如没有希望,何异江河干涸了流水?!”有些人因“涸”与“锢”字形相近,常常把“涸”错读为“gù”。其实,这是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字。“锢”读作“gù”,是禁锢的意思;“涸”读作“hé”,是干枯、干涸的意思。
5.搦“搦”读作“nuò”,只有一个读音,有两个义项:一是持,握,拿着。如:他搦管写作,不肯止笔。二是挑,惹。如: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四回戴宗说道:“高谦那厮,近日箭疮平复,每日领兵来搦战。哥哥坚守不敢出敌,只等先生到来。”“搦”与“溺”字形相近,因而常有人把“搦”错读(说)为“nì”(溺)。它们是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字,且“溺”还是个多音字,除了读作“nì”之外,还读作“niào”,同“尿”。
6.肓“肓”读作“huāng”,只有一个读音。常与“膏”组成一个合成词:“膏肓”。 我们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如奥维德《黑海书简》:“希望甚至能使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起死回生。”因“肓”与“盲”字形相近,有人常把“肓”错读(说)为“máng”。实际上,“肓”与“盲”是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字,“肓”决不能读作“máng”(盲)。
7.浸“浸”读作“jìn”,只有这一个读音,有三个义项:一是作动词,泡在液体里。如:木桩常年浸在水里容易腐烂。二是作动词,液体渗入或渗出。如:冰心《繁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三是作副词,逐渐。如:他们的友谊浸厚。“浸”与“侵”两个字虽然字形相近,却是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字。千万不要把“浸”错读(说)作“qīn”(侵)。
8.锲“锲”读作“qiè”,只有这一个读音。它的意义是雕刻。如《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与“碶”两个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读音和所表达的意义却截然不同。“锲”必须读作“qiè”,是雕刻的意思;“碶”读作“qì”,指用石头砌的水闸。切记:一定要把“锲”读作“qiè”。
9.矻“矻”读作“kū”,只有这一个读音。“矻”与“矻”连用,组成“矻矻”一词,作形容词,勤劳不懈的样子。如:莎士比亚《爱的徒劳》:“学问就像是高悬中天的日轮,愚妄的肉眼不能测度它的高深,孜孜矻矻的腐儒白首穷年,还不是从前人书本里拾掇些片爪寸鳞。”“矻”与“屹”字形相近,有人常把“矻”读作“yì”(屹)。其实,这是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字。切记:“矻”读作“kū”。
10.棘“棘”读作“jí”,只有一个读音,有三个义项:一是作名词,指酸枣树。如:《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的大意是:和风徐徐从南方吹来,吹在酸枣树的嫩芽上。酸枣树的嫩芽非常繁茂,妈妈养育太辛苦了。二是作名词,泛指有刺的草木。如:孟郊《寒地百姓吟》:“天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三是作动词,刺,扎。如:马辛杰《偿还旧债的新方法》:“许多棘手的事情往往都是用简单的办法完成的。”“棘”表示第一种和第二种意义的时候,人们不容易错读(说),只是表示第三种意义,与“手”组成“棘手”一词时,有人却常把“棘”错读(说)作“là”(辣)。其实,“棘”与“辣”虽字形相近,但是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棘手”是“刺手、扎手”的意思,比喻事情非常难处理。请记住:“棘手”中的“棘”一定要读作“jí”,而决不能读作“là”(辣)。
11.莠“莠”读作“yǒu”,只有一个读音,有两个义项:一是狗尾巴草。如:培根说:“大自然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诱发出或者是禾苗,或者是莠草。人们要及时地浇灌前者,铲除后者。”二是比喻品质坏的(人)。如:良莠不齐。“莠”与“绣”都有“秀”,字形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读音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莠”一定要读作“yǒu”,而决不能读作“xiù”。
12.屑“屑”读作“xiè”,只有这一个读音,有三个义项:一是碎末。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二是琐碎。如:秋瑾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柴琐屑终身乎?”三是认为值得(做)如:希腊人亚里斯提波说:“对于模仿悲剧的演员所说的台词 我们总是欣然倾听,至于生活中真正悲叹的话,我们却不屑一听。”“屑”和“宵”虽然字形相近,都有“肖”,但是,读音和意义截然不同。“屑”一定要读作“xiè”,而决不能读作“xiāo”(宵)。尤其是“屑”字表示第一种意义,即指“碎末”的时候更容易错读(说)。一定要注意:“铁屑、木屑、纸屑、煤屑”等中的“屑”,一定要读(说)作“xiè”,决不能读作“xiāo"(宵)。
13.糙“糙”读作“cāo”,只这一个读音。作形容词,粗糙,不细致。如:希勒《唐·卡洛斯》:“机遇像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雕刻家手中才能获得新生,除此比喻,机遇又能是什么呢?上天给了我们机遇,而我们必须按自己的设计塑造它。”“糙”和“慥”字形相近,但是,读音和意义根本不同。“糙”的读音和意义前面已提到,而“慥”却读作“zào”,“慥”字叠用,组成“慥慥”,形容忠厚诚实的样子。切记:“糙”一定读作“cāo”。
14.娠“娠”读作“shēn”,只有这一个读音,意思是“怀孕”。如:欧阳修《辨韩虫儿事》:“盖自虫儿言有娠,太后遣宫人善护之,日给缗钱二千,以市可食物。”“娠”和“晨”字有相似之处,都有“辰”。但是,它们的读音和意义各不相同。切记:“娠”只读作“shēn”,而决不能读作“chén”(晨)。在现代汉语中,“妊”与“娠”组成一个合成词“妊娠”。“妊娠”和“娠”的意义是相同的。
15.赝“赝”读作“yàn”,只有这一个读音,表示“伪造的”。如:二月河《乾隆皇帝·云暗凤阙》(第六回):“他(和珅)一边说一边就要行礼,乾隆笑道:‘起来吧,门口地下湿,过来看画儿。你怎么辨得出真品赝品,倒不知你还有这一手儿。’”“赝”和“膺”字形相近,但是,读音和意义却各不相同。“赝”决不能读作“yīng”(膺)。“膺”读作“yīng”,有三个义项:一是指胸。如:义愤填膺。二是指承受、承担。如:他荣膺一等勋章。三是讨伐、打击。如:我们应膺惩恶者。切记:“赝”只能读作“yàn”。
除了上面提及的这15个容易错读的单音字外,下面这些字一定也要注意:“濒”一定要读作“bīn”而决不能读作“pín”(频);“亳”一定要读作“bó”而决不能读作“háo”(毫);“埠”一定要读作“bù”而决不能读作“fǐ”(阜);“炽”一定要读作“chì”而决不能读作“zhī”(织);“啻”一定要读作“chì”而决不能读作“d씓帝”;“淙”一定要读作“cóng”而决不能读作“zōng”(综);“箕”一定要读作“jī”而决不能读作“qī”(棋);“啾”一定要读作“jiū”而决不能读作“qiū”(楸);“浼”一定要读作“mèi”而决不能读作“miǎn”(免);“帔”一定要读作“pèi”而决不能读作“pī”(披);“劬”一定要读作“qú”而决不能读作“gòu”(够);“摄”一定要读作“shè”而决不能读作“niè”(聂);“墅”一定要读作“shù”而决不能读作“yě”(野);“怙”一定要读作“hù”而决不能读作“gū”(估);“恸”一定要读作“tòng”而决不能读作“dòng”(动);“恬”一定要读作“tián”而决不能读作“guā”(刮);“荼”一定要读作“tú”而决不能读作“chá”(茶);“葸”一定要读作“xǐ”而决不能读作“sī”(思);“枵”一定要读作“xiāo”而决不能读作“hào”(号);“恤”一定要读作“xù”而决不能读作“xuè”(血);“酗”一定要读作“xù”而决不能读作“xiōng”(凶);“垣”一定要读作“yuán”而决不能读作“héng”(恒);“舴”一定要读作“zé”而决不能读作“zhà”(诈);“诹”一定要读作“zōu”而决不能读作“qǔ”(取);“绦”一定要读作“tāo”而决不能读作“tiáo”(条);“讦”一定要读作“jié”而决不要读作“gàn”(干)等等。通假就是指汉字的通用和假借,这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中,仍保留着这一现象。如果我们不大注意通假这个问题,用某个通假字的本音来读已作通假用的某字的话,往往会出现错读的情况。
1.说“说”本音读作“shuō”或“shu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悦”,读作“yuè”。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的“说”一定要读作“yuè”,同“悦”,是愉快、愉悦的意思。
2.弟“弟”本音读作“d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悌”,读作“tì”。如:《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的“弟”同“悌”,一定要读作“tì”。“悌”指对待兄长的态度。
3.齐“齐”本音读作“q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斋”,读作“zhāi”。如:《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这里的“齐”同“斋”,一定要读作“zhāi”。古代祭祀之前所作的身心整洁工作,叫斋戒。
4.女“女”本音读作“nǚ”,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同“汝”,读作“rǔ”。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这里的“女”同“汝”,一定要读作“rǔ”。
5.有“有”本音读作“yǒu”,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同“又”,读作“yòu”。如:《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大舜有大焉”中的“有”同“又”,读作“yòu”。“有大焉”就是“又比他们伟大”的意思。
6.爵“爵”本音读作“jué”,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雀”读作“què”。如:《孟子·离娄章句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这里的“爵”同“雀”,一定要读作“què”。
7.苦“苦”本音读作“kǔ”,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枯”,读作“kū”。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这里的“苦”同“枯”,一定要要读作“kū”。这四句的大意是:葫芦的叶子已经枯黄,携带着它渡水又有何妨。济水如果深就不解衣服,济水如果浅就把衣服提起来。“涉”指渡口,“厉”指不脱衣服过水,“揭”指提起衣服过水。
8.归“归”本音读作“guī”,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馈”,读作“kuì”。如:《诗经·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里的“归”同“馈”,一定要读作“kuì”,是赠送的意思。这四句诗的大意是:她放牧赠送我辛夷花,的确美丽又稀罕。不是辛夷花美丽,事因为是美人赠送的。“荑”读作“yí”,指辛夷花,即彤管。洵,真的,实在。
9.臧“臧”本音读作“zàng”,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藏”,读作“cáng”。如:《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若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这里的“臧”同“藏”,是隐藏意思,一定要读作“cáng”。
10.俛“俛”本音读作“miǎn”,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俯”,读作“fǔ”。如:李欣《弟墨卿》:“敛迹俛眉心自甘,高歌击节声半苦。”这里的“俛”同“俯”,一定要动作“fǔ”。
11.被“被”本音读作“bèi”,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披”,读作“pī”。如:杜甫《醉时歌》:“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这里的“被”同“披”,一定要读作“pī”。“被褐”就是穿着粗布衣服。成语“被坚执锐”中的“被”也同“披”。
12.卒“卒”本音读作“z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猝”,读作“cù”。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窭”这个字读作“jù”,是贫困的意思。这里“卒”同“猝”,一定要读作“cù”。
13.属“属”本音读作“shǔ”,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同“嘱”,读作“zhǔ”。如:黄庭坚《念奴娇》:“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大意是:虽然用金荷叶倒酒,但因离家万里,不能与家人举樽相谈。这里的“属”同“嘱”,一定要读作“zhǔ”。
14.觜“觜”本音读作“zī”,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同“嘴”,读作“zuǐ”。如: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这里的“觜”同“嘴”,一定要读作“zuǐ”。
15.厌“厌”本音读作“yàn”,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恹”,读作“yān”。“厌”字叠用,组成“厌厌”一词,形容烦恼、愁苦的样子。如:贺铸《石州引》:“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憔悴一天涯,两厌厌风月。”“丁香结”,指丁香花蕾丛生,比喻愁结不解。这里的“厌厌”一定要读作“yānyān”。
16.内“内”本音读作“nèi”,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同“纳”,读作“nà”。如:《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这里的“内”同“纳”,一定要读作“nà”。
17.契“契”本音读作“qù”,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同“锲”,读作“qiè”。如:《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里的两个“契”都同“锲”,一定要读作“qiè”。
18.趣“趣”本音读作“qù”,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同“促”,读作“cù”。如:《宋史·寇准传》:“机不可失,宜趣驾。”这里的“趣”同“促”,一定要读作“cù”。
19.莫“莫”本音读作“mò”,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暮”,读作“mù”。如: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京东自去冬无雨雪,麦不生苗。已及莫春,粟未布种,不惟目下乏食,兼亦向去无望。”这里的“莫”同“暮”,一定要读作“mù”。
20.扳“扳”本音读作“bān”,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攀”,读作“pān”。如:王安石《伤仲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里的“扳”同“攀”,是拉扯的意思,一定要读作“pān”。
通假在古代汉语中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家学习或阅读古文时,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特别是遇到按某字的本音读在意义上无法理解的情况时,就要考虑某字在这里是不是通假字的问题了。上述20个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怎样才能把汉字读(说)准确,答案也许是多种多样的。起码要做到“五多”:多思、多查、多听(看)、多问、多说。如果你平时真的能够做到这“五多”,读(说)错汉字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甚至真的能够做到不错读(说)汉字。
(一)多思所谓“多思”,就是指在读(说)每一句话之前,要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真正弄清楚你要读(说)的每个字、每句话的确切意义,而后再准确地读(说)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音随义变”,是多音字或通假字的共同特点。我们在平时说话、讲话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如茅盾《春蚕》两段话中的“模样”中的“模”该怎么读呢?其一:“渐渐儿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一弯一曲地蠕动,象是醉汉,再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依然是很清晰的倒影。那拳头模样的丫枝顶都已经簇生着小手指儿那么大的嫩绿叶。”其二:“天气继续暖和,太阳光催开了那些桑拳头上的小指头儿模样的嫩叶,现在都有小小的手掌那么大了。”这两段话中的“模样”该怎么读,首先要弄清楚“模”和“样”组成合成词后的意义是什么。“模样”指样子。而指样子、模子时的“模”读作“mú”,而不读作“mó”。“模板、模具、模样、模子”等中的“模”读作“mú”;“模”指“法式、规范、标准、模特儿”等时,读作“mó”,“模范、模仿、模糊、模块、模棱两可、模式、模拟、模型”等中的“模”读作“mó”。再比如《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晁错《言守边备塞疏》:“鸟兽希毛,其性能署。”这两句话中的“能”该怎么读呢?这里的两个“能”,意义都同它们读作“néng”的时候不同。这两个“能”都通“耐”,读作“nài”,而决不能读作“néng”。多思,对读(说)准确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查多查是指在没有十分把握读准说对某汉字的情况下,要多查汉语字典、词典和各种有关书籍。多查,是帮助我们读准说对汉字的重要方法。只要虚心向汉语字典、词典和各种有关书籍求教,就一定会收益多多。比如“谷”字,在“五谷杂粮、谷草、稻谷”等中的“谷”读作“gǔ”,我们是不会搞错的。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这样写道:“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里“吐谷浑”中的“谷”还可以读作“gǔ”吗?在自己拿不准这个“谷”该怎么读的时候,一定要查一下词典。一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在这里,“谷”读作“yù”。“吐谷浑”是我国古代民族,在今甘肃、青海一带,隋唐时曾建立政权。如果你仅凭原有的印象,把“吐谷浑”中的“谷”读作了“gǔ”,真就闹出笑话了。再比如“干”字,在“干巴、干杯、干草、干犯、干股、干急、干枯、干扰、干裂”等中的“干”我们知道读作“gān”而不读作“gàn”,在“干部、干才、干将、干练、干群、干事、干线、干校、干仗”等中的“干”读作“gàn”而不读作“gān”。然而,当我们读到《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的时候,其中“河之干”中的“干”该怎么读呢?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定不要凭印象来读,一定要查了再读。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干”读作“gān”时有六个义项:一是盾牌,二是冒犯、冲犯,三是求取,四是干涉、干预,五是水边、河岸,六是天干。通过查字典我们可以断定“河之干”中的“干”的意义,就是其中的第五个义项“水边、河岸”。这样的话,“河之干”中的“干”就只能读作“gān”,而不能读作“gàn”。另外,遇到一些平时不常见的字,更是一定要查字典、词典或有关资料,千万不要凭印象贸然去读去说。如《论语·公冶长》:“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这段话中的“棁”,笔画并不多,但是却是个不常见字。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它与“税”字形相近就贸然读作“shuì”,或因为它与“脱”字形相近就贸然读作“fuǒ”,或因为它与“说”字形相近就贸然读作“shuǒ”。一定要查一查再确定它的读音。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知:这个字读作“zhuō”,它是梁上的短柱。这段话的意思是:给大乌龟造了一间房子,有雕着山的斗拱和绘着海藻的梁上短柱,(他这样做)怎么是聪明呢?“蔡”,古代人称大乌龟为蔡,“居蔡”,让大乌龟住。古人是占卜用龟,认为越大越灵。孔子对臧文仲的这种做法是极其不满的。
(三)多听(看)多听(看)是指平时一定要注意多收听广播节目、多看电视节目。长期坚持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不读(说)汉字或少读(说)错汉字。比如“难”字,在表示不同的意义或组合不同的词语时,读音也是不同的。郭沫若《天才与勤奋》中说:“艰难的环境一般会使人沉没下去的,但是,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却可以发挥相反的作用。环境越困难,精神越能奋发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里的“艰难”中的“难”和“困难”中的“难”读音是不一样的。“艰难”中的“难”读作“nán”,而“困难”中的“难”读轻声“·nan”。无论是电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是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是会这样读这两个“难”字的。“难”读作“nán”或“困难”中的“难”读作轻声时,都指的是一般的困难。而“难”指“不幸的遭遇、灾难”或“责备、质问”时,则读作“nàn”。如“遇难、空难、大难临头、多难兴邦、排忧解难、难民、非难、责难、问难”等中的“难”都读作“nàn”,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会准确读出的。而“难兄难弟”中的“nán”,也可以读作“nàn”。读作“nán”时,是形容非常好。典出《世说新语·德行》。东汉陈元方的儿子和陈季方的儿子是堂兄弟。他们都夸耀自己父亲的功德,争个不休。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他们就去问祖父陈寔。祖父告诉他们:“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意思是说,元方好得做他弟弟难,季方好的做他哥哥难。后来就用“难兄难弟”形容兄弟都非常好。现在多反用,讽刺两人同样坏。读作“nàn”时,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你注意收听广播节目或电视节目的话,播音员、主持人告诉你“难兄难弟”的正确读法。“秘鲁”中的“秘”该怎样读呢?他们同样会告诉你应该读作“bì”而决不能读作“mì”。
(四)多问虚心向别人请教,“敢于上问”“不耻下问”,也是帮助我们不读(说)错汉字的重要方法。当自己一时拿不准某个汉字究竟应该怎么读,有没有字典、词典可查或根本就没有时间来认真查阅时,不妨向你身边的人问一问,不要管他地位比你高还是比你低。别人真帮助你读对了本不会读的汉字,那才是给你真正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舍不下面子去问,真的把某一个字或某几个字读(说)错了,面子可就丢大了。场面越大,你出的丑就越大。比如你所要读的文章中引用了《论语·乡党》中这段话:“(孔子)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对其中的“訚”和“踧踖”在没有真正弄清楚它们的读音和意义前,你千万不要准备把“訚”读作“yán”,不要把“踧踖”读作“shū cuò”。这时,你不妨问问别人,说不定真会有人告诉你:“訚”读作“yín”,“訚訚”是正直而恭敬的意思;“踧踖”读作“cù jí”,是拘谨而恭敬的意思。问一问身边的人,可以帮助你解决这样大的问题,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再比如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一回》这样写道:“香兰馥郁,嫩竹新栽。清泉流曲涧,古柏倚深崖。地僻更无游客到,门前惟有野花开。”这里的“崖”字该怎么读呢?“崖”读作“yá”,就与前文的“栽”和后文的“开”不押韵了。不读作“yá”又读作什么呢?如果让你读这段话,手头又无字典、词典等可查时,你也不妨来个“上问”或“下问”,也许会有人帮上你的忙。“崖”确实读作“yá”,但是,旧时它又读作“ái”。如果有人把这一点告诉你,它不就和“栽”“开”押韵了吗?
(五)多说多说就是指要多说普通话,少说或不说方言,尤其在公共场合要这样做。普通话是我国国家通用语言,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言规范。多说普通话,是纠正读(说)错汉字有效方法和途径。如果我们平时与人交谈时多说普通话,在公共场合发言、讲话多说普通话,很多平时可能会读(说)错的汉字会让你读(说)准确。时时、处处、事事都说普通话,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多说普通话,一直坚持做下去。比如《孟子·告子章句下》中的这段话,用普通话读和不用普通话读,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降大任于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读这段话,首先要知晓文中所提到的这些人物:舜,上古传说中的帝王。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卒授舜以天下”;傅说,相传是筑墙的工匠,商王武丁起用了他;胶鬲,殷末周初人,相传他本人是贩鱼盐的人,闽文起用了他;管夷吾,即管仲,他曾被拘禁,后经鲍叔牙的举荐,被齐桓公任用。“管夷吾举于士”中的“士”指狱官;孙叔敖,曾隐居海滨,后来楚庄王任命他为令尹;百里奚,曾做过奴隶,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买下,任命他为大夫。其次要特别注意这些字的读音:“畎亩”中的“畎”读作“quǎn”,“畎亩”指田间、田地;“傅说”中的“说”读作“yuè”;“胶鬲”中的“鬲”读作“gé”,另外,“鬲”还读作“lì”,古代炊具,样子像鼎;“曾益”中的“曾”通“增”,读作“zēng”;“法家拂士”中的“拂”通“弼”,读作“bì”。在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用用普通话来读这段话,一定会大有收获。
辍学怎么读音读出来
普通话考试易读错词汇表
想当初初高中时
木木的语文成绩是全班翘楚
但是有一点容易被扣分
毕竟是四川人嘛
操着一口椒盐川普
很多字词的读法容易记混
选择题只要有拼音的题
80%选错
说多了都是泪
现在木木已经上班多年
普通话证书也考了
来给被普通话伤过的宝子撑撑伞
---
汇总版普通话易读错词汇
你要不要?
↓↓↓
A
挨紧 āi | 挨饿受冻 ái | 白皑皑 ái |
狭隘 ài | 不谙水性 ān | 熬菜 āo |
煎熬 áo | 鏖战 áo | 拗断 ǎo |
拗口 ào | _ | _ |
B
纵横捭阖 bǎi hé | 稗官野史 bài | 扳平 bān |
同胞 bāo | 炮羊肉 bāo | 剥皮 bāo |
薄纸 báo | 并行不悖bèi | 蓓蕾 bèi lěi |
奔波 bō | 投奔 bèn | 迸发 bèng |
奔波 bō | 投奔 bèn | 迸发 bèng |
包庇 bì | 麻痹 bì | 奴颜婢膝 bì xī |
刚愎自用 bì | 复辟 bì | 濒临 bīn |
刚愎自用 bì | 复辟 bì | 濒临 bīn |
针砭 biān | 屏气 bǐng | 摒弃 bìng |
剥削 bō xuē | 波涛 bō | 菠菜 bō |
停泊 bó | 淡薄 bó | 哺育 bǔ |
C
粗糙 cāo | 嘈杂 cáo | 参差 cēn cī |
差错 chā | 偏差 chā | 差距 chā |
搽粉 chá | 猹 chá | 刹那 chà |
差遣 chāi | 谄媚 chǎn | 忏悔 chàn |
羼杂 chàn | 场院cháng | 一场雨cháng |
赔偿cháng | 徜徉cháng | 绰起chāo |
风驰电掣chè | 乘机chéng | 瞠目结舌chēng |
惩前毖后chéng | 惩创chéng | 驰骋chěng |
鞭笞chī | 痴呆chī | 痴心妄想chī |
白痴chī | 踟蹰chí chú | 奢侈chǐ |
整饬chì | 炽热chì | 不啻chì |
叱咤风云chì zhà | 忧心忡忡chōng | 憧憬chōng |
崇高chóng | 惆怅chóu chàng | 踌躇chóu chú |
相形见绌chù | 黜免chù | 揣摩chuǎi |
椽子chuán | 创伤chuāng | 凄怆chuàng |
啜泣chuò | 辍学chuò | 宽绰chuò |
瑕疵cī | 伺候cì | 烟囱cōng |
从容cóng | 淙淙流水cóng | 一蹴而就cù |
璀璨cuǐ | 忖度cǔn duó | 蹉跎cuō tuó |
挫折cuò | _ | _ |
D
呆板dāi | 答应dā | 逮老鼠dǎi |
逮捕dài | 殚精竭虑dān | 虎视眈眈dān |
肆无忌惮dàn | 档案dàng | 当年dàng /dāng |
追悼dào | 提防dī | 瓜熟蒂落dì |
缔造dì | 掂掇diān duo | 玷污diàn |
装订dìng | 订正dìng | 恫吓dòng hè |
句读dòu | 兑换duì | 踱步duó |
E
阿谀ē yú | 婀娜ē nuó | 扼要è |
F
菲薄fěi | 沸点fèi | 氛围fēn |
肤浅fū | 敷衍塞责fū yǎn sè | 仿佛fú |
凫水fú | 篇幅fú | 辐射fú |
果脯fǔ | 随声附和fù hè | _ |
G~Z
以上就是普通话考试
容易读错的词汇
各位宝子要注意
词汇读法变迁的问题
就是以前的读音和现在的读音不一样
比如说服以前读(shuì fú)
现在读(shuō fú)
一骑(jì)红尘,现在读qí
这种具有读音变迁的词汇
建议宝子们去查一下
汇总来一起背
不然考到的时候就抓瞎了
明明读书的时候就是那么教的
怎么过了几年就变了
真不是我们记忆集体出走
是教材标准变了
---
另外
宝子们还得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一般单音节考题
不会涉及多音字
词汇里面的多音字
根据语境来读哟!!!
·END·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缀学和辍学怎么读,辍学怎么读?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