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才安居网,人才安居网站企业认证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舒军

成都人才安居网,人才安居网站企业认证

大家好,由投稿人舒军来为大家解答成都人才安居网,人才安居网站企业认证这个热门资讯。成都人才安居网,人才安居网站企业认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武汉人才安居网

7月19日,成都市发布《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了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将为人才安居提供人才公寓、产业新城配套租赁住房和用人单位自建倒班房等多种方式和途径的解决方案。

人才公寓如何申请?有没有统一平台?要提供哪些申请材料?……自《人才行动计划》公布后,这些问题为不少人所关注。

8月11日,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从市房管局获悉,“成都人才安居服务网”已正式上线试运行,首先开通了人才公寓、产业新城(工业园区)配套住房,提供了上万套房源。

公众可访问人才安居服务网了解成都市人才安居信息,符合政策条件的青年人才可提交安居申请。

人才安居实现网上申请,手机也可操作

市房管局官网(cdfgj.gov.cn)为“成都人才安居服务网”提供入口,点击官网首页右侧重点专栏的“人才安居”版块即可进入申请平台。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看到,服务网界面简洁,提供“人才安居政策与动态公开、安居房源公示、安居申请、资格审核公示、租售结果公示”等多项服务功能。

点击“立即申请”版块,即进入申请界面,网站提供四种安居方式:人才公寓、产业新城(工业园区)配套住房、购房支持、自建公寓或倒班房,针对不同类别人才实施不同的安居方式。

以“人才公寓”为例,点击进入后,需要申请者填写“证件类型、证件号、手机号和验证码”。填写申请信息后,即可提交等待审核,再次登录可查看申请审核进度:审核中、审核不通过、审核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网站提供手机微信申请,扫描二维码后,即可进入“成都人才安居服务网”手机申请界面,申请流程与网页操作一样。

公布房源已过万套,有些可拎包入住

目前公布的房源,已超过万套,分别为金堂20套;都江堰383套;龙泉驿区670套;郫都区4220套;双流区1980套;新都区62套;崇州市758套;简阳市108套;温江区16套;高新区2292套。

据网站公示,所有房源从2017年8月-2018年8月陆续交付使用,部分房源有装修,并注明了户型(套一、套二),建筑面积(50平米~120平米区间),有些已经交付使用。

如2017年7月交付使用的温江区人才公寓,位于学府杏林小区,套一户型为62平米,套二为76平米,均为精装修,总共16套,周边配套情况为“紧邻芙蓉大道和四川农业大学,交通生活便利”。有些公寓还配备有床、衣柜、空调、书桌,每栋配有洗衣房、开水房、电视机房,社区配套医疗诊所、超市、体育场等,实现了“拎包入住”。

“为解决各类人才安居之忧,市房管局加快搭建成都人才安居服务平台,科技助力人才安居工程的实施。”市房管局介绍,人才安居服务网首先开通了人才公寓、产业新城(工业园区)配套住房,其余两类安居房的申请后续将尽快开通。其后端系统将开放给市人社、经信以及各区(市)县相关部门使用,实现各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依部门职能并联审核、协同管理、高效服务。

【申请指南】

一、人才公寓

(一)适用对象

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的人才。

(二)申请条件:

1.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中A、B、C、D类标准并经人社部门认定;

2.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

3.在本市无自有住房且未在本市享受过其他购房优惠政策。

(三)申请材料:

1. 身份证

2. 用人单位营业执照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3.用人单位出具的《成都市人才安居申请表》

4.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中A、B、C、D类标准相关证明(学历、职称、职业资格等证书及获课题、成果奖等证明材料)

5.劳动合同

▲部分房源

二、产业新城(工业园区)配套住房

(一)适用对象

产业新城(工业园区)就业的产业高技能人才。

(二)申请条件

1.取得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应学位(留学回国人员学历、学位须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证通过)或中级技术职称、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并经人社部门认定;

2.与所在产业新城(工业园区)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

3. 在本市无自有住房且未在本市享受过其他购房优惠政策。

(三)申请材料

1. 身份证

2. 用人单位营业执照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3.用人单位出具的《成都市人才安居申请表》

4.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证明或中级技术职称、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明

5.劳动合同

▲部分房源

三、申请审核流程

1.申请人通过人才安居信息平台在线注册登记,填写身份、学历、职称、工作单位等相关信息,并上传前述要求的申请材料,进行在线申报,注册成功后方可提交人才安居申请。

2.根据用人单位注册地(用人单位注册地在外地的凭用人单位证明)和人才类别,系统自动分配至所在区(市)县人社部门和经信部门。人社部门对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的人才和产业高技能人才资格进行认定、确定人才类别以及对申请人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进行审核,经信部门对产业新城(工业园区)企业进行认定。人社部门建立与组织、科技、教育、文广新、民政及社科等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机制,组织、宣传、科技、教育、文广新、民政及社科等部门配合对所属人才进行资格和类别认定后,将相关数据和审核结果交由人社部门统一确定。资格认定时间为15个工作日,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的,资格认定时间从提交证明后计算。区(市)县组织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对人才享受购房优惠政策进行审查。区(市)县房管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对人才自有住房情况进行审查。

各类人才也可持上述申请材料至所辖区(市)县房管部门进行申请,由区(市)县房管部门将其信息录入人才安居信息平台。

3.经审核通过后的人才名单及相关情况由人才安居信息平台自动向社会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

4.公示无异议,由所在区(市)县房管部门汇总各部门审核情况确认人才安居资格。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辜波

编辑 官莉

人才安居网站

5月17日,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新洲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生活补贴申报指南》《新洲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安居补贴申报指南》,两项补贴针对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毕业生发放,其中,“生活补贴”最高每人每年可领取2万元,发放期限不超过5年;“安居补贴”最高可领取10万元用于购房,分3年发放。

详情如下↓↓↓

①问津英才·青年人才生活补贴申报指南

根据新洲区《关于印发〈“问津英才计划”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新办发〔2019〕5号)规定,制定问津英才·青年人才生活补贴申报指南如下。

一、申报条件

1.毕业五年内的具有全日制博士、硕士或重点院校(原985、211院校)本科学历学位的大学毕业生;

2.拥有新洲区户籍并在新洲区缴纳社保;

3.申报时在新洲区就业创业满1年;

4.用人单位须在新洲区依法注册、税务登记。

二、政策支持

1.具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者,按每人每年2万元给予生活补贴;

2.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者,按每人每年1.2万元给予生活补贴;

3.具有重点院校(原985、211院校)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者,按每人每年6千元给予生活补贴。

生活补贴发放期限不超过5年。

三、申报时间

全年受理申报,每年集中拨付。

四、申报材料

1.《新洲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生活补贴申报表》《新洲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生活补贴汇总表》(见附件1、2);

2.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证明等复印件;

3.学历学位证书(留学回国人员须提供教育部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学历或学位认证书)复印件、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4.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协议)、用人单位或创办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5.社会保险参保证明(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首页“特色服务”中点击进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按提示操作打印)。

以上材料按序号装订成册,并加盖骑缝章。

五、工作程序

1.自主申报。申报人及申报单位填写申报表、汇总表,申报单位对申报资料初审同意后盖章确认,统一报送至街(镇、处、区);

2.资格初审。街(镇、处、区)对本辖区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后,统一报送至区人社局;

3.复查审批。区人社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复审,研究提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建议人选名单,报区委人才办汇总;

4.集中公示。建议人选名单通过本地主要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生活补贴人选;

5.资金拨付。每年核对补贴人选账户、是否在职等基本信息,兑现补贴资金。

六、有关事项

1.申报人须准确提供申报资料,并积极配合各级部门完成相关资料的审核工作。对提供资料不完整、超出申报时间或不在规定期限提供相关资料的不予补贴。

2.对申报材料不真实的单位及个人不再受理任何人才项目申报,并将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及法律责任;对已审核通过但发放补贴时已经离开新洲区的,停止补贴发放。

3.入选后,需在新洲就业创业满5年。对在新洲就业创业不满5年的,区人社局依规定追回已发放补贴资金。不按规定程序退回补贴资金的,相关失信行为将纳入个人诚信档案。

4.问津英才·青年人才生活补贴与安居补贴不可同时享受。

本申报指南由区人社局负责解释。

联系电话:027-89350103

新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5月18日

②新洲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安居补贴申报指南

根据《新洲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问津英才计划”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新办发〔2019〕5号)规定,制定问津英才·青年人才安居补贴申报指南如下。

一、申报条件

1.毕业五年内的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毕业生;

2.拥有新洲区户籍并在新洲区缴纳社保;

3.用人单位须在新洲区依法注册、税务登记;

4.购房前本人在新洲区无自有住房,所购房屋需本人在毕业五年内购买。

二、政策支持

1.具有全日制博士学历学位的,给予10万元购房补贴,分3年发放;

2.具有全日制硕士学历学位的,给予6万元购房补贴,分2年等额发放;

3.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的,给予3万元购房补贴,一次性发放到位。

三、申报时间

全年受理申报,每年集中拨付。

四、申报材料

1.《新洲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安居补贴申报表》《新洲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安居补贴汇总表》(见附件3、4);

2.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证明、婚姻证明等复印件;

3.学历学位证书(留学回国人员须提供教育部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学历或学位认证)复印件、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4.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协议)、用人单位或创办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5.社会保险参保证明(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首页“特色服务”中点击进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按提示操作打印);

6.商品房买卖合同及购房发票复印件等。

以上材料按序号装订成册,并加盖骑缝章。

五、工作程序

1.自主申报。申报人及申报单位填写申报表、汇总表,申报单位对申报资料初审同意后盖章确认,统一报送至区住建局;

2.复查审批。区住建局会同区人社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复审,提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安居补贴建议人选名单,报区委人才办汇总;

3.集中公示。建议人选名单通过本地主要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问津英才·青年人才安居补贴人选;

4.资金拨付。每年核对补贴人选账户、是否在职等基本信息,兑现补贴资金。

六、有关事项

1.申报人及共同申请人须准确提供申报资料,并积极配合各级部门完成相关资料的审核工作。对提供资料不完整、超出申报时间或不在规定期限提供相关资料的不予补贴。

2.对申报材料不真实的单位及个人不再受理任何人才项目申报,并将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及法律责任;对已审核通过但发放补贴时已经离开新洲区的,停止补贴发放。

3.购买商品房但未达到约定交付时间的,视作无房情形。

4.入选后,需在新洲就业创业满5年。对在新洲就业创业不满5年的,区住建局依规定追回已发放补贴资金。不按规定程序退回补贴资金的,相关失信行为将纳入个人诚信档案。

5.问津英才·青年人才安居补贴与生活补贴不可同时享受。

本申报指南由区住建局负责解释。

联系电话:027-89356602

新洲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5月18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 资料来源: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官网 编辑整合:侯方隅)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人才安居网官网

原标题:成都人才安居预申请通道开通 流程、咨询电话看这里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11日讯(记者 李丹)11日,成都市住建局发布了成都人才安居预申请指南。

为支持优秀青年大学生在蓉发展,成都为即将来蓉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开通了人才公寓预申请通道,待青年人才来蓉工作且符合安居资格时,购买人才公寓即可享受政策面积8.5折优惠。

具体流程,成都市住建局还制作了一图读懂,一起来看看。

图由成都市住建局提供

(记者 李丹)

人才安居信息服务平台

“人才安居才能安心。从此后,复旦就是家。” 11月11日下午,校党委书记焦扬一行赴城投宽庭·湾谷社区(以下简称:湾谷)走访看望、调研入住人才时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复旦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性因素。如何破解人才的“急难愁盼”,为在上海工作的人才解决好安居问题?复旦从引才、留才出发,通过整体租赁、新建、购买和改造等方式,着力构建立体化、多点位人才安居保障新模式,编织起一张“人才住房保障网”,缓解教职工的住房压力。焦扬说,“要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长得好”。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亚明,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等参加了调研。


就近入住,管家式贴心服务


湾谷社区是学校整体租赁的人才保障房。


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居住的是湾谷的三房房型。推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客厅。从窗户远眺,可以看到光华楼和远处的东方明珠,在房间内就可以看到马路对面的复旦江湾校区。



“住得还适应吗?有没有不方便的问题?高层住宅清洁卫生工作如何解决?”焦扬一一询问褚君浩入住情况。


“这里配套设施都很好,空调、洗衣机、厨房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拎包就可以入住,放上床铺就可以生活了”,褚君浩笑着说。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湾谷社区配备了专门的管家,可以通过微信或者到前台联系,若有需要,他们会上门提供帮助。



褚君浩,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起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2021年任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筹)院长。他的工作地点在复旦江湾校区交叉楼,选择湾谷入住除了因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上班距离近也是原因之一。“住在这里,学校就在马路对面,平时走路上班,学校提供一个安静的、方便的环境,便于我们潜心研究。”


焦扬又仔细了解了褚君浩科研和团队建设相关情况,表示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和引进人才,学校要尽快完善服务保障机制,研究解决技术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支撑科技领军人才构建人才梯队。


临别,焦扬对褚君浩说,湾谷环境好,空气清新,期待褚君浩院士的家人能早日来这里居住。


湾谷社区距离附属学校近,子女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房子采光怎么样?生活上是否有不方便之处?”焦扬来到刚入住湾谷社区两周的漆远家中。“房间都是朝南的,楼下还有停车场,很方便”,漆远回答。



漆远2014年回国,曾任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副总,阿里数据科学技术院执行院长、蚂蚁集团首席AI科学家及数据智能委员会主席。2021年起,他受聘为“复旦-浩清”特聘教授、复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他现在和父母一同居住在湾谷社区的两房内。刚办理好入职手续的他,客厅的书架上,摆放着他前两天来复旦时与校训石的合影。



听说漆远父母来沪探望,焦扬询问,买菜是否方便、吃饭如何解决等问题,并叮嘱相关部门负责人,跟进新进专家住宿、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如果不方便做饭,马路对面就是学校,可以去食堂就餐。”


漆远的孩子,不久后面临着入学问题。焦扬表示,学校努力办好教师“家门口的好学校”,理应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毗邻湾谷社区,居住在湾谷,对子女入学、接送等都很方便。


拎包入住,配套设施完善


黄雄川回国前曾在欧美多个顶尖研究所和科技公司工作十余年。今年3月份入住湾谷社区,目前居住在湾谷社区的两房房型内。他将其中一间卧室改为工作间,还在房间里放了瑜伽球,方便工作后休息锻炼。“入住不需要准备什么,也不用自己买家具,省去了很多麻烦,拎包即可入住,很满意”。在江湾校区工作,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的黄雄川表示,入住湾谷是因为离学校办公地点很近,走路去或者骑自行车上班很方便。



焦扬听后表示,引进人才,也要稳定人才,来到复旦,复旦就是家。人才安居才能安心,在复旦安定生活才能好好工作。



湾谷社区下的人才公寓,每间都配备基本家居用品,楼下配有健身房、洗衣室,还有公共的会客厅。社区建设成熟,社区单元住户内配有专业管家服务,能及时响应住户需求。



“我觉得物业倒是挺方便的,因为服务大厅就在楼下,还可以微信沟通,如果有需要,直接发微信就行。有一次我的网络坏了,发了消息,他们当天就解决了。”黄雄川说。



2019年湾谷社区筹建初期,焦扬就深入走访察看过租赁房样板房现场,这次走访调研看到大家对居住环境很满意,她表示很高兴。



了解到漆远和黄雄川未来想携子女入住,希望未来能够入住更大房型的租赁房时,焦扬表示,学校还将主动对接城投集团,提出房型和空间改进意见,满足不同人才对房型的需求。走访看望结束后,她与城投公司负责人,就未来更好适应学校引育并举人才发展需求,对租赁房等相关事宜做了进一步协商。


焦扬强调,学校各级党组织要为人才工作“保驾护航”,让复旦成为人才引进培育的一片沃土、一处原野,让人才近悦远来、砥砺奋进、收获成长,在复旦的热土上,成就人才的职业理想、事业理想、人生梦想


破解住房保障难题,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


为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要充分对接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开发社会资源,多渠道构建人才安居保障新模式”要求,“十三五”期间,学校主动对接上海市租赁住房政策,借助社会资源拓展储备房源,多渠道着力构建立体化、多点位人才安居保障新模式,破解教师住房难题,提升引才、留才竞争力。



整体租赁湾谷社区的352套租赁房房源是学校拓展社会资源的又一次重要探索,让更多优秀人才在复旦安居乐业,增强人才吸引力和黏性,提升教师幸福感。


2019年,学校党委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先进城市行之有效的人才住房政策,主动谋划,与上海城投集团携手,借助社会资源拓展储备房源,构建复旦特色的安居保障新模式,共同建设人才安居宜居的创新型社区,整体租赁湾谷科技园租赁房项目352套租赁房,2020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提供无租住门槛限制、较高居住品质的社会租赁房源,满足教职工多样化的住房需求,目前,湾谷社区内人才云集,已经聚集了包括9名两院院士在内的70余名教授、60余名副教授。


学校在2012年整体租赁了1003套杨浦区新江湾尚景园公租房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学校分别与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城投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整体租赁了444套徐汇区馨逸公寓公租房和20套浦东新区耀华滨江公寓公租房以解决枫林校区周边青年教师与高端人才过渡性住房需求。


目前,学校已形成校产权周转性教师公寓+整体租赁公租房+市场租赁房的过渡性住房保障体系(合计约3218套/间),供本校教职工、引进人才和博士后过渡性租赁居住,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学校引才聚才提供强力支撑,有力支撑学校、上海、国家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让一流人才安居、乐业、展才,共同推动上海人才发展新生态建设。


未来,复旦大学将进一步提高学校全球引才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生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各类人才在复旦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服务国家。


组稿:融媒体中心

文字:赵天润

摄影:成钊、戚心茹

责编:章佩林

编辑:徐佳徽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成都人才安居网,人才安居网站企业认证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