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新闻综合频道,龙游新闻头条
大家好,由投稿人余琴奕来为大家解答龙游新闻综合频道,龙游新闻头条这个热门资讯。龙游新闻综合频道,龙游新闻头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龙游新闻网
好消息!
杭衢铁路建设进入冲刺收尾阶段!
目前,站前工程完成99%以上,
站后及四电工程完成90%以上,
全线铺轨工程全部完成!
建德南站
据悉,杭衢高铁全线铺轨总长299公里,于2024年10月底开始全线铺轨。杭衢高铁全线山区短隧道众多还要跨多条既有运营铁路,给铺轨施工和工程运输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已顺利完成轨道铺设任务,为杭衢高铁早日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杭衢高铁是浙江省内联通杭州市与衢州市的一条快捷高铁通道,新建正线全长约131公里,设建德、建德南、龙游北、衢江(预留)、衢州西、江山6座车站,设计时速为350公里。
杭衢高铁预计于今年建成通车。开通后,杭州与衢州的交通时间将在1小时左右,还将实现衢州到杭州多点、多通道连接,对缓解沪昆铁路运输压力,推动杭衢同城化,助力浙西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期待早日通车
建德人出行将更加方便
快告诉身边的朋友们
资料/杭州发布、杭州西站管委会
原标题:《全线铺轨完成!途经建德的这条高铁,通车倒计时啦!》
阅读原文
来源:建德发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龙游新闻联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滕一韬
5月20日晚上5点,杭州武林夜市的摊主们陆续出摊了。
赵希龙是其中一个,他将棕榈工艺品逐一摆开,然后从容地拿出一捆棕榈嫩叶,手上忙起了编织。
2022年10月,赵希龙和表弟杨宏伟到杭州摆摊谋生,被人推荐来了武林夜市。得知两人是残疾人,夜市的负责人特地为他们开设了爱心摊位,不仅免除了费用,摊位位置也很好,就在武林路和龙游路的交叉口,也是客流的交汇处。彼时,两人的故事也被潮新闻·钱江晚报多次报道过。(相关报道:“这里不收摊位费,还给了最好的位置”杭州武林夜市新来“编织兄弟”,背后故事蛮暖丨曾经漂泊流浪,如今有篷有盖,杭州武林夜市做编织的残疾兄弟想留下来丨生意好得出乎意料 杭州武林夜市残疾编织兄弟:我们不走了)
如今3年多过去了,两兄弟在守摊的同时渐渐学会了更多技能——开直播,做电商。“还在慢慢地摸索中,但人生不就是不断学习和进步嘛。”他说。
赵希龙的摊位。记者 滕一韬 摄
“多些尝试也是多些机会”
“喜欢的可以看一看,拿在手里玩一下都没关系。”出摊的大部分时间里,赵希龙都在埋着头专注做手工。碰到客人在摊位前驻足,他也会热情地招呼,有时还会当场锤打演示:“你看把它砸变形了也能恢复,编制结构很牢固的。”
赵希龙的摊位。记者 滕一韬 摄
摊位上,蝉、蜘蛛、螃蟹、乌龟等各种草编小动物一字排开,很是生动,后排则是规格稍大一些的骆驼、马等草编摆件。
6点多,赵希龙开出了当天的第一单:一对情侣花60元买走了两个草编小动物。
“今天白天一直在下雨,晚上也有零星雨点,所以晚上来逛的客人还是会受影响。”赵希龙说,“周五和周末、节假日生意会多一些,一晚上能卖到七八百。”
这其中当属20块的蝉卖得最好。“蝉有一鸣惊人的寓意,特别是快到中高考了,不少家长给孩子买去图个好彩头。”
赵希龙尝试和表弟一起做起了自媒体。
“我弟去忙着发货的事情了,我一个人守摊也够了。”赵希龙告诉记者,年前他们开始尝试做抖音自媒体,还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小红书也刚刚做了一个月,多些尝试也是多些机会。”
赵希龙的摊位。记者 滕一韬 摄
线上作品发布后,赵希龙的摊位也遇到了一些慕名而来的网友。
“这种样子的麒麟能做吗?我准备买来送人。”一位顾客大哥表示,他在网上看到赵希龙的草编作品,想要亲自见一见并沟通定制的细节。“能够有一门谋生的手艺可能不稀奇,但是能把手艺做得这么好,让人很佩服。”大哥说。
赵希龙的摊位。记者 滕一韬 摄
赵希龙说,每天九点半他还会开直播,一直到收摊回到家还在播。“就当是交朋友,和网友说说话也当解闷了,而且大家也挺喜欢看我编织的过程,就好像那种吃播的模式。”他笑着表示,自己也在学一些流行词,“努力跟上这个时代。”
“遇到了太多好心人,已经很知足”
“杭州是一座温暖的城市,也是我的福地。”赵希龙笑着告诉记者,来了以后他真的不想走了。
“到的第二天,武林夜市就接纳了我。不仅摊位费全免,还提供免费仓库给我用,货物也就不用拉来拉去了。”赵希龙说,冬天的时候,夜市的负责人及时送来了棉衣帽子手套围脖等抗寒物资。“不久前的助残日,还拎了生活用品礼包来看我们。”
赵希龙的摊位。记者 滕一韬 摄
这些年下来,赵希龙很感谢大家的照顾。“你们报道后,也有很多好心人来摊位光顾。”赵希龙说,有的买了20元的小东西直接扫码付了100元,也有70岁的老大爷专程跑来。
“因为受伤截肢,导致我的编织速度不快,但是用更多的时间就能填补。”赵希龙说,回到家他还会编到凌晨两三点,早上九点多又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中,一直编到出摊前。
编织和照顾妻子是赵希龙生活里最主要的两件事。受访者供图
在忙着编织之外,赵希龙还需要照顾床榻上的妻子。2019年因为车祸,赵希龙的妻子受伤瘫痪,平时吃饭翻身都需要别人帮忙。他说,趁干得动多攒点钱,想请个护工看顾好妻子。
赵希龙说,网店开了以后,生意出乎他的意料,还挺不错。“有时候也有几千块的大单,为了早点交工通宵也是常事。”在赵希龙看来,别人下单是一种信任,“希望能尽早把作品送到他们手里。”
偷偷给赵希龙转账的好心人。记者 滕一韬 摄
也有直接给赵希龙转账的好心人。“前段时间为了方便网友联系我沟通款式,我在账号的主页放了自己的微信号,没想到他们同步搜到了我的支付宝给我默默转钱,我不常用,偶然登录才发现。”赵希龙说,最大一笔有3000元。虽然很感谢,但他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那之后就赶紧就把简介修改了。”
“曾经也怀疑过,迷茫过,但是只要努力生活,就总有翻盘的希望。” 赵希龙说。
不过,最近他也有个小苦恼。“营业执照马上要到期了,之前是夜市帮我们办的,现在我们想申请专门的门类,但是不知道该走什么流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
龙游新闻直播视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刘东 王金帅
今天(5月20日),瓜农、菜农的盛会——2025浙江瓜菜新品种大会如期召开。
大会现场。记者俞刘东摄
仅主会场浙江省(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超2500个瓜菜新品种集中亮相,外表诱人、口感鲜甜的瓜菜新品种令人目不暇接。
观展、洽谈,推动“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链条合作。传承于浙江种业博览会浙江瓜菜新品种大会,自2009年举办首届以来,届届出新、年年精进,已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瓜菜种业交流合作的金名片。
浙产明星产品受热捧
“你们有试种的种子吗?”一大早,来自四川的种子经销商童先生就冒雨赶到位于浙江省(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的主会场,在品尝了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浙科糯17号玉米后,他连连点赞。
大会现场。记者俞刘东摄
童先生看中了这款玉米的口感——甜糯比例很完美,吃起来也几乎没有渣。他告诉记者,“四川的水土环境跟浙江有差异,这次想要些种子去试种,观察所有的性状表现如何。”
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勿忘农种业旱作部经理张泉锋对自家产品颇有信心。“这个品种从实验室选育到田间试种已经是第8个年头了,去年还获得2023浙江·长三角鲜食玉米新品种大会‘糯玉米潜力品种’称号,今年将获得浙江省审定。”
大会现场。记者王金帅摄
“这个甘蓝可以生吃,不辣、不硬,还微微有些甜味。”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副研究员胡海娇现场掰了一片甘蓝叶子塞进嘴里,记者也掰了一片试吃,口感鲜甜,不加沙拉酱也能接受,可谓是减重人士的“梦中情菜”。
胡海娇说:“这是我们所里的明星产品,叫水果甘蓝,我们叫它浙研甜心,平时我们办公室里也会放一个,工作饿了吃它的话还可以减脂,我们所里的女生都很喜欢。”
宁波市农科院等单位以“野壮1号”西瓜本砧进行嫁接换根,不仅解决了西瓜连作障碍,更强化了抗病抗逆性,品质也更好,得到同行认可。
大会现场。记者俞刘东摄
良种是产业的源头。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16年来,大会累计展示瓜菜新优品种36089个次,累计发布推介品种1326个,据统计,浙江推广种植的瓜菜新品种,有80%引自浙江瓜菜新品种大会这个“大舞台”,可以说为浙江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向蔬菜大省学经验
浙产优质自主品种不断“走出去”,也有全国各地的优质品种引进来,双向奔赴促进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香。
浙江是全国蔬菜主产省和出口大省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种业公司连续多年参展,通过浙江瓜菜新品种大会这个平台将自家的好品种推广出去。
大会现场。记者俞刘东摄
一款名叫“粉如意”的大番茄,是威马米可多种业公司连续多年专为江浙沪地区推出的番茄品种,在浙江瓜菜新品种大会上也推广了很多年,尤其是今年市场的品位偏向传统的番茄口感后,公司觉得“粉如意”的机会来了。“我们的这个番茄炒菜出汤也快,口感很好。”负责人马经理说,“虽然卖相不像其他的番茄那么美,但是口感鲜味十足,甜度也不错。这么多年参加浙江的展会,也为它打开了不少知名度。”
大会现场。记者俞刘东摄
放眼整个会场,新奇瓜菜品种比比皆是。从湖北引进的皱叶甘蓝长势喜人,因其高维C含量和膳食纤维,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由于久煮不发黄的特性,已经成了“火锅新贵”;从山东引进特长丝瓜瓜长超过2米,新奇特感拉满,引得现场人员纷纷合影;同样自山东引进的紫金橙彩色水果椒,色香味俱全,颠覆对传统辣椒的想象。
杭州富惠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立军说,浙江通过瓜菜新品种大会主动引进的一些外省甚至外国的优秀品种,不仅会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
种业强省之路越走越顺
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变量”,掌握了种子,就握住了农业的命脉。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走出了一条特色品种大省、现代种业强省之路。
大会现场。记者俞刘东摄
来自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浙江获得国家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配套系)148个。超级稻品种稳居全国第一,籼粳杂交稻品种在多省创下高产纪录;自主育成“台绿”系列西兰花、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等品种打破国外专利垄断。
大会现场。记者俞刘东摄
此外,良种保供安全可靠。浙江成功创建了全省首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宁海县,认定省级制种大县4个、良繁基地60个。全省种子良繁基地面积达24.59万亩,年产种子6198万公斤,较“十三五”末大幅增长81.5%和63.8%。
大会现场。记者俞刘东摄
本次大会首次还发布了我省种质资源普查行动成果。数据显示,浙江已累计收集保存各类种质资源(遗传物质)超30万份,其中水稻资源居全国第一。重新找回了消失近20年的资源北港猪,以及遗漏品种龙游乌猪;浙江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也日趋完善,目前已累计建成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101个,全省首座综合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成启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龙游新闻最新事件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10日电(胡丰盛)5月9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数实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思享会在浙江德清举行,此次思享会以“创新驱动·智启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集政策解读、技术研讨、案例分享、生态对接于一体的交流平台。会上,来自政、产、学、研等领域的500余位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数实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成果与发展路径。
数实融合,以其独特的方式凝聚起社会对乡村发展的广泛共识。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农业试点县”,德清正全力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聚焦制度技术、场景创新,加快数实融合步伐。德清县委副书记、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许哲介绍,从无人机植保、智能温室大棚的广泛应用,到网上就医、保险办理等村民办事“一次不用跑”,近年来,德清以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数实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如何助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产品流通、社会服务与治理等领域全面发力,为乡村注入更多新活力?
思享会上,全国电子商务协会联盟主席、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原巡视员聂林海以德清“洋家乐”民宿品牌的打造、上海米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数实融合消费新模式的突破、山西兴县“金色小米”产业的发展等为例,介绍了品牌化与数字化双轮驱动下的乡村振兴范本。他指出,数实融合是乡村振兴必由之路,而品牌化是这一路径的价值升华,要以数字技术激活乡村潜力,以品牌力量传递中国智慧。
2025年5月,浙江德清,数实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思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目前,‘平台+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模式正在形成及时化、多元化、集成化特点,这在乡村品牌进一步构建新质生产力、提升供给匹配水平等方面大有裨益。”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金翔聚焦浙江经验,围绕“珍珠产业”诸暨模式、“嵊州小笼”非遗品牌、“龙游笋竹”海外拓市等案例,分享了浙江立足平台经济优势,促进乡村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探索与实践。
在数字化助力下,越来越多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在各地涌现出来。在乡村治理方面,浙江德清借助“一图感知”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实时掌握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变化态势,有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在乡村产业方面,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借助数字技术,推动荔枝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新疆华凌牛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实体企业的高度融合实现特色产业升级,以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发展;深圳有为科技以手机为载体,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高新技术,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
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从智慧农业到数字治理,数字技术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治理优化与农民增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与可参考的发展模式。(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龙游新闻综合频道,龙游新闻头条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