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的三种方法及适用范围,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毕宇

成本核算的三种方法及适用范围,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大家好,由投稿人毕宇来为大家解答成本核算的三种方法及适用范围,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个热门资讯。成本核算的三种方法及适用范围,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说,成本核算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准确的核算成本,可以控制不必要的开支,从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那么,成本核算的六个步骤正确排序是什么?对此有兴趣的话,跟着之了君一起看看吧。

成本核算的六个步骤正确排序来了!建议了解清楚

成本核算的六个步骤具体参考如下:

1、确定核算对象和开立成本明细账

需要根据成本的类型和管理要求来确定核算对象,同时还要开立产品成本明细项目,在这一步是不需要编写会计分录的。

2、分配费用要素,会计分录如下:

①领用原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②发生人工费用时

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3、综合费用的分配

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分配到生产成本中,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或其他相关账户)

4、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

在月末,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完工产品)

贷:生产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5、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这一步也不需要做会计分录,主要是为后续会计处理提供数据。

6、审核生产费用支出

需要严格审查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也不需要编写会计分录。

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几种

1、品种法:又称为简单法,就是以产品的品种作为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

2、分批法:主要是按照产品的批次来归结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适用于单件、类型少的,比如造船、重型机器设备制造等。

3、分步法:与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以此来归结和分配生产成本,适用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比如汽车制造、纺织、冶金等。

看了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都应该比较清楚成本核算的六个步骤正确排序是什么了。掌握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必备的技能。如果屏幕前的你还想了解更多财会专业知识,可以随时来之了课堂查询。

成本核算方法基本方法

成本核算能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个高效的成本核算流程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了解其生产成本,从而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和优化生产流程。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几种,但具体操作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方法,才能将成本核算做到极致化!关于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方法、以及不同方法下的成本核算实例,而且是图文详解版,小编都做了整理,放在下文中,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哦!(文末有领取资料的方式)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核算前的成本知识准备

成本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流程图

成本核算流程图还未更新完,想多了解的请看下方!

成本核算的一般方法

品种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等行业,或者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 特点: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生产费用一般不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若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则需分配)。

· 实例:某水泥厂大量生产水泥,采用品种法核算成本。

o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水泥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

o 确定成本项目:设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三个成本项目。

o 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

直接材料:本月生产水泥领用石灰石、黏土等原材料共计 500,000 元,直接计入水泥产品成本。

直接人工:本月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300,000 元,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共生产工时 6000 小时,经统计生产水泥耗用工时 5000 小时。则分配率 = 300,000÷6000 = 50 元 / 小时,水泥应分配人工成本 = 50×5000 = 250,000 元。

制造费用:本月车间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等制造费用共计 150,000 元,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水泥应分配制造费用 = 150,000÷6000×5000 = 125,000 元。

计算产品成本:本月生产水泥 1000 吨,无期初在产品,本月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则每吨水泥成本 = (500,000 + 250,000 + 125,000)÷1000 = 875 元 / 吨。

分批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械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

· 特点: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一致,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 实例:某家具厂按照客户订单生产一批定制家具,采用分批法核算成本。

o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以该批定制家具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假设订单编号为 20250201。

o 确定成本项目:设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三个成本项目。

o 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

直接材料:生产该批家具领用木材、油漆等原材料共计 80,000 元,直接计入 20250201 号订单成本。

直接人工:生产该批家具的工人工资 25,000 元,直接计入该订单成本。

制造费用:本月车间为生产该批家具发生的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等制造费用共计 10,000 元,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该批家具生产工时 2000 小时,本月车间总生产工时 10000 小时。则分配率 = 10,000÷10000 = 1 元 / 小时,该批家具应分配制造费用 = 1×2000 = 2000 元。

计算产品成本:该批家具本月完工,总成本 = 80,000 + 25,000 + 2000 = 107,000 元。

分步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企业,如纺织、冶金、机械制造等。

· 特点:以产品生产步骤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一般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分步法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以下以逐步结转分步法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 实例:某纺织厂生产棉纱,分纺纱、织布两个步骤,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核算成本。

·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分别以纺纱步骤的半成品(纱)和织布步骤的产成品(布)为成本核算对象

· 确定成本项目:设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三个成本项目。

· 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纺纱步骤):

直接材料:本月纺纱车间领用原棉等原材料 300,000 元,直接计入纺纱步骤成本。

直接人工:本月纺纱车间工人工资 80,000 元,按生产工时分配,纺纱车间生产工时 4000 小时。

制造费用:本月纺纱车间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等制造费用共计 50,000 元,按生产工时分配。分配率 = (80,000 + 50,000)÷4000 = 32.5 元 / 小时,本月纺纱车间生产纱 100 吨,完工 80 吨,在产品 20 吨,完工程度 50%,约当产量 = 20×50% = 10 吨。则单位成本 = (300,000 + 32.5×4000)÷(80 + 10) = 4333.33 元 / 吨。本月完工纱成本 = 4333.33×80 = 346,666.4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 = 300,000 + 32.5×4000 - 346,666.4 = 33,333.6 元。

结转半成品成本(纺纱步骤→织布步骤):将纺纱步骤完工的 80 吨纱成本 346,666.4 元结转到织布步骤作为直接材料。

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织布步骤):

直接材料:承接纺纱步骤转入的半成品成本 346,666.4 元。

直接人工:本月织布车间工人工资 60,000 元,按生产工时分配,织布车间生产工时 3000 小时。

制造费用:本月织布车间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等制造费用共计 40,000 元,按生产工时分配。分配率 = (60,000 + 40,000)÷3000 = 33.33 元 / 小时,本月织布车间生产布 50,000 米,完工 40,000 米,在产品 10,000 米,完工程度 60%,约当产量 = 10,000×60% = 6000 米。则单位成本 = (346,666.4 + 33.33×3000)÷(40,000 + 6000) = 9.99 元 / 米。本月完工布成本 = 9.99×40,000 = 399,6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 = 346,666.4 + 33.33×3000 - 399,600 = 46,999.4 元。

成本核算方法有几种怎么选

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成本核算不仅能帮助企业控制成本,还能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以下是一些财务人员在成本核算中的实战经验:

1. 明确成本构成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明确区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理解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性质,帮助企业在不同产量下进行成本分析。

2. 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标准成本法:设定标准成本,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差异原因,及时调整。作业成本法:根据具体作业进行成本分配,适用于复杂产品和多样化服务的企业,能更准确地反映成本。

3. 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

预算管理:制定详细的成本预算,定期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分析差异并采取措施。成本中心:设置成本中心,明确各部门的成本责任,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信息系统:利用财务软件和ERP系统收集成本数据,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定期分析:定期进行成本分析,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及时调整生产和采购策略。

5.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

跨部门协作:与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保持良好沟通,确保成本信息的共享与透明。培训与指导:对相关部门进行成本意识培训,提升全员的成本控制能力。

6. 关注市场变化

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动态等因素,及时调整成本策略。竞争对手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和定价策略,寻找自身的优势和改进空间。

7. 实施成本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成本降低建议,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精益生产:引入精益生产理念,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8. 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审计

内部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检查成本核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外部审计:必要时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成本核算的审计,确保成本信息的真实性。

9. 总结与反思

经验总结:定期总结成本核算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文档,便于后续参考和改进。案例分析: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成本控制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成本管理能力。

通过以上实战经验,财务人员可以在成本核算中更加得心应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成本核算的三种方法及适用范围,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