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奥日是什么意义,特奥日活动方案
大家好,由投稿人褚岚晨来为大家解答特奥日是什么意义,特奥日活动方案这个热门资讯。特奥日是什么意义,特奥日活动方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特奥日是哪天
特奥日
用爱融化碍
七月二十日
爱无
“碍”
第|十|八|次|全|国|特|奥|日
特奥知多少
为什么设立全国特奥日?
2007年为迎接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将7月20日定为全国特奥日。长远来说,是为让更多人了解特奥精神,关注残疾人运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展现自我价值。
特奥会的精神、使命、目标与主题是什么?
精神:技能、勇气、分享以及超越国家、政治、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的界限带来的快乐。
使命:通过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为智障儿童和成人参与日常训练及竞赛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发挥潜能,勇敢表现,在参与中与家人、其他运动员及整个社区分享快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目标:为智障人士提供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使他们有机会成为对社会有用,被社会认可和尊重的公民。
主题:促进特奥融合,共享美好生活。
特奥融合运动
特奥融合运动是特奥运动员与特奥融合伙伴共同组队参与体育运动培训或竞赛的包容性运动项目,是特奥体育活动的核心模式。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智障人士和非智障人士加入其中,包括特奥运动员及其家属、大学生及医师志愿者、教练员、裁判员、企业家、媒体记者等。
主要运动项目有两组。第一组是篮球、羽毛球、地板曲棍球、足球、垒球、乒乓球、团体手球、网球、排球;第二组是水上运动、保龄、滚球、越野滑雪、自行车、马术、花样滑冰、高尔夫、举重、滑轮、帆船、速滑、雪攀。
2024年7月20日
是第十八次全国特奥日
今天,让我们一起用爱融化“碍”
我与你肩并肩
奔跑在无垠的田野之上
脚下是柔软的青草
头顶是蔚蓝的天空
我们肆意地挥洒着汗水
享受着这份难得的自在与欢畅
在这无拘无束的时刻
我们深知
尽管生而不同
却无需被任何标签所定义
更无需特殊对待
来源:青橙融媒综合(实习生 康婧 戴雨萌)
全国特奥日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朱文沁
2024年7月20日是第18次全国特奥日,今年特奥日的主题是:促进特奥融合,共享美好生活。由湖北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湖北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携手,武汉蜗牛家园承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7月2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梨园展开。孤独症孩子和家长以及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志愿者等近50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运动会入场环节一共分三个队伍,蜗牛家园的孤独症孩子们、特教老师们、志愿者们。大家依次抬着队旗入场。
运动项目有拔河、企鹅运球、二人三足、抢占阵地、篮球赛等。运动场上满是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和热情四射的加油呐喊声,欢声笑语不断。
运动会结束后,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一份奖状,志愿者们也获得了证书。志愿者柯煜炫说:“能陪伴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参加运动会,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看着他们的进步,我们也非常有成就感。”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特奥日活动有哪些
今年7月20日是第十八个全国特奥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促进特奥融合,共享美好生活”。
为进一步促进特奥融合发展,营造扶残助残浓厚氛围,7月17日上午,徐汇区残联在徐家汇体育公园举办2024年徐汇区第十八个全国特奥日主题活动。来自全区13个街镇的残疾人朋友和融合伙伴踊跃参与了本场活动。
活动合影
徐汇区残联党组书记李岩在致辞中指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为智力残疾人提供平等机会参与体育训练和竞赛的活动,帮助智力残疾人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近年来,徐汇区在持续完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依托残健融合,整合各方资源,培育形成特奥运动特色项目,特奥运动在徐汇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下一步,徐汇区将聚焦智力残疾人的实际需求,着力打造特殊人群运动康复平台,切实提升生活质量。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前主教练朱广沪,前国脚、现著名足球解说李彦等嘉宾也来到活动现场,为徐汇区特奥足球运动员加油鼓劲,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特殊群体,合力促进特奥运动发展,展现残健融合、共享美好的特奥运动精神。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来自13个街镇的近80名特奥运动员和融合伙伴参与足球活动,体验运动乐趣。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特奥运动员们先后参与颠球、带球、绕桩、射门等趣味项目,并与融合伙伴们合作开展“四对四”融合足球赛。在现场观众们的加油助威声中,特奥运动员们充分感受到足球这项团体运动的独特魅力,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增强了健康体魄,展现出自信自强的良好风貌。
下一步,徐汇区残联将继续开展包括特奥运动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该区残疾人体育活动内涵,持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特奥日是几月几日
今天(7月20日)是我国第14个“特奥日”。2007年,上海举办了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以此为契机,上海的残疾人事业迅速发展,建立了200余家智障人士的社区服务机构阳光之家,普通市民对于智障人士的了解有所增加,智障家庭普遍反映比以往得到更多尊重。延续至今,上海的残疾人事业在观念和实际操作上依然领先于全国。
“特奥运动是人类的互助活动,体现了人类的真善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调研上海特奥会场馆建设时这样指出。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态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残障、弱势群体的安居乐业,以及市民对这一群体的认知态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关系着一座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否在精神、文化上真正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
国际特奥会东亚区发起的“特奥口述史”丛书《这一次,请听我说》是国内第一个访谈智障人士家庭、深切关怀智障人士生存状况的口述史著作,也是第一部关于残疾人的口述史著作。“特奥口述史”于2016年6月启动。至今已出版5卷口述史作品,包括就业卷、特奥运动卷、特奥运动会运动员卷、特奥志愿者卷和安养卷。丛书不仅记录了特奥运动的璀璨瞬间,也记录了智障人士漫长的人生跋涉和独特感受,呈现智障人士家庭的生活全景。同时,通过智障人士家庭的反馈,帮助人们更好地审视特奥运动及相关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邀请那些似乎在公共场所不存在的人,那些总是躲在帘幕后面的人,走到前台,和公众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与生命体验,让社会听见智障人士的声音,这就是‘特奥口述史’的初衷。”丛书总主编廖梅说,大多数普通民众没有机会了解智障群体,这一隔膜可能造成恶性循环:父母害怕智障孩子受到伤害,将孩子关在家中。普通民众少见智障人士,在公共场合偶遇一位,便投以猎奇、害怕或厌恶的眼光。不友好的目光刺伤父母,更不愿带领智障孩子出门。事实上,很多民众只要大致了解智障家庭的状况,都会伸出鼓励之手。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协调性,为孩子报名游泳班遭到婉拒,站在一旁的游泳教练主动提出无偿教授孩子学习游泳。不知名的公交司机和售票员,看到母亲常年抱着孩子求医问药,或是细心为母子留座,或是特意不收车费……这样的故事几乎每个智障家庭都能讲出一二。无知导致恐惧和歧视,沟通带来理解与融合。当智障人士的家庭以朴实无华的方式,向社会讲述自己的挣扎与奋斗、悲伤与欢笑,必将让更多人对智障人士的生活感同身受,推动社会和智障人群的交流与互助。
智障家庭能够为社会带来什么?廖梅的答案是“坚韧、担当和爱”。体育项目有世界纪录,如果说人类的感情世界也有世界纪录,这个纪录的保持者可能就是智障人士、残疾人士的家人。许多家庭所经历的长期的痛苦和折磨可以说触及人类的极限。他们的故事让普通人领悟,人类有着强大的精神世界,有着无限延伸的忍耐力,有着钢铁一样坚强的意志,有着不求回报、源源不断的爱。他们的情感经历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
在受惠于智障家庭的同时,社会又能为智障家庭带来什么呢?毫无疑问,是鼓励、支持与发展。普通民众了解智障家庭的人生故事和独特需求后,将学会如何与智障人士交流,如何有的放矢帮助他们。过度的关爱和包办会阻碍智障人士的自我成长,最好的帮助是既能提升智障人士的生存质量又能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比如,智障人士经过训练,可以提高认知和动手能力,志愿者和公益组织可围绕这一目的开展活动;智障人士需要鼓励,需要与社会交往,机构学校举办年会和庆祝活动时,可邀请同社区的智障人士前去表演;智障人士能从事简单劳动,希望越来越多企业分割出这部分工作,雇用更多智障员工等。
“特奥口述史”每一个案的口述史由访谈和观察两部分组成,智障人士家庭口述史的访谈,包括对智障人士家长、本人及其老师、同事的访谈,观察为对智障人士一天活动的客观记录;残疾事业从业者的访谈,包括对从业者及其家人、同事、学生的访谈,观察为对从业者某一时间段内活动的客观记录。口述史文本采用问答体,不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便最大可能还原访谈现场。每卷口述史文本按照受访者年龄,由长至幼排列,由此也可看出,随着时间推移,智障人士社会地位的变化及相关政策的改善。
“热切期盼更多机构团体加入弱势群体的口述史事业。当拥有足够多的口述样本时,可以建立中国智障群体生活数据库。如果将口述史推广到其他残障群体,发起视障、肢障、听障、言语障碍和精神障碍家庭口述史,就可以设立分类口述史数据库,最终形成中国残障人士生活数据库。如果其他国家和地区亦建立残疾人生活数据库,未来,人们就可以在全球合作的平台上,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人类的全面发展。”廖梅说,这个前景激动人心。
“特奥口述史”丛书《这一次,请听我说》总主编 廖梅上海人民出版社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特奥运动员吴方淼与姚明图片来源:出版方提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特奥日是什么意义,特奥日活动方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