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有什么自由权利,公民有什么自由行为
大家好,由投稿人唐煜来为大家解答公民有什么自由权利,公民有什么自由行为这个热门资讯。公民有什么自由权利,公民有什么自由行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民有什么自由?
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2)宗教信仰自由;(3)人身自由权,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以及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4)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5)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以及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6)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7)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的保护;(8)保护华侨、归侨和侨誉的权利和利益。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什么自由
中新社北京8月12日电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
白皮书表示,中国实行良法善治维护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并列举五方面成就,包括拓展人民民主权利,保障人身权利,保障个人财产权,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在拓展人民民主权利方面,白皮书指出,在中国,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制定修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水平,保障公民知情权。“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白皮书说,根据《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国电子政务服务的在线服务指数与电子参与水平均列全球第9位,进入领先行列。
在保障人身权利方面,白皮书指出,中国严格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颁布实施民法典,加强人格权保护。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2016年以来,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依法办理一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事件,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案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白皮书指出,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中国政府支持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不干涉各宗教内部事务,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白皮书介绍说,中国现有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4万处,宗教院校92所,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的公民近2亿人,宗教教职人员38万余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呈现出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此外,白皮书还指出,中国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特定群体权益,包括农民权益保障全方位改善,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保障持续加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更加有力等。(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宪法规定,公民有什么自由?
来源:廊坊云报
9月4日,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公安局发布通告,禁止一切社会团体或个人随意从格尔木前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非法穿越等活动;凡是出租车、私家车由格尔木载客前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必须先行前往公安机关备案,违者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这则严厉的“谢客令”给那些不顾法律法规、铤而走险的游客们敲响了警钟:遵守规则是立身处世的底线,守规则者才自由。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第一个词,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人类对自由的渴望与生俱来,没有自由,幸福就无从谈起。但是,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所以,自由必然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及权利。事实上,道德、纪律、法律是自由的保障。如果人人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社会必然得以有序运转,人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如果违背这一切,人们失去的就不仅是自由了。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是世界第三大无人区,也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被外界视为自由而神秘的净土,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但是,这里自然环境险恶,常有野兽出没,被称为“生命的禁区”。据悉,近些年,青海可可西里管理机构与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次联合发布公告,颁布“谢客令”,但仍有人以身犯险。至今,有不少人在这里失联或丧命,其中不乏经验丰富的探险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人们都向往来一场自由的旅行,但是,一些人无视法律法规和血的教训,任性地前往可可西里,追寻所谓的自由生活。殊不知,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规则的蔑视。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还会严重浪费公共资源,并给搜救队员的安全带来威胁。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在《论语》中自述70岁时,他的道德修养应该达到的完美境界,那就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自然融合。其实,这个境界并非遥不可及。对个人而言,要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加强自律,争当文明市民;对社会而言,要努力营造遵规守纪的浓厚氛围,将规则作为规范各种行为的标准,让不守规则的人“寸步难行”。我们相信,当全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文明,每个人就拥有了更大的自由。
(编辑 王静)
简述公民具有哪些自由权
2020年,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
5月28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以1260个条文回答了一个公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各项权利,包含着民族的精神密码,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部7编加附则、84章、1260个条文,总字数逾10万的民法典中,表达了我们国家对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包括:
我们是如何看待人的?我们是如何看待家的?我们是如何看待社会的?我们是如何看待国家的?我们是如何看待人类的?我们是如何看待自然的?
让我们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看一看它究竟如何回应了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
央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记者王启慧)在中国人心目中,家是什么?在民法典总则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物权编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中国人心目中的家,跟很多西方国家、民族不尽相同。中国人所理解的家,不仅仅是夫妻双方,也不仅仅是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甚至兄弟姐妹的子女都是家的成员。
基于此,在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编有关家庭关系的规定中,除了对夫妻关系作出规定之外,对父母子女、近亲属的关系也作出了专门回应。
“夫妻应当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民法典草案进行审议期间,“夫妻之间工资条算是隐私吗?”引起网友热议。对此,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认为,如果夫妻是实行共同财产制,任何一方的工资条都不应当属于私密信息。因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工资收入是夫妻共同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夫妻双方约定采取分别财产制,那么可能就算是在夫妻之间,工资条也是私密的信息,是隐私权保护的对象。”
在王轶看来,夫妻应当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而法律也鼓励夫妻是更为坦诚、更为密切的一种生命上的关联,这是对夫妻关系确立协调的规则。“这一点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还有多条体现,如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我们确立了体现中国人分享价值共识的结论。”
王轶进一步解释,如果是夫妻双方共同签字认可,或者虽然只有一方签字而另一方事后进行追认,又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明了夫妻双方的共同意愿,这个时候负担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夫妻中一方以个人名义负债,但是是服务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家庭日常生活的需要,这时负担的债务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夫妻中一方以个人名义对外负债,就算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围,通常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来对待。“但如果债权人能够举证证明夫妻一方对外所负担的债务用于夫妻双方的共同生活、生产经营,或者有证据表明是夫妻双方共同意愿的体现,这个时候才例外地把它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他补充道。
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
对于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民法典在总则编、婚姻家庭编中也都表明了进行协调的立场和态度。
在总则编有关监护制度的规定中,强调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要尽到教育、保护的义务,而成年子女对父母要尽到赡养的义务。王轶认为,这就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父慈子孝”观念在民法典中的具体体现,“当然,这与封建时代的父慈子孝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下的‘父慈子孝’是建立在承认每个家庭成员的独立人格、平等地位的基础上的。”
在对民法典草案进行审议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对相关事项表明了自己的独立意愿,要尊重他的独立意愿。“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在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的基础上的‘父慈子孝’。”王轶说。
甥侄被纳入代位继承人范围
在王轶看来,民法典表达了中国人对家的看法——它不仅仅是指“小家”,还指“大家”。此次民法典继承编中扩大了继承人的范围,不仅兄弟姐妹可以成为法定继承中的继承人,兄弟姐妹的子女还可以基于代位继承制度,去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如果在继承人去世之前,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已经先于他去世了,被继承人兄弟姐妹的子女是可以进行代位继承的,这就表明兄弟姐妹的子女也是这个家的成员。”王轶介绍。
对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民法典同样在婚姻家庭编中作出了相应的回应——要尊老扶幼,要尊重年事已高的老人,要爱护尚在幼年的孩童。
记者发现,在民法典总则编中有一项专门的规则值得注意,即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请求权是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对此,王轶表示,尽管家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和细胞,但是家庭关系不同于通常情形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我们对家另眼相看、特别对待。(王启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公民有什么自由权利,公民有什么自由行为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