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员工待岗是什么意思,离职待岗是什么意思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戴涵

国企员工待岗是什么意思,离职待岗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由投稿人戴涵来为大家解答国企员工待岗是什么意思,离职待岗是什么意思这个热门资讯。国企员工待岗是什么意思,离职待岗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待岗是什么意思有工资吗

小李正在电脑前忙碌着,面前摆着的外卖盒子,饭已经快见底,但菜却没夹多少。为了两个月后的项目上线,整个团队已经连轴转了一年多,不光晚上加班到深夜,连周六日都少有休息。大家鼓足了劲,都知道只要等项目上线,光分红就能让自己大半年都不用工作了。

此时,一条群消息打乱了这个秩序。

小李旁边的同事是最先看到这条消息的人,他用胳膊肘捅了捅小李,提醒道:“看群!”

那是一条来自公司人事的群通告:因企业经营困难,需要对人员进行优化,被通知到的员工将有两种选择,要么拿这个月的工资主动离职。要么留下来,进入停薪待岗状态。”

这条消息就像一大盆冷水,把所有人都浇懵了。项目明明要上线了,明明前途一片大好,怎么开始裁员了?

周围的同事,一个一个地被叫进了会议室,随着会议室大门的一开一合,HR 与员工们心里都清楚,这场围绕着裁员的拉锯赛,要开始了。


1

待岗是随便可行的吗?

被通知待岗的人自发拉起了一个微信群,名曰团结互助,空前的凝聚力在此诞生。群内面临的第一个议题是,公司随便就要求待岗,是合理的吗?

关注本准比较久的朋友应该知道,通常这种带有随意性、临时性变更劳动关系或报酬、地点、岗位等关键元素的行为,通常都游走在违法的边缘。随意通知待岗也是如此。

除非存在特殊情境,待岗不属于用人单位能自由行使的权利。

在实际中,很多安排员工待岗的行为,属于对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工作内容等条款进行了单方面的变更。根据《劳动法合同法》 35 条,这类行为必须经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并采取书面方式,才可能进行。

实际中,有些企业会打着经营困难的幌子,扯着停工停产的大旗,要求员工待岗,实践着低价裁员、或是逼员工离职的目的。

比如,一个近千人的企业,要求某个员工待岗,理由是企业生产任务不足,但部门其他人均正常提供劳动时,法院就会向企业询问停产相关情况。如果企业无法具体说明哪项业务停止并合理解释停产原因等,法院就比较容易认定为企业不构成停工停产,用这个原因去安排员工待岗的行为,就是违法的。

又比如,某些企业要求员工待岗,但对外依然发布招聘启事,招聘新的人选,这种待岗同样不会被认为是合法的。

这种情况,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以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给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等条款,提出劳动合同解除,并要求经济赔偿。

那么,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合法安排员工待岗?

劳动合同法中,没有对待岗有过明确规定。但小李与他的同事们秉承着严谨的态度扩大搜索范围,继续收集资料,并将其中的关键词圈了出来。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安排员工待岗的前提是“非因劳动者的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无论是国企还是一般民营性企业,如果是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不得不停产停工,是可以要求员工待岗的。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停工停产”标准的把握。

对于停工停产的标准,法律虽然没有作出规定,但通常会从停工的原因、政策、涉及范围、行业现状、影响、待岗人数等综合因素考虑,来判定企业是否确实达到“停工停产”安排员工待岗的标准。

比如,在我们上次提到的,因为隔离原因,企业受到影响无法开工,这种情况下安排员工待岗有它的合理性。

再比如,因防治环境污染及扬尘天气,政府责令水泥、建材、钢铁等行业停产整顿或减产,安排员工待岗也通常被认为是合理。

以及像地震、洪水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停工停产,一般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待岗工资后,如果员工以未提供劳动条件为由离职并要求经济补偿,也很难获得支持。


2

待岗情况,工资怎么发

在确定待岗的合理合法性之后,最紧迫的问题是待岗期间的工资发放。

同样,根据《工资支付暂行办法》,待岗的待遇可以视同参考停工停产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即:“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企业应当向员工支付全额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这个有关规定,通常是会发一笔生活费,各地的标准不同,具体的发放可以参考我们此前推送的「隔离期间工资发放」。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员工待岗期间,企业依旧要为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这部分费用由企业全额承担。


3

应对待岗,员工怎么做?

项目面临上线,却突然进行人员优化,所有收到通知的人第二天就不需要来上班了,剩下的人继续完成上线工作。这样的状况,不像一个面临停工停产的企业,该有的状态。小李与群友们在确认相关法律的同时,也开始了信息的收集。

第一个步骤是先辨别,公司处于什么情况,出于什么原因让待岗。是恶劣的裁员性质,还是真的有困难。有些公司一边要求员工待岗,一边还在招人,这明显就是为了裁员不给赔偿。

第二步,就是考虑待岗的合理性,也就是我们上述所说情况。

之后,再判断这样的待岗是长期性的,还是短期暂时的,公司给予的方案是否“真诚可行”

判断的方法包括几方面,一看待岗工资的发放标准,以及是否有后续补偿措施,比如现金流恢复后,是否对员工进行补偿;二看,是否进行了提前协商,而不是强硬的通知;三看,公司是真经营不下去了,还是现金流暂时出现了问题,是否有一个待岗的时间预期,避免让自己长期等待。

毕竟,即使是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破产,支付员工工资也是在清算时的前置位置

小李他们发现,公司在通知他们无限期待岗以后,没有沟通复工以及项目上线后是否赔偿的问题。同时,公司还偷偷在招聘平台上发布招人信息,打算招一些低价的新员工来代替他们,以减少项目上线后给员工分红的钱。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决定进行有组织的反击,并委托本准告诉大家下面这些注意事项。

当发现用人单位的目的就是为了低价裁员时,以下的动作是必须注意的:

·在书面上,明确拒绝降薪待岗。

对于公司发放的待岗通知书等相关文件,拒绝签字。如果公司没有发放待岗通知书,只是口头表述时,通过邮件等方式直接在书面上表达拒绝。

·在此期间,正常打卡上下班,尤其当公司只是口头表示待岗的时候,更该如此。

·收集违法待岗的证据。

面对公司不发放工资的情况,要求公司补发,或提出劳动合同解除并要求经济赔偿金。

具体可以直接找到部门负责人、人事负责人,表达出目前公司未给自己提供工作环境的情况,同时询问工作安排,表达自己积极工作的要求。即使得不到回复,也要定期以邮件等形式总结目前的困境,并表明拒绝待岗和自己对工作的期待。如果对方表达了辞退的意思,可以将此记录下来,当作证据留存。

·面对低薪补偿可以提出拒绝,并要求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足额补偿,而不是随便发放最低工资就可以了。

·最后,劳动合同解除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要求公司开具劳动关系解除通知。

如果公司依然不为所动,试图以待岗的名义不支付或少支付经济补偿的时候,提交劳动仲裁,获取法律支持。

事业单位待岗是什么意思

待岗

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常出现,但很多人都对它概念模糊。前些天遇到这么一件事,女职工小王因怀孕回家待产,岗位有空缺,单位安排其他人顶岗。但是,当她产后回来上班,却没有岗位安排,单位让她“待岗”。事实上,这种待岗,并非法定的待岗,而是一种强制性的单方调岗,是企业对劳动合同的单方变更行为,是违法的。

那什么是待岗呢?

待岗,是相对于在岗而言,却又不同于下岗,是指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非劳动者本人原因,而属于用人单位原因造成员工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

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会因企业停工停产而待岗,在这期间,若企业没有安排任何工作的话,那么其待遇应当包括:

工资

①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②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通常是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70%至80%,向劳动者支付生活费,直到复产、复工。)

社保

员工因企业停工停产而待岗期间,其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合同以一种非正常方式在继续履行,双方的劳动关系不因员工待岗而终结,因此企业仍需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费

工作年限

鉴于员工在企业停工停产期间待岗仍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所以员工的工作年限仍要连续计算,且可用于计算将来离职经济补偿的年限

实际生活中,长期待岗也是让人很头疼的,快来看看下面的问题是不是你担心的呢?

长期待岗是否认定为用人单位实质作出了解除行为?

用人单位安排员工长期待岗并不能够认定用人单位实质作出了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长期待岗行为只能认定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中止。小编觉得,把长期待岗的行为认定为劳动合同的中止,比较符合待岗的情形,也可以随时恢复劳动合同的履行。

员工是否可以以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条件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待岗,是对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要么双方的协商一致,要么符合法定变更的情形。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任何合法合理的依据单方让员工待岗,甚至是以这种方式逼迫员工主动辞职,则属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在先,员工可以单方以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来源:山西工人报

停工待岗是什么意思

从人事管理上看,待岗和下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言之:待岗是有岗,可以等待上岗;下岗是指无岗,需要自谋职业。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劳动关系;二是工资发放;三是社保缴纳。下面结合问题,做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劳动关系

1. 待岗人员:与企业依然保留劳动关系,虽然暂时没有岗位,但是保留了未来原本企业上岗的可能性。

2. 下岗人员:与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脱离原岗位,未来几乎没有在原企业上岗的可能性,只能另谋出路。

二、工资发放

1. 待岗人员:大部分待岗人员,由企业继续支付待岗工资。待岗人员又可以细分为:在公司待岗和在家待岗。关于待岗人员的工资,具体以个人与企业签订的《待岗协议》为准。

2. 下岗人员:因为下岗人员与企业不存在劳动关系,不再为企业提供正常的劳动,所以企业无需支付给下岗人员工资。但是,对于大部分下岗人员来说,会在离职时,领取企业发放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会领取失业金。

三、社保缴纳

1. 待岗人员:大部分待岗人员的社保账户,依然留在企业。企业负责缴纳统筹社保费用,同时为待岗人员代扣代缴个人部分的社保费用。

2. 下岗人员:下岗人员的社保账户,将会从企业转出来,变成灵活就业人员。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保缴费,社保费用均由个人来承担。

写在最后:

1. 从概念上看:待岗是有岗,可以等待上岗;下岗是指无岗,需要自谋职业。

2. 从劳动关系上看:待岗人员与企业之间保留劳动关系;相关人员与企业之间终止(解除)劳动关系。

3. 从工资发放上看:企业会为待岗人员发放待岗工资;企业不会为下岗人员再发放工资。

4. 从社保缴费上看:企业会保留待岗人员的社保账户,承担统筹费用,同时为待岗人员代扣代缴个人部分的社保费用;企业会将下岗人员的社保账户转出,下岗人员将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承担统筹和个人的社保费用。

从本质上看:待岗和下岗都是企业安置富余人员,推进改革的方式。只不过,待岗的方式为职工留有一定缓冲和过渡的空间,下岗的方式更为直接,一步到位。

对于待岗和下岗这两种方式,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全员待岗是什么意思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看点】“退养”咋就变成了“待岗”?

“在企业干了20多年,签了退岗协议后,没想到企业又变卦,一会儿说要解除劳动合同,一会儿又要重新签订需要降低待遇的待岗协议,感觉自己被玩得团团转!”7月28日,吉林某实业公司的刘庆松不仅收到了企业的律师函,还在当地媒体上看到企业要求自己在8月24日之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几番沟通无果,刘庆松伤心不已。

实际上,像刘庆松一样“被待岗”的职工不在少数。有的企业为了低成本“开”掉某一员工,既不愿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又不想引起诉讼等麻烦,就会找个理由让职工待岗,再通过缩减待遇等逼职工自动离职。日前,刘庆松正打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困境。

从险被解雇到离岗待工,

职工认为“显失公平”

刘庆松是1997年入职担任司机的老员工。2016年4月1日,公司与其签订了一份为期4年半的《租车协议》,约定由刘庆松自行购置车辆,为公司提供派遣车辆服务。企业既租其车又用其人。

2018年4月2日,该公司所属集团制定的《吉林区租赁车辆管理规定(试行)》开始施行。与原《租车协议》相比,新规定的补贴方式和标准都有差异,刘庆松希望原协议到期后再履行新规定,但企业仍强制停用了刘庆松的车。

5月8日,企业领导在找刘庆松谈话时明确为其摆出了两条路,一是买断,二是退养。已经50岁的刘庆松选择退养,便与公司签订了一份《协商退出工作岗位协议书》。双方约定,自当日起,刘庆松退出公司工作岗位离岗休息,公司每月扣除五险一金后发给刘庆松2255元基本生活费,待刘庆松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同时停发离岗基本生活费。

此后,刘庆松找到公司领导,希望公司能按照原协议约定,赔偿他未履行合同部分的违约金,“因为签订原来的《租车协议》,我才会自购车辆,况且公司还欠我1万多元的车辆租赁费用没给。”刘庆松说。

刘庆松没想到的是,5月25日,他收到了公司的《终止合同通知书》和一份《律师函》。前者称在刘庆松签订退岗协议时,原《租车协议》就已自行终止;后者则表示,原《租车协议》是刘庆松作为公司劳动者期间,对其工作内容的约定,双方签订退岗协议后,已经对刘庆松的工作内容作出新约定,因此无法继续履行原协议。7月底,刘庆松又收到了公司要与自己解除劳动合同的《律师函》。

觉得自己莫名其妙就要被解雇,刘庆松找相关领导沟通,希望按照原退养协议执行。此时,公司拿出一份离岗待工协议要和刘庆松签,不仅降低了相关待遇标准,还要随时回去上班。刘庆松觉得,这对老职工来说显失公平。

放假数月分文不给,

老板玩起“躲猫猫”

刘庆松的情况并非个案,《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时获悉了一些其他类似案例。

“这都放假好几个月了,基本生活费也不开,找公司也没个说法,再这么拖下去,我们这些农民工靠啥吃饭?”2017年年底,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莫长军和栾红月接待了13名前来求援的女职工,她们希望公司把拖欠的基本生活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补上。

这些女工是长春某医药企业的职工,之前,公司领导以企业效益不好为由给这些工人放了假,没说期限,只是口头答应每月给开70%工资当基本生活费。然而,放假快一年了,何时能复工仍无音讯,说好的基本生活费职工也没拿到。

两位律师找到这家公司,其负责人坚持不承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称公司的某些项目已经承包出去,女工们想要钱找错了人。

“工作服和工牌都是这家企业的,证据板上钉钉,企业是赖不掉的。”莫长军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帮助女工们走了劳动仲裁和诉讼程序,最终企业因怕不良影响同意调解,如数为女工们支付了基本生活费和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

同样是去年,吉林某医院房租到期,表面暂时给全体职工放假,背地里医院资质都已卖掉,负责人只告诉职工回家待岗等消息。一个月后,有6名职工心急联系医院老板,老板不是不接电话,就是不见人。

6名职工向法院提起诉讼,可因医院老板行踪不明,法院起诉书一直送达不了。最后几经周折找到了人,老板终于同意调解,为职工们支付了15万元左右的赔偿金。

莫长军告诉记者,因待岗问题产生的劳动纠纷案件并不少见,职工通常都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不懂法草率妥协,很容易掉进用人单位精心编制的陷阱。

职工要“留心眼”,

企业别“耍心眼”

“息工待岗制度源于计划经济年代的国企,现在仍有很多国企和私企沿用,但对于企业可以安排职工待岗的情形,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吉林路朗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雨琦说,虽然司法实践中部分观点认为,企业根据生产所需拥有单方安排员工待岗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但从法理角度和目前审判实践来看,多数观点仍认为,待岗实质上属于对既定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企业无权单方决定。

王雨琦接待了前来咨询维权的刘庆松。王雨琦分析后认为,刘庆松的案例,就是企业换了投资方,想要在不给赔偿的情况下挖个坑,换掉“没事爱挑刺”的刘庆松。

“遇到类似情况,职工一定要仔细算一算经济账,谨慎签订待岗协议。如果担心由于自己不同意,企业会采取其他方式刁难或造成侵权,可通过向劳动主管部门反映情况维护自身权益。”王雨琦说。

莫长军表示,从职工角度讲,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与企业签好劳动合同,约定好工作岗位、绩效考核等内容,“职工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否则一旦发生纠纷,维权很难。”

“没诚信等于没未来。企业一旦有不良记录,就会影响自身融资、投标等长远发展利益。”莫长军说,这几年待岗相关的违法行为正在呈递减趋势。随着立法的推进、相关部门管理机制的完善,企业的违法空间会越来越小,钻空子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希望企业能提高认识,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不要心存侥幸钻空子,最终违法代价反而可能更为惨重。 (记者 柳姗姗)

应采访对象要求,刘庆松为化名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国企员工待岗是什么意思,离职待岗是什么意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