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不到位的整改措施,脱贫攻坚政策的意义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沈宇

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不到位的整改措施,脱贫攻坚政策的意义

大家好,由投稿人沈宇来为大家解答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不到位的整改措施,脱贫攻坚政策的意义这个热门资讯。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不到位的整改措施,脱贫攻坚政策的意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脱贫攻坚政策解读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这里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

2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发布会上明确,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绝不仅仅是今年的年度性任务,过渡期之后也必须长久、永久地守住守牢。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图片来源:国新办

韩文秀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扛稳责任,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劲,慎终如始做好监测帮扶工作。

他指出,要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总会有一些农户因为疾病、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面临返贫致贫的风险,关键是要早发现、早帮扶,及时纾困,避免风险积累成患。监测方面,要加强工作统筹和信息共享,要提高监测效率,同时要避免加重基层负担。在帮扶方面,要强化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困难的类型,分类落实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以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开发式帮扶措施,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的风险。

在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

韩文秀指出,要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党中央对接续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总要求、大方向是明确的。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当前中央农办正在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对各项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对于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是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监测,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对于欠发达地区,重点是促进这些地区振兴发展,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给予差异化支持,让欠发达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赶上来。

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不到位整改措施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7日电(冷昊阳)今天是第5个国家扶贫日。今年以来,从中央为脱贫攻坚部署3年作战图,再到近日首次开展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立目标、列举措、定保障,一系列有关扶贫的政策密集出台。

资料图。瞿宏伦 摄

中央提出了哪些目标?

——未来3年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要脱贫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未来三年,中国的这场“攻坚战”到底怎么打?这份意见设定了任务书、部署了作战图。

意见称,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意见要求,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资料图。吴练勋 摄

有哪些民生承诺?

在中央部署的作战图出台后,其中一系列涉及贫困地区民生大计的目标和承诺,备受期待。

——居住:因地制宜推广农房加固改造

上述意见提出,统筹各项扶贫和保障措施,确保完成剩余390万左右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

此外,要因地制宜推广农房加固改造,在危房改造任务较重的省份开展农房加固改造示范,结合地方实际推广现代生土农房等改良型传统民居,鼓励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兜底解决特殊贫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医疗: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意见要求,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加大医疗救助和其他保障政策的帮扶力度。

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设立1个全科医生特岗。贫困地区可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直接面向人才市场选拔录用医技人员,选拔录用时优先考虑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紧缺人才。

资料图。张浪 摄

——教育: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意见提出,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此外,意见还提出,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鼓励通过公益捐赠等方式,设立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表彰长期扎根基层的优秀乡村教师。

——就业:确保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今年3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加大力度、精准施策,努力扩大贫困人口就业规模,提高就业稳定性,确保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资料图 潘志祥 摄

如何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中央首次专项巡视脱贫攻坚

不久前启动的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聚焦脱贫攻坚,将对26个地方、单位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作为中央巡视组针对脱贫攻坚展开的首次专项巡视,本次“政治体检”将深入查找脱贫攻坚中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此次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专门要求巡视干部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树标杆,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和实际效果,做到帮忙不添乱,助力全面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扶贫领域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也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关注的重点。

根据中央纪委今年8月给出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53万个,处理6.15万人。今年8月,中央纪委还首次专门针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

资料图:图为扶贫队伍进贫困户里,给贫困户宣讲政策。 钟欣 摄

——对工作出色的扶贫干部提拔使用

作为扶贫攻坚的基层力量,基层官员如何开展当地的扶贫工作,也受到舆论关注。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改进省市两级对县及县以下扶贫工作考核,原则上每年对县的考核不超过2次,加强对县委书记的工作考核,注重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

另据意见,对如期完成任务且表现突出的贫困县党政正职应予以重用,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注重提拔使用。此外,意见要求,大力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以县为单位组织摸排,逐村分析研判,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完)

脱贫攻坚 政策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天是第5个国家扶贫日。今年以来,从中央为脱贫攻坚部署3年作战图,再到近日首次开展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立目标、列举措、定保障,一系列有关扶贫的政策密集出台。

中央提出了哪些目标?

——未来3年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要脱贫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未来三年,中国的这场“攻坚战”到底怎么打?这份意见设定了任务书、部署了作战图。

意见称,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意见要求,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有哪些民生承诺?

在中央部署的作战图出台后,其中一系列涉及贫困地区民生大计的目标和承诺,备受期待。

——居住:因地制宜推广农房加固改造

上述意见提出,统筹各项扶贫和保障措施,确保完成剩余390万左右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

此外,要因地制宜推广农房加固改造,在危房改造任务较重的省份开展农房加固改造示范,结合地方实际推广现代生土农房等改良型传统民居,鼓励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兜底解决特殊贫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医疗: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意见要求,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加大医疗救助和其他保障政策的帮扶力度。

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设立1个全科医生特岗。贫困地区可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直接面向人才市场选拔录用医技人员,选拔录用时优先考虑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紧缺人才。

——教育: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意见提出,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此外,意见还提出,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鼓励通过公益捐赠等方式,设立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表彰长期扎根基层的优秀乡村教师。

——就业:确保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今年3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加大力度、精准施策,努力扩大贫困人口就业规模,提高就业稳定性,确保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如何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中央首次专项巡视脱贫攻坚

不久前启动的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聚焦脱贫攻坚,将对26个地方、单位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作为中央巡视组针对脱贫攻坚展开的首次专项巡视,本次“政治体检”将深入查找脱贫攻坚中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此次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专门要求巡视干部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树标杆,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和实际效果,做到帮忙不添乱,助力全面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扶贫领域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也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关注的重点。

根据中央纪委今年8月给出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53万个,处理6.15万人。今年8月,中央纪委还首次专门针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

——对工作出色的扶贫干部提拔使用

作为扶贫攻坚的基层力量,基层官员如何开展当地的扶贫工作,也受到舆论关注。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改进省市两级对县及县以下扶贫工作考核,原则上每年对县的考核不超过2次,加强对县委书记的工作考核,注重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

另据意见,对如期完成任务且表现突出的贫困县党政正职应予以重用,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注重提拔使用。此外,意见要求,大力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以县为单位组织摸排,逐村分析研判,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冷昊阳)

脱贫攻坚政策介绍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7日电(冷昊阳)今天是第5个国家扶贫日。今年以来,从中央为脱贫攻坚部署3年作战图,再到近日首次开展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立目标、列举措、定保障,一系列有关扶贫的政策密集出台。

资料图。瞿宏伦 摄

中央提出了哪些目标?

——未来3年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要脱贫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未来三年,中国的这场“攻坚战”到底怎么打?这份意见设定了任务书、部署了作战图。

意见称,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意见要求,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资料图。吴练勋 摄

有哪些民生承诺?

在中央部署的作战图出台后,其中一系列涉及贫困地区民生大计的目标和承诺,备受期待。

——居住:因地制宜推广农房加固改造

上述意见提出,统筹各项扶贫和保障措施,确保完成剩余390万左右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

此外,要因地制宜推广农房加固改造,在危房改造任务较重的省份开展农房加固改造示范,结合地方实际推广现代生土农房等改良型传统民居,鼓励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兜底解决特殊贫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医疗: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意见要求,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加大医疗救助和其他保障政策的帮扶力度。

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设立1个全科医生特岗。贫困地区可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直接面向人才市场选拔录用医技人员,选拔录用时优先考虑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紧缺人才。

资料图。张浪 摄

——教育: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意见提出,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此外,意见还提出,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鼓励通过公益捐赠等方式,设立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表彰长期扎根基层的优秀乡村教师。

——就业:确保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今年3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加大力度、精准施策,努力扩大贫困人口就业规模,提高就业稳定性,确保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资料图 潘志祥 摄

如何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中央首次专项巡视脱贫攻坚

不久前启动的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聚焦脱贫攻坚,将对26个地方、单位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作为中央巡视组针对脱贫攻坚展开的首次专项巡视,本次“政治体检”将深入查找脱贫攻坚中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此次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专门要求巡视干部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树标杆,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和实际效果,做到帮忙不添乱,助力全面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扶贫领域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也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关注的重点。

根据中央纪委今年8月给出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53万个,处理6.15万人。今年8月,中央纪委还首次专门针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

资料图:图为扶贫队伍进贫困户里,给贫困户宣讲政策。 钟欣 摄

——对工作出色的扶贫干部提拔使用

作为扶贫攻坚的基层力量,基层官员如何开展当地的扶贫工作,也受到舆论关注。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改进省市两级对县及县以下扶贫工作考核,原则上每年对县的考核不超过2次,加强对县委书记的工作考核,注重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

另据意见,对如期完成任务且表现突出的贫困县党政正职应予以重用,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注重提拔使用。此外,意见要求,大力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以县为单位组织摸排,逐村分析研判,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不到位的整改措施,脱贫攻坚政策的意义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