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伙协议保底条款最终认定2025,合伙协议保底条款最终认定
法律分析:合伙联营是一种联营组织,但不具备法人资格,它的民事主体仍然是参加联营的各成员。因而,对联合体的债务,由联营各方承担无限责任或连带责任。根据规定,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共同经营、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六十七条 合伙合同是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
第九百六十八条 合伙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履行出资义务。
二、合伙协议约定保底条款是否有效
合伙协议约定保底条款如果没有法定无效的情形就是有效的。合伙协议中的“保底条款”意为在合伙人之间签定的合伙协议中约定:一个或数个合伙人不论合伙组织是否取得盈利,都要按照一定的金额或比例从合伙企业中分得收益。
一、有限合伙人合伙人的权利有哪些?
有限合伙人的权利有:
1、除另有约定外,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有限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2、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3、自有财产不足清偿个人债务,可以以其从有限合伙企业中分取的收益用于清偿;
4、其他权利。
二、合伙开公司退出怎么办
首先,合伙协议约定合伙期限的,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伙人可以退伙:
(一)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
(二)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三)发生合伙人难以继续参加合伙的事由;
(四)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其次,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最后,合伙人退伙,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人对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责任的,相应扣减其应当赔偿的数额。
三、合伙人退伙怎么清算
按《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退伙的,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时有未了结的合伙企业事务的,待了结后进行结算。退伙人在合伙企业中财产份额的退还办法,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退还货币,也可以退还实物。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合伙人退伙时,合伙企业财产少于合伙企业债务的,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担债务;合伙协议未约定亏损分担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三条
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亏损分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
三、合伙协议保底条款最终认定 -法律知识
法律分析:
合伙联营是一种联营组织,但不具备法人资格,它的民事主体仍然是参加联营的各成员。因而,对联合体的债务,由联营各方承担无限责任或连带责任。根据规定,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共同经营、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六十七条 合伙合同是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
第九百六十八条 合伙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履行出资义务。
四、保底分红合伙协议无效
《合伙协议》中的“保底条款”是无效的,根据相关法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不得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最低收益。这适用于私募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
法律分析
一般来说,LP与GP之间的《合伙协议》均会约定:私募基金投资购买人作为“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合伙实际经营,委托作为“普通合伙人”的私募基金受托管理人管理、执行合伙事务。但实际操作的时候,有些《合伙协议》设立了“保底条款”例如“私募基金投资购买人不承担经营风险,无论项目盈亏均按期收取固定高利润(10%以上年利率)。”LP被协议高利率回报吸引;有些担保公司基于此种情况为这个“保底条款”提供担保,出具《担保函》。但是,需要注意,这个“保底条款”是无效条款。
1、《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故这类案件《合伙协议》的“保底条款”无效。
2、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的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相关销售机构不得违规销售资产管理计划,不得存在不适当宣传、误导欺诈投资者以及以任何方式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等行为。该规定也适用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因此,证券投资合伙型基金的合伙协议中如约定“保底条款”,违反该规定。
拓展延伸
保底分红合伙协议的法律效力及争议分析
保底分红合伙协议的法律效力及争议分析主要涉及该协议在法律上的约束力和可能引发的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底分红合伙协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具备法律效力。然而,由于其涉及的分配方式和利益分配问题可能引发争议。一方面,保底分红合伙协议的有效性需要符合合同法的要求,如自愿、平等、合法等。另一方面,协议中的保底分红条款可能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其他法律规定存在冲突,引发争议。因此,对保底分红合伙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评估和争议分析,需要综合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有效并解决潜在的争议。
结语
保底分红合伙协议的法律效力及争议分析主要涉及该协议在法律上的约束力和可能引发的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底分红合伙协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具备法律效力。然而,由于其涉及的分配方式和利益分配问题可能引发争议。一方面,保底分红合伙协议的有效性需要符合合同法的要求,如自愿、平等、合法等。另一方面,协议中的保底分红条款可能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其他法律规定存在冲突,引发争议。因此,对保底分红合伙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评估和争议分析,需要综合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有效并解决潜在的争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章 合伙合同 第九百七十六条 合伙人对合伙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视为不定期合伙。
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继续执行合伙事务,其他合伙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合伙合同继续有效,但是合伙期限为不定期。
合伙人可以随时解除不定期合伙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其他合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章 合伙合同 第九百六十九条 合伙人的出资、因合伙事务依法取得的收益和其他财产,属于合伙财产。
合伙合同终止前,合伙人不得请求分割合伙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章 合伙合同 第九百七十八条 合伙合同终止后,合伙财产在支付因终止而产生的费用以及清偿合伙债务后有剩余的,依据本法第九百七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分配。
五、合同中约定保底收益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该条款有效,合同中将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明确即可。“保底收益”条款如果是企业之间联营的因为违反了《公司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可以为认定无效。只享收益,不担亏损 的一方是自然人的,一般应认定此类投资、借贷等合同中的保底条款有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六、合伙协议保底条款最终认定?
律师解析:
保证人有下列权利:
1、催告抗辩权;
2、先诉抗辩权;
3、主债务人的抗辩权;
4、基于一般债务人的权利。
保证人有下列义务:
1、债务人未仍履行到到期债务,代为偿还的义务;
2、公布所担保的贷款种类、期限和利率,并向借款人提供咨询;
3、审议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并及时对是否提供担保给予答复;
4、对借款人的债务、财务、生产、经营情况保密,但对依法查询者除外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一条 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伙协议保底条款最终认定条件
●合伙协议保底条款最终认定怎么写
●合伙协议的保底条款合同认定
●合伙协议保底条款最终认定有效吗
●合伙协议保底条款的效力
●合伙协议约定保底条款是否有效
●合伙人之间 保底协议
●合伙企业保底条款的效力
●合伙民法典中关于协议中约定保底条款效力
●合伙保底条款无效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合伙协议保底条款最终认定怎么写,合伙协议约定保底条款是否有效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