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和公民的范围哪个更大,人民和公民的关系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韩奕

人民和公民的范围哪个更大,人民和公民的关系

大家好,由投稿人韩奕来为大家解答人民和公民的范围哪个更大,人民和公民的关系这个热门资讯。人民和公民的范围哪个更大,人民和公民的关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民和公民的区别是什么

 在许多文件上、报刊上、书本上、网络上、口头禅中常常会出现人民、公民、网民、居民、屁民等等这些词汇,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网上许多人在进行写作或评论时,也常常把人民或人民群众这一词汇挂在嘴边,仿佛沾上“人民或人民群众”这一词的边,自己就能占上风似的。但你又真正知道人民及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人民,其实是一个政治概念和集合概念,是指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他主要区别于极小部分特权者。可以这样说,在我国,绝大多数人都属于人民或人民群众这一群体中的一员,这一词汇常常出现在官方的文件、报刊书籍、报告材料等中。毛主席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这是指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人民服务也是为所有人服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人民的对立面通常而言可能就是阶级敌人。在国内,许多事情产生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如果动不动就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民或人民群众这一群体的话,那么就自然而然地将不赞同自己观点的那一类人划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了阶级敌人,这是十分不妥的或者说根本就是错误的。(本文版权属《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抄袭可耻)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每一个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证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这些所谓的人民的个体也只能称为公民,不能将每一个个体标榜为人民或人民群众。公民是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的人。

 居民,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况他国的公民也可能属于本国居民。这时,居民可分为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居民是居住在本国的人,不一定具备本国国籍,泛指城内居民、内外居民、遍地居民。也就是在一个主权国家境内长期或永久居住,并受居住国法律保护和管辖的自然人(包括本国人、外国人、双重国籍人和多重国籍人)、法人和法人团体。(本文版权属《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抄袭可耻)

 网民,泛指所有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网络活动的人。主要是一个从网络使用者的行为效果来阐释的概念,在个体自我意识上、对使用网络的态度上、网络活动的特征上以及网络活动的行为效果上等表现出一定特点的使用者才可以被称为"网民"。其实我们这些天天与网络打交道的人或键盘侠们,严格意义上讲,称为网民更妥帖一些。

 屁民,是一个新的网络词汇,有一点自嘲或自我调侃的味道,泛指毫无影响力,无足轻重的普通百姓。以前叫草民,自从网络兴起以后,屁民就取代了草民。可泛指普通老百姓。其实像我们这些人,既没权又没钱的人,自我解嘲为屁民,也不失为一种对生活的幽默。

 以上就是这几个“民”的意思,你知道你属于哪一个名吗?欢迎对号入座,以后千万不要用错了,也别动不动就把人民或人民群众抬出来吓人,因为人民或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属于一个政治概念,实在太大了,个人是抬不动的。

人民和公民的理解

大家好!我是看点小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享有该国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履行该国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的自然人。

人民主要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根据毛泽东思想,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公民为法律上概念,人民是政治上概念。

主要区别:

1、性质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则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
2、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


图片来源网络


3、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义务。
4、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概念,人民所表达的往往是群体概念。

Q1:为什么说人民当家作主?不是公民当家作主?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首先意味着保障和实现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民主权利。对于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进行坚决斗争。这也是人民民主的另一个方面的重要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机构。

(1)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图片来源网络

谢谢大家的阅读!

人民和公民的区别通俗理解

【公民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说说“公民”。公民,简单来说,就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无论你身处何方,只要你的国籍属于这个国家,你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公民身份赋予了你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比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受教育权等,同时也要求你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人民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谈谈“人民”。人民是一个更广泛、更抽象的概念,它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人民是一个集合体,它包含了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信仰的人们。在政治语境中,人民往往代表着国家的主体和基石,是国家的根本所在。

【区别解析】
那么,公民和人民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公民是一个具体的法律概念,它强调的是个体的身份和权利;而人民则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概念,它强调的是群体的集合和国家的根本。公民是人民的一部分,但人民不仅仅包括公民,还包括那些虽然不具有该国国籍但生活在该国并受到该国保护的人们。

【备考小贴士】
在备考法律硕士联考时,理解公民和人民的区别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法律条文和制度设计背后的逻辑和理念,也有助于我们在实际案例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话题哦!

#2025法律硕士考研[话题]# #法律硕士[话题]# #觉晓法硕[话题]# #法律硕士联考[话题]# #法学[话题]# #非法学[话题]# #法律硕士非法学[话题]# #宪法学[话题]#

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和联系

也不用傻傻分不清啦,可以和小编一起来区分一下

1.公民是纯粹的法律概念,只要是有中国国籍,即便被剥夺政治权利,这个公民的身份也不会丧失。例如在宪法中有一章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2.国民的实质其实是接近公民的,但却是更不常用的法律概念。

但是在我国的语言环境中,因为历史原因,并不是使用的主流。就像建国前,我们常说褫夺公权,现在就叫剥夺政治权利了。

不过,国民在对外领域和民生领域还是有适用范围的,并没有全然排除出去。例如还存在有“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与“国民旅游”等表述,但总体来说是有限的。

3.人民,则最是体现了我们政权特点的一个词。可以说是从政治概念转向法律概念的。

我们的一切几乎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我们是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人民检察院,法院是人民法院,公安是人民公安,连医院也是人民医院。

周恩来总理曾经如此解释人民的“至上性”的:

人民’与‘国民’是有分别的。

‘人民’是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反动阶级觉悟过来的某些爱国民主分子。

而对官僚资产阶级在其财产被没收和地主阶级在其土地被分配以后,消极的是要严厉镇压他们中间的反动活动,积极的是更多地要强迫他们劳动,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

在改变以前,他们不属人民范围,但仍然是中国的一个国民,暂时不给他们享受人民的权利,却需要使他们遵守国民的义务。”

之前提到过,实际上国民实质上是历史上的人民,因此现在这段话还是有意义的

4.至于说群众,其实同人民也是一致的,亦即是法律化的政治概念。

群众一方面是一种政治面貌,另一方面也是指人数广的基层人民。例如在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就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当然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不涉及选举权,这又是另外的知识点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人民和公民的范围哪个更大,人民和公民的关系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