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区别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滕世昭

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滕世昭来为大家解答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区别这个热门资讯。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惠国待遇是什么意思

美国会在2000年给予我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为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平了道路;今天越来越多的议员提出法案,要求取消我国贸易最惠国待遇,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过去一年来,美国取消或审视我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去年11月,美中经济安全委员会首次在向国会提交的年度报告中,建议取消我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即最惠国待遇)。

特朗普在1月20日上任当天发表的《美国优先贸易备忘录》中也要求“商务部长和美国贸易代表应评估有关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立法提案”。

到了1月23日,美国多名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共同提出《恢复贸易公平法案》,这也是美国本届国会两党议员共同提出的第一个取消我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法案。

要想知道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就需要先知道什么是贸易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原则,指的是一国在关税、贸易条件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不低于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

自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每年都会通过国会延续我国的最惠国待遇。

2000年,美国通过《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为我国加入WTO铺平了道路,自此,我国商品出口到美国时,可以享受美国平均2.2%的低关税税率。

而贸易最惠国待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关键支柱,也可以说是我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的基石。

2001年后,我国对美出口年均增长超过10%,贸易顺差从280亿美元更是飙升至2023年的3361亿美元。

而美国,也顺理成章成为我国贸易中的最大顺差提供国。

贸易最惠国待遇下的低关税,让我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具备价格优势,推动了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并进一步吸引外资不断涌入。

美国一旦取消我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那么后果也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美国取消我国的最惠国待遇,那么美国对华平均关税将从2.2%升至42%,这是美国非最惠国的税率;如果叠加目前美国的301条款关税20%,那么美国对华关税综合税率可能会超过60%。

这也是特朗普在竞选时期所提到的,要把对华关税提高60%的由来。

根据瑞银的预测,此举将导致我国对美出口“归零”,并直接拖累我国GDP增长率腰斩。

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当年度我国对美出口50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5%左右,如果失去美国这一市场,那么依赖出口的制造业、电子和消费品行业都将首当其冲。

这背后是数以亿计的就业群体。

这还没有计算绕道东南亚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否则数字会更高。

我国的制造业就业人员数亿人,其中对美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等中间品占比也超过50%,高关税将迫使美国企业转向其他供应商,这也会导致我国相关产业链断裂。

例如,最近美国就已经开始对我国造船业发起调查,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的方式,以削弱我国在造船业的全球主导地位。

此外,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美国高关税,也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最终引发就业形势严峻,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可能面临着数百万就业岗位流失的风险。

下滑的还不仅仅会是就业和企业利润,在美国高关税的影响下,出口疲软还会反过来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2024年11月特朗普当选后,人民币的单日贬值就高达1.46%,A股三大指数更是跌幅超3%,这也反映出市场对两个超级经济体脱钩的恐慌。

而那些依赖出口的上市公司,股价也会承压,资本外流的风险也会进一步上升,并冲击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当然,美国也会受到巨大的反噬。

美国提高对华关税,提高的并不是国内制造业的成本,反而是美国采购商的成本,理论上这会迫使美国采购转而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

最终,这会迫使美国企业重构供应链,苹果就是这类例子的典型。以电子元器件为例,美国如果向日韩或欧洲采购,而不是在国内采购的话,那么成本将增加30%至50%,最终成本将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根据高盛的估算,美国通胀率可能会因此上升2个百分点。

除了拉高美国通胀之外,美国对华出口同样也依赖我国市场;2023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高达千亿美元,如果我国实施对等反制,事实上目前已经实施了一部分美国农产品的反制,那么美国农业州也将会遭受重创。

根据测算,美国一旦取消我国贸易最惠国待遇,那么美国可能会损失1.6万亿美元GDP,和70万个就业岗位。

当然理论上,我国的损失也不会低于美国,因此就经贸问题而言,加征关税的结局一定是双输的。

但加征关税,的确是一个促进谈判,逼迫对手上谈判桌的一个有效行为。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美国取消我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我国一定会采取反制,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双边都会受损,直到双方达成共识,开始谈判。

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对我国加征关税,最终一直到2020年,双方才达成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如果还是按照这样的剧本走的话,那么我们可能至少会在明年双方才会开始接触,进行谈判。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不管是美国还是我国,双方都不太可能承受得起长久性的关税,一方面是美国自身经济也面临着高通胀的压力,而我国的消费就业,以及房地产,也要比2018年时更严峻。

从这个逻辑上来看,双方大概率会在今年开始密集接触,甚至不排除在今年达成贸易协议。

总体来说,一个必要的时间线就是,我国大概率不会在美国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之后才开始进行谈判,否则那样的话损失的确会更大。

联想到下个月特朗普就要开始加征对等关税,双方接触可能会更加频繁,而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可能是底线,是原则。

而所谓的美国两党提出立法,大概率也是做给我们看的,恶心一下我们,或者希望我们能够有所动作,早一点上谈判桌。

但这仍然不是长久之计。

去年我国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新高,出口增长喜人,是我国去年增长5%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中美关系的改变,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特朗普是商人,还可以用谈判、交易、协议去达成双方都期望的条件,但下一个四年呢?

万斯、亦或是卢比奥,哪怕是哈里斯卷土重来,在一个四年当选,那么经贸上的关系,可能会比特朗普时期还要严峻。

答案也很简单,我国在制造业的地位的确是不可替代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重要性会下降,从2018年开始,全球化就在美国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被重塑了,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任总统,在今天特朗普的关税推动下,全球化重塑不仅没有放慢,反而加速度了。

假以时日,越南和印度制造业不断崛起,中美两国经贸关系越来越弱,那么最终生产大国的消费问题,仍然只能够靠我们自己。

从目前美国的一系列动作行为乃至战略定位上来看,双方关系越来越弱是趋势,而不是偶发性行为。

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认清的现实。


来源:藿香正气人、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最惠国待遇关税

去年,美国国会出台了一部法案,大致内容是美国务卿致力于在有美国参与的国际组织中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也就是说美国已经认为中国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必须要按照这个标准对待中国。当时这件事也得到了很多美媒的关注,但他们的观点出奇一致,就是“不能让中国继续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认为经济总体量已经和美国接近的情况下,现在必须要好好调整一下对华关系了。从那时候开始,美国就一直在筹备削弱中国的“地位”。

在特朗普的对手德桑蒂斯竞选时期,他就承诺自己如果能顺利通过初选并当选美国总统,将会立即取消对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这一待遇又叫做“平等贸易关系”,大致是小布什政府时期,承诺给中国的关税优惠不低于给其他国家的优惠,所以又叫“永久最惠国”。当前局势下已经越来越多的美国政客已经对此产生不同意见,德桑蒂斯的承诺取得了很多支持。特朗普虽然没有提到这一决定,但特朗普上台扬言要对中国加征税款,必然是不可能保留对中国的关税优惠了,或者说大部分产业不会如此保留。

《华盛顿邮报》等19日报道,美国跨党派机构PNTR所炮制的一份涉华年度报告首次针对该地位提出正式建议,要求美国国会应取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最惠国政策)关系地位。他们认为当前局势下,将中国作为“优惠盟友”已经很不合适,所以必须在政府过渡阶段将所谓“中国经济威胁”作为关注重点,那么没必要保留最惠国政策了。目前法案还在推动阶段,没有形成草案;但可以知道的是,在明年1月特朗普上台之后,大概率就要对草案进行审议了。

再加上美国政客们多次扬言要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很多人预测特朗普上台之后,中国至少是最惠国贸易地位不太可能保留。至于正常贸易关系还存不存在,完全看特朗普政策的优先政策到底是破坏中美贸易,还是保住美国涉华企业的饭碗。现在美国党派正在未雨绸缪,准备下一场对华贸易立场的“摧毁行动”,也就是一旦取消了最惠国地位之后,接下来他们要干什么。美国媒体认为特朗普准备建立永久的关税壁垒,和中国完全实现在贸易领域的“隔离”,防止他下台之后被推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于2002年1月1日生效,至今已经22年;布什政府推动的法案,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时能够享受与其他国家相同的低关税待遇,以让美国民众用上廉价产品。中美两国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才实现贸易地位的攀升。如果未来被废除之后,中美外贸可能就要面临很长的“结冰期”了,直到美国无法忍受高关税或者其他亲华政党上台,这无疑也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最惠国待遇英文

近日,美国取消了针对俄罗斯的最惠国待遇。对此,很多朋友感到疑惑,不清楚什么是最惠国待遇?如果取消这个待遇,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在英文中,最惠国待遇的全称是“Most favoured nation”,可以简写为“MFN”。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包括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的优惠。

从“不平等”到“平等”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1世纪,当时的地中海是一个贸易非常发达的地方。意大利的各个城邦,以及法国、西班牙的商人在外国经商的时候,都想要独占市场,挤掉竞争对手。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想退而求其次,寻求与其他国家一样的竞争机会。

俄罗斯总统普京

到了15世纪,大多数类似的具有惠国性质的贸易条约,其实是强国迫使弱国单方面给予的或订立的结果,相当于是不平等条约。

再到17世纪,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导致政治条约与通商条约的分立,开始出现一些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做法,使之成为了互利互惠的平等条约。

例如,1713年英国与法国签订的《乌特勒支通商条约》写道:一方保证,应该将它给第三国在通商与航运方面的好处,同样给予另一方。

1860年,英国和法国签订的《英法通商条约》,标志着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才真正诞生,也成为了自由贸易的基础。但到了上世纪30年代,各国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提高关税,使得最惠国待遇原则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多边主义的重要原则

二战结束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1948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正式生效,确立了3个重要的原则,包括自由原则、非歧视原则和多元化原则。 其中,非歧视原则就包括了最惠国待遇原则。

1995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75个签约国与欧洲共同体一起组建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因此,最惠国待遇也成为了WTO的重要原则,所有的成员国都有义务遵守。

总的来说,最惠国待遇包括四个要点:

第一,自动性。当A国给予B国的优惠超过其他国家时,其他国家自动享受这些优惠;第二,同等性。当A国的优惠转给其他国家时,其他国家享受的标准,必须与B国相同;第三,相互性。任何一个国家既是受惠方,又是给惠方,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第四,普遍性。最惠国待遇适用于全部进出口产品、服务贸易的各个部门和所有种类的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持有者。

1998年,作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将最惠国待遇改名为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同时,美国给予所有国家最惠国待遇,但会在法律中特别注明排除者。

那么,如果被取消了最惠国待遇会怎么样呢?

这个问题要具体看两国经贸关系的紧密程度,如果两国的经贸关系本来就很糟糕,那取消就取消了,不会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

如果两国的经贸关系十分紧密,每年的贸易额很大,A国和B国的经济都依赖于这个贸易关系。那么,在取消后,将同时对两国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只是A国依赖,B国不依赖,那就只会对A国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惠国待遇大白话解释

特朗普上台后,果然不出所料,又扛起了关税大棒,只不过相较上一届任期,这次他跟中国打交道的时候,更加讲究方式和策略了。

他一边放话称考虑对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一边又颇感“为难”的表示“宁愿不对中国加征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

这看似前后矛盾的表态,却暗示特朗普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要么谈判、要么战斗”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关税战”没有赢家,也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更不利于世界。

这实际上是对特朗普的规劝,上一届任期内,特朗普政府挑起了对华“关税战”,结果不仅没有扭转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反而让自身损失惨重,特朗普也因此草草结束了自己的4年任期。

如今卷土重来之后,特朗普更应该吸取过去的经验,倘若一意孤行,最终只会再一次重复错误的结果。

然而就在中美围绕关税话题交锋之际,美国有人却给特朗普献了一计,提议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据美媒报道,当地时间1月23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再次抛出法案,呼吁取消20多年来美国给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美国国会

所谓“最惠国待遇”,其实就是一种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意味着一个国家给予另一个国家非歧视性的贸易政策,包括相同的汇率以及进口配额。

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并非是一种“恩赐”,而是双向互惠的结果,省去了美国进口中国商品时一些繁琐的程序,让中美双边贸易可以享受最优惠的关税。

也正因如此,在过去20多年间,中美双边贸易额节节攀升,中国对美出口几乎翻了十倍,这让中国得以扩大出口, 同时也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获得了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然而,随着美国的“工业空心化”,一些政客又开始甩锅中国,称最惠国待遇让中国“发了财”,令美国“损失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

去年11月份,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就对中国采取过类似动作,要求取消跟中国之间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中美贸易往来密切

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共和党政客更加积极的推动这一举措,想迫使中方在经贸问题上作出让步,然而这样做真能让美国实现“再次伟大”的目标吗?恐怕并不见得。

因为不管美国取不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中国的发展步伐都是不会停下的,就算美国真的抛出这张牌,中方也可以通过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来应对这些挑战。

反观美方,大搞“逆全球化”浪潮,实际上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如果美国撤销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即便中方不采取任何报复措施,美方也会因为这一举动损害本国工业部门、导致对外贸易逆差扩大,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特朗普要真这么干,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话,将会给美国带来一场惨败。

中美关系

美方应当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想要“完全脱钩”并不现实,倘若执意竖起小院高墙,只会将美国自身困在其中。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