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pip考核流程,pip考核合法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郝春来为大家解答公司pip考核流程,pip考核合法吗?这个热门资讯。公司pip考核流程,pip考核合法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签了pip被开有赔偿吗
PIP全称是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绩效改进计划。
当公司准备裁员,就会对员工发起PIP计划。内容就是给员工几个月时间进行考核,至于考核结果如何,全看公司领导的心情。
PIP尽管号称是帮你改进,但本质上是正式裁掉你之前的提醒。请不要天真地以为你会留下,要么立刻开始骑驴找马;要么就扔掉脸面与公司耗到底。
如果你签了PIP,那就等于你接受了调岗调薪,及面临不胜任工作的风险,法律很难进行救济。
遇到PIP,如果公司对员工进行了调岗和降薪,本质是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劳动者可以及时拒绝并保留各种证据,准备劳动仲裁。
更多关于劳动人事纠纷劳动仲裁的问题大家可继续留言,涉及隐私可关注后私信。#法律咨询 #劳动仲裁 #劳动法 #律师 #劳动人事 #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 #劳动纠纷 #劝退 #PIP #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
pip考核是什么意思
昨晚,微博热传出一份某二次元大厂某总监开“裁员动员会”的46分钟内部录音…
虽然笔者已经给大家辟谣过了;但录音内容却引发了各种边际效应,诸如,裁员、pip等引发了一场职场大恐慌!
今天,笔者就再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pip方面的应对措施。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PIP。
PIP全称是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绩效改进计划。
pip这玩意在硅谷的公司里其实很常见。当公司准备裁员,就会对员工发起pip计划。内容就是给员工几个月时间进行考核,至于考核结果如何,全看上面的心情。
一家企业如果启动PIP,那就是裁员的先兆。
为何这么说,劳动法里合法裁员的理由之一那就是员工不胜任工作,但员工不胜任工作这事,企业很难去证明;就算是员工不胜任要开除,企业为了合法,就必须先得去做培训。所以就有了PIP这东西。
在这里,笔者再给大家两点提醒:
首先,如果领导找你签PIP,请默认你必然会被开除,别幻想。其次,PIP也是行业潜规则,每年因为PIP被炒掉的员工也高达10%左右,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被PIP。PIP尽管号称是帮你改进(Performance Improvement),本质上是正式裁掉你之前的提醒。请不要天真地以为你会留下,要么立刻开始骑驴找马;要么就扔掉脸面与公司耗到底。
遇到pip,那就意味着你对企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接受不接受pip那就是一个过程;当然,如果你签了PIP,那就等于你接受了自己不胜任工作的的事实,这谁都救不了你。
职场这玩意,永远没有公平道义可言,笔者唯一能够告诉你的一句话,那就是“不要成为受害者”。
如何不成为“受害者”?
也就是你有多少被企业利用的价值,你最大的筹码永远是你自己。
大家在职场生存很不容易,遇到困难,压力很大,也可能无处诉说,但是要懂得珍惜自己,It's just a job,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最后,再提醒下,即使遇到pip,又如何?
合理合法的维权,公司也是拿你没有办法的,pip完了裁员也是要赔偿的啊。都是成年人了,别遇到点事就感觉天塌下来一样,稍微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常识,也不至于像个祥林嫂一样的,到处去叫惨!
pip考核模板
PIP(绩效改进计划)对于大厂的员工都不陌生,可以说在职场上是仅次于PUA的存在,跟PMP并称职场3***P马车。
PIP本是企业帮助员工提升的管理工具,却在实操中常被异化为 “软裁员” 手段。
大厂常用 “末位淘汰”“排名后 10% 强制入池” 等规则启动 PIP,表面要求员工 “限期达标”,实则通过超高目标、模糊考核逼退员工,甚至在协议中暗藏 “自认不胜任,自愿放弃补偿” 条款,利用信息差让员工误以为 “签了就没赔偿”。
但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即使员工签署 PIP,企业也不能突破法定补偿底线。若协议约定 “0 补偿”,因违反 “不得排除劳动者合法权益” 的强制性规定,该条款直接无效。
今天法小白就用一文破解大厂PIP “裁员套路”。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 40 条,企业以 “不胜任工作” 为由解除合同,必须完成 “双重举证”:
1、首次证明不胜任
需提供客观、量化的考核制度(经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具体绩效数据(如连续两期低于岗位标准 30%),禁止仅凭主观评价或末位排名。
2、二次培训或调岗
必须针对 PIP 中列明的 “不胜任点” 提供专项培训(如销售技巧课、技术实操培训),或调整至匹配能力的岗位(如从开发岗调至测试岗),不能仅让员工 “自生自灭”。
赔偿金额最低保障:N 补偿金
即使员工最终未通过 PIP,企业也需支付 “N”(工作年限 × 月工资),不存在 “0 补偿” 可能。某小米员工案例中,企业未提供培训直接解雇,法院认定违法,判决支付 2N 赔偿。
赔偿金额进阶索赔:2N 赔偿金
若企业在 PIP 过程中存在 “恶意设置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如要求文案岗月产出 100 篇 10 万 + 爆款)、“未履行培训义务”“考核标准不透明” 等违法情形,员工可主张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索赔双倍赔偿。
第一步:精准判断是否 “必须签”
1、可拒签情形
首次绩效考核未明确告知标准、企业未举证 “前期不胜任证据”、PIP 目标与岗位职责无关(如让财务岗完成销售指标),直接拒绝并书面回复 HR “不认可考核依据”。
2、不得不签时
若企业以 “全员签署” 施压,签字时务必备注 “仅确认收到,不代表认可内容”,同时留存邮件、微信记录等 “强制签署” 证据。
第二步:全程留痕!
1、程序合法性证据
PIP 文件是否注明考核周期(通常 60-90 天)、培训安排(如具体课程名称、授课人、时长)、量化目标(如 “缺陷率降至 5% 以下” 而非 “提升工作态度”)。
2、个人履职证据
每日工作日报(注明完成事项)、项目成果截图(带时间戳)、与上级沟通记录(如 “要求增加 2 人支持仍被拒”),证明 “非因个人能力不达标”。
3、企业违规证据
若 PIP 期间未安排培训、临时增加 50% 以上工作量、考核结果未书面通知,均属违法线索,及时截图、录屏保存。
第三步:破解 “不合理 PIP” 的三大突破口
1、目标是否 “可量化、可实现”
例如客服岗 PIP 要求 “客户满意度 100%”(客观不可能),或销售岗目标比同期均值高 80%(明显恶意),可主张 “考核标准不合理”。
2、培训是否 “对症”
若员工因 “数据分析能力不足” 入 PIP,企业却安排 “企业文化课” 而非 “Excel 数据建模培训”,属于 “未履行法定培训义务”。
3、流程是否 “透明公正”
考核结果需由双方签字确认,若企业仅口头通知 “不合格”,未提供评分明细,可拒绝接受并申请绩效申诉。
第四步:即使签了 PIP,如何 “逆风翻盘”?
1、首次考核未达标
立即书面提出 “目标调整申请”,引用过往业绩证明 “当前目标超出个人能力范围”,要求企业降低标准或延长周期。
2、企业执意解除时
第一时间发送《律师函》或向劳动监察投诉,指出 “未培训 / 目标违法”,同步申请劳动仲裁,主张 2N 赔偿。亚马逊中国某员工案例中,凭 “PIP 目标高于部门前 20% 水平且未提供培训”,成功拿到 2N+2 补偿。
第五步:仲裁诉讼 “必胜项”:企业常见败诉点
1、制度漏洞
考核制度未经过民主程序(如未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未向员工公示,直接无效。
2、证据链断裂
超过 60% 的企业无法提供 “二次考核记录”“培训签到表”,仅凭 PIP 结果解雇,被认定为 “违法解除”。
3、地域差异
北京、上海等地仲裁委对 “不胜任工作” 举证要求极严,企业胜诉率低于 6%,员工可充分利用地域司法倾向维权。杭州的仲裁委相对来说算比较中立,企业和员工可能55开吧。二三线城市的就明显倾向于保护企业了。
三、警惕 PIP 协议中的 “文字陷阱”如果看到PIP中有以下这些条款千万不能签!
1、“本人确认无法胜任工作,自愿放弃经济补偿”:直接自认 “不胜任”,放弃法定权益,坚决划掉该条款再签字。
2、“考核结果以公司单方认定为准”:剥夺员工申诉权,可要求增加 “员工可在 3 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复核”。
协商离职的 “话术博弈”
若企业提出 “签 PIP 不如协商离职,给 N+1”,需冷静计算:若工作年限≥2 年,2N 赔偿可能高于 N+1(如月薪 2 万,工作 3 年,2N=12 万,N+1=8 万),此时可拒绝协商,坚持走法定程序。
写在最后面对 PIP,员工无需恐慌,但也不能草率签字。企业使用 PIP 解雇的举证责任极重(需证明 10 项内容合法),而劳动者只需抓住 “目标不合理”“未培训”“流程违法” 等任一漏洞,即可扭转局势。即使签了 PIP,也断无 “放弃赔偿” 的道理 —— 关键是要懂规则、留证据、敢维权。
公司pip是什么
大家好!欢迎观看由AI聘Youtube频道发布的全新改版后的北美职场分析类栏目“北美求职60秒”。关注北美市场,聚焦数据、软件类求职,60秒解析北美求职疑惑,助力求职成功!
美国科技公司中的PIP机制是什么意思?
PIP,全称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也就是绩效提升计划,被公认是公司解雇员工的“潜规则”。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一线大厂员工爆料,不管绩效如何,公司每年必须裁掉6-10%的人。一些大厂每年有10%-15%的员工被“PIP”。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的supervisor对你的表现不满意,通常会先给你提出反馈意见,督促你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果。这个过程可能是一次,也可能会是很多次反复的提醒和反馈。如果你的supervisor意识到这种提醒的方式并没有让你达到预想的改进效果,那就会考虑进行下一步,也就是会把你纳入到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给你最后一次提升改进的机会。
在进入到PIP后,你会收到一个短期的项目,需要你在特定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过程通常是2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的表现和提升效果达到了老板的预期,那么就会把你从PIP中移除,恢复到正常工作中。如果你的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那最后的结果就是要被裁掉了。
PIP的过程,很难有严格的评定标准,你的manager对你的表现有很大的发言权,所以最终表现如何,会有很多因素来决定。据了解,有非常大比例的人在进入PIP流程后,最终都是被解雇。所以一旦被迫进入到PIP,大家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了,尽早启动新的求职,不要对PIP抱有太大幻想。
下一期话题,我们会带你了解“拿到offer后的背景调查是如何进行的?”
AI聘-独家数据类岗位追踪
我们来看一下进入2022年7月第4周,AI聘团队对于北美数据类岗位的每日发布情况的追踪数据:
Data Analyst 数据分析师平均周中日更岗位数量达到19233,比前一周日均减少了2283个岗位;降幅10.61%;Business Analyst 商业分析师达到5792,比前一周日均增加了738个岗位;增幅14.61%;Product Analyst 产品分析师达到5215,比前一周日均增加了109个岗位;增幅2.14%;Marketing Analyst营销分析师达到4490,比前一周日均增加了550个岗位;增幅13.97%;Data Scientist 数据科学家达到15964,比前一周日均减少了2806个岗位;降幅14.95%;过去的一周,数据类岗位出现一定波动,一直处于高位的数据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岗位数量出现了一定回落,但是商业分析师和营销分析师的数量出现同等幅度的上升。从整体来看,目前市场需求依旧维持在高需求状态,没有出现异常的走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公司pip考核流程,pip考核合法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