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它也是一种法律制度。那么,根据法律的规定,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呢?请看下面的介绍。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常见的合同解除方式有约定解除、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另外,如委托合同、承揽合同等合同还涉及到任意解除,但在此不多做论述。本文主要讨论约定解除、协商解除、法定解除的解除条件。
一、约定解除的条件
约定解除的条件,是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或在其后另订的合同中约定的解除权产生的条件。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任何会产生解除权的条件。
二、协商解除的条件
协商解除的条件,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是将原合同加以解除的协商一致,也就是在双方之间又重新成立了一个合同,其内容主要是把原来的合同废弃,使基于原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归于消灭。
协商解除是采取合同的形式,因此它要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如当事人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强行性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要采取适当的形式等。
三、法定解除的条件
《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了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主要如下: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该合同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应予以消灭。因此,在出现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我国法律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将合同解除。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债务人拒绝履行,债权人解除合同应满足:债务人有过错、拒绝行为违法、债务人有履行能力。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特别重要,债务人不于此期内履行,就达不到合同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未在履行期限内履行的,债权人可以不经催告而径直解除合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实务中,这种情形一般指债务人不完全履行或者因自身原因导致合同无效,从而使得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就是关于“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欢迎随时向广东国晖(北京)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情况
●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内容
●合同解除的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方面
●合同解除的条件与效力
●合同解除的一般法定条件
●合同解除的8种情形
●合同解除的几种情况
●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内容
●合同解除的条件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