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是多久,民法典保证合同修改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债权债务 编辑:冯安

一、民法典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是多久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保证期间。保证合同中,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具体的保证期间,但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

(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若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三)约定不明的特殊情况。若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

总之,保证期间的确定需依据保证合同的具体约定,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按照法律规定来确定相应的保证期间。

二、民法典保证合同修改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民法典》对保证合同的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一)明确保证合同的定义及成立方式。规定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等。

(二)完善一般保证先诉抗辩权的相关规定。明确了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有特定情形的除外。

(三)调整了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进行了细化规定,使保证期间的计算更加明确具体。

(四)对保证人的追偿权等也作了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保障保证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保证制度的合理有效运行。

三、民法典关于保证合同的新增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关于保证合同有以下重要新增规定:

(一)明确保证方式的认定规则。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改变了以往推定为连带保证的规定。

(二)完善了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如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等,一般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

(三)增设了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未约定保证期间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四)规定了保证人的追偿权。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五)明确共同保证的相关规则,包括按份共同保证和连带共同保证的责任承担方式等。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民法典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

民法典保证期间最长可以约定几年

民法典中的保证合同

民法典关于保证期间的约定

民法典保证合同法条

民法典规定的保证期限

民法典关于保证合同有哪些变化

民法典保证期间最长可以约定几年

民法典保证合同解读

民法典关于保证期限

民法典关于保证合同的修改

民法典合同编保证合同变化

民法典对于保证的修改

民法典对保证期间的修改

民法典保证合同新旧对比

新民法典关于保证合同的概念及分类

民法典保证合同法条

民法典关于保证合同有哪些变化

民法典对保证方式的修改

民法典关于保证合同

来源:中国法院网-民法典关于保证合同的新增规定是什么,民法典关于保证的条款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