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烈属是什么意思,军烈属能享受的待遇标准
大家好,由投稿人平岚来为大家解答军烈属是什么意思,军烈属能享受的待遇标准这个热门资讯。军烈属是什么意思,军烈属能享受的待遇标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军烈属医院报销比例多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战争年代有名有姓的烈士有近26万人。为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做好退役军人、军烈属工作,使军人真正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总结推出了“尊崇工作法”,有力推动形成关爱退役军人、军烈属的社会风尚。
2019年12月,江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总结打造了“一域一队伍”“一人一台账”“一家一对接”“一周一活动”“一月一堂课”“一季一走访”“一年一评选”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尊崇工作法”。
“‘尊崇工作法’在全省的推广,不仅夯实了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组织基础,营造了尊崇关爱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各行各业出台专门的拥军措施,还更加密切了与广大退役军人的联系,维护了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真正让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尊崇。”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起平介绍。
近日,南昌市西湖区桃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走访慰问烈属活动。服务站人员带着米、面、油等慰问品来到了居住在桃花镇的刘春艳家。
刘春艳的儿子吴代林生前曾在武警部队服役,在一次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动中牺牲。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除了每逢节日为刘春艳送上问候与关怀外,平时也会经常与她联系,拉拉家常,了解她有什么困难,有哪些需要帮助的地方。刘春艳说:“前段时间社区安排疫苗接种,就是服务站的同志帮我预约好陪我去接种的。”
而今,像桃花镇这样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已遍布赣鄱大地,为退役军人、军烈属解难事办实事已经常态化、制度化。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5日 06 版)
军烈属包括哪些家属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朱宏博、熊永岭、于斌 责任编辑:康哲
针对农村老党员、老模范、老军人和军烈属的生活状况,山东省德州市专门出台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安享晚年,感受到应有的社会尊崇与照顾。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详细报道——
那一份稳稳的幸福
■解放军报记者 朱宏博 特约记者 熊永岭 通讯员 于 斌
老槐偎新墙,花红窗明净。初夏,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东邱庄村退役军人闫先敏的农家小院,不时传出阵阵笑声。记者来到小院时,闫先敏正和老伴商量着参与村里养殖项目的事。
“这两年,日子过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从2013年起,定期参加德州优抚医院体检;2016年开始,补助每月涨50元,还有了定期疗养……日子好了,俺两口子开始琢磨干点事!”闫先敏告诉记者,对于参与养殖项目的人员,县里免费给提供技术帮扶,他们一下子就动了心。
让闫先敏的生活变得充实滋润的,是德州市针对农村老党员、老模范、老军人和军烈属推出的“专属”保障。
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年,“三老一属”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力奉献,如今,他们步入晚年,因种种原因,仍有一部分人生活比较困难。“要让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回报。”在脱贫攻坚战中,德州市军地立下脱贫“军令状”:要让“三老一属”率先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实现致富奔小康,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有的放矢,帮扶措施因人而异。鉴于该群体“造血”能力较弱、家庭负担较重等特点,他们按照“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实施给补助、免药费、修住房、帮就业、分股红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据该市扶贫办统计,截至目前,该市已有998户、1778名农村生活困难“三老一属”人员被纳入帮扶范围。
精准识别,有困难的一个不落。2016年初,德州市扶贫办联合德州军分区,调研形成“三老一属”精准识别标准。
久久为功,情深意浓力不断。2016年7月,德州市出台《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老模范、老军人和军烈属精准帮扶办法》,7项保障内容、14条具体办法,招招持久有力:生活保障,老党员生活补贴在中央和省级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提高100元,老模范和烈属、老军人和军属分别给予每月100元、50元的生活补助;教育保障,与老党员、老模范、老军人共同生活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和烈属、军属中的适龄人员,优先安排进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按规定标准每年给各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救助资金;住房保障,对修缮和重建住房的给予8000元到5万元不等的补助……如今,经常下乡督导的武城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孙明,已经成了很多“三老一属”挂在口头的亲人。
众人拾柴,烧旺了暖心熔炉。“‘三老一属’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应受到社会尊崇与照顾!”这在德州已成为共识,不仅市里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而且不少企业、民间团体也加入到扶贫队伍中。
宁津县刘营伍乡寨西村的张秋平乐了——市里社会性公益岗位专门为“三老一属”家庭成员留了位置,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乡政府为其提供了打扫村内卫生的公益性岗位,其家庭经济条件稳步改善;
乐陵市西段乡军属张汉春乐了——他被聘为村里肉牛养殖项目管理员,一年收入可达2万元;
武城县郝王庄镇草二村的62岁退役军人陈风华乐了——他被德州市某辣椒酱企业“扶贫车间”招用,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而对于有伤残疾病无劳动力的人,该市还实施“保姆式”产业托管,让帮扶对象有了稳稳的幸福。
军烈属范围
黑龙江省绥滨县
退役老兵帮军烈属抢收秋粮
“当过兵的人就是重感情”
本报讯 陈伟、特约记者姜玉坤报道:10月7日下午,当黑龙江省绥滨县拥军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把最后两车水稻拉进绥滨镇吉成村自家场院,军属董俊友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秋收时节,绥滨县遭遇暴风雨,不少农户种植的水稻出现倒伏,大型农机具无法进地抢收。部分军烈属家中缺少劳动力,想求助左邻右舍,青壮年多在外打工,一时赶不过来。情急之下,董俊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县双拥办打了电话。得知这一情况,正准备休假的双拥办工作人员火速与拥军志愿者服务队老兵取得联系。
值班的协商调班、陪护病人的想办法倒班……听说军烈属有难处,3个服务队69名退役老兵自掏腰包从四面八方赶往军烈属家。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39岁,在水稻田里忙碌7天,帮23家军烈属抢收了400多亩水稻。手磨破了,脚被扎了,没人喊一声累。
“能把拥军服务送到家门口,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一支成熟的志愿者队伍。”2019年8月,该县老兵张小山召集4名老兵组成学雷锋拥军志愿者服务队,为身边的军烈属提供修理家用电器、搭建水暖炕等服务。后来,在县双拥办的大力支持下,服务队发展到现在的6支近300人。从生活小事到农忙大事,事无巨细,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往哪里赶。
“忙活了好几天,还没来得及歇歇脚、吃口热乎饭,他们就回去了。”看着热心的队员们,陆军某部士官董新的母亲张亚芝心里不是滋味。目送老兵们远去的背影,村民们纷纷夸赞:“当过兵的人就是重感情,就算不认识,谁家遇到点困难,还是用心用力地帮!”
(中国国防报 2022年11月3日第二版)
来源: 中国国防报
军烈属每月多少钱
本报讯 杨涛报道:1月中旬,甘肃省会宁县人武部会同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一同走村入户,开展慰问军烈属活动,敲锣打鼓地为军烈属家庭挂上光荣牌,送去春联、年货等慰问品。会宁县山高谷深,大雪过后,偏远乡村交通不畅。军地领导顶风冒雪,逐家逐户上门慰问,尤其是对困难军属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军人家庭,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上门,把党和组织的温暖送到军人军属心坎上。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军烈属是什么意思,军烈属能享受的待遇标准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