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与公式,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柳子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与公式,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大家好,由投稿人柳子来为大家解答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与公式,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这个热门资讯。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与公式,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前不久有粉丝问我,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为什么我就领取不到?所以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它的领取条件是什么?其实所谓的过渡性养老金就是指“中人”的个人账户在建立以前的那部分养老金,统称为过渡性养老金。

有的年轻的朋友可能对“中人”这个词比较陌生,实际上“中人”就是指国家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以前,就已经参加了工作的那些职工。通俗的来说,就是在国家建立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之前,这部分职工就已经开始工作了,但是我们的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它实际是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建立以后才开始计算的,那么这些在养老保险改革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就比较吃亏了。

因为他们在此之前的工作年份不会被算入到缴费年限里,会和那些晚工作的人差不多的养老待遇水平,为了保证养老保险的公平性,也是为了这部分在个人账户制度建立以前就已经开始工作的人,所以国家会给这部分人群发放过渡性养老金。

目前一共有两类人可以领这个养老金。一种是在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前,就已经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视同缴费年限加上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的缴费年限一共满15年就可以领取。

而另一种则是在2014年十月国家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前就已经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这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也可以领取。

就比如说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刘大爷,他是在1988年的时候就开始参加工作的,一直到2018年的时候退休,然而事业单位的职工是在2014年的时候才开始缴纳养老保险的,因此刘大爷的实际缴费年限才四年,这就导致刘大爷的个人账户里的钱非常的少。

因此就会给刘大爷发放一笔过渡性的养老金,来弥补他在1988年一直到2014年这段时间里的工龄,当然也可以视同缴费年限。那这笔钱到底是如何计算的呢?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这样的,根据上一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乘以缴费指数乘以视同缴费年限,最后再乘以计发系数。而这里的计发系数,是由各地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确定的,一般是在1.%到1.4%之间。

这里咱们还是以刘大爷为例,刘大爷视同缴费年限是26年,缴费基数为1,而刘大爷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是4000元,计发系数是1,那么刘大爷的过渡性养老金是4000×1×26×1%,也就是1040元。

一般的退休人员,他的退休养老金是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而“中人”的退休养老金则是在此基础上额外增加了过渡性的养老金,而这个“中人”的资格一经确认,退休人员是可以终生都能领取到的。

所以说这个待遇还是很重要的,跟咱的钱袋子相关,大家在办退休的时候呀,也要关注这个信息。以上就是关于过渡性养老金的内容,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评论区或者私信告诉我。

过渡性养老金从哪年开始计算

上海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

导读:

在核算养老金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过渡性养老金。但是,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却没有这部分钱的,这是为什么呢?哪些退休人员有过渡性养老金,哪些没有,怎么算的?

一、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

所谓过渡性养老金,也称附加养老金。是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为特殊群体,额外发放的养老金。

二、哪些人有过渡性养老?

从计算公式来看: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1+平均缴费指数)/2*(视同缴费年限+折算年限)*1.1~1.4% 。

过渡性养老金与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个人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折算年限等因素有关。通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养老金计发基数和个人缴费指数,相对来说是存在的数值,不可能为0。

但是,视同缴费年限和折算年限就不好说了。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视同缴费年限和折算年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退休时,有过渡性养老金,有的人没有过渡性养老金的最直接的原因。

简言之:退休时,有视同缴费年限、折算年限的人,就有过渡性养老金。反之,则没有。

举个例子:

沈阳市,1992年10月开始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那么,对于1992年10月以前参加工作的群体、有过知青、参军经历的群体,就会有视同缴费年限。对于1992年10月以前,有过特殊工种工作经历的群体,就会有折算工龄。

简言之:在当地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知青、复员军人、特殊工种,退休时,经工龄认定以后,就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的职工,过去是不缴纳养老保险的。2014年10月,养老金并轨,事业单位职工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对于在2014年10月以前的工龄,也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也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三、如何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1.什么是缴费指数?

缴费指数=个人缴费基数/当年全口径平均工资,也就是说,个人缴费基数越高,缴费指数越高。如果选择按照全口径平均工资的80%参保缴费,则当年的缴费指数为0.8。

由此可知,在大部分地区,缴费指数最低为0.6,最高为3.0。在个别地区,按照两年的全口径平均工资的算数平均数的60%作为当年的最低缴费基数,这样的话,就导致当地最低的缴费指数在0.55~0.6左右。

2.如何计算视同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的计算,与当地建立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的时间有关。

比如:沈阳某工人,1987年6月参加工作,通过《沈阳市视同缴费年限对照表》可知,该员工的视同缴费年限为5.3333年。

上面提到,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就来简单测算一下。

举个例子

沈阳市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530元,王大爷2021年12月退休,视同缴费年限10年,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指数0.8,退休时,王大爷的过渡性养老金是多少?

王大爷的过渡性养老金:7530*(1+0.8)/2*10*1.4%=948.78元。

写在最后:

1.过渡性养老金,是对特殊时期、特殊群体,额外发放的一种附加养老金。

2.一般来说,在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知青、复员军人、特殊工种等群体,涉及视同缴费年限的计算、折算工龄。另外,2014年10月以前的事业单位职工,也涉及视同缴费年限的计算。上述几类人员,退休时,有过渡性养老金。

3.在建立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以后,个人主要按照实际缴费年限,核算养老金。对于那些不涉及视同缴费年限和折算工龄的人员来说,自然就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了。

关于养老金计算等有关问题,欢迎留言!

我是@人事通,每天分享你最关心的职场和社保问题!

事业单位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

退休养老金的计算,一般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但是有一部分参加工作较早的老人,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可以领取。

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是按照国务院2005年《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的。“在国发1997年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本决定实施后退休,企业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指的是在实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前职工的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由于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待遇)而设置的一种补偿性待遇。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国家并没有统一设定,是要求各省市自行制定报原劳动保障部备案后予以实施的。目前,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有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直接跟本人的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挂钩。

缴费指数,实际上等于当年的月缴费基数之和除以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是缴费基数高低水平的一种重要体现,一般类似于缴费档次。缴费指数一般在0.6~3之间。

过渡性养老金,直接跟本人的实际平均缴费指数相关,比如说山东省、内蒙古等很多地区。

内蒙古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缴费年限×1.2%。

1.2%是过渡系数,全国各地的过渡系数都是在1%~1.4%之间。

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实际上就是=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这种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完全按照缴费基数形成的缴费指数来确定过渡性养老金高低的。不同于基础养老金的(1+本人实际缴费指数的平均数)÷2,基础养老金有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能够缩小大家养老金的差距。

第二种方式,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和一,求了一个平均数。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确实也有省市采用跟基础养老金一样的计算模式。比如说四川省。

四川省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995年12月31日本人未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累计缴费年限×1.3%。

本人的实际缴费指数主要是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以后才能计算出来的。视同缴费年限期间没有相应的缴费指数或者奇数,因此这种模式可以看出尽管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跟实际缴费无关,但是后期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高低,却直接影响了其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

第三种模式,有视同缴费指数。

北京、上海等一些地区还有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对于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设立视同缴费指数,一般都是按照1计算。这样实际上相当于统一了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大家的缴费档次。

不过,基础养老金中的缴费年限,实际上包含了视同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计算的时候,并没有加入视同缴费指数,仍然是按照本人实际缴费指数计算。所以,实际缴费指数依然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北京市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还是比较特殊的,是分为两部分计算的。1992年9月及以前的是视同缴费年限按照视同缴费指数计算,1992年10月至1996年6月的缴费年限跟本人的实际缴费指数相关。

第四种方式,转化个人账户额度。

江苏省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等于(1995年省和参保人员所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参保人员的缴费工资指数×1995年底前的缴费年限×12%+1996年以后的利息)÷120。

所以总体来说,缴费基数影响缴费指数,缴费指数又密切影响过渡性养老金,真的是无法隔离的关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与公式,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