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收土地认定程序有哪些内容
征收土地认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拟定征收土地方案:由相关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拟定具体的征收范围、补偿标准等方案。
2.审查报批:征收土地方案需经过一系列审查,包括征地合法性审查、征地补偿标准合理性审查等,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3.发布征收土地公告:在征收范围内发布公告,告知被征收人征收的目的、范围、补偿标准等相关信息,保障被征收人的知情权。
4.进行征地补偿登记:被征收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对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等进行登记,以便确定补偿对象和补偿金额。
5.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根据登记情况等制定具体的补偿安置方案,并再次公告征求意见。
6.组织实施:按照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和补偿安置方案,组织实施土地征收及补偿安置工作。
二、征收土地如何管护
征收土地后的管护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应明确管护责任主体,通常由征收方或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他们需制定详细的管护计划,包括土地的日常维护、防止水土流失、杂草清除等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土地的监管,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破坏土地的行为,如非法倾倒垃圾等。再者,根据土地的用途和性质,采取相应的管护措施。如果是农业用地,要保障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的耕作;若是建设用地,要做好场地的平整和安全防护等工作。最后,鼓励公众参与管护,通过设立举报渠道等方式,共同维护征收土地的良好状态。
三、征收土地认定程序包括什么
征收土地认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拟定征收土地方案:由拟征收土地的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需要等,拟定征收土地方案。
2.审查报批:征收土地方案拟定后,由县、市人民政府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批准权限,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人民政府批准。
3.公告征收土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市人民政府将批准征收土地的机关、批准文号、征收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4.征地补偿登记: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5.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对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及地上附着物等进行调查核实后,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6.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组织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拟定后,要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批准后,由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7.交付土地: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完毕后,由县、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被征收的土地进行验收,在确认征地补偿安置工作落实后,将被征收的土地交付给用地单位使用。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征收土地认定程序有哪些内容呢
●征收土地的条件
●征收土地征收
●征收土地并给予什么条件
●土地征收以什么为准
●土地征收决定
●征收土地啥意思
●征收土地的地类认定
●征收土地审批程序
●征收土地的程序是什么
●征收土地如何管护耕地
●征收土地步骤
●征收后的土地管理
●征收土地怎么样才合法
●土地征收六步
●征收土地管理办法
●征收土地怎么补偿的
●征收土地并给予什么条件
●征收土地以后如何安置
●征收土地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来源:头条-征收土地认定程序包括什么,征收土地的地类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