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环保合规管理,上市公司需要注意这五大要点,企业环保合规性的资料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何琬钰

  第一,加强日常环保合规管理

  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完整的环保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并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持续进行环保合规管理,依法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义务。

  结合上市公司的建设、生产情况和当地环保监管的要求,上市公司日常环保合规管理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环境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状况及环境管理责任是否明确;

  (2)建设项目环评许可和排污许可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环节、排放口、排放种类、排放量、排放浓度、污染防治设施设备、污染处理工艺现状及是否符合环评、排污许可、法律规定;

  (5)噪声污染的产生环节、排放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设备、污染处理工艺现状及是否符合环评、排污许可、法律规定;

  (6)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运输、处置、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现状及是否与申报情况及管理计划相符、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7)危险化学品管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8)环保安全距离是否符合环评和法律规定。

  第二,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

  随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断提高,证监会和上交所、深交所都在陆续修订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则。例如,证监会连续两年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准则进行了修订,明确提出了分层次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深交所相应修改了定期报告披露相关的备忘录,并于2018年2月13日发布实施。

  上市公司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证监会和交易所的最新要求,对排污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行政处罚情况等环境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披露。

  第三,建立供应链环保合规管理体系

  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提出“强化供应链的绿色监管”,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2018年4月,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八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发展全过程全环节的“绿色供应链体系”。

  上市公司加强供应链环保合规管理,建立绿色供应链,不仅可以督促上游供应商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如舍弗勒事件中产品断供问题的出现,从而防范供应链环保法律风险,还可以提升全产业链的绿色化水平以及企业自身的绿色形象,从而产生环境效益。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行为准则,利用checklist和供应商mapping等方式,对已有供应商和新增供应商进行全面的环境法律风险环境法律风险审核和有效的环境法律风险管理。

  第四,强化环境法律风险的应对机制

  在做好日常环保合规管理的基础上,强化环境法律风险的应对机制,是保障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充分维护上市公司合法利益的重要途径。

  强化环境法律风险应对机制,上市公司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在问题出现时及时回应,防止环境法律风险的扩大;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解决机制,充分了解自身的环境义务要求和履行状况,从而依法、妥善应对环境监管、环保投诉和环境纠纷。在必要的时候,上市公司还应当及时聘请法律专业人士,咨询并处理有关事宜。

  第五,在决策中充分考量生态环保因素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监管力度的加大,生态环保因素对于上市公司建设、生产和运营的影响也愈加显著、深远。上市公司有必要在建设、投资等决策作出之前就充分考量生态环保因素,包括对拟投资的建设项目及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环保监管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和准确评估,以提前防范环境法律风险。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

企业环保合规

上市企业环保核查

企业环保合规实务指引

企业环保合规性的资料

上市公司环保要求

环保合规是什么意思

企业环保合规管理

企业环保合规

环保上市核查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