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仲裁条款司法审查的主体,法院对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的审理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安中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不成立、无效、失效、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对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就涉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及其原分会等仲裁机构所作仲裁裁决司法审查案件请示问题的批复》,该批复明确规定:“仲裁案件的申请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同时请求仲裁机构对案件的管辖权作出决定,仲裁机构作出确认仲裁协议有效、其对案件享有管辖权的决定后,被申请人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向人民法院提起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之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作出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由哪一级人民法院管辖问题的批复》规定,当事人协议选择国内仲裁机构仲裁后,一方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该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由被告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因此,仲裁协议的任何一方都有权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向法院申请认定仲裁协议无效,法院应当对该申请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无论审查结果如何,都必将延长仲裁案件的审理期限。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提起仲裁条款司法审查的主体是谁

提起仲裁条款司法审查的主体有哪些

仲裁法司法审查规定

仲裁的司法审查原则

法院对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的审理

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所需把握的尺度和原则

关于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报核

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

提起仲裁条款司法审查的主体有哪些

对仲裁的司法审查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