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沈嘉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大家好,由投稿人沈嘉来为大家解答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这个热门资讯。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哪些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在我国,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包括国家、机构和组织以及公民。

法律关系的主体至少有两个对吗

一、法律关系

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

二、主体

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享有权利、负有义务的当事人

1.自然人

包括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无国籍人

2.组织

①法人组织

i.营利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ii.非营利法人:

事业单位、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iii.特别法人(具有特殊地位的):

行政单位如公安局、财政局等

②非法人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户等

3.国家

三、内容

指主体所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权利可以放弃,但是义务必须履行。一方有权利/义务必定有另一方的义务/权利。

四、客体

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

1.物

①分类为:自然物、人造物、货币及有价证券一般价值表现性形式

i.自然物:土地、矿藏、森林

ii.人造物:机器设备、产品

iii.货币及有价证券

②分类为:有体物、无体物

i.有体物:可以为人的器官所感知

如天然气、电力、水等

ii.无体物:看不见摸不着的物

如数据信息、网络虚拟财产等

2.人身、人格

人的整体只能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人的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可视为法律上的物,如头发、血液、器官等

3.精神产品

又成智力成果,如设计品、发明、作品等

4.行为

提供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等

不是一切行为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2.民法中的主体是指得到法律承认并且能够以自己名义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与法律承认);该主体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可能成为民事主体,只有参与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才能成为民事主体;

3.民事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作为整体,也可以是特殊主体;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要想成为民事主体,必须由法律赋予其主体资格;

4.民事法律关系中存在多个主体,享有权利的是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是义务主体;大多数是权利义务都具有;也存在赠与的情况,一方只享受权利,另一方只承担义务;

5.民事法律关系中,义务主体有特定和不特定的区别,权利主体都是特定的;

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概念

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关键词“法律关系是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①自然人;②机构和组织;③国家。

①自然人:活人,基于自然规律出生并存活的人。买卖、婚姻、遗嘱都是自然人参与的法律关系。

②机构和组织:东西是从XX公司买的,公司是机构和组织。

③国家:比如国家收税、发行国债。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1.法律权利,是指人们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2.法律义务,是指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的行为。

①法律权利:权利可以享有/放弃,即可以自主决定。比如宗教信仰是权利, 可以信仰宗教,也可以不信仰宗教,即权利。

②法律义务:义务是强制的,即必须要履行的,关键词“必须”“不得”,是 指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比如要依法纳税)或不得作出一定的行为(比如禁止 犯罪)。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 客体包括以下几类:①物;②人身;③智力成果;④行为结果。

关键词“对象”。

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几类:

①物:比如甲对家中的电冰箱、洗衣机有所有权,此时对象是“物”。

②人身:比如甲有肖像权,对象是“脸”,即人身。

③智力成果:发明创造,知识产权指向的对象是智力成果。

④行为结果:听课累了,于是下课去足疗店按摩,师傅捏脚是“服务”,即 行为。

三、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一)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就 不会有相应的法律关系。

关键词“法律依据”,又称“法律前提”,即有法可依,比如我国的《民法典》没有规定如何谈恋 爱/交朋友,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就没有法律依据;《民法典》规定了如何结婚、 买卖、继承,这类关系是有法律关系存在的。


(二)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 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依据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标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法律事实:法律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发生一件事情,该事引起 了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关键词“引起”,比如婚姻关系是法律关系, 该法律关系从领证登记开始产生;买卖合同是法律关系,从订立合同时产生,因此都被称为法律事实。

依据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标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①法律行为:若当事人之间可以自主决定的,属于行为,即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自主决定。比如订立合同,选择与谁签合同是可以自主决定的;结婚,选择和谁结婚可以自主决定;立遗嘱,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决定将遗产给谁。

②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当事人不可以自主决定。

举例: a.自然灾害:甲有一栋房子,地震将房子震塌,甲的所有权消灭,此时不以甲(主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的生老病死:丈夫甲出车祸死亡,此时甲和乙的婚姻关系消灭,即不以乙的意志为转移。

c.革命战争暴乱:人指当事人,比如张三与阿富汗某公司做生意,但阿富汗发生战争,张三想买,该公司想卖,但张三和公司不能决定战争的走向,战争对张三和公司来说是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是法律事件,又称“社会事件”, 是社会历史的大环境。

判断属于事件 or 行为?

①河南农民的农作物因为洪水被毁:农作物被毁,所有权消灭,不以农民的 意志为转移,所以属于法律事件。

②强哥和妻子办理离婚登记:可以自己决定,所以是法律行为。

③丈夫出车祸死亡,婚姻关系消灭:车祸死亡属于法律事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甲乙二人订立租赁合同:可以自主决定,所以属于法律行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